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研以端溪为上,出广东肇庆府,有新旧坑、上下岩之辨,石色深紫,衬手而润,叩之清远,有重晕、青绿、小鸲鸽眼者为贵。其次色赤,呵之乃润;更有纹慢而大者,乃“西坑石”,不甚贵也。又有天生石子,温润如玉,磨之无声,发墨而不坏笔,真稀世之珍。有无眼而佳者,若白端、青绿端,非眼不辨;黑端出湖广辰、沅二州,亦有小眼,但石质粗燥,非端石也。更有一种出婺源歙山、龙尾溪,亦有新旧二坑,南唐时开,至北宋已取尽,故旧砚非宋者,皆此石。石有金银星,及罗纹、刷丝、眉子,青黑者尤贵。潦溪石出湖广常德、辰州二界,石色淡青,内深紫,有金线黄脉,俗所谓“紫袍、金带”者是。洮溪研出陕西临洮府河中,石绿色,润如玉。衢研出衢州开化县,有极大者,色黑。熟铁研出青州。古瓦研出相州。澄泥研出虢州。研之样制不一,宋时进御有玉台、凤池、玉环、玉堂诸式,今所称“贡研”,世绝重之。以高七寸,阔四寸,下可容一拳者为贵,不知此特进奉一种,其制最俗。余所见宣和旧研有绝大者,有小八棱者,皆古雅浑朴。别有圆池、东坡瓢形、斧形、端明诸式,皆可用。葫芦样稍俗;至如雕镂二十八宿、鸟、兽、龟、龙、天马,及以眼为七星形,剥落研质,嵌古铜玉器于中,皆入恶道。研须日涤,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泽,惟研池边斑驳墨迹,久浸不浮者,名日“墨锈”,不可磨去。研,用则贮水,毕则乾之。涤研用莲房壳,去垢起滞,又不伤研。大忌滚水磨墨,茶酒俱不可,尤不宜令顽童持洗。研匣宜用紫黑二漆,不可用五金,盖金能燥石。至如紫檀、乌木、及雕红、彩漆,俱俗,不可用。
“译文”砚台以端溪石的为上品,产自广东肇庆,称为“端砚”。端砚石有新旧坑、上下岩之分,石色深紫,手感细润,敲击响声清远,有重晕、青绿、小石眼的更为珍贵;其次是石色赤红,对砚呵气,也会显现水痕的.石纹粗大的是“西坑石”,不太珍贵。有一种天生石子,温润如玉,研磨无声,发墨而不坏笔,确实是稀世珍品。也有无眼的好砚台,如白端、青绿端,因此,不能以是否有眼辨别优劣;黑端出自湖广辰州、沅州,虽有小眼,但石质粗糙干燥,其实它不是端石。还有一种出自婺源歙山、龙尾溪的,也有新旧二坑,南唐时开始开采,到北宋就已采尽,所以所谓旧砚并非宋代的,都是这里的石头。砚石有金银星、罗纹、刷丝、眉子,其中青黑色的尤其珍贵。潞溪石出自湖广常德、辰州二地,石色表面淡青,内中深紫,有金黄色的纹理,俗称“紫袍、金带”。洮溪砚出自陕西临洮的河中,石为绿色,润泽如玉。衢砚出自衢州开化县,有极大的,为黑色。熟铁砚出自青州。瓦砚出自相州。澄泥砚出自相虢州。砚台的式样规格不一,宋代进献皇宫的,有玉台、凤池、玉环、玉堂等样式,现在所称“贡砚”,世间极其看重。其实贡砚以宽四寸,高七寸,下面能放进一只拳头的为贵,不知道这个规格要求而制作的所谓“贡砚”,一定很低俗。我见过的宣和古砚台,有很大的,有小八菱形的,都很古雅拙朴;还有圆池、东坡瓢形、斧头形、端明等式样,都可以用。葫芦形的稍俗,诸如雕镂二十八星宿、鸟、兽、龟、龙、天马,以及剔下部分砚石,嵌入古铜玉器,作成七星形等做法,都走入旁门左道。砚台要每天清洗,去除积存墨汁,新磨墨汁才会光亮润泽,唯有砚池边久浸不散的斑驳墨迹,名叫“墨锈”,不可磨去。砚台用时才灌水,用完后就要把余汁倒掉。清洗砚台可用莲蓬壳,既容易去除污垢,又不损伤砚台。特别忌讳用开水磨墨,茶水、酒水都不能用,更不要让顽童洗涤砚台。砚台盒宜用紫色或黑色漆木盒,不可用金属盒子,因为金属易使砚石干燥。至于紫檀、乌木,以及雕红、彩漆盒,都很俗,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