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各种政治因素对股市的影响
1.通货膨胀是怎样影响股价的,该怎样对待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困扰一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它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股市。了解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有利于股民在宏观上把握股票价格走向。
通货膨胀对股价特别是个股的影响,并无永恒的定势,它完全可能对不同个股同时产生两种相反方向的影响。对这些影响作具体分析和比较必须从分析该时期通胀的原因和程度、当时的经济结构和形势、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等入手,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里我们只能就一般性的原则作以下几点说明:
(1)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较小。
(2)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增长,而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
(3)奔腾式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一旦其站稳脚跟,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每年以-50%甚至更大的幅度贬值,这时人们将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屋以期对资金保值,这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股价:其一,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下跌;其二,经济的扭曲和失去效率,企业一方面筹集不到必需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价格等成本飞涨,使公司经营严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闭。
(4)政府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存在,因而必然会动用某些宏观经济工具来抑制通胀,这些政策必然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将改变资金流向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影响股价,政策对股价的具体影响将在后面阐述。
(5)通货膨胀时期,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而是,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引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量和就业的扭曲,因而某些公司可能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损失。与之相应的是,获利公司的股票上涨,相反,受损失的股票下跌。
(6)通货膨胀不仅产生经济影响,还可能产生社会影响,并影响公众之心理和预期,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
(7)通货膨胀使得各种商品价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市场对股息预期,并增大获得预期股息的风险,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8)通货膨胀对企业(公司)的微观影响可以通过“税收效应”、“债负效应”、“存货效应”、“波纹效应”对公司作具体的分析。但长期的通货膨胀增长,必然恶化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股价必受大环境驱使下跌,短期效应的表现便不复存在。
比如,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工业原料、生产物资价格普遍上扬,最初拥有这些原料的厂商极度兴奋,因为库存的原料低价购进,产品价格忽然上涨,意外地提高了它们的利润。待一季盈余公布增加后,自会促使买气增加,股价上扬。待一段急速运行之后,通货膨胀现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低价原料库存终究有限,等到事实证明此次通胀并不是景气复苏时,有识之士先行卖出股票,又因为股价本已偏高,买气弱,而卖压逐渐加重。当通胀继续恶化,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销量时,股价已下跌一段距离。
总之,万事皆有度,过之则无益。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人们为避免损失,将资金投向股市。而通胀初期,物价上涨,生产受到刺激,企业利润增加,股价因此看涨。在持续增长的通货膨胀下,企业成本增加,且高价格下需求下降,企业经营恶化。特别是政府此时不得已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则犹如雪上加霜,企业资金周转失灵,一些企业甚至倒闭,股市在恐慌中狂跌。
2.政府财政政策是怎样影响股价的
财政政策对股价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间接影响股市;另一方面,财政政策涉及国债和证券交易税等有关内容,将直接影响股价。财政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手段调节经济的总产出和总收入,以期控制通货膨胀和提高就业水平(减少失业)。
一般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总支出(政府购买、公共开支),购买物品和劳务或减少征税;或者二者结合,从而激励增加投入,提高产出水平。于是企业利润增加,股价上升,同时居民在经济复苏中增加了个人收入,持有货币增加,景气的趋势更增加了居民的投资信心,买气增强,股市趋于活跃,股价自然也就上扬。相反,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避免经济过热,则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相应地股价便会下跌。
3.股民如何在投资中运用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也是十分复杂的,正确地运用财政政策分析为投资决策服务,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有关的统计资料信息,认清经济形势。
(2)从各种媒介中了解非常时期经济界人士的看法,政府官员的日常活动和讲话,分析其经济观点、主张及个人性格,从而预见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措施和采取措施的时机。
(3)分析过去类似形势下的政府行为及其经济影响,以作前车之鉴。
(4)关注政府人士的变动,它常常反映政府的政策倾向。
(5)关注年度财政预算,从而把握财政收支总量的变化趋势,更重要的是对财政收支结构及其重点作出分析,以便了解政府的财政投资重点和倾斜政策。受倾斜的产业,必有好的业绩,股价自然上涨。
(6)在非常时期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预见财政政策的调整,结合行业分析作出投资选择,与政府订货密切相关的企业对财政政策极为敏感。
(7)在预见和分析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相应政策对经济形势的综合影响(比如通货膨胀、利率等),结合上市公司的内部分析,分析个股的变化趋势。
4.政府公债政策怎样影响股价
公债作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本身又是证券市场的主要工具之一,其发行量、期限、利率、流动性以及政府部门的吞吐调节状况直接影响证券市场。
(1)从量的角度看,公债发行增加证券的总供给,对股价有负面影响。
(2)从利率看,公债利率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减少了用于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数量,需求下降,价格下跌。
(3)政府为顺利发行公债,限制其他债券发行和新股上市,一般证券的供给受到限制,价格有上扬趋势。
5.利率与股价变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利率政策在各国的差异很大,若采用浮动利率制,利率由市场自由确定,那么供应量对利率有直接影响;若采用固定利率,利率由政府根据经济形势需要确定并调整。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对利率起间接作用;另一方面,利率也作为直接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无论如何,利率对股价的影响是直接的:利率上升,股价下跌,利率下降,则股价上涨。具体原因可作如下解释:
(1)利率上升,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股价自然下降。对那些主要靠银行贷款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这种影响更是悲惨!
(2)利率上升,吸引部分资金从股市转向银行,需求下降,股价下跌。
(3)利率上升,股票评估价值下降(因为要求收益率上升),从而股票价格下跌。
4.2从行业角度寻找买卖股票的时机
1.如何进行行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任何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其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只不过不同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时间会有差别,而且这种差别或许会很大。但各个阶段的特征对不同行业一般来讲是类似的。
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厂商数量很少增多减少很少利润较低或亏损增加无大变化减少或亏损风险较高较高减少较高
下面就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和特征作具体的分析。
(1)初创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的涌现,随之产生了新的社会需求,或可能是新的社会需求激励人们去革新或创造新技术,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行业将不停地代替旧的传统行业。一般地,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基于以下诸多原因,行业利润较低甚至亏损,并承担巨大的风险。
(1)产品研制、开发成本高。
(2)企业创设成本高。
(3)开发、技术不完善,功能、质量与消费要求存在差距,甚至有较大的差距,不能激发人们的普遍需求。
(4)基于技术上和生产经营决策上的原因,人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有一个过程,需求亦较低。
(5)社会对新行业了解不多以及习惯定势作用,需求意识不强烈。
(6)新行业的组织、运营机制不完善,尚在摸索之中,效率可能较低。
(7)新行业是否真正反映人们当前的需求取向,是否与人们消费水平相适应等尚待证实。
当然,行业初期的低利润、高风险特征并不是其绝对规律,有些行业一开始可能就具有很高的利润,而且只要筹划周密,经营得当,风险也可能很小。在中国,技术相对落后,经济体制处于转型期,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新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已有经验可循;对国外业已存在的行业,只要适合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状况,通过适当的宣传,将会在初期形成较好的群众基础。而这时企业数量从无到有,新行业的商品(或服务)销量在需求推动下迅速增加,并因供不应求带来的高价格为行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针对初创行业,投资者要对该行业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作出综合分析,从而预见该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和生命力,不要局限于眼前行业的盈利或亏损。初创期,行业的股价因为暂时的低利润、高风险以及人们极少关注和了解而偏低,这时投资,一旦行业发展到下一阶段,将获得高额的股票差价收益。
(2)成长期。
在初创期后期,随着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市场需求扩大,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利润不断上升,新行业便逐步转入成长期。在这一阶段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投资厂商数量也在增加,竞争趋于激烈。一方面,产品逐步由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低价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有些厂商(公司)逐渐占领和控制市场,更多的公司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在成长期,行业的技术进步非常迅速,利润相当可观,但风险也很大,股价往往会出现大起大落。
随着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产品销量增长速度放缓,盈利机会减少,整个行业便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稳定期。
(3)稳定期。
在这一阶段里,由于前一阶段激烈竞争的结果,只剩下少数几家大企业垄断整个行业的市场,各占一定份额,新企业已难进入。这几家大企业经过前面阶段的资本积累和技术不断完善,已经取得雄厚财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技术更新在平稳地发展,公司利润因为规模的扩大而平稳增长,因而这一阶段里风险相对来讲达到最低限度。平稳时期往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公司股票在这一时期稳定上升,投资者只要适当选择时机购进股票,则他们将分享公司增长的利益。
(4)衰退期。
由于市场饱和,行业生产规模成长受阻,更有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出现,原行业市场需求和产品销量开始萎缩,行业内部为求生存,竞争较稳定期日益激烈,多数企业免不了因该行业市场总份额缩小而逐渐被淘汰,有些厂商则及时将资金转移到其他行业,因而整个行业厂商数量日益减少,行业利润逐渐下降。衰退行业的股票行市平淡,或者逐渐下跌,某些公司因倒闭而使其股票一文不值,因而投资于衰退行业往往不仅收益低,风险也很大,投资者应在适当时期售出股票,将资金转向其他成长中的行业。
2.分析行业生命周期时,投资者该怎样判断增长股票
在分析行业生命周期时,投资者应特别注意处于成长期的行业。一般来说,值得投资的行业,其生产和销售的增长至少应与国民生产总值、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以及以其他指标表示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同步。但是仅有高速增长未必能产生即时高收益。早期增长阶段过后,较长的成熟期可能提供稳定的收益。从投资的角度看,增长不仅指销售、资产、雇员等数量,而且要看投资收益率,以及股票市场价值的增长。增长股票的主要特征有:
(1)销售量的持续增长引起收益的持续增长,从而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率。
(2)大量利润再投资。
(3)大部分收益投入研制和开发新产品。这些特点使处于行业增长期的公司股票价格以高于平均收益倍数的价格出售。
增长的基本标志有以下几点:就地理位置和产品而言的市场扩展;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以单位成本表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投资持续增长而收益并不减少。
3.投资者怎样进行行业稳定性的分析
不同行业其销售和收益的稳定性很不相同,行业的稳定性是衡量投资风险的重要尺度。一般而言,工业经济活动易受商业周期波动的影响,而公用事业则相对稳定,后者年收入10%~20%的波动已十分罕见,而前者要大得多。波动大的行业,繁荣时期很大的超额收益在衰退期可能减少甚至消失。除公用事业外,有些行业,特别是那些向大众提供低价非耐用消费品的行业因消费需求具有刚性,在繁荣时期销售额和收益不会大幅度上升,而在衰退期则比一般行业情况好得多。而另一些行业,特别是提供资本品的行业,在繁荣时期可以飞速增长,而在衰退期则比一般行业情况糟得多。显示行业稳定性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和收益周期波动的幅度、增长率或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阶段,行业内部和行业间的竞争程度、竞争对手、劳资关系和工资政策、价格和存款价值、税收和其他政治影响等。
一个行业其销售量、产量和收益的周期性波动与一般经济状况有关。而引起波动的主要原因有:生产、销售对资本市场的依赖,相对于经营成本其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以及对其他行业的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劳资关系和工资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成为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为有组织的劳工对工资和利润施加压力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那些工资占产品成本很大比重的行业,如钢铁、汽车制造业及采掘业等,能否与劳工间保持和睦友好的劳资关系,使罢工记录降到最低,是决定一个行业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投资者对此应予以特别注意。
存货投资在总资产和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亦为衡量一个行业是否稳定的指标。不同行业的存货占总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百分比各不相同。存货投资越大,遭受价格突然下跌的风险也越大,越容易遭受商业衰退的风险损失。而在通货膨胀时期,报告利润的相当大部分是存货价值上升,而非正常经营的结果。与此相关的是在流动资产,特别是存货、应收款和现金上的大量投资,使一些行业资金来源严重依赖银行短期贷款、商业信用和其他流动负债,而短期负债利率的波动远远大于长期债务,从而加大了一个行业净利润的波动。
有些行业因关税保护,可免受国外同行业竞争之苦。但这种保护对利润的保障并不可靠,因为在关税保护方面,各国之间充满激烈的斗争,解除关税保护,发展自由贸易是当代世界的趋势。
政府的防务活动是一国最大的经济活动。与国家防务活动有关行业的情况,取决于一国防务预算的增减及其在整个防务预算中所占的份额。而世界各国之间对立的加剧或缓和都会影响到一国防务开支的增减,从而影响该行业收益的稳定性。
4.影响行业股价变动的其他因素
(1)当政府的政策法令鼓励某一行业的发展时,就会相应增加该行业的优惠贷款数量,限制该行业的国外进口量,降低该行业的所得税,这些措施将直接刺激该行业股票的上升。相反,政府如果要限制某一行业的发展,就会对该行业的融资进行限制,提高行业的税收,并允许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结果,该行业的股价便会下跌。此外,政府出台控制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对不同行业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2)相关行业变动对股价变动也会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行业产品是该行业的生产投入,那么相关行业产品价格上升就会造成该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下降,从而股价出现下降;反之则相反。
(2)相关行业产品如果是该行业产品的替代产品,那么,若相关行业产品价格上升,则会提高该行业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销量,增加盈利,股价便会上升,反之则下跌。
(3)如果相关行业的产品与该行业产品互补,则相关行业产品价格上升,该行业内部公司的股票会产生利淡反应。
4.3从上市公司业绩角度分析股价
1.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依据
股份公司一旦成为上市公司,就必须遵守财务公开的原则,即定期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提供有关财务资料,便于投资者查询。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资料中,主要是一些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中最为重要的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时点(往往是年末或季末)财务状况的静态报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资产、负债(包括股东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表由资产和负债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各项目的排列一般以流动性的高低为序。资产部分表示公司所拥有或掌握的,以及其他公司所欠的各种资源或财产;负债部分包括负债和股东权益两项。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
负债+股东权益
负债表示公司应支付的所有债务;股东权益表示公司的净值,即在清偿各种债务以后,公司股东所拥有的资产价值。
(2)损益表或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公司损益表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或一季内)经营成果的反映,是关于收益和损耗情况的财务报表。损益表是一个动态报告,它展示本公司的损益账目,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的业务经营状况,直接明了地揭示公司获取利润能力的大小、潜力以及经营趋势。
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公司财务状况的瞬时写照,那么损益表就是公司财务状况的一段录像,因为它反映了两个资产负债表编制日之间公司财务盈利或亏损的变动情况。可见,损益表对于了解、分析上市公司的实力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损益表主要列示收入和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和费用,反映公司经营取得的利润。根据收入和费用在表中的不同排序,可将损益表分成两种格式:单步式和多步式。
(1)单步式损益表。在没有非常项目的情况下,将本期的所有收益加在一起,然后将所有费用加在一起,两者相减,通过一次计算得出本期盈亏。单步式损益表具有简单、易于理解的优点,但层次不够分明,特别是没有将营业利润及净利润与形成这些利润所产生的费用配比排列,不利于进行成本分析。
(2)多步式损益表。一般由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及利润总额等几个部分组成。它因具有层次分明、收入与费用配比排列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有的公司公布财务资料时以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代替损益表。在实际运用中,前者似乎还更多一些。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就是在损益表的基础上再加上利润分配的内容。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目的,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2.什么是财务比率分析,它包括哪些内容
财务比率分析是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不同类别之间,或在两张不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有关项目之间,用比率来反映它们的相互关系,以求从中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据以评价财务状况。
分析财务报表所使用的比率以及同一比率的解释和评价,因使用者的着眼点、目标和用途不同而异。例如,一家银行在考虑是否给一个企业提供短期贷款时,它关心的是该企业的资产流动性比率。而长期债权人和企业投资者则不然,他们着眼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对资产的流动性则很少注意。投资者的目的在于考虑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趋势,以便取得理想的报酬;至于企业的管理当局,则需要关心财务分析的一切方面,既要保证企业具有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又要替投资者赢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不同资料使用者对同一比率的解释和评价基本上应该一致,但有时候可能发生矛盾。例如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对短期债权人来说越大越好,但对企业管理当局来说,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充分利用资金的浪费现象。
比率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种标准比较后得出结论:公司过去的最好水平、公司当年的计划预测水平、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
比率分析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比率指标也特别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五大类:偿债能力分析、资本结构分析、经营效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投资收益分析。
3.如何进行流动比率分析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要看有多少债务,以及有多少可变现偿债的资产。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偿债能力越强。如果用流动资产偿还全部流动负债,企业剩余的是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营运资金),营运资金越多,说明不能偿还的风险越小。因此,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但是,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是个绝对数,如果企业之间规模相差很大,绝对数相比的意义很有限。而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是个相对数,排除了企业规模不同的影响,更适合企业间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处在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人们长期以来的这种认识,还不能成为一个统一标准,它也未能从理论上得到证明。
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这种比较通常并不能说明流动比率为什么这么高或低,要找出过高或过低的原因还必须分析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所包括的内容以及经营上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4.如何进行速动比率分析
流动比率虽然可以用来评价流动资产总体的变现能力,但人们(特别是短期债权人)还希望获得比流动比率更进一步的有关变现能力的比率指标。这个指标称为速动比率,也称为酸性测试比率。
速动双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
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在计算速动比率时要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的主要原因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能力最差;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没作处理;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当前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综合上述原因,在不希望企业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以及排除使人产生种种误解因素的情况下,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信服。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这仅是一般的看法,因为行业不同速动比率会有很大差别,没有统一标准的速动比率。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大大低于1的速动比率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账可能比计提的准备金要多;季节性的变化,可能使报表的应收账款数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这些情况,外部使用人不易了解,而财务人员却有可能作出估计。
由于行业之间的差别,在计算速动比率时,除扣除存货以外,还可以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期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等),计算更进一步的变现能力,如采用保守速动比率(或称超速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保守速动比率
现金+短期证券+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资本结构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1)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也可以表示为:
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00%
这里的股东权益总额即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总额。
该项指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股东权益比率越大越好,因为所有者出资不像负债存在到期还本的压力,不至陷入债务危机。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从股东来看,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较高的股东权益比率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
股东权益比率高,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股东权益比率低,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
(2)资产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比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公式中的负债总额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还包括短期负债。这是因为,从总体上看,企业总是长期性占用着短期负债,可以视同长期性资本来源的一部分。例如,一个应付账款明细科目可能是短期性的,但企业总是长期性地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应付账款余额。这部分应付账款可以看成企业长期性资本来源的一部分。因此,本着稳健原则,将短期债务包括在用于计算资产负债比率的负债总额中是合适的。
公式中的资产总额则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这个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贷款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其次,从股东的角度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在企业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相反,如果运用全部资本所得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一部分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相反。
最后,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则被认为是不保险的,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借款比率越大(当然不是盲目地借款),越是显得企业活力充沛。从账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可能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做出正确决策。
(3)长期负债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债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长期负债比率
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
一般来看,对长期负债比率的分析要把握以下两点。
首先,与流动负债相比,长期负债比较稳定,要在将来几个会计年度之后才偿还,所以公司不会面临很大的流动性不足风险,短期内偿债压力不大。公司可以把长期负债筹得的资金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经营规模。
其次,与所有者权益相比,长期负债又是有固定偿还期、固定利息支出的资金来源,其稳定性不如所有者权益。如果长期负债比率过高,必须意味着股东权益比率较低,公司的资本结构风险较大,稳定性较差,在经济衰退时期会给公司带来额外风险。
(4)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也是衡量公司财务结构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它是股东权益除以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
股东权益总额固定资产总额×100%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反映购买固定资产所需要的资金有多大比例是来自于所有者资本的。由于所有者权益没有偿还期限,它最适于为公司提供长期资金来源,满足长期资金需要。该比例越大,说明资本结构越稳定,即使长期负债到期也不必变卖固定资产等来偿还,保证了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当然长期负债也可以作为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所以并不要求该比率一定大于100%。但如果该比率过低,则说明公司资本结构不尽合理,财务风险较大。
6.如何进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简称为毛利率。其中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差。其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毛利率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l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产品或商品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2)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率
净利销售收入×100%
“净利”一词,在我国会计制度中是指税后利润。
销售净利率指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从销售净利率的指标关系看,净利额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销售收入额与销售净利率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另外,销售净利率还能够分解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可作进一步分析。
(3)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式中:平均资产总额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该指标值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同时,企业的资产是由投资者投入或举债形成的,收益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指标,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挖掘提高利润水平的潜力,可以用该项指标与本企业前期、与计划、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和本行业内先进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影响资产收益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另外,还可以利用资产收益率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销售利润率,加速资金周转。
(4)股东权益收益率。
股东权益收益率又称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5)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获利水平,只有当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即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4.4从常用指标分析买卖时机
1.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
(1)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
运用两条移动平均线相互背离、相互印证的交易法则,就可以得出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它是运用快速和慢速移动平均线交叉换位、合并分离的特性加以双重平滑运算,来判断买卖时机。该指标在股市中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2)公式计算。
指数平均值EMA(n)
n日平滑系数×(今日收盘价-昨日EMA)+昨日EMAn日平滑系数
2÷(n+1)
离差值。
EMA1-EMA2
差离平均值MACD(n)
n日平滑系数×(今日DIF-昨日MACD)+昨日MACD离差柱线。
DIF-MACD(3)MACD分析要领。
运用MACD应该综合其他技术指标共同分析。
运用移动平均线(MA)研判买卖时机在趋势明显时收效甚大,但如果碰到盘整形态时,MA会发出频繁而不准确的信号。根据移动平均线原理发展出来的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可以去掉移动平均线发出的虚假信号,同时能够保持平均线的效果。
由于DIF是短期移动平均值与长期移动平均值的“离差”,因此,如果行情见涨,短期移动平均值在长期移动平均值之上,此时DIF为正值,且离差加大,投资者应适当控制买入速度,防止追涨而被套牢。
如果行情下跌,短期移动平均值在长期移动平均值之下,此时DIF值为负,且离差加大,投资者可适当购入股票。
当行情由多头转向空头,或由空头转向多头时,离差值趋近于0,此时,投资者可观望一段时间,判定走势后,再决定买卖。
离差平均值MACD反映的是平均后的离差值,所以,二者应配合分析。当MACD和DIF都在0轴线以上时,说明买方力量强,投资者不可猛追;当MACD和DIF都在0轴线以下时,说明市场抛盘压力大,投资者应适当购入,待股价上涨时再抛出。
如果DIF向上突破MACD和0轴线,说明买盘大,投资者可适当加入多头;如果DIF向下跌破MACD和0轴线,说明卖方多,投资者应适时低价购进股票,待股价上涨后再卖出。
2.人气指标(AR)
人气指标(AR)和意愿指标(BR)都是以分析历史股价为手段的技术指标,其中人气指标较重视开盘价格,从而反映市场买卖的人气;意愿指标则重视收盘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买卖意愿的程度,两项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股价波动进行分析,达到追踪股价未来动向的共同目的。
(1)人气指标概述。
人气指标是以当天开市价为基础,即以当天市价分别比较当天最高、最低价,通过一定时期内开市价在股价中的地位,反映市场买卖人气。人气指标的计算公式为:AR
n日内(H-O)之和/n日内(O-L)之和
其中:H
当日最高价;L
当日最低价;O
当日开市价。n为公式中的设定参数,一般设定为26日。
(2)人气指标的基本应用法则。
(1)AR值以100为中心地带,其±20之间,即AR值在80~120之间波动时,属盘整行情,股价走势比较平稳,不会出现剧烈波动。
(2)AR值走高时表示行情活跃,人气旺盛,过高则表示股价进入高价,应选择时机退出。AR值的高度没有具体标准,一般情况下,AR值上升至150以上时,股价随时可能回档下跌。
(3)AR值走低时表示人气衰退,需要充实,过低则暗示股价可能跌入低谷,可考虑伺机介入。一般AR值跌至70以下时,股价有可能随时反弹上升。
(4)从AR曲线可以看出一段时期的买卖气势,并具有先于股价到达峰顶或跌入谷底的功能,观图时主要凭借经验,以及与其他技术指标配合使用。
3.压力支撑指标(CR)
(1)CR指标。CR指标又称为价格动量指标,它能够大体反映出股价的压力带和支撑带,弥补了AR、BR指标分析的不足。
(2)计算公式。
中间价
(最高价+最低价)÷2
上升值
今天的最高价――昨天的最低价(负值记0)
下跌值
昨天的中间价――今天的最低价(负值记0)
多方强度
26天的上升值的和
空方强度
26天的下跌值的和。
(多方强度÷空方强度)×100a线:CR的10天平均线后移5天。b线:CR的20天平均线后移9天。c线:CR的40天平均线后移17天。d线:CR的62天平均线后移28天。a、b两线所合成的区域叫做“副地震带”,c、d两线合成的区域叫做“主地震带”。
(3)CR分析要领。
运用CR指标应该综合其他技术指标共同分析。
当CR由下向上穿过“副地震带”时,股价会受到次级压力。反之,当CR从上向下穿过“副地震带”时,股价会受到次级支撑。
当CR由下向上穿过“主地震带”时,股价会受到相对强大的压力;反之,当CR由上自下穿过“主地震带”时,股价会受到相对强大的支撑力。CR跌穿a、b、c、d四条线,再由低点向上爬升160时,为短线获利的一个良机,应适当卖出股票。CR跌至40以下时,是建仓良机。而CR高于300~400时,应注意适当减仓。
(4)买卖原则。CR与BR、AR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中间价作为计算的基准。由于价格虽然收高,但其中一天的能量中心却较前一天为低,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CR可以和BR、AR完全分开独立使用,对于股价何时上涨、何时下跌能提供难得的参考。CR本身配置4条平均线,平均线又较CR先行若干天,另一方面,平均线之间又相互构筑一个强弱带,被应用来对股价进行预测。
(1)CR平均线周期由短到长分成a、b、c、d 4条。
(2)由c、d构成的带状称为主带,a、b构成的带状称为副带。
(3)CR跌至带状以下两日时,买进。
(4)CR亦会对股价产生背离现象。
(5)CR由带状之下上升160时,卖出。
(6)CR跌至40以下,重回副带,而a线由下转上时,买进。
(7)CR上升至带状之上时,而a线由上转下时,宜卖出。
(8)主带与副带分别代表主要的压力支撑及次要压力支撑区。
(9)CR在300以上,渐入高档区,注意a线变化。
4.相对强弱指标(RSI)
相对强弱指标是通过比较一段时期内的平均收盘涨数和平均收盘跌数来分析市场买卖盘的意向和实力,从而做出未来市场的走势。
(1)计算公式和方法。RSI
〖上升平均数÷(上升平均数+下跌平均数)〗×100
具体方法:
上升平均数是在某一段日子里升幅数的平均,而下跌平均数则是在同一段日子里跌幅数的平均。例如:我们要计算9日的RSI,首先就要找出前九日内的上升平均数及下跌平均数。
据此可计算以后几天的RSI。同样,按此方法可计算其他任何日数的RSI。至于用多少日的RSI才合适,最初RSI指标提出来时是用14天,14天作为参数则成为默定值。但在实际操作中,分析者常觉得14天太长了一点,也有用5天和9天的。
(2)运用原则。
(1)受计算公式的限制,不论价位如何变动,强弱指标的值均在0~100之间。
(2)强弱指标保持若高于50,则表示为强势市场;反之,若低于50,则表示为弱势市场。
(3)强弱指标多在30~70之间波动。当6日指标上升到达80时,表示股市已有超买现象,如果一旦继续上升,超过90以上时,则表示已到严重超买的警戒区,股价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反转回落。
(4)当6日强弱指标下降至20时,表示股市有超卖现象,如果一旦继续下降至10以下时则表示已到严重超卖区域,股价极可能有止跌回升的机会。
(5)每种类型股票的超卖超买值是不同的。
在牛市时,通常蓝筹股的强弱指数若是80,便属超买,若是30便属超卖,至于二三线股,强弱指数若是85~90,便属超买,若是20~25,便属超卖。但我们不能硬性地以上述数值确定蓝筹股或二三线股是否属于超买或超卖,主要是由于某些股票有自己的一套超买或超卖水平,即是,股价反复的股票,通常超买的数值较高(90~95),而视作超卖的数值亦较低(10~15)。至于那些表现较稳定的股票,超买的数值则较低(65~70),超卖的数值较高(35~40)。因此,我们对一只股票采取买或卖行动前,一定要先找出该只股票的超买或超卖水平。至于衡量一只股票的超买或超卖水平,我们可以参考该股票过去12个月之强弱指标记录。
(6)超买及超卖范围的确定还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市场的特性,起伏不大的稳定市场一般可以规定70以上为超买,30以下为超卖。变化比较剧烈的市场可以规定80以上为超买,20以下为超卖。第二是计算RSI时所取的时间参数。例如:对于9日RSI,可以规定80以上为超买,20以下为超卖。对于24日RSI,可以规定70以上为超买,30以下为超卖。应当注意的是,超买或超卖本身并不构成入市的信号。有时行情变化得过于迅速,RSI会很快地超出正常范围,这时RSI的超买或超卖往往就失去了其作为出入市警告信号的作用。例如:在牛市初期,RSI往往会很快进入80以上的区域,并在此区域内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但这并不表示上升行情将要结束。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强势的表现。只有在牛市末期或熊市当中,超买才是比较可靠的入市信号。基于这个原因,一般不宜在RSI一旦进入非正常区域就采取买卖行动。最好是价格本身也发出转向信号时再进行交易。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于上面提到的RSI进入超买区但并不立即回到正常区域那样的“陷阱”。在很多情况下,很好的买卖信号是:RSI进入超买超卖区,然后又穿过超买或超卖的界线回到正常区域。不过这里仍然要得到价格方面的确认,才能采取实际的行动。这种确认可以是:
趋势线的突破。
移动平均线的突破。
某种价格形态的完成。
(7)强弱指标与股价或指数比较时,常会产生先行显示未来行情走势的特性,亦即股价或指数未涨而强弱指标先上升,股价或指数未跌而强弱指标先下降,其特性在股价的高峰与谷底反应最明显。
(8)当强弱指标上升而股价反而下跌,或是强弱指标下降而股价反趋上涨,这种情况称为“背离”。当RSI在70~80上时,价位破顶而RSI不能破顶,这就形成了“顶背离”,而当RSI在20~30下时,价位破底而RSI不能破底就形成了“底背离”。这种强弱指标与股价变动产生的背离现象,通常被认为是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反转的信号。
和超买及超卖一样,背离本身并不构成实际的卖出信号,它只是说明市场的状态。实际的投资决定应当在价格本身也确认转向之后才作出。虽然在行情确实发生反转的情况下,这个确认过程会使投资者损失一部分利润,可是却可以避免在行情后来并未发生反转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作出错误的决定。相对地说,这种错误会对投资者造成更大的损失,因为有时候行情会暂时失去动量然后又重新获得动量,而这时价格并不发生大规模的转向。
(3)评价。
(1)相对强弱指数能显示市场超卖和超买,预期价格将见顶回软或见底回升等,但RSI只能作为一个警告信号,并不意味着市势必然朝这个方向发展,尤其在市场剧烈震荡时,超卖和超买的信号已不准确,这时须参考其他指标综合分析,不能单独依赖RSI的信号而作出买卖决定。
(2)背离走势的信号通常都是事后历史,而且在背离走势发生之后,行情并不一定会反转。有时背离一二次才真正反转,因此,这方面研判须不断分析历史资料以积累经验。
(3)在牛皮行情时RSI徘徊于40~60之间,虽有时突破阻力线和压力线,但价位无实际变化。
5.移动平均线(MA)
移动平均线,是利用统计学上移动平均的方法计算而得。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可以取自3~5天,中期可取12天,长期取一个月,超长期为两月以上。平均线可反映股价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且平均日数愈少,趋势反应愈灵敏,但也容易受到股价单日暴涨暴跌的影响。
(1)MA的意义。
排列状况趋势多头排列:
股价>短期均线>中期均线>长期均线上涨格局空头排列:
长期均线>中期均线>短期均线>股价下跌格局各天期平均线与股价交错盘整格局/反转走势
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两条移动平均线组合分析时,天数少的移动平均线升破天数多的移动平均线即为买入信号,反之,跌破天数多的移动平均线即为卖出信号。
(2)MA的优缺点。
移动平均线的优点在于辨认长期趋势,在移动平均线向自己有利的方面发展时,可继续持股,直到移动平均线掉头转向才平仓,可获巨大利润,在移动平均线对自己不利的方面发展时,可及早抛出,将风险降至最低。
其缺点在于:在无趋势(即牛皮市)的期间,重复的亏损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的操作中,亏损的次数高于盈利的次数,盈利以长线投资为主。
买点A平均线由下降逐渐转为水平且往上趋势,而股价由下往上突破平均线时。买点B股价由均线上方跌至均线下方,但均线仍处于上升趋势阶段。买点C股价趋势线位于均线上方,股价突然下跌,但未跌至均线下方又反弹,此时为加码时机。买点D股价跌至均线下方,且偏离均线很远,此时股价可能会再趋近均线,为买入时机。卖点E平均线由上升逐渐转为水平且往下趋势,而股价由上往下突破平均线时。卖点F股价由下往上穿越均线,但又立刻拉回,且均线仍处于下跌趋势阶段。卖点G股价趋势线位于均线下方,股价突然上涨,但未超越均线又被拉回时。卖点H股价位于平均线上方,且不断上涨偏离均线,表示短期涨幅已高,可逢高出脱。附注:买点B与卖点F运用时风险较高,应小心。
6.震荡量指标(OSC)
震荡量是动量指标的另一表现形式,一般用百分比值来加以计算。其内涵是以当日收盘价除以n日前收盘价,再乘以100.
(1)震荡量试算表。
日期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十天前
(2)计算公式。OSC
(Ct÷Ct-n)×100
其中:Ct为当日收市价,Ct-n为n日前收市价。
计算出的震荡量,数值在100以上时,在绘制图形时,即以100为基准横轴。当动量值在100以上,是为多头市场倾向,100以下则为空头市场倾向,运用原则与MTM公式一样。
4.5从技术角度分析买卖时机
1.选股的时机
(1)选股的策略。
(1)价值发现。
这是华尔街最传统的投资方法,近年来也被我国投资者所认同。价值发现方法的基本思路,是运用市盈率、市净率等一些基本指标来发现价值被低估的个股。该方法由于要求分析人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对于非专业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困难。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价格总会向价值回归。
(2)选择高成长股。
该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越来越流行。它关注的是公司未来利润的高增长,而市盈率等传统价值判断标准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采用这一价值取向选股,人们最倾心的是高科技股。
(3)技术分析选股。
技术分析是基于以下三大假设:
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
价格沿趋势变动。
历史会重演。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以技术分析方法进行选股,一般不必过多关注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等基本面情况,而是运用技术分析理论或技术分析指标,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来进行选股。该方法的基础是股票的价格波动性,即不管股票的价值是多少,股票价格总是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技术分析选股就是从中寻找超跌个股,捕捉获利机会。
(4)立足于大盘指数的投资组合(指数基金)。
随着股票家数的增加,许多人发现,也许可以准确判断大势,但是要选对股票可就太困难了,要想获取超过平均的收益也越来越困难,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的效果也就和大盘差不多、甚至还差。与其这样,不如不作任何分析选股,完全参照指数的构成做一个投资组合,至少可以取得和大盘同步的投资收益。如果有一个与大盘一致的指数基金,投资者就不需要选股,只需在看好股市的时候买入该基金、在看空股市的时候卖出。
上述策略,主要是以两大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方法为基础,即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由上述的基本选股策略,可以衍生出各种选股方法,另外随着市场走势和市场热点不同,在股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选股策略和方法。此外,不同的人也会创造出个人独特的选股方法和选股技巧。
(2)寻找真正底部,捕捉潜在黑马运用MACD指标选股。
选择股价经深幅下挫、长期横盘的个股,同时伴随成交量的极度萎缩,继而股价开始小幅扬升,MACD指标上穿零轴。此时还不是介入时机,还应耐心等待股价回调,待MACD指标回至零轴之下,再观察股价是否创下新低。在股价不创新低的前提之下,股价再次上扬,同时MACD指标再次向上穿越零轴时,则选定该股,此时为最佳买进时机。
选股原则:
(1)深幅回调。
股价从前期历史高点回落幅度,就质优股而言,回落30%左右;对一般性个股来说,股价折半;而对质劣股,其股价要砍去2/3,可谓深幅回落。这里必须结合对股票质地的研究,例如对于高成长的绩优股来说,跌去1/3就属不易,而对于一只有摘牌危险的ST个股,跌去2/3也属正常,这里没有绝对的标准。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某只个股的跌幅,当投资者对此把握不住时,建议重点关注股价已跌去2/3的个股。
(2)长期缩量横盘。
一般而言,在控盘机构完成出货过程之后,如果股价没有一个深幅的回调,就很难有再次上扬的空间,这样当然无法吸引新多入场。只有经过股价的长期横盘使60日、80日、120日等中长期均线基本由下降趋势转平,即股价的下降趋势已改变,中长期投资者平均持股成本已趋于一致,这时股价才对新多头有吸引力。长期横盘时应伴随着成交量的极度萎缩,如果仍然保持大的成交量,说明做空能量依然较强,上升动力不足。
(3)MACD第一次上穿零轴时不动。
股价经过大幅下跌后,第一波段行情极有可能是被套机构的解套行情。即使是新多头的建仓动作,绝大多数情况下也还存在一个较残酷的洗盘过程。因此,MACD指标第一次上穿零轴并非最佳买点(此处MACD取常态指标)。
(4)股价不再创新低。
从趋势角度而言,股价高低点的依次下移意味着整个下降波段没有结束,在一个下降趋势中找底是一种极不明智的行为,因此股价不再创新低是保证投资者只在上升趋势中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此基础之上,伴随着股价上扬,MACD再次上穿零轴,又一波升浪已起,方可初步确认已到中线建仓良机。
利用上述原则选择并买入潜力个股后,如果股价不涨反跌,MACD再次回到零轴之下,应密切关注股价动向,一旦股价创下新低,说明下跌趋势未止,应坚决止损出局。否则应视为反复筑底的洗盘行为。
(3)寻找由底部起动的强势股。
(1)运用ROC指标选择经过长期缩量横盘的个股,在开始进入上升趋势后,股价首次出现加速上扬,使得ROC指标在常态下,第一次出现连过零轴以上三条天线的现象,显示该股极具黑马相,可于回调时介入。
选股关键:
底部区域起动:首先结合上文判明股价处于底部区域(ROC取常态值)。
股价快速拉升:变动速率ROC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其在测量极端行情时有着良好的绩效。伴随股价在上扬初期所出现的快速拉升,ROC指标连续越过三条天线,显示出机构有拉高建仓迹象。而强调这种状况需第一次出现则是为了保证股价仍在底部区域附近。
适用范围:该方法不适用于超级大盘股及刚上市新股。ROC指标连过三条天线,一般股价已有50%以上涨幅,对于超级大盘股而言已具有很大风险,涨升空间已经不大。而刚上市新股的市场定位尚未经受时间考验,利用该指标行动缺乏合理性。
(2)运用量价关系选股。
股价长期在底部缩量横盘的个股,成交量突然放大,股价拔地而起,连续大幅扬升。当第一次冲高之后,股价回调幅度不跌破涨幅的1/2,而成交量已缩减至前期单日最高成交量的1/10左右,此时已到最佳买点。
选股关键:
股价突然扬升,成交量急剧放大:与上文底部阶段股价启动的表现有所不同,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股价突然扬升,成交量急剧放大。说明个股基本面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出现快速拉高的建仓行为。
回档幅度不超过1/2:但这种情况也常发生在前期被套主力的自救行情中,其表现为股价的快速拉高之后又迅速回落。因此,要特别强调股价回档幅度不能跌破涨幅的1/2.
(3)成交量大幅萎缩:说明跟风盘、解套盘的压力已基本释放,筹码的锁定性良好。洗盘过程接近尾声,股价将重拾升势。
(4)利用技术分析的四要素――量、价、时、空,选择超强势股。
超强势股是股市中的明星,一些超强势股的股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幅飙升,令人惊心动魄。
以下从技术分析四要素价、量、时、空来论述超强势股的特征,个股符合下列特征越多者,越有可能成为超强势股。
(1) 价格。
与许多半路出家的个股不同,超强势股从形态上看底部一般比较扎实,以圆底、W底和头肩底居多。股价上涨时几乎马不停蹄地从底部以70~80度的角度直拉,而且K线干净利落,很少连续形成较长的上影线。
超强势股股价飙升时,均线呈明显的多头排列。除非股价见顶,它一般不破5日价格均线。
(2)成交量。
超强势股在股价起步前常常是成交量长期低迷,5日成交量均线被10日均线覆盖,或时隐时现,或藏而不露。然而突然某一天5日均量线以45度以上角度上冲10日均量线,并伴随着大幅成交量(一般较上一日高出1至10倍以上不等),此时往往是该股将要有大行情的信号。此后,一连数天保持在10%以上换手率,个股价升量增,价量配合极好。当然,有些超强势股在股价大涨前也有成交量并不大,但行情真正发动之日,成交量仍需很大。
(3)时间。
一轮跌市接近尾声之时,最先冒头拉涨停板之个股最易成为超强势股。此外,一波短多或次中极行情的初期,也是我们检验超强势股的重要时刻。那些符合市场主流、股本适中并率先领衔上涨者最有希望成为超强势股。
超强势股从行情起动至股价见顶一般只用6至20个左右交易日不等。由于主力有备而来,股价走势极具爆发性。因此,一旦5日价格均线趋平、K线拉阴,投资者应立即出局。
(4)空间。
绝大多数超强势股均起自于中低价股,因此有着可观的上升空间。一般而言,如果一档超强势股仅用6~7个交易日便完成一波行情,那上升空间约为50%~60%左右。以往的历史数据表明,绝大多数超强势股可以在10个以上交易日内完成股价翻倍。
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超强势股股价运行至庄家成本价的0.5(或者1、1.5……)倍时,你要格外小心,以提防股价见顶。
超强势股并非总是可遇而不可求。它要求投资者不但具有极强的看盘能力,而且还要有超人的胆量。在众人徘徊观望之时坚决买进。一个够水平的投资者会在一波行情风声乍起之时从数只率先拉涨停的个股中筛选出一至两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