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卷七 器具:手炉

  “原文”手炉以古铜青绿大盆及簋簋之属为之,宣铜兽头三脚鼓炉亦可用,惟不可用黄白铜及紫檀、花梨等架。脚炉旧铸有俯仰莲坐细钱纹者;有形如匣者,最雅。被炉有香毽碌等式,俱俗,竟废不用。

  “译文”用古青绿铜大盆及簋簋等器皿作烘手取暖的火炉,宣铜制兽头鼓身的三脚炉也可用,但不能用黄白铜及紫檀、花梨木作炉架。古时铸造的脚炉,有莲花座细铜钱花纹的和形状像匣子的,很雅致。被炉有香毡碌等样式,很俗,都不可用。手炉的来历及种类所谓手炉是指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其制作材料一般为铜,它是人们是受火炉的启示而演化来的。它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是与脚炉相对的。由于手炉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炉”、“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用火取暖,是先民们早就发现的。古人将火种放进陶器具内,称为“火炉”。大家围坐取暖,在古诗文中常有描写。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诗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手炉的起源,相传产生于隋代。隋炀帝南巡到江苏江都,时值深秋,天气寒冷。江都县官许伍为拍皇帝的马屁,叫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放进火炭,献给炀帝取暖。炀帝十分高兴,捧在手上,便称之为“手炉”。

  手炉品种繁多,有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等,大部分手炉是由紫铜、黄铜、白铜制成,也有少量陶瓷制品。在手炉制作工艺中,最吸引人的当数炉盖,因为其花纹纷繁,非常精美。炉盖作为散热区,一般为镂空雕刻,其纹形有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这些纹形与炉身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