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章 (2)

  古逸诗箴铭讴谣之类,其语可入《三百篇》者:“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君子有酒,小人鼓缶。”“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祈招之??,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取予不疑。”“棠棣之华,翩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鱼在在藻,厥志在饵。”“九变复贯,知言之选。”“皎皎练丝,在所染之。”

  ──右逸诗“立我?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康衢》“黄之池,其马沙。皇人威仪。黄之泽,其马玉。皇人受?。”“白云在天,山自出。”《白云》

  ──右谣“卿云烂兮,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南山有乌,北山有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日月昭昭兮寝已驰,与子斯兮芦之漪。”《渔父》

  ──右歌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漪兰》“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陇头》

  ──右操“皇皇惟敬口,口生垢,口戕口。”(口)“与其溺於人也,宁溺於渊。溺於渊,犹可游也。溺於人,洒中救也。”(盘)“毋曰胡伤,其祸将长。”楹“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於是,粥於是,以余口。”(鼎)──右铭荷花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舜祠田“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用祭天──右辞“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後,将育於姜。”懿氏──右繇“涓涓不塞,将为江河。”黄帝语“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畏首畏尾,身其馀几。”

  ──右谚汉魏人诗语,有极得《三百篇》遗意者,谩记於後:“非惟雨之,又润泽之。非惟?之,我汜布?之。”“般般之兽,乐我君囿。”“总齐群邦,以翼大商。迭彼大彭,勋绩惟光。”“谁谓华高,企其齐而。谁谓德难,厉其其庶而。”“金支秀华,庶?翠旌。”“王侯秉德,其邻翼翼,显明昭式。”“惟德之臧,建侯之常。”“如山如岳,嵩如不倾。如江如河,澹如不盈。”“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此二《雅周颂》和平之流韵也。“荦荦紫芝,可以疗饥。”“月出皎兮,君子之光。君有礼乐,我有衣裳。”“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衣带日以缓。”“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弃我如遗迹。”“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弦急知柱促。”“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愁多知夜长。”“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出户独?徨,忧思当告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不惜年往,忧世不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榆。天命不?,畴敢以渝。”“自惜袖短,内手知寒。”“忧来无方,人莫之知。”“?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此《国风》清婉之微旨也。“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志?傥,精权奇。?浮云,?上驰。”“今安匹,龙为友。”“临高台以轩。”“江有香草目以兰。”“昌乐肉飞。”“采虹垂天。”“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世无萱草,令我哀叹。”此秦齐变风奇峭之遗烈也。

  秦始皇时,李斯所撰《峄山碑》,三句始下一韵,是《采巳》第二章法。《郎芽台铭》,一句一韵,三句一换,是老子“明道若昧”章法。

  太公《阴谋》有《笔铭》,云:“毫毛茂茂,叶记月切陷水可脱,陷文不活。”于鳞取之。余谓其言精而辞甚美,然是邓析以後语也。“毫毛茂茂”,是蒙恬以後事也,必非太公作。

  屈氏之《骚》,《骚》之圣也。长卿之赋,赋之圣也。一以风,一以颂,造体极玄,故自作者,毋轻优劣。

  《天问》虽属《离骚》,自是四言之韵,但词旨散漫,事迹惝?,不可存也。

  延寿《易林》、伯阳《参同》,虽以数术为书,要之皆四言之懿,《三百》遗法耳。

  杨用?言《招魂》远胜《大招》,足破宋人眼耳。宋玉深至不如屈,宏丽不如司马,而兼撮二家之胜。

  《大风》三言,气笼宇宙,张千古帝王赤帜,高帝哉?汉武故是词人,《秋风》一章,几於《九歌》矣。《思李夫人赋》,长卿下,子云上,是耶?非耶?三言精绝,落叶哀蝉,疑是赝作。幽兰、秀簟,的为傅语。

  “《大风》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风》乐极悲来,其悔心之萌乎?”文中子赞二帝语,去孔子不远。

  《垓下歌》正不必以“虞兮”为嫌,悲壮乌咽,与《大风》各自描写帝王兴衰气象。千载而下,惟曹公“山不厌高”,“老骥伏枥”,司马仲达“天地开辟”、“日月重光”语,差可嗣响。

  《柏梁》为七言歌行创体,要以拙胜。“日月星辰”一句,和者不及。“宗室广大日益滋”,为宗正刘安国。“外家公主不可治”,为京兆尹。按当作内史。“三辅盗贼天下危”,为左冯翊咸宣。“盗起南山为民灾”,为右扶风李成信。其语可谓强谏矣,而不闻逆耳。郭舍人“?妃女?甘如饴”,淫亵无人臣礼,而亦不闻罚治,何也?若“枇杷橘栗桃李梅”,虽极可笑,而法亦有所自,盖宋玉《招魂》篇内句也。

  汉时卫霍营平,纠纠虎臣,然《柏梁诗》“郡国士马羽林材”、“和抚四夷不易哉”语,无愧七言风雅。《封建三王有》及屯田诸疏,两汉文章皆莫能及,然《三王表》或幕客所为。柏梁歌咏,咸依位序,独骠骑在丞相前,大将军在丞相後,昔人云“去病日贵”,此亦一徵。按《古文苑》注称台成於元鼎二年,登台赋诗乃元封三年,而霍去病以元狩六年卒,是时青盖兼二职也。然则“郡国士马”之咏,亦出青口耶?

  韦孟玄成《雅公布》之後,不失前规,繁而能整,故未易及。昌?少之,私所不解。

  锺嵘言“行行重行行”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後并“去者日以疏”五首为十九首,为枚乘作。或以“洛中何郁郁”、“游戏宛与洛”为咏东京,“盈盈楼上女”为犯惠帝讳。按临文不讳,如“总齐群邦”,故犯高讳,无妨。宛洛为故周都会,但王侯多第宅,周世王侯,不言第宅;“两宫”“双阙”,亦似东京语。意者中间杂有枚生或张衡蔡邕作,未可知。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缓”字妙极。又古歌云:“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岂古人亦相蹈袭耶?抑偶合也?“以”字雅,“趋”字峭,俱大有味。

  “东风摇百草”,“摇”字稍露峥嵘,便是句法为人所窥。“?华冒绿池”,“冒”字更捩眼耳。“青袍似春草”,复是後世巧端。

  李少卿三章,清和调适,怨而不怒。子卿稍似错杂,第其旨法,亦鲁卫也。“上山采蘼芜”“四坐且莫喧”“悲与亲友别”“穆穆清风至”“橘柚垂华实”“十五从军征”“青青园中葵”“鸡鸣高树颠”“日出东南隅”“相逢狭路间”“昭昭素明月”“昔有霍家奴”“洛阳城东路”“飞来双白鹄”“翩翩堂前燕”“青青河边草”,“《悲歌》、《缓声》、《八变》、《艳歌》、《纨扇篇》、《白头吟》,是两汉五言神境,可与《十九首》、《苏》、李并驱。

  《诗谱》称汉郊庙十九章,煅意刻酷,炼字神奇,信哉!然失之太峻,有《秦风小戎》之遗,非《颂》诗比也。唐山夫人雅歌之流,调短弱未舒耳。《铙歌》十八中有难解及迫诘屈曲者,“如孙如鱼乎?悲矣”、“尧羊蜚从王孙行”之类,或谓有缺文断简,“妃呼?”、“收中吾”之类,或谓曲调之遗声,或谓兼正辞填讯,大小混录,至有直以为不足观者。“巫山高”、“芝为车”,非三言之始乎?“临高台以轩”、“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双珠玳瑁簪”,非五言之神足乎?“驾六飞龙四时和”,“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非七言之妙境乎?其误处既不能晓,佳处又不能识,以为不足观,宜也。

  《铎舞》《巾舞》,歌俳歌政,如今之《琴谱》及乐声车公车之类,绝无意谊,不足存也。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