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十九章 平倭 十五

第七十九章 平倭 十五

陵州城内不过只有一千步枪兵,平均分到四面城墙之上,每一面城墙之上也不过只有两百五十名步枪兵,想要依靠这两百五十人将五千名发动进攻的联军士卒全部都阻拦住,原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说连弩兵这个时候也放弃了抛射,转而用直射的方式对城外的联军士卒进行射击,但是可供射击的射击孔就那么些,根本就容不下那么多人同时进行射击。

最终,城外发起进攻的联军士卒,至少有三千人冲到了护城河前,并且成功的将身上携带的沙袋抛进了护城河内。在完成了这个工作以后,这些个联军的士卒转身便往回跑,由于身上减轻了数十斤的重量,这些个联军的士卒们在往回跑的时候,速度居然比发起冲锋的时候还要快上三分。

整整的一天时间里,城外的联军士卒都在不停的对着护城河,做着相同的动作,一直到黄昏时分他们收兵的时候,一共进行了五次针对护城河所发起的冲锋,通过这五次的冲锋,他们已经成功的使部分护城河的宽度,由一开始的时候的三丈,缩减到目前的不到一丈。

为此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则是,负责背土填埋护城河的两支各五千人的队伍,等到他们收兵的时候,还只剩下三千人左右,这也就意味了他们这一天的行动总计损失了两万人。

还没有进行正面的厮杀,也没有发动正式的攻城,仅仅是为了填埋护城河便损失了如此多的士卒,这不得不令守城的大唐士卒为他们的疯狂举动而感到震惊。不过好在这一天终于结束,守城的大唐士卒终于可以缓上一口气了。即便是久经沙场的他们,在面对一群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的人的时候,毫无顾忌的杀戮也会令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哪怕这些人就是他们的敌人,他们的心中也会不舒服。

辛苦作战了一天大唐士卒们,在吃过晚饭以后,便早早的爬上了各自的床铺,他们需要通过充足的睡眠来补充这一日作战带给他们疲倦,这种疲倦不止是体力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

夜深以后,一些个大唐的士卒,被自己的同伴用绳索拴着的吊篮,悄悄的放到了城墙外面。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的将白天里射出的弩箭都收集起来,然后再通过吊篮送回到城内去。这场战争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城内的物资更是得不到任何的补充,所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能够获得的就要想尽办法获得。城外的这些个弩箭大部分都很可能已经折断,但是只要箭头没事,捡回去以后换一根新的箭杆就可以再一次利用上。

在漆黑的夜里寻找地上的弩箭,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从南门外城墙出去的一百名士卒,忙碌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也不过才收集了两万多枚弩箭,这仅仅相当于白日里消耗量的四成左右,照这个进度下去,要想将所有的弩箭收集回来,只要也要到后半夜了。

当他们再一次将收获的箭头通过吊篮送回到城墙之上,并且再次来到护城河外准备收集弩箭的时候,其中一名站得距离城墙较远的士卒,突然间听到更远的地方隐约间传来一阵动静,于是便招呼了一名距离自己较近的同伴,两个人悄悄的往远处走去,想看看远处到底是什么发出的动静。

等到他们两个人走到了距离城墙至少有五六百步的地方,便可以隐约的看到远方到处都是晃动的人影,人影中更是可以看到很多巨大的黑影。两个人立即便明白了,对方这是要趁着黑夜的掩护,将这些个笨重的攻城器械运到城墙外,然后在发起突然袭击。想到这里,两个人赶紧转身便往回跑,一边往回跑一边扯开嗓子用尽全身的气力喊道:“敌袭!敌袭!!赶紧向将军报告,他们有很多的攻城器械!”

他们二人刚才距离对方的部队至少还有二三百步,如果他们悄悄的往回跑的话,完全可以安全的返回到城内。但是为了给城内的大唐军队多赢取一些准备时间,他二人只好通过高声的呼喊,来提醒正在距离城墙一百多步的地方收集弩箭的同伴们,然后再让他们将这个消息传回到城内。

他二人此刻正处于距离城墙五六百步的地方,只要对方派出骑兵前来追击,他们就基本上没有回到城墙之上的可能了。但是在这种危机紧要的关头,多争取出哪怕是几息的时间,也能够令最终的守城胜利,多获得继续的胜算。所以两个人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向远处的同伴高声示警,只要能令更多的同伴活下去,他们即使是为此葬送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城墙之上高高悬挂起的灯笼,可以照亮城外近百部的距离。当正在拼命往会奔跑的两个人,看到正在收集弩箭的同伴们迅速的回到护城河对岸,并且通过吊篮回到城墙之上后,止住了奔跑的步伐,抽出了腰间的佩刀,毅然决然的向着身后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处迎了过去。即便是死,他们也要拉上两个垫背的再说。

这个时候的城内,已经在接到报警的第一时间叫醒了所有正在睡觉的士卒,并且开始进行战前准备。而城墙之上,刚刚回到城头的那些个负责收集弩箭的士卒们,则正在紧张的向城外张望,他们是如此迫切的希望看到,那两名率先发出警报的同伴,能够尽快的出现在他们的视线所及的地方。

但是伴随着黑暗中传来的马蹄声以及两声怒吼声的响起,他们的心都不禁变得沉重起来。虽然他们的心里都知道,仅凭着腰间的佩刀就想和对方的骑兵抗衡,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仍旧在期望着奇迹能够在这个时候诞生。

高高升起在半空中灯笼只能照亮百步的距离,再远处就是一片黑暗,即便是眼神再好的大唐士卒,也不可能透过黑暗看到远处所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们现在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祈祷和等待。

黑暗中先是传来一声战马的嘶鸣声,紧接着便是一声惨叫,城头之上的大唐士卒们的心都不由得随之一纠,但是马上他们便意识到,这声惨叫并非是出自自己兄弟的口中,因为随之又响起一阵豪迈的笑声:“哈哈哈……被老子干掉了一个,这回就是死也够本儿了!”

黑暗中的战斗还在继续,随着登上城墙的大唐士卒越来越多,也就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了关注的行列,他们迫切的希望这两名报警的兄弟能够活着回来,因为正是这两个人的提前报警,才使得很多的兄弟能够在这一场夜袭当中活下命来。他们不想这两位拯救了很多人性命的兄弟发生意外,如果可能的话,他们甚至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这两名兄弟的平安归来。

一盏茶的时间如果换在平时,所有人都会觉得非常的短暂,一个不经意间就会有数盏茶的时间从身边悄悄的溜走。但是这一次所有的站在城头上的大唐士卒,都觉得时间过得好漫长,一盏茶的时间居然比一个时辰还要难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就是因为城外正在与联军骑兵交战的那两个兄弟,还在苦苦的与对方纠缠着,这一点从城外黑暗处不时间传出的战马嘶鸣和双方的怒骂中便可以得出判断。

如果说现在两名正在苦战的兄弟已经身亡,这些大唐的士卒也不会如此的备受煎熬,他们完全可以化悲痛为力量,以多多的斩杀联军的士卒来给他们报仇。但是,一直到现在他二人还在视线之外的黑暗中与对方交战,城墙之上空有这么多人,却没有办法去帮助他们,这种折磨才是最令人痛苦的。

就在城墙上的所有大唐士卒都心急如焚的时候,突然间一个人影跌跌撞撞的进入到了灯光所能照及的地方,然后拼命的再往护城河方向跑。城墙之上的大唐士卒们的两眼不禁一亮:是我们的兄弟!他还活着!随即城头之上传来一阵欢呼声。

正当城墙之上的连弩兵想要用手中的连弩,对他的身后地区进行覆盖式射击,从而为他平安的回归作掩护的时候,又一道身影从黑暗当中步履蹒跚的冲了出来。不过和先前那个跌跌撞撞的往回跑的兄弟不一样,他的左腿明显是受了不轻的伤,才导致他无法向先前的那个兄弟一般,虽然显得慌张却不影响他的行动。他在往回走的时候,明显的是在拖着一条腿再往回走,即便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兄弟,快点啊!”城墙上的大唐士卒们忍不住齐声为他们两个人加油。步枪兵和连弩手这个时候已经一齐动手,在这名左腿已经抬不起来的兄弟身后,用子弹和连弩构筑起一道任何人也无法逾越的防线,以确保联军的骑兵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出现在他的身后。

原本已经到达护城河边的那名大唐士卒,在发现身后的兄弟已经是摇摇欲坠的时候,果断的放弃了跳入到护城河的机会,转过身去跑到那名已经受伤的兄弟身边,不顾对方的反对将他的胳膊放在了自己的肩上,又用手搂在对方的腰间,半架半抱的扶着对方向着护城河的方向快速的移动。

他们二人所选择的渡过护城河的地点,之前已经被城外的联军堵上了大部分,只剩下不到一丈宽的河水,所以在过河的时候会省去不少的气力。那名没有受伤的士卒,将受伤的同伴推到了岸上以后,自己也双手在岸边一按,然后借着向上窜起的动作,来到了岸上。就当他弯下腰准备将身旁的兄弟拉起来的时候,突然间听到城墙之上传来怒吼声:“混蛋!找死!!”
更多

编辑推荐

1烽火英雄
2南明风雨
3靖康志
4列强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楼
6重生之金三角风云
7兴明
8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9狗头军师
10赝品太监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民国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历史 【已完结】

    民国初年,兵祸不断,硝烟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将相的后裔纷纷脱颖而出,群雄逐鹿、揽辔中原、争霸民国,蒙尘的传奇慢慢揭开。一位没有被载入史书的风云人物;一段被民国政府刻意隐瞒的历史……遥想前朝岁...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鱼83  

    架空历史 【已完结】

    十载磨砺,剑锋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纵横捭阖,所向披靡。这是一个虚拟的时代空间,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乱世争霸的游戏,一个孤儿从一无所有开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的...

  • 愤怒的子弹

    作者:流浪的军刀  

    架空历史 【已完结】

    夕阳西下,一个秃头龅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着一碗被落日晒得温热的啤酒,就着几颗干瘪的花生滥饮。俗话说,酒壮怂人胆。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着酒意口沫四溅的吹开了牛皮。本书以一种另类的思维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将军

    作者:荒原独狼  

    架空历史 【已完结】

    他是镇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妇强取豪夺,名声糟透,却在婚礼当天被强拉去当壮丁,被迫成了一名军人,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征程。从地痞流氓到抗日将军,他步步蜕变,鬼子说他太阴险,国军说他太叛逆,百姓说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