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卷三十 下 艺文志第十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屈原赋二十五篇。楚怀王大夫,有《列传》。

  唐勒赋四篇。楚人。

  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

  赵幽王赋一篇。

  庄夫子赋二十四篇。名忌,吴人。贾谊赋七篇。

  枚乘赋九篇。

  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

  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

  太常蓼侯孔臧赋二十篇。

  阳丘侯刘郾赋十九篇。

  吾丘寿王赋十五篇。

  蔡甲赋一篇。

  上所自造赋二篇。

  宽赋二篇。

  光禄大夫张子侨赋三篇。与王褒同时也。

  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刘向赋三十三篇。

  王褒赋十六篇。

  右赋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

  陆贾赋三篇。

  枚皋赋百二十篇。

  硃建赋二篇。

  常侍郎庄{匆心}奇赋十一篇。枚皋同时。

  严助赋三十五篇。

  硃买臣赋三篇。

  宋正刘辟强赋八篇。

  司马迁赋八篇。

  郎中臣婴齐赋十篇。

  臣说赋九篇。

  臣吾赋十八篇。

  辽东太守苏季赋一篇。

  萧望之赋四篇。

  河内太守徐明赋三篇。字长君,东海人,元、成世历五郡太守,有能名。

  给事黄门侍郎李息赋九篇。

  淮阳宪王赋二篇。

  杨雄赋十二篇。

  待诏冯商赋九篇。

  博士弟子杜参赋二篇。

  车郎张丰赋三篇。张子侨子。

  骠骑将军硃宇赋三篇。

  右赋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入杨雄入篇。

  孙卿赋十篇。

  秦时杂赋九篇。

  李思《孝景皇帝颂》十五篇。广川惠王越赋五篇。

  长沙王群臣赋三篇。

  魏内史赋二篇。东暆令延年赋七篇。

  卫士令李忠赋二篇。

  张偃赋二篇。

  贾充赋四篇。

  张仁赋六篇。

  秦充赋二篇。

  李步昌赋二篇。

  侍郎谢多赋十篇。

  平阳公主舍人周长孺赋二篇。雒阳锜华赋九篇。

  眭弘赋一篇。

  别栩阳赋五篇。

  臣昌市赋六篇。

  臣义赋二篇。

  黄门书者假史王商赋十三篇。侍中徐博赋四篇。

  黄门书者王广、吕嘉赋五篇。汉中都尉丞华龙赋二篇。

  左冯翊史路恭赋八篇。

  右赋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

  《客主赋》十八篇。

  《杂行山及颂德赋》二十四篇。

  《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

  《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

  《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

  《杂鼓琴剑戏赋》十三篇。

  《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十六篇。

  《杂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

  《杂器械草木赋》三十三篇。

  《大杂赋》三十四篇。

  《成相杂辞》十一篇。

  《隐书》十八篇。

  右杂赋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

  《高祖歌诗》二篇。

  《泰一杂甘泉寿宫歌诗》十四篇。

  《宗庙歌诗》五篇。

  《汉兴以来兵所诛灭歌诗》十四篇。

  《出行巡狩及游歌诗》十篇。

  《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

  《李夫人及幸贵人歌诗》三篇。

  《诏赐中山靖王子哙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诗》四篇。

  《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

  《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九篇。

  《邯郸河间歌诗》四篇。

  《齐郑歌诗》四篇。

  《淮南歌诗》四篇。

  《左冯翊秦歌诗》三篇。

  《京兆尹秦歌诗》五篇。

  《河东蒲反歌诗》一篇。

  《黄门倡车忠等歌诗》十五篇。

  《杂各有主名歌诗》十篇。

  《杂歌诗》九篇。《洛阳歌诗》四篇。

  《河南周歌诗》七篇。

  《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谣歌诗》七十五篇。

  《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

  《诸神歌诗》三篇。

  《送迎灵颂歌诗》三篇。

  《周歌诗》二篇。

  《南郡歌诗》五篇。

  右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

  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入杨雄八篇。

  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耑而,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杨子云,竞为侈俪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是以杨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序诗赋为五种。

  《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

  《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

  《公孙鞅》二十七篇。

  《吴起》四十八篇。有《列传》。

  《范蠡》二篇。越王句践臣也。

  《大夫种》二篇。与范蠡俱事句践。《李子》十篇。

  《娷》一篇。

  《兵春秋》一篇。

  《庞爰》三篇。《良》一篇。

  《广武君》一篇。李左车。

  《韩信》三篇。

  右兵权谋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

  省伊尹、太公、《管子》、《孙卿子》、《鹖冠子》、《苏子》、蒯通、陆贾,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种,出《司马法》入礼也。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楚兵法》七篇。图四卷。

  《蚩尤》二篇。见《吕刑》。

  《孙轸》五篇。图二卷。

  《繇叙》二篇。

  《王孙》十六篇。图五卷。

  《尉缭》三十一篇。

  《魏公子》二十一篇。图十卷。名无忌,有《列传》。

  《景子》十三篇。

  《李良》三篇。

  《丁子》一篇。

  《项王》一篇。名籍。

  右兵形势十一家,九十二篇。图十八卷。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太壹兵法》一篇。

  《天一兵法》三十五篇。《神农兵法》一篇。《黄帝》十六篇。图三卷。

  《封胡》五篇。

  黄帝臣,依托也。

  《风后》十三篇。图二卷。黄帝臣,依托也。

  《力牧》十五篇。黄帝臣,依托也。

  《鵊冶子》一篇。图一卷。

  《鬼容区》三篇。图一卷。黄帝臣,依托。

  《地典》六篇。

  《孟子》一篇。

  《东父》三十一篇。

  《师旷》八篇。晋平公臣。

  《苌弘》十五篇。周史。

  《别成子望军气》六篇。图三卷。

  《辟兵威胜方》七十篇。

  右阴阳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图十卷。

  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

  《鲍子兵法》十篇。图一卷。

  《五子胥》十篇。图一卷。

  《公胜子》五篇。《苗子》五篇。图一卷。

  《逢门射法》二篇。

  《阴通成射法》十一篇。

  《李将军射法》三篇。

  《魏氏射法》六篇。

  《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

  《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护军射师王贺射书》五篇。

  《蒲苴子弋法》四篇。

  《剑道》三十八篇。

  《手博》六篇。

  《杂家兵法》五十七篇。

  《蹴B130》二十五篇。

  右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省《墨子》重,入《蹴B131》也。

  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省十家二百七十一篇重,入《蹴B131》一家二十五篇,出《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入礼也。

  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洪范》八政,八曰师。孔子曰为国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明兵之重也。《易》曰"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后世燿金为刃,割革为甲,器械甚备。下及汤、武受命,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朴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

  《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

  《五残杂变星》二十一卷。

  《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

  《常从日月星气》二十一卷。

  《皇公杂子星》二十二卷。《淮南杂子星》十九卷。

  《泰壹杂子云雨》三十四卷。

  《国章观霓云雨》三十四卷。

  《泰阶六符》一卷。

  《金度玉衡汉五星客流出入》八篇。

  《汉五星彗客行事占验》八卷。《汉日旁气行事占验》三卷。

  《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

  《汉日旁气行占验》十三卷。

  《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十三卷。

  《海中星占验》十二卷。

  《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

  《海中五星顺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国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

  《海中日月彗虹杂占》十八卷。

  《图书秘记》十七篇。

  右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然星事凶悍,非湛密者弗能由也。夫观景以谴形,非明王亦不能服听也。以不能由之臣,谏不能听之王,此所以两有患也。

  《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

  《颛顼历》二十一卷。

  《颛顼五星历》十四卷。

  《日月宿历》十三卷。

  《夏殷周鲁历》十四卷。

  《天历大历》十八卷。

  《汉元殷周谍历》十七卷。

  《耿昌月行帛图》二百三十二卷。

  《耿昌月行度》二卷。

  《传周五星行度》三十九卷。

  《律历数法》三卷。

  《自古五星宿纪》三十卷。

  《太岁谋日晷》二十九卷。

  《帝王诸侯世谱》二十卷。

  《古来帝王年谱》五卷。

  《日晷书》三十四卷。《许商算术》二十六卷。

  《杜忠算术》十六卷。

  右历谱十八家,六百六卷。

  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厄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与焉!道之乱也,患出于小人而强欲知天道者,坏大以为小,削远以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也。

  《泰一阴阳》二十三卷。

  《黄帝阴阳》二十五卷。

  《黄帝诸子论阴阳》二十五卷。

  《诸王子论阴阳》二十五卷。

  《太元阴阳》二十六卷。

  《三典阴阳谈论》二十七卷。《神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

  《四时五行经》二十六卷。

  《猛子闾昭》二十五卷。

  《阴阳五行时令》十九卷。

  《堪舆金匮》十四卷。

  《务成子灾异应》十四卷。

  《十二典灾异应》十二卷。

  《钟律灾异》二十六卷。

  《钟律丛辰日苑》二十三卷。

  《钟律消息》二十九卷。

  《黄钟》七卷。

  《天一》六卷。

  《泰一》二十九卷。《刑德》七卷。

  《风鼓六甲》二十四卷。

  《风后孤虚》二十卷。

  《六合随典》二十五卷。

  《转位十二神》二十五卷。

  《羡门式法》二十卷。

  《羡门式》二十卷。

  《文解六甲》十八卷。

  《文解二十八宿》二十八卷。

  《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

  《五音奇胲刑德》二十一卷。

  《五音定名》十五卷。

  右五行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

  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书》云"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言进用五事以顺五行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

  《龟书》五十二卷。

  《夏龟》二十六卷。

  《南龟书》二十八卷。

  《巨龟》三十六卷。

  《杂龟》十六卷。

  《蓍书》二十八卷。

  《周易》三十八卷。

  《周易明堂》二十六卷。

  《周易随曲射匿》五十卷。

  《大筮衍易》二十八卷。

  《大次杂易》三十卷。

  《鼠序卜黄》二十五卷。

  《於陵钦易吉凶》二十三卷。

  《任良易旗》七十一卷。

  《易卦八具》。

  右蓍龟十五家,四百一卷。

  蓍龟者,圣人之所用也。《书》曰:"女则有大疑,谋及卜筮。"《易》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善于蓍龟。""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及至衰世,解于齐戒,而娄烦卜筮,神明不应。故筮渎不告,《易》以为忌;龟厌不告,《诗》以为刺。

  《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

  《甘德长柳占梦》二十卷。

  《武禁相衣器》十四卷。

  《嚏耳鸣杂占》十六卷。

  《祯祥变怪》二十一卷。

  《人鬼精物六畜变怪》二十一卷。

  《变怪诰咎》十三卷。

  《执不祥劾鬼物》八卷。

  《请官除訞祥》十九卷。

  《禳祀天文》十八卷。

  《请祷致福》十九卷。

  《请雨止雨》二十六卷。《泰壹杂子候岁》二十二卷。

  《子赣杂子候岁》二十六卷。

  《五法积贮宝臧》二十三卷。

  《神农教田相土耕种》十四卷。

  《昭明子钓种生鱼鳖》八卷。

  《种树臧果相蚕》十三卷。

  右杂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

  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易》曰:"占事知来。"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而《诗》载熊罴虺蛇众鱼旐旟之梦,著明大人之占,以考吉凶,盖参卜筮。《春秋》之说訞也,曰:"人之所忌,其气炎以取之,訞由人兴也。人失常则訞兴,人无衅焉,訞不自作。"故曰:"德胜不祥,义厌不惠。"桑谷共生,大戊以兴;雊雉登鼎,武丁为宗。然惑者不稽诸躬,而忌訞之见,是以《诗》刺"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伤其舍本而忧未,不能胜凶咎也。

  《山海经》十三篇。

  《国朝》七卷。

  《宫宅地形》二十卷。

  《相人》二十四卷。

  《相宝剑刀》二十卷。

  《相六畜》三十八卷。

  右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

  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然形与气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无其气,有其气而无其形,此精微之独异也。

  凡数术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

  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裨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汉有唐都,庶得粗C72A。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

  《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径》九卷。

  《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右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五藏六府B175十二病方》三十卷。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B175十二病方》四十卷。

  《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

  《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

  《金创疭瘛方》三十卷。

  《妇人婴兒方》十九卷。

  《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右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容成阴道》二十六卷。

  《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

  《尧舜阴道》二十三卷。

  《汤盘庚阴道》二十卷。

  《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

  《天一阴道》二十四卷。

  《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

  《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

  右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

  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所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宓戏杂子道》二十篇。

  《上圣杂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杂子》十八卷。

  《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

  《黄帝杂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泰壹杂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

  《泰壹杂子黄治》三十一卷。

  右神仙十家,二百五卷。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