永寿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渭北旱塬南缘。全县总面积889平方公里(合133万亩),其中,耕地46.9万亩,荒山荒坡30.6万亩,林地18.37万亩,草场32万亩。全县辖7镇10乡254个行政村,总人口1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
年均气温10.8℃,降水量500毫米,无霜期210天,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高粱、糜谷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油菜、苹果、柿子、核桃、大枣、杏等。境内有泾河、漆水河、漠西河、泔河流经。地下资源主要有煤、石灰岩、陶土等。县城距省会西安9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8公里。312国道贯通南北穿境而过,咸永一级公路、永长二级公路已经建成。
1997年11月,已过而立之年的永强刚到永寿县赴任时,面对这样一个资源相对贫乏、自然条件极差、生产观念陈旧、贫困人口较多、经济发展滞后的落后现状,他有些犹豫了,但一想到临行前上级领导语重心长对自己说的那番话:“永强呀!组织上这次任命你到永寿县做领导,既是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你的考验哇!如果干不好的话,不仅上级不答应,人民群众也不会答应的。希望你抓住这次机遇,到基层尽快适应角色,依靠群众,放手工作,让组织放心,让党和人民满意!”这一席话,又重新鼓起了永强继续工作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经过苦思冥想、细致调研,永强认为此地之所以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县缺乏一个整体的经济工作改革发展思路。要找准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首先必须吃透县情、民情,统一认识,上下齐动,形成一种带动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合力。
于是,当时还作为代县长的永强,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除了积极参与县委决策,全面总结历届县委、县政府抓经济、促发展的经验教训外,还挤出时间跑遍了全县所有的乡镇村落,踏遍了千沟万壑,进千家门,吃百家饭,走村串户,下地看墒情,上炕拉闲话,深入基层,广泛与农民朋友谈心,了解情况,与其他干部一起认真调查永寿导致落后现状的原因,仔细查找制约该县地域经济发展的根源及瓶颈所在。
经过多日不懈的努力,永强又在广泛调研、吃透了县情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应对眼下工作的方法和对策,大胆探索符合永寿县脱贫致富的改革创新之路,很快便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整套立足县情、围绕经济促发展的崭新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夜以继日撰写出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等十余篇调研报告。
思路明确后,永强又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在1998年2月召开的县委全委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围绕财力抓经济,围绕效益抓经济,围绕富民强县抓经济”的“三围绕”工作总思路,并确定以“5544”工程为工作重点,即:在农业发展方面,培育粮、烟、果、畜、林五大支柱产业;在工业发展方面,壮大烟、药、建、电、煤五大骨干企业;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加快发展市场、商流、旅游、社会服务四个行业;在公用事业发展方面,加快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四大基础建设。
1998年8月,永强针对永寿县农业基础条件脆弱、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的落后现状,又提出了自己关于发展农业五大支柱产业的具体思路,即:粮食生产要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扩大“两膜”,主攻单产;果品生产要稳住苹果,扩大杂果,争创名牌,提高效益;烤烟生产要以烟草公司为龙头,强化服务,集约种植,狠抓质量;畜牧业生产要以牛、羊为主,优化品种,规模养殖,争创养殖大县;林业生产要更新林品,“两效”(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加工种植,增加效益。
经过他和“一班人”顽强拼搏,共同努力,到了2000年初,永寿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苹果已发展到了17万亩。但随之而来科技含量低、残次果品多的问题,又像一只难以征服的拦路虎摆在了郑永强面前。怎么办?在新的困难面前,郑永强不皱眉、不泄气,反而他又加大了马力,抽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拿出更大的干劲,决心一定要搬掉这个多年来一直都困扰着该县经济发展的顽疾。为此,郑永强多次奔赴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及诸多有关的研究所,悉心咨询,多方求教,诚恳地聘请来许多专家、教授实地把命脉、开良方。在专家、教授的一致认同下,郑永强终于茅塞顿开,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农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先进的科学实用技术。于是,他迅速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实施“科技强农,产业带动”战略,发展“优质果、布尔羊、地膜粮”等特色产业的催生、繁殖和壮大的宏伟事业中。陕西大禹种养殖有限公司本来位于古城西安,是中港合资的种养殖专业化股份制有限公司。1998年初,经过反复协商洽谈,该公司终于以永寿县甘井镇18000亩林场做基地,创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布尔山羊原种场。现存栏原种羊1100只,占全国的1/4。1998年,公司从南非和新西兰引进160只纯种布尔山羊进行饲养;1999年公司又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进400多只纯种布尔山羊。截至目前公司存栏纯种成年羊600多只,纯种羔羊400多只,成为全国最大的布尔山羊原种场。
2000年,公司3年迈了三大步,连续3年,公司面向全国提供纯种布尔山羊800多只,优质冷冻精液颗粒30万粒。
至此,永强在永寿县工作的几年中,无论他是当代县长、县长,还是当县委书记,他都始终如一地牢牢抓住改革创新、强县富民这一根红线,在大力实施该县制定的“八大工程”中,充分发挥了一位领头羊和决策者应该发挥的重大和积极的作用。
为了表示我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敬佩和支持,不妨在此将这“八大工程”说明如下:
一、以推广普及实用技术为重点而实施的“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二、以推广“两膜”为重点而实施的“温饱工程”;
三、以发展烤烟、苹果、畜牧业等产业化经营为重点而实施的“多种经营致富工程”;
四、以杂果经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为重点而实施的“山川秀美工程”;
五、以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条件为重点而实施的“基础建设工程”;
六、以移民搬迁、异地开发为重点而实施的“生存环境改善工程”;
七、以山地资源开发为重点而实施的“生态旅游工程”;
八、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实施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繁荣工程”。
这正如永寿县有关方面在为纪念郑永强所撰写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文里叙述的那样:“……多年的实践证明,郑永强提出的工作思路,对永寿的农业、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指导作用”。
作为郑永强的妻子,我觉得这种评价既客观,又准确。的确,永强不是那种好大喜功、喜欢吹嘘的人,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我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位杰出、优秀而情真意切的人生伴侣,感到是多么的自豪、多么的欣慰和骄傲啊!
身为硕士的郑永强,对科学技术有一种说不出的偏爱,特别是他到永寿县当领导后,更是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尤为重视,他常说,一位领导者水平高低,完全取决于本人的综合素质好坏,综合素质高的领导,就能为老百姓办好事,也能办成好事。
因此,作为一名县里主要领导,就必须克服主观倾向,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用科学技术来推动一个县的地域经济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这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当初来永寿赴任时立下的“农民的儿子当官,就要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诺言。
我知道,永强不是那种爱说大话、好大喜功的浅薄之辈,只要他说到的,就一定会千方百计努力去做到的。在他身上,没有一点架子,更没有一点官气,在许多同事、朋友眼里,永强倒更像是一位沉湎于科学知识海洋里的学者,崇尚科学技术是他一贯的坚定信念,也是他工作产生动力、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说他在永寿县当领导吧,他先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然后认真分析,撰写文章,试点推广,最终才形成利县利民的大胆决策。
记得1996年至1997年,永强在推广地膜小麦新技术的时候,他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并不急于马上就推广,而是针对该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益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首先组织起一支力量雄厚的农业科技宣讲团,在全县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农业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然后又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村入户,确定包扶项目,建立示范基地,以示范点的示范成果来带动全县的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这样,就确保了农民朋友对新生事物能想得通、看得见、愿意学、喜欢干。在此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推广和应用,永寿县1998年的地膜小麦一下子就推广了13.84万亩,1999年达到15.8万亩。一举创下了该县在农业科技推广史上“一项技术、一次性大面积推广”的从未有过的成功范例。
由于这个原因,1999年召开的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现场会,特意将该县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观点。当时,来自国家农业部和各省农业厅的100多位与会代表,对永寿县地膜小麦的推广工作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该县1998年至1999年连续两年均被咸阳市政府评为地膜小麦推广工作先进县,还获得了9.7万元的奖励。
在地膜小麦大面积推广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他又多次要求相关部门将成熟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到油菜生产上,通过试验取得成功后,又由示范转向大面积推广,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为甘蓝型油菜的南种北移提供了新的经验,同时更为渭北旱塬油菜生产、农民致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应用新技术带来的丰厚回报,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郑永强非常敏锐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农民进一步开阔视野,充分利用地膜小麦面积大的规模优势,一鼓作气、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发出了“一膜两用”的新技术。具体来讲,就是在地膜小麦田,做套种玉米、油葵等经济作物的不同模式的试验、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从而为永寿县这一经济发展落后、耕作传统陈旧的山区农业贫困县找到了一个勤劳致富的起始点和突破口,也给地处偏远、观念陈旧的人们心里吹进了一缕农业科技新风,也为今后的大田作物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更为该县推行农业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和农田利用率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由于永强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1999年全县地膜小麦平均亩产达205公斤,较以前的露地生产每亩单产至少增加了100公斤以上;地膜油菜也获得了亩产95公斤的好收成,比大田油菜亩产高出了60公斤;地膜小麦田间套种玉米更是取得了亩产小麦250公斤和玉米504公斤的双丰收。老百姓乐了!因为这一年正值该县的大灾之年,然而永寿县的农业,在这一年非但没有减产,反而获得了丰收。永寿县的农民,在这一年非但没有因灾返贫,反而获得了增收。
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郑永强通过他扎实的工作和勤奋的努力,给农民带来的希望和好处,还不仅仅是这些。由于他工作得力、领导有方,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各项新技术应用四处开花。
之后,永强马不停蹄,再接再厉,与时间赛跑,又狠抓了良种推广、果品的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和以布尔山羊繁育改良为主的畜牧业开发工作,使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了35.6%,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他本人也被科技部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永寿县是典型的北部山区县。该县共有林地38亩,草山草坡32万亩,发展草食类畜牧业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潜力巨大。
郑永强自1997年上任伊始,就与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一道,统一认识,坚持“行政推动,舆论鼓动,政策调动,服务促动,典型带动”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兴龙头,抓大户,建基地,拓市场,强服务,在全省首家引进了布尔山羊原种,成立了永寿县布尔山羊发展推广中心,该站位于蒿店干堡村,县示范农场院内,距县城约10公里处的312国道旁,交通十分方便。永强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道,为了抓好布尔山羊这一优势产业的发展,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而成立的技术服务机构,专门负责全县布尔山羊的繁育、改良和推广工作;为各基层改良点进行全方位服务,为周边地区提供冷冻精液、改良器械和技术服务;参与中介、培植市场、建立基地、扩大规模,使永寿布尔山羊这一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全站当年共有技术人员7名,饲养纯种布尔山羊公羊15只,截至2000年底完成改良3600只,制作颗粒15000粒。
红提葡萄又名红地球、大红球、晚红、秋红等,是目前国内、国际鲜食葡萄中的一流品种,它以粒大、色艳、含糖量高、极耐贮运而深受市场青睐。该品种由美国加州大学于20世纪70年代育成。80年代中期由沈阳农业大学首次引入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永寿县园艺场、监军、马坊等单位和地区引种试验。到目前已发展到360亩,初步形成基地之一。
永寿县1998年被陕西省政府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县。
永寿县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县扶贫办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扶贫攻坚先进单位。
县扶贫办2000年被省扶贫办评为全省扶贫系统先进单位。
并设立200万元的发展推广基金,建立了县良种羊场,引进了大禹养殖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全县设立14个改良点,推动了布尔山羊的繁育改良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使全县原种布尔山羊存栏数超过了2000只,占全国存栏总量的1/4,还累计改良本地山羊4.5万只,产杂交代近7万只,并向全国20多个省区累计售出原种及杂交代3.5万只,仅此一项,就使农民增加收入65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达400元。
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著利益驱动下,永寿县呼啦啦一下子涌现出了诸如甘井、监军、渡马、蒿店、马坊、豆家等典型乡镇和郝家、延村、翟家、乔家宫、沟圈头、上来、辉家等布尔山羊饲养畜示范村。
2001年4月,中共咸阳市委、市政府在永寿县召开了“全市布尔山羊繁育改良推广暨舍饲养殖现场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永寿县的经验;2001年6月,国家人事部引智办公室和国家农业部在永寿县召开了“布尔山羊胚胎移植和改良工作现场暨培训会”,面向全国推广永寿县改良和胚胎移植工作经验;
2002年4月,陕西省农业厅在永寿县召开了“全省养殖小区建设现场会”,在全省推广了永寿的养殖经验。
有人说,县领导就是县上的“父母官”。而永强却常对我说,其实,他无论当县长,还是当书记,都是农民的儿子。我是喝泾河水长大的,人民群众养育了我,现在我只有尽心尽力、勤奋工作,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对得起养育我长大的这片天、这片地、这片山、这片水啊!
当时,作为永寿县的主要领导干部,永强不仅处处在群众中注意保持一位共产党员、一位农民儿子的朴实本色,而且尤为可贵的是,作为一名县级领导,他更加注重用人民赋予他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谋实惠、办实事。
俗话说:“治标先治本,治穷先治愚”。永强深知作为一个地处偏僻的山区贫困小县,要使群众摆脱贫困,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尤为关键。面对当地群众文化水平低、观念相对陈旧的客观现实状况,不下决心把教育搞上去,那么,无论你有多么大本事、规划多么宏伟,其结果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1998年,面对当时该县“穷县办教育,灾年搞‘普九’”
的严峻现实。他不等不靠,为了在全县迅速形成一个“全民办教育,教育为全民”的良好氛围,永强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亲自撰写了《科教兴县教育先行》《坚持科教兴农壮大农村经济》等十多篇理论文章,为振兴该县的基础教育摇旗呐喊,同时还指导开办了《永寿政讯》专刊,及时总结经验、传递信息、统一思想、指导工作。
为了解决当时“普九”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困难,郑永强除了全县动员、号召大家共同参与外,还具体采取了财政拨、个人捐、银行贷、施工队垫等多种办法,有效地拓展了筹资渠道。为了筹措资金,他亲自跑遍了全县所有乡镇,先后主持召开了11次协调会、现场会和解剖会。对乡镇“普九”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在发动全县群众积极参与“普九”工作的同时,永强为了给全县人民带头,曾经向全县18万人民群众发出了“如果一个月内筹不到300万元,我就辞职!”的郑重承诺。后来,经过他四处奔波、多方努力,还不到一个月,永强果然顺利筹集到了300万元,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为各级干部集资建校作出了表率、带了个好头,而且还以实际行动向永寿县人民交上了一份令全县群众敬佩、满意的答卷。
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教师工资拖欠问题,永强两次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三次主持召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议,通报情况,逐乡镇依次兑现。当我有次问他:“你干工作咋这么着急呀?”永强一脸严肃地说:“这可是为老百姓办的大事,我能不急吗?”
在永强废寝忘食、不计个人得失的强力推动下,就在省政府对“普九”工作还没有来验收前,永寿县的教师工资问题就得到了彻底解决,以前拖欠教师的所有工资全部发放到位。这几年来,该县累计为“普九”筹集资金5200万元,新建教学楼42栋。
1999年,永寿县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评估验收,并授予该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永强本人也获得“市双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还受到了中共咸阳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农业要增产,科技是关键”。这是永强到永寿工作后,对干部、群众经常说的一句话。长期以来,由于当地农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依然沿袭着靠天吃饭、凭借大田收获的传统农耕模式,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对待这一落后情况,永强看到眼里,急在心上。1998年春节刚过,他便第五次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向专家、教授请教、取经。
后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生秀在对外人夸赞永强时,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当时郑书记进门的时候由于天气太冷,他被冻得脸色发青,浑身打颤,连说话都有些磕巴了。永强的举动和诚意,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于是,在他的邀请下,李生秀、曹斌云、曹社会等许多知名专家、教授,先后来到永寿指导农民发展农业科技。
也就是在这年的年初,永寿县召开了该县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人数最多、普及面最广的全县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会议。从此,拉开了永寿县农民学科学、用科技的序幕。至此,果园渗灌、配方施肥、病虫防治、高接换头、果实套袋等一些先进农业科技才相继在这片贫瘠落后的土地上被推广使用,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全县苹果优果率一下子由原来的21%提高到46%,全县地膜小麦的种植面积也从无到有,并每年都稳定在10万亩以上。
永寿有30万公顷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真可谓得天独厚。永强上任不久,就先后到毗邻县麟游及周边省市考察调研,仔细分析畜牧业发展走势,认真研究畜牧业市场发展规律,大胆提出把发展布尔山羊为主的畜牧业,作为继苹果产业之后的又一重点骨干产业来抓。永强得知陕西大禹公司欲投资布尔山羊产业的信息后,立即带领有关人员前去叩门招商。
为了追忆永强,最近我特意去了一趟永寿。那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也是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地方。记得2005年12月30日下午4点多钟,我一到了永寿,永强昔日的朋友、同事们,就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纷纷来看我。他们一见到我,就像亲人似的问寒问暖,更像朋友似的表达出一种对永强的深切怀念。
王伟平副县长说,永强在永寿工作时,非常关心同志。当时我管农业,每到五一前后,遇上烤烟生产中的移栽季节,经常放假也回不了家,为此,妻子对我意见很大。就瞒着我,给郑书记打电话询问:“别人都回来了,伟平为什么不回家?”郑书记这人,很会做家属的思想工作,也很幽默,他和颜悦色地告诉我妻子说:“烤烟是我们县里引导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连我这个县委书记都整天在地里钻着呢,他管农业的副县长能回家吗?你要对你这口子不放心的话,那也好办!你动员他别当这个县长了,回家抱孩子去!”后来,我的妻子来永寿看望我,郑书记亲自招待我妻子,并问寒问暖,有什么困难提出来组织帮助解决。
这时,张和平副县长也插话说:“永强岂止五一节不回家,育苗、起垅、移栽、大田管理、采摘、烘烤,整个烤烟生产过程,永强时时、事事、处处都惦记着呢,秋播时节,是每年的国庆节前后,他哪年国庆节回家过?没有!啥事情他都要亲手抓,否则,他不放心呀!”
张和平副县长更是深有感触地说:“永强这人就是这样,他是个实在人,要求同志们干工作一是一,二是二,实实在在的,不允许有丝毫的怠慢和马虎,他常说,我们向农民负责,就是向党负责呀!”
吴起副县长说,他是1997年11月份,跟永强一块儿来永寿工作的。当时他负责分管教育工作,作为一个贫困县,底子薄,欠账多。他亲眼看到永强为了改善教学条件,搞好“普九”。
教育,不分白天黑夜,无论天阴下雨,只要是教育上的事儿,他都要亲自去跑,亲自去办。当初,他在全县干部会上拍着胸脯表态发言:“如果一个月内筹不到300万元,我就辞职!”后来,经过他四处奔波、多方努力,还不到一个月,郑县长果然顺利筹集到了300万元。要不是他对全县群众立下军令状并付出实际行动的话,永寿的教育工作哪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在那么差的条件下,走在了其他县的前头呢?就凭这一点,永寿的老百姓和子孙后代都永远忘不了我们郑书记的!
最后,我还见到了黄县长,当时虽然他还没有来永寿工作,也没有和永强在一起共过事。但关于永强的为人和在这里所做的一切,他却听到了不少,也能感受到永强对永寿这片贫瘠的土地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更能体会出永强在这里时的工作动力全都是缘于他是个农民的儿子,所以他才会有如此大的勇气和毅力,团结带领一班人把永寿的各项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的。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为大家对永强的公正评价和真挚感情所深深打动了。还有什么比口碑更坚固的丰碑呢?现在,虽然永强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作为他的妻子,作为你们的朋友,我还是要替他再一次地感谢大家,谢谢你们对永强客观公正的评价!
此时此刻,我除了说一声“谢谢”之外,还能再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