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在山上者名旱石,枯而不润,赝作弹窝,若历年岁久。斧痕已尽,亦为雅观。吴中所尚假山,皆用此石。又有小石久沉湖中,渔人网得之,与灵璧、英石,亦颇相类,第声不清响。
“译文”水中的太湖石最珍贵,经波涛常年冲击侵蚀,形成许多洞孔,敲击能发出清脆声响。山上的,叫旱石,干燥不润,人工开凿一些洞孔,待年久凿痕消失,也还雅观。苏州一带的人喜欢的假山,都是用太湖石构筑的。还有渔夫捕鱼时捞起来的湖底小石,与灵璧石、英石也很相像,不过,声音不清脆。
太湖石·《马骀画宝》·清代太湖石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古代就有对太湖石开采利用,太湖石分水石和干石两种,唐吴融的《太湖石歌》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干石则是四亿年前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侵蚀下历久形成。
古书中记载的观赏石自古以来,人们对室内陈设的天然石质艺术品其称不一,略作觅集,就有“怪石”、“异石”、“奇石”、“文石”、“采石”、“美石”、“巧石”、“供石”、“贡石”、“石供”、“石玩”、“雅石”、“艺石”、“珍石”、“灵石”、“欣赏石”、“观赏石”等17种。以下是几种奇石雅称的由来:怪石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禹贡·青州》中记载:“岱默丝、泉、铅、松、怪石。”怪石在当时属于贡品这一范畴。奇石与怪石同义,不过有时更突出石之怪异状态。
异石一词最早见之于《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多聚异石,妙极山水。”《新增格古要论》中专门有《异石论》,谈各地出产之奇石。
文石一词出现于战国后期的《山海经》中,该书提到出产文石的名山有八九处之多。所谓文石,指有纹理、可赏玩的石块。
采石一词这也是《山海经》首创的称呼。《山海经·西山经》: “现山,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如今台湾还有将奇石称为采石的。
美石仍首见于《山海经》。《山海经·东山经》云:“独山其下多美石。”唐郑惟忠《古石赋》称:“博望侯周游天下,历览山川,寻长河于异域,得美石而献汉武帝。”至于形状色泽如何,均不得其详。
巧石是奇石的别称,但如此称呼的人不多。宋陶谷所撰《清异录》中记载,契丹东丹王突,买巧石数峰,名为“空青府”。
供石与石供这两个词出现于苏东坡的赏石名篇《怪石供》、《后怪石供》中,这两本书也是首次提出了以石为供的概念。
贡石一词尚未见于古籍,可能是因为上古时怪石为贡品,或者与北宋末年花石纲有关,现极少有人如此称呼。
雅石一词是由台湾赏石家林岳宗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