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六)西顾神圣罗马帝国崩溃的反思

比忽必烈的大元帝国早十九年,在西方出现了一个神圣罗马帝国。帝国的疆土纵贯今天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等地区。也就在蒙古人的铁骑践踏东欧的时候,欧洲帝国也十余次发动十字军东征的宗教战争。然而,正如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所说:“它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它几乎与大元帝国同时崩溃衰亡。西顾那非帝国的帝国,耐人寻味。

这个“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跟东方的大元帝国有其相似,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相似之处是,神圣罗马帝国也是由北方以农牧业为主的日耳曼民族,通过侵略扩张统治欧洲各地古老文明的意大利人、法兰克人、捷克人、匈牙利人、比利时人,由蛮族统治比较文明进步的民族。菲斯泰尔·德·古朗治对德国历史学家魏茨所描述的日耳曼民族的古老文明,进行过全面抨击,予以否定。事实上,在10世纪之前,“德意志”这名词还是罕见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出现,虽然跟大元与四大汗国的关系一样,是一个松散的欧洲帝国,由于多派的信仰、多民族的种姓、政治倾向的多元化,注定它是一个结盟松散的同床异梦的国家形体。然而,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存在,到了11世纪,德意志这个名词广为传播,它标志着一个强大的、决定欧洲命运的诸民族之首的民族已经出现。

神圣罗马帝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那时,在欧洲北方的萨克森王朝国王鄂图一世,建立起了相当于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捷克等国疆域的王国。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鄂图大帝,他以古罗马皇统的合法继承人自居,醉心于征服意大利,重建昔日辉煌的罗马帝国之梦。从951年开始多次入侵意大利,并跟意大利国王遗孀结婚,取得了意大利王称号。961年,罗马教皇约翰十二世,向他借兵帮助平定世俗封建主的反抗,鄂图大帝趁此机会再度向意大利出兵。次年二月,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教皇约翰十二世拿过染有耶稣之血的圣枪,为鄂图大帝施洗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鄂图一世成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成了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皇帝。他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对内则以落后的农奴制形式残酷剥削农民。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土业已扩展到匈牙利、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等地区。此时的帝国与东方的大元帝国一样腰大膀粗。

似乎有某种神秘力量在庇护鄂图大帝,这就是罗马教皇给他施洗时用过的染有耶稣之血的所谓“圣枪”。“圣枪”不是现代意义上能装子弹发射的枪,而是一把锋利无比熠熠闪光的长矛,称为“朗基努斯之枪”或“隆基努斯之枪”,也被称为“命运之枪”。圣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耶稣被行刑时双手双脚钉在十字架上,但没有死,三日后身上的血几乎滴尽。耶稣钉死在十字架的这天(星期五),犹太人要求将他的身体搬离十字架,因他们说不应在安息日(星期六)处决犯人。

因为要将耶稣移走,当时一个名叫朗基努斯的百夫队队长,为了证实耶稣是否真的死亡了,用一枝长枪(长矛)刺入他的身体,这时鲜血从伤口喷出染红了整枝枪。在《圣经·新约·约翰福音》十九章三十四节,有关于长矛故事的记载:“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但这把枪没有弄断耶稣肋骨,这正吻合了旧约中的预言,这枪因为是用来证实耶稣是否死亡且染有耶稣鲜血,从此便成为宗教圣物,称之为“朗基努斯之枪”,后世也有人称它为“命运之枪”。

因为“圣枪”沾了耶稣的宝血,所以据说永不会被摧毁,而且还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治疗效果,治愈了因刺死耶稣而眼瞎的朗基努斯。朗基努斯曾在罗马军中服役了几年,历史上正式记载有罗马军队的役期是12年,只要能活到退役,以后的生活将享有各种政府补助。圣经上记载:朗基努斯双眼复明后,他大喊这人真是神的儿子。传说中只要手持有圣枪,天下人尽皆臣服,持有这枪的人便可主宰世界的命运;但失去的人会即时毙命。

在古代罗马帝国,这枪成为权力的象征,多位战绩彪炳的君主,手中特有这把枪打胜了无数的战役。耶稣的圣枪,随着征服者走遍欧洲与中东各地,从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到纽伦堡。好几个世纪以来,历史上许多领袖都宣称拥有这把圣枪,因此战无不胜,包括君士坦丁大帝、查理曼大帝、鄂图大帝、拿破仑和希特勒。

在耶稣受难过去三百余年后,公元313年二月,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即位,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统一基督教教义,迁都拜占庭,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创立者。他是第一位基督徒皇帝,在欧洲的传说里,君士坦丁大帝最早拥有圣枪,他曾宣称受神喻的引导,而取得与李锡尼决战的胜利,决定了天主教成为罗马国教的命运。君士坦丁大帝巡视他的新城——君士坦丁堡时,就带着这支圣枪。在他之后,传给西班牙裔的狄奥多西大帝,后来落入攻克罗马的西哥德王阿拉列,再传给东哥德王狄奥多理大帝、查士丁尼大帝、查理马特,最后传给萨克森王朝的鄂图大帝及其子孙和其他七位日耳曼皇帝,包括巴巴罗萨与威廉·盖撒。

鄂图大帝传位给儿子奥托二世、奥托三世,三世传位给亨利二世。奥托二世幼年曾受到过良好教育,一生中两次远征意大利,择立与自己合作者为教皇。他后来定居罗马,致力于恢复罗马城的古文化遗产。1024年亨利二世死后,被弗兰哥尼亚王朝取代。亨利四世与希尔德布兰德之间,有过不平凡的斗争。吉泽布雷希特的《德意志皇朝时代史》中,突出张扬“红胡子”的伟大形象。将整个时代描绘成具有英雄气质与赤诚精神的时代。他以一种神秘的热情来谈论伟大的帝王们。他描绘的图景色彩鲜艳,表现出炽热的民族自豪感。他宣称,“帝国使德意志人成为一个民族。”

吉泽布雷希特之所以制造“皇朝时代”这个词,是要用以表明神圣罗马皇帝控制西欧命运的时期,乃是日耳曼部族完全觉醒,德意志文明达到它历史上最高成就的时期。国家曾经如此严重地遭受长期分裂的灾难与痛苦,以致所有德意志人都热烈希望恢复一个统一的强大国家,尽管他们对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尚有分歧。吉泽布雷希特说他研究这个辽远的时代,可能有助于取得一致意见——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巍峨的寺院、古城的墙垣、苔藓覆盖的城堡以及古代传说和歌谣。以致很难认为古人和我们具有同样的血肉之躯,我要在科学与民众之间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但人们不要忘记,在神圣罗马帝国使德意志民族脱颖而出,带来几乎统治半个欧洲的辉煌事业,提升德意志民族地位的时候,欧洲同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宗教闹剧:十字军东征。所谓十字军东征,是因基督教教会授予每位战士一个十字架而得名。它是西欧封建领主、意大利大商人和罗马教会为了宗教理想而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战争。它的最终命运也和其他的宗教战争一样,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别而失去了原有意义,最终沦为残酷的杀人游戏,一场侵略性质的军事远征闹剧。

在11世纪的中叶时分,闹哄哄的近东地区总算基本上安定了下来。此时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之中,通往圣城耶路撒冷的道路是开放而安全的。圣城虽然掌握在穆斯林手中,但它既是基督教的圣地,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无数朝圣的游客纷至沓来。然而不久,奥斯曼土耳其人打破了这里的平静,他们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于1071年在小亚细亚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突破了小亚细亚的托罗斯山脉的传统边界——保护了罗马与拜占庭1400年的边界,从此朝圣的人们沿途倍受土耳其人的骚扰。在这种情况下,拜占庭帝国皇帝不得不向罗马教皇和西方教会求救,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军事援助,打败这些异教敌人。

此时,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崛起,已有的财富已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他们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财富,扩充政治、经济势力。许多不是长子的“光P股骑士”,则热衷于在掠夺性的战争中发财。许多受压迫的贫民也幻想到外面的世界寻找土地和自由,以摆脱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欧洲教会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企图建立“世界教会”,以确立教皇的无上权威……所有这一切都让欧洲人把目光转向了地中海东岸国家。当拜占庭帝国皇帝求援时,早已垂涎于东方财富的西欧教俗两界,以驱逐奥斯曼土耳其人收复圣地为目标,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为口号,开始了漫长的十字军东征。

1095年11月27日,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蒙召开宗教会议发表演说,“千万不可迟疑,你们当救援住在东方国家里的兄弟”,煽动宗教狂热情绪,号召基督教国家抵抗蛮族土耳其人的入侵。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始于1096年秋天,十字军主要由意大利和法国的骑兵与步兵组成,还有不少狂热的群众自发参加。1097年,十字军到达通往耶路撒冷的门户安提亚。由于安提亚城池坚固,围城攻坚战持续8个月,后来在奸细的出卖下,十字军才最终攻陷了安提亚。同年7月15日,十字军攻占圣城耶路撒冷。他们在所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安提亚公国、的黎波里公国和伊德萨公国。这次东征是所有十字军东征中唯一取得胜利的一次。十字军在城内进行血腥屠杀。在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一万多名无辜的平民男女老幼全部被杀死,鲜血流成了小河。十字军的横征暴敛,导致人民不断起义,公国政权动荡不定。

1144年,土耳其人从基督教徒手中夺回了伊德萨公国。面对这种情况,西方国家再次酝酿十字军东征。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法王路易七世组织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然而他们在小亚细亚和大马士革附近遭到惨败,领军的国王们只得灰溜溜地回到欧洲,承认自己的失败。顽强的穆斯林不断蚕食着基督教徒留下的各个要塞,1187年,埃及苏丹萨拉丁攻下了耶路撒冷。1189年,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理查一世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这次东征中,法王和英王闹矛盾,法王一气之下撤军回国,没能如伏尔泰所说:“他原本就不应离开他的国家,如今即使要离去也应该在取得更大荣誉之后再走。”而德皇在渡河时不慎淹死,尽管独当一面的理查一世于1191年攻下了阿卡城,但是他一直没能攻下耶路撒冷,最后和萨拉丁订下休战三年的协议,确保基督教的朝圣者可以自由前往耶路撒冷。然而英王理查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绑架,英国最终不得不以15万马克的赎金把他赎回。第三次东征也近乎无功而返。

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了第四次东征。本来东征计划是乘坐威尼斯船只去进攻埃及,但在威尼斯商人的怂恿与利诱下,十字军的进攻矛头指向了信奉同一宗教的、和威尼斯商人作对的达尔马提亚地区的撒拉城。这批欧洲骑士毫不留情地进攻和抢劫了信奉同一个“十字”的国家,早已忘记了收复“圣地”的圣谕,暴露出他们所谓的征讨异教徒不过是侵略的口实而已。1204年,他们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在巴尔干的大部地区,建立起“拉丁帝国”。拜占庭帝国则从此一蹶不振,帝国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珍品遭到彻底的抢劫和破坏。由于十字军无法夺回耶路撒冷,于是他们把第五次(1217~1221年)、第六次(1228~1229年)和第七次(1248~1254年)东征的目标转向了埃及。那里是穆斯林势力的一个重要基地。公元1219年,他们攻下了米艾塔,埃及建议恢复旧时的耶路撒冷王国以换取被攻占的米艾塔,但指挥这次东征的教皇特使却不接受这项建议。1221年,进攻开罗的十字军被击溃,第五次东征失败。1229年2月11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与伊斯兰国家卡米尔苏丹签订《雅法协议》,腓特烈二世以耶路撒冷国王身份取得耶路撒冷统治权,基督教国家重获圣城。但这次东征在西方国家却引起公愤,因为在东征前,腓特烈二世已被教皇开除教籍了。原来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与教皇,为争夺各地大主教委派权等教权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腓特烈二世皇帝有的是军队,当然不会屈从,恼羞成怒的罗马教皇也使出杀手锏,开除了他的教籍。

1244年,基督教国家再次丧失耶路撒冷。1249年,法王路易九世率军攻入埃及,但最终以失败告终。1270年7月,路易九世发起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打算与北非的突尼斯结盟攻打埃及,而后进攻巴勒斯坦,夺回圣城。然而突尼斯却不愿与路易九世结盟,于是战争的矛头调转了方向,路易九世攻打突尼斯,基督教徒出现了自相残杀的局面。后来路易九世病死于军中,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1291年,基督教徒在东方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卡城被穆斯林攻克,标志着持续了差不多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终于结束。由于装备上的差异,持刀、斧、长矛、短剑的十字军自然不是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轻骑兵的对手。从1096年到1291年这近两百年间,如果把儿童十字军和其他较小的十字军计算在内,至少有11次东征,动用的总兵力不下三四百万。断断续续进行的十字军东征不仅给近东地中海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使西欧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许多农民被编入十字军后,一路上受冻、挨饿、生病、阵亡,还有不少人被抓去卖为奴隶,成千上万的农民就这样惨死他乡。在十字军东征中,欧洲的骑士、封建领主和教会教皇却大发横财。

不过,在给当时人民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的同时,却也有正面的效果:在政治上,十字军东征加速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崩溃。十字军的堕落,许多骑士在战争中客死他乡,削弱了封建势力。在经济上,十字军东征打开了东西方的商路,促进了地中海沿岸一些新兴城市的贸易繁荣。十字军把东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和阿拉伯人的商业概念(如支票、信用状、股份公司组织)带回西欧,为欧洲日后发展资本主义铺平了道路。在文化上,十字军东征让当时落后的西欧接触和吸收了较发达的东罗马帝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欧洲人开始学会制造燃烧剂、火药和火器;懂得使用指南针;海军也有新的发展,摇桨战船开始为帆船所取代;轻骑兵的地位与作用得到提高与重视。

十字军东征,让世界文明开始加速融合,打破了原有的孤立状态,亚洲和非洲成为相互联系的通道与桥梁。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扩大至海洋,空间拓展也开始增多。基督教会通过宗教信仰、宗教组织把当时分崩离析的西欧联结在一起,这种状况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欧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速了欧洲文化的认同过程,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1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后代,那个拥有耶稣之血圣枪的倒霉蛋,他在过河时,不小心跌落了圣枪,几分钟后便溺死。就在这同一年,在巴基斯坦建立的德意志骑士十字军组织,屡战屡挫,于13世纪返回欧洲,征服并控制东普鲁士,建立了骑士团国家。也就在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封建领地,皇权衰微,帝国成了一个并无实权的摆设。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确认皇帝不得世袭,由七大候选区推选,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西顾神圣罗马帝国的溃亡,当然不能用所谓腓特烈一世的后代,那个拥有耶稣之血圣枪的倒霉蛋,跌落“圣枪”便溺死,如此简单的逻辑来解释。这个欧洲帝国虽然比大元帝国多延续近百年,但大元帝国覆灭后中国仍然是一个大一统国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非是在中国范围内改朝换代而已。欧洲却大不相同,神圣罗马帝国的溃灭,带来的是欧洲新的分裂,此后形成近代欧洲的几十个国家。

这就是欧洲的历史惯性和基因,与中国大不一样。无论是有耶稣之血的“圣枪”的庇护,还是有罗马教廷无上的宗教权威的帮忙,都改变不了这一定律。拿破仑在奥斯德立兹战役后,曾发誓取此“圣枪”,但在他开进维也纳之前,“圣枪”就先被偷渡出城,直到拿破仑放弃了他的野心,“圣枪”才回归维也纳,并在霍夫堡博物馆保存到1938年。

1909年,年青的希特勒和一位名叫沃尔特·斯坦恩的博士一同游览这间博物馆。斯坦恩博士回忆当时情况说:“当我们站在这枪面前,希特勒忽然变得精神恍惚,完全像对这枪着魔一样。”后来希特勒对他说:“我注视了这枪好几分钟,我感觉到这枪,好像隐藏着一种不能用言语描绘的魔力。”

1945年4月30日下午2点10分,美军进入霍夫堡博物馆,去夺取这把圣枪。此后不到两小时,希特勒便自杀而亡,死时是下午3点30分。至此,希特勒统一欧洲、独霸世界之梦,如神圣罗马帝国也似风吹云散。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