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1章 浪迹萍踪(7)

  高阁矗兀云天,约摸登了七八层,到达最高游廊。展目西望,苍山洱海尽收眼底。苍山如墨,洱海如黛。绵延数百里的苍山、鸡足山似一条青龙,环绕着七十公里长,十多公里宽的巨耳型海子。洱海高出海平面1900多公尺,海拔4500多公尺的苍山主峰,像位披历亿万斯年风雨的长者,温柔地俯视着生息在丰腴洱海平原的子民。苍山峰巅上白雪皑皑,银盔玉甲,极为壮观。稀奇的是山下村镇、田野,却繁花似锦,蚕豆、云豆苗郁郁青青。冰峰雪岭倒映于海,使海水更蓝,天更邈远,山更雄奇。蓦地,冰峰雪岭半腰,浮现出一条数十公里长的神奇玫瑰色云带,本地游客一阵欢呼:啊!望夫云!望夫云!

  有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洱海中有条孽龙作恶,不是掀风作浪淹没田园,就是滴雨不下庄稼枯死。一位白族夫妇养了一群孩子,为了活命,丈夫披弓带剑下洱海,要与孽龙决一生死。在海中搏杀了七七四十九天,孽龙杀死了,丈夫也因伤痕累累没再上来,倒在洱海中变成了“石骡子”。大理变得风调雨顺,那位失夫的母亲挑起了双重重担,养儿育女,繁衍生息,直到气力耗尽,化成一条云彩缠绕苍山,默默眺望着不归的夫君。

  那云彩被称为望夫云,传说只有洱海掀起滔天巨浪,浪窝里露出“石骡子”,夫妻才能相见一面。白族人世世代代推崇勇敢外出的男人,更尊敬糊家养口的女人。

  走下天镜阁,重返游艇,我想起了另一位普通的白族母亲。那是在昆明至大理的特快列车上,一对中年白族夫妇跟我们同坐一席。头顶行李架上一个大纸箱,上面写着中英文:“曼谷至中国昆明 张莲收”,我正在纳闷,穿着普通像乡下农民的夫妇,什么人在泰国呢?头缠条纹起花头帕,一脸风霜,手腕却戴着好几个泰式玉镯的大姐,与我妻在交谈。她就是张莲,手捧一本佛教金刚经,艰难而又虔诚地在阅读。她识字很少,请我妻看经书,一字一句标出不识的难字、繁体字。我则跟她丈夫老严交谈,老严朴实,憨厚,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指点说:这是我大儿子,在泰国大使馆当武官,30几岁了还没谈对象,他妈格外操心。

  她去泰国看儿子,儿子托运回一台彩电、几袋什物,她说我是来昆明接行李的。半文盲的张莲,一心向善学佛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妻,她把“菩薩”注成“不杀”,“波羅蜜”注成“不落米”,一本经书从昆明出发直注到楚雄。合上经书,大姐又自豪地说起她的第二个儿子,跟她姓,叫文晖,高中毕业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在大理民航办事处当合同工,面临下岗,他咬咬牙,在大前年市政法系统招考公务员考试中,数百人竞争,他笔试取得第一名。随后面试又是第一,在三个名额中幸运地录取了。

  我对看去极普通平凡的白族夫妇,充满敬意。这位半文盲母亲,把两个儿子教育成才多不容易!张莲叹了口气,接着说起小儿子的揪心事:文晖也是二十七八,谈了个对象,是医院院长家独生女儿,家室豪富,有两三处房产、还有小车,而严家清贫。张莲认为两家极不相称,且院长招女婿上门,要文晖跟姑娘家姓。她与老实巴交的丈夫劝儿子打消了念头,文晖至今不再谈朋友。

  她同我妻咭咭咕咕,说的是托在外地为武官儿子介绍对象,说是大儿子结了婚,小儿子也好办。慈母的心,像金子般火热,透亮。下车时,见他们行李太多,我们帮着提,文晖在站口接到父母。大姐硬要邀我们去她家住宿,穿法警服的文晖,跟母亲一道拉扯我们。萍水相逢,盛情难却,只好一同来到文晖的新居。

  新居正在装修,就两间卧房,堆满家具行李,吃了晚饭,我们执意另觅住处。大姐怕委屈我们,让儿子联系了半价的航空宾馆。第二天一早,又让文晖叫我们去吃早饭。饭后,两家五口在明珠广场拍了几张合影照。

  张莲大姐把背篓往肩上一搭,坚持要送我们去古城,说顺便回古城乡下老家看看。在古城觅到环境幽静的宾馆,她还是身背背篓,陪我们逛市井,观赏白族民居,在洋人街漫步,再坐马车走十多里,游览大理三塔、崇圣寺……大姐极为虔诚,十几层殿堂,见了佛像必曲膝下拜。

  从下关至古城,沿途所见,背篓挑担的多为女人,甚至修桥筑路建房的工地,干体力活的也是缠着头帕或戴宽沿笠帽的中青年妇女,在街边背篓摆摊的老女人也不少见。大姐说:白族的传统,养家糊口、操持家政、炊、洗家务,全是女人的事;男人过去在外当马帮,如今除参加工作,一般都在家享清福。对张莲大姐我们更添几分敬意。在古城请她吃了午饭、晚饭,我妻给她买了银头饰小礼物,她像一家人毫不见外地收下了。

  夕阳如染,我们送她出古城,留下手机号码,依依惜别。她渐渐消逝在苍山下的苍茫暮色里,猛抬头,却见苍山冰峰如白族妇女的银头饰,熠熠生辉,金光灿烂!

  张莲大姐和白族女人,她们的胸怀像洱海一样宽广,心境似洱海深邃平和,性格却如连绵起伏的苍山坚强挺拔。她们不是轰轰烈烈的巾帼英雄,而是承受生活重担的默默劳作者。正因为她们的含辛茹苦,在历史上与男人一道创造过灿烂的南诏、大理文明。

  啊!苍山如墨,洱海如黛。天道周回,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成为旅游热点的大理古城的精美建筑、民居、三塔和物产的丰饶,还有白族女人美好的心灵。

  大理三塔与燕然居

  来到苍山下洱海边的大理,首先要去看的自然是著名的三塔。大塔又名千寻塔,通高近70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砖塔,共有16层,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同为唐代典型的塔式结构,大约建于南诏晚期的开成年间。大塔两侧的南、北两小塔,高42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10层,大约建于宋徽宗时代。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白族建筑的清秀古朴的风格。在我的眼里,三塔犹如三根剥了笋壳的春笋,高高耸立在苍山下青翠的山坡上,给人一种节节拔长,充满无限生机和力量的感染。

  祖居大理的白族,是个非常清秀,细腻,颇有艺术细胞的民族。也许是蓝湛湛的洱海,莽苍苍戴着冰峰雪帽的点苍山,四面群山环抱古来与世隔绝而又有大片肥沃土地耕作的特殊地理环境,铸造了他们的性格。大理国的子孙们有足够的闲遐时光,皮肤白皙的姑娘们把缤纷的刺绣尽情打扮她们亮丽而清纯的服饰,男人们则把艺术的感悟倾情发挥在他们的白族民居上。站在苍山下高坡上的崇圣寺,往通往洱海的缓坡望去,无论是大理古城,还是城外散落的村庄,一色的白墙青瓦民居,像大观园煞是好看。民居大都有燕尾垛子,垛子上、屋檐瓦垱、门楣、窗框上、围墙上,都绘有极精致的黑白图案,纹饰,花草虫鱼,应有尽有。白族民居比江南水乡的民居还要显得纤巧秀丽,可算大理一绝。外来游客除了游苍山洱海、古城、三塔、蝴蝶泉,都少不了要去游览严家大屋等著名白族民居。

  在大理古城,我们夫妇开始住在青年宾馆。那里条件不错,但次日在街上闲逛,看到一古色古香的门楣上书“燕然居”三字。我立即想起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词慷慨悲凉,表现了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后,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燕然居里,居者何人,真有范公忧乐胸怀?门扉半遮,我侧身而进,一面照壁挡住去路,却有一木匾,上书“燕然居客栈”。既是客栈,我们俩闯了进去,拐个弯,另有天地。院落不算大,却是苍郁繁茂的私家花园,一横一侧的屋宇是典型白族民居。正屋雕花门里走出一位古稀长者,笑迎着我们。我说:“多好的花园!”长者回答:“不咋的,白族人家都有。”我问:“能住宿吗?”“欢迎,只是条件不咋的。”这位后来知道姓杨的老爷子,实话实说,也没有吓退我们毅然退房来住“燕然居”的决心。

  住在燕然居,宾至如家。旅游归来,有白族大嫂弄可口的热饭热菜,还有小姑娘递茶送水。闲来欣赏满院花花草草,最珍贵的是几大盆兰花,修长的叶片层层叠叠,有箩匡那么大,长长的花萼翩翩如蝴蝶,花香朴鼻。还有几株高大乔木和灌木花树,如梅、樱桃、茶花,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我们赏花时,老爷子抚掌走了过来,如数家珍一一介绍。其中有一株珍珠梅,他说有了两百多年历史。大理也就这一株,是祖上考中进士,在贵州做官,致仕时从贵州带回家来的。“这院子是您家祖业?”我好奇起来。他点点头,说这只是祖业的小部份,他指着围墙那边,说原来有三进三院,还有假山水池的后花园。越谈越契合,他邀我们去正屋坐坐。正堂屋面积不大,却显露出典型的书香气息。正墙和两壁挂满名家书画,正面香案旁一精致书柜,东墙两把太师椅。茶几上方悬挂的那副李苦禅方尺《鹰图》画作,更引起我的特别兴趣。以画鹰著称的国画大师,怎么送画给老爷子,而且是署名相送。交谈之后得知,老爷子是位退休公职人员,他女儿是大理市政协副主席。凡是来大理的文学艺术界名流,开始大都由他,后来由他女儿出面接待。近水楼台先得月,苦禅老人送他画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杨老爷子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大理白族人清秀,细腻,颇有艺术细胞的特点,也看到如三塔节节拔长,充满无限生机和力量的精神。

  行走丽江

  第三次来到丽江,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没有了第一次来丽江时的兴奋与激动。总是隐隐约约地沉重,在流连于渐行渐远的美丽时,不断向苍天发问:丽江!难道你要再次成为废墟吗?你第一次成为废墟,那是一次噩梦般的地震——那次震惊世界的强烈地震,使你美丽的容颜为之大毁,古城几近成为一片废墟。不幸的是,那次强烈地震正发生在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时刻,丽江地震的消息很快传遍世界:丽江古城成了一片废墟,丽江古城将从地平线上消逝!

  地震后的当天,黑龙潭的泉水神秘消逝,古城的河流断流,土坯房倒塌,纳西人笼罩在惊恐万状的绝望之中,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申遗”的官员即将前来考察。

  不幸中的万幸是:就在震后第三天考察官员到来的时刻,老天让黑龙潭的泉水复涌,河水再一次滔滔流淌,古城木结构的四合院依然顽强地挺立在废墟中。千年丽江古城的骨架犹在,纳西人绵绵的东巴文化精髓犹存。在黑龙潭公园,那些白发银须的纳西老人演奏的纳西古乐,在废墟中犹如天籁,深深打动了联合国考察的官员。

  丽江申遗居然成功了!

  此后十年,纳西人在地震的废墟上,修复、重建了一个几近完美无缺的“修新如旧”的古城。丽江以崭新的,如旧的美丽,依然故我的风姿,深隧的东巴文化内涵展现在世人面前。五年前,我携夫人第一次来到丽江时,就被丽江古城的青石板街、四合院、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景深深陶醉!流连忘返的是玉龙雪山的皑皑冰峰,黑龙潭的苍松翠柏、茵茵渌潭流泉,看不厌的是四方街上披星戴月的老阿妈打头阵,伴着纳西汉子的笙箫声欢愉地跳的锅庄舞。舞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古城男女,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于是夜晚的四方街成了全世界各民族共舞的联谊晚会,舞阵一圈迭一圈,一层又一层,古朴随意的舞步,满脸赤诚相待的欢笑,令所有身处其中的人终生难忘。

  那一次我们夫妇与一对长沙夫妇,在丽江一住半个月,乐不思归。丽江独有的东巴文化氛围,古城悠久的古色生香的街巷、纳西院落,如诗的小桥,如歌的流水,恬静惬意的生活,使从东方浮躁的都市来的人,如入西方净土,如临世外桃源。依依不舍告别丽江,我们相约有机会一定要再来丽江。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