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5章 一九三三年(8)

  鲁迅启上十月廿一夜。

  注释:

  〔1〕王熙之当时甘肃临洮师范学校的教员。

  〔2〕指《伪自由书》。

  331021④致姚克T。K。先生:十月六日的信,早收到了。但有问题要我答复的信,至今没有到。

  S君〔1〕所见的情形,我想来也是一定如此的,不数年,倘无战争,彼土之人,恐当凌驾我们之上。我们这里也腐烂得真可以,依然是血的买卖,现在是常常有人不见了。

  《南行》〔2〕并不是我作的,大概所署的是真姓名,因为此人的作品,后来就不见发表了,听说是受了恐吓。

  我们是好的,但我比先前更不常出外。

  此复,即颂时绥。

  L。启上十月二十一夜〔1〕。君即埃德加。斯诺(y。。now,1905--1972),美国进步记者、作家。一九二八年来华,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后任燕京大学教授。曾将《药》《祝福》等译成英文,编入《活的中国》一书。

  〔2〕《南行》散文,徐懋庸作,载一九三三年十月三日《申报。自由谈》。

  331023致陶亢德亢德先生:惠函谨悉。我并非全不赞成《论语》的态度,只是其中有一二位作者的作品,我看来有些无聊。而自己的随便涂抹的东西,也不觉得怎样有聊,所以现在很想用一点功,少乱写。《自由谈》的投稿,其实早不是因为"文思泉涌",倒是成为和攻击者赌气了,现在和《论语》关系尚不深,最好是不再漩进去,因为我其实不能幽默,动辄开罪于人,容易闹出麻烦,彼此都不便也。专此奉复,并颂著安。鲁迅上十月廿三夜。

  331026致罗清桢清桢先生:来函并木刻《法国公园》收到,谢谢。这一枚也好的,但我以为一个工人的脚,不大合于现实,这是因为对于人体的表现,还未纯熟的缘故。

  《黄浦滩风景》亦早收到。广东的山水,风俗,动植,知道的人并不多,如取作题材,多表现些地方色采,一定更有意思,先生何妨试作几幅呢。

  照相另封寄上,这是今年照的,但太拘束了,所以并不好。日前寄上《一个人的受难》两本,想已收到了罢。

  此复即请文安。

  迅上十月廿六日印木刻究以中国纸为佳,因不至于太滑。又及。

  331027①致陶亢德亢德先生:惠函奉到。我前信的所谓"怕闹出麻烦",先生误会了意思,我是说怕刊物因为我而别生枝节。其实现在之种种攻击,岂真为了论点不合,倒大抵由于个人,所以我想,假使《自由谈》上没有我们投稿,黎烈文先生是也许不致于这样的被诬陷的。

  《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性》〔1〕,还是在北京时买得,看过就抛在家里,无从查考,所以出版所也不能答复了,恐怕在日本也未必有得买。这种小册子,历来他们出得不少,大抵旋生旋灭,没有较永久的。其中虽然有几点还中肯,然而穿凿附会者多,阅之令人失笑。后藤朝太郎有"支那通"之名,实则肤浅,现在在日本似已失去读者。要之,日本方在发生新的"支那通",而尚无真"通"者,至于攻击中国弱点,则至今为止,大概以斯密司〔2〕之《中国人气质》为蓝本,此书在四十年前,他们已有译本,亦较日本人所作者为佳,似尚值得译给中国人一看(虽然错误亦多),但不知英文本尚在通行否耳。专复顺请著安。

  迅启上十月廿七日〔1〕《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性》日本安冈秀夫著,一九二六年四月东京聚芳阁出版,书中对中国民族肆意进行诬蔑。

  〔2〕斯密司(A。H。。mith,1845--1932)通译斯密斯,美国传教士,曾居留中国五十余年。所著《中国人的气质》一书,有日本澁江保译本,一八九六年东京博文馆出版。

  331027②致郑振铎西谛先生:十月二十二函奉到。广告两种〔1〕昨收到,封皮已拆,似经检查,但幸仍发下,当即全交内山,托其分配,因我在此交游极少也。大约《笺谱》之约罄,当无问题,而《清剧》〔2〕恐较慢。

  上海笺曾自搜数十种,皆不及北平;杭州广州,则曾托友人搜过一通,亦不及北平,且劣于上海,有许多则即上海笺也,可笑,但此或因为搜集者外行所致,亦未可定。总之,除上海外,而冀其能俨然成集,盖难矣。北平私人所用信笺,当有佳制,倘能亦作一集,甚所望也。

  《文学季刊》〔3〕一有风声,此间即发生谣言,谓因与文学社意见不合,故别办一种云云。上海所谓"文人"之堕落无赖,他处似乎未见其比,善造谣言者,此地亦称为"文人";而且自署为"文探"〔4〕,不觉可耻,真奇。《季刊》中多关于旧文学之论文,亦很好,此种论文,上海是不会有的,因为非读书之地。我居此五年,亦自觉心粗气浮,颇难救药,但于第一期,当勉力投稿耳〔5〕。致建人信,后日当交去。

  在上海开一中国旧木刻展览会,当极有益,惟惜阳历一月,天气太冷耳。前信谓我所有木刻,已曾展览,不宜再陈列,现在一想,似可用外国近代用木刻插画之书籍,一并陈列,以资参考。此种书籍,我约有十五种,倘再假得一二十种,也就可以了。

  此复即请道安。

  迅顿首十月廿七夜〔1〕广告两种指《北平笺谱》和《清人杂剧》广告。

  〔2〕清剧即《清人杂剧》,郑振铎编,共两集,每集收杂剧四十种。一九三一年、一九三四年影印出版。

  〔3〕《文学季刊》一九三四年一月在北平创刊,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停刊,郑振铎、章靳以编。原由北平立达书局发行,后改由上海生活书店发行。

  〔4〕"文探"上海反动周刊《微言》第一卷第一期至第十九期所载《文坛进行曲》的作者署名。

  〔5〕鲁迅后于十一月二十四日作《选本》一文,发表于《文学季刊》创刊号,收入《集外集》。

  331027③致胡今虚〔1〕今虚先生:十八日信收到。

  《十月》已将稿售与神州国光社〔2〕,个人不能说什么。但既系改编,他们大约也不能说是侵害版权的罢。

  《第四十一》不知能否找到。近来少看书,别的一时也无从绍介。此外为我所不知者,亦无由作答也。

  此复,即颂时绥。迅上十月廿七日〔1〕此信据收信人所录副本编入。

  〔2〕神州国光社一九○八年邓实在上海创办的书店。主要出版碑帖、书画等。一九三一年接受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等人投资后改变方针,扩大出版范围。

  331028致胡今虚〔1〕今虚先生:二十三日信收到。前寄之书〔2〕,皆为手头所有,也常赠友好,倒不必为此介怀。丛书取名,及改编本另换书名,先生以为怎样好都可以,实以能避禁忌为是。

  年来所受迫压更甚,但幸未至窒息。先生所揣测的过高。领导决不敢,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今后也还如此。可以干的,总要干下去。只因精力有限,未能尽如人意,招怨自然不免的了。

  此复,即颂时绥。

  迅上十月二十八日〔1〕此信据收信人所录副本编入。

  〔2〕前寄之书指《毁灭》等苏联小说的中译本。参看331007信及其注〔1〕。

  331031致曹靖华亚丹兄:十月廿八日信收到。你的大女儿的病,我看是很难得好的,不过只能医一下,以尽人力。

  我也以为兄在平,教一点书好,〔1〕对学生讲义时,你的朋友的话是对的,他们久居北京,比较的知道情形,有经验。青年思想简单,不知道环境之可怕,只要一时听得畅快,说得畅快,而实际上却是大大的得不偿失。这种情形我亲历了好几回了,事前他们不相信,事后信亦来不及。而很激烈的青年,一遭压迫,即一变而为侦探的也有,我在这里就认识几个,常怕被他们碰见。兄还是不要为热情所驱策的好罢。

  《安得伦》我这里有,日内当寄上三四本,兄自看外,可以送人。《四十一》的后记〔2〕曾在《萌芽》上登过,我本来有,但因搬来搬去,找不到了。《铁流》序〔3〕早收到,暂时无处可以发表。

  日内又要查禁左倾书籍,杭州的开明分店被封〔4〕了,沪书店吓得像小鬼一样,纷纷匿书。这是一种新政策〔5〕,我会受经济上的压迫也说不定。不过我有准备,半年总可以支持的,到那时再看。现正在出资印《被解放的吉诃德》,这么一来,一定又要折本了。

  木刻〔6〕望即寄下,因为弟亦先睹为快也。可买白纸数张,裁开,将木刻夹入,和报纸及封面之硬纸一同卷实(硬纸当于寄《安得伦》时一并附上,又《两地书》一本,以赠兄),挂号寄书店转弟收,可无虑。关于作者之材料〔7〕,暇时希译示,因为无论如何,木刻是必当翻印的,中国及日本,皆少见此种木刻也。

  此复即颂时绥。弟豫顿首十月卅一夜。

  令夫人均此致候。

  注释:

  〔1〕当时收信人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国大学等校讲师。

  〔2〕《四十一》的后记即《<第四十一>后序》,曹靖华作,载《萌芽》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三○年二月)。

  〔3〕《铁流》序即《序中译本<铁流>》,绥拉菲摩维支作,曹靖华译,《铁流》初版时未编入,以后各版均收入。

  〔4〕杭州开明分店被封上海《出版消息》第二十三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一日)载:"闻开明书店杭州分店已于本月(按指十月)二十六日被封。"〔5〕新政策指一九三三年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采取查禁进步书刊的措施,以及同年十月三十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发出第四八四一号密令,全面查禁普罗文学等。

  〔6〕木刻指鲁迅托曹靖华在苏联搜集的原版手拓木刻等,参看320423①信注〔7〕。

  〔7〕材料指苏联木刻家的传略材料。

  331102致陶亢德亢德先生:蒙惠函并示《青光》所登文〔1〕,读之亦不能解,作者或自以为幽默或讽刺欤。日本近来殊不见有如厨川白村者,看近日出版物,有西胁顺三郎〔2〕之《欧罗巴文学》,但很玄妙;长谷川如是闲〔3〕正在出全集,此人观察极深刻,而作文晦涩,至最近为止,作品止被禁一次,然而其弊是一般不易看懂,亦极难译也。随笔一类时有出版,阅之大抵寡薄无味,可有可无,总之,是不见有社会与文艺之好的批评家也。此复即请著安。

  迅上十一月二日〔1〕《青光》所登文指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时事新报。青光》载胡行之所译日本长谷川天溪的《多数少数与评论家》。

  〔2〕西胁顺三郎日本早稻田大学英文教授。

  〔3〕长谷川如是闲(1875--1969)日本评论家。著有《日本的性格》、《现代社会批判》等。

  331103致郑振铎西谛先生:十,卅一函并笺样均收到,此次大抵可用,明日当另封挂号寄还。十二月可成书,尤好,但以先睹为快,或将我的一份,即由运送局送来,如何?倘以为是,当令内山绍介,写一信,临时并书一同交与,即可矣。

  广告因以为未付印,故加入意见,重做了一遍,其实既已印好,大可不必作废而重印,但既已重印,也就无可多说了。

  此次《笺谱》成后,倘能通行,甚好,然亦有流弊,即版皆在纸铺,他们可以任意续印多少,虽偷工减料,亦无可制裁。所以第一次我们所监制者,应加以识别。或序跋等等上不刻名,而用墨书,或后附一纸,由我们签名为记(样式另拟附上),此后即不负责。此非意在制造"新古董",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1〕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序〔2〕已寄出,想当先此而到。签条托兼士写,甚好。还有第一页(即名"引首"的?)也得觅人写,请先生酌定,但我只不赞成钱玄同,因其议论虽多而高,字却俗媚入骨也。

  对于文字的新压迫将开始,闻杭州禁十人作品,连冰心在内,奇极,但系谣言亦难说,茅兄是会在压迫中的,而且连《国木田独步集》〔3〕也指为反动书籍,你想怪不怪。开明之被封〔4〕,我以为也许由于营业较佳之故,这回北新就无恙。前日潘公展朱应鹏辈,召书店老版训话,〔5〕内容未详,大约又是禁左倾书,宣扬民族文学之类,而他们又不做民族文学稿子,在这样的指导下,开书店也真难极了。不过这种情形,我想也不会持久的。

  我有苏联原版木刻,东洋颇少见,想用珂罗板绍介于中国,而此地印费贵,每板三元,记得先生言北平一元即可,若然,则四十板可省八十元,未知能拨冗给我代付印否,且即在北平装订成书。倘以为可,他日当将全稿草订成书本样子,奉托。

  关于《文学季刊》事,前函已言,兹不赘。此复即请著安迅上十一月三夜。

  注释:

  〔1〕《芥子园》即《芥子园画传》,通称《芥子园画谱》,中国画技法图谱。清初王编,后又同王耆、王臬合编,共三集,嘉庆年间书坊又编成人物画谱,刻成《芥子园画传》第四集。

  〔2〕指《<北平笺谱>序》。

  〔3〕《国木田独步集》短篇小说集,日本国木田独步(1871--1908)著,收小说五篇,夏丐尊译,一九二七年六月开明书店出版。

  〔4〕开明之被封。

  〔5〕召书店老板训话指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一日潘公展、朱应鹏为查禁进步书刊举行的一次有出版商和书店编辑参加的宴会。参看《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及331105信。潘公展,JJ特务头目,当时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朱应鹏,当时任国民党上海市区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

  331105致姚克T。K。先生:十月卅日信昨收到,关于来问及评传〔1〕的意见,另纸录出附呈,希察。

  评传的译文,恐无处登载,关于那本书的评论,亦复如此,但如有暇,译给我们看看,却极欢迎。前几天,这里的官和出版家及书店编辑,开了一个宴会,先由官训示应该不出反动书籍,次由施蛰存说出仿检查新闻例,先检杂志稿,次又由赵景深补足可仿日本例,加以删改,或用××代之。他们也知道禁绝左倾刊物,书店只好关门,所以左翼作家的东西,还是要出的,而拔去其骨格,但以渔利。有些官原是书店股东,所以设了这圈套,这方法我看是要实行的,则此后出板物之情形可以推见。大约施、赵诸君,此外还要联合所谓第三种人〔2〕,发表一种反对检查出版物的宣言,这是欺骗读者,以掩其献策的秘密的。

  我和施蛰存的笔墨官司〔3〕,真是无聊得很,这种辩论,五四运动时候早已闹过的了,而现在又来这一套,非倒退而何。我看施君也未必真研究过《文选》〔4〕,不过以此取悦当道,假使真有研究,决不会劝青年到那里面去寻新字汇的。此君盖出自商家,偶见古书,遂视为奇宝,正如暴发户之偏喜摆士人架子一样,试看他的文章,何尝有一些"《庄子》〔5〕与《文选》"气。

  译名应该画一,那固然倒是急务。还有新的什物名词,也须从口语里采取。譬如要写装电灯,新文学家就有许多名词----花线,扑落,开关----写不出来,有一回我去理发,就觉得好几种器具不知其名。而施君云倘要描写宫殿之类,《文选》就有用,〔6〕忽然为描写汉晋宫殿着想,真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7〕了。

  其实,在古书中找活字,是欺人之谈。例如我们翻开《文选》,何以定其字之死活?所谓"活"者,不外是自己一看就懂的字。但何以一看就懂呢?这一定是原已在别处见过,或听过的,既经先已闻见,就可知此等字别处已有,何必《文选》?

  我们如常,《自由谈》上仍投稿,但非屡易笔名不可,要印起来,又可以有一本了,但恐无处出版,倘须删改,自己又不愿意,所以只得搁起来。新作小说则不能,这并非没有工夫,却是没有本领,多年和社会隔绝了,自己不在旋涡的中心,所感觉到的总不免肤泛,写出来也不会好的。

  现在新出台的作家中,也很有可以注意的作品,倘使有工夫,我以为选译一本,每人一篇,绍介出去,倒也很有意义的。

  上海也冷起来了,天常阴雨。文坛上是乌烟瘴气,与"天气"相类。适兄尚存,其夫人曾得一信,但详情则不知。

  见。君夫妇〔8〕,乞代致意。此复即颂时绥。

  豫顿首十一月五日对于《评传》之意见第一段第二句后,似可添上"九一八后则被诬为将中国之紧要消息卖给日本者"的话。(这是张资平他们造的〔9〕,我当永世记得他们的卑劣险毒。)第二段"在孩时",父死我已十六七岁,恐当说是"少年时"了。第三段"当教育总长的朋友。。。。。。"此人是蔡元培先生,他是我的前辈,称为"朋友",似不可的。第五段"中国高尔基。。。。。。",当时实无此语,这好像是近来不知何人弄出来的。第六段"《莽原》和《语丝》",我只编《莽原》;《语丝》是周作人编的,我但投稿而已。第七段"。。。。。。交哄的血",我写那几句的时候,已经清党,而非交哄了。第八段"他们的贪酷",似不如改作"一部分反动的青年们的贪酷。。。。。。"较为明白。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