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水车和“大车头子”

  兰州人创制灌溉农具,使干旱的黄河谷地变成瓜果蔬菜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水利、园艺民俗。自明清以来,兰州为秦州、凉州之间的一个都会,也是全省商贸和贩运的枢纽。黄建中〔乾隆〕《皋兰县志》载:“市有五:南市、西市多五谷;东关、新关多孳畜;南门外暨南郭店铺,则商旅之货萃焉。”支撑商贸兴盛的商贩、工匠积淀着各自行业习俗和生活风尚。

  兰州黄河两岸以及夹河滩上,过去分布着二百多辆水车,三辆一组,五辆一组,最多的是十辆一组,吱吱哑哑,倒挽河水,浇灌农田、果园、菜地,使干旱少雨的兰州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绿洲,苦瘠陇中的膏腴地区。水车于明嘉靖时期引入兰州,引入者是段续。他是兰州段家台(今广场西口省电信局址)人,世代簪缨,进士出身,官都察院云南道御史,因上疏言事,反对为嘉靖帝生父上尊号兴献皇帝,而被投入监狱。后来官湖广参议,督修兴献皇帝的陵墓显陵。显陵在现在的湖北钟祥,山清水秀,多有竹制筒车倒挽溪水灌田,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摸。嘉靖二十年(1541年)致仕回兰州,到嘉靖三十七(1558年)这一时间段内,创制了水车。这辆水车在段家湾(今省画院稍东),人们尊称为“祖宗车”,纷纷仿制,至民国时,从湟水、大通河下游、黄河段兰州、宁夏都有水车,水车尽得黄河之利,使干旱的黄河两岸多有旱涝保收的良田,段公遗爱大矣哉!

  水车是用榆、柳、槐等硬杂木制成的。先用黄河石筑起两道名叫“龙墩”的石坝,坝四周打入柳木桩使其坚固而且耐冲刷,形成水车巷。“龙墩”中各砌入两根名叫“马口”的木柱。“马口”上安置驮梁,其上装置榆木车轴,车轴上安装车轮。车轮是水车的主体,其中心是轮轴,粗约三尺,轮轴周边安装辐条,一耦两根,辐条外端用一条条木板固定,形成一个大圆圈,成为“纲线”;向内用一条条称之为“蹬弓子”的木条,固定辐条,形成一个内圆圈。两圆圈之间装置刮水板和名叫“挽子”的长方形水斗。车轮大的直径有八九丈,小的四五丈。靠岸边栽树干为“莺架”,其上置承接水斗倒挽河水的“掌盘”。再栽一溜顶端分杈的树干,刮去树皮,取弯曲自然之势,架上木槽,将河水引入农田。水车的上游用卵石砌成一道石坝,呈扇形,可加大水量,加快流速,把河水逼向水车巷,巷内掘有深坑,用石头镶砌,形成很大的冲击力,使上万斤重的庞大水车转动起来,提水灌田。一辆水车可灌溉七八百亩。水车是农民的命根子,新水车造成了,要选黄道吉日,由“大车头子”主持隆重开车仪式,贴上红纸对联,供上猪头、羊头,焚香叩头,恭读祭文,祷告龙王爷保佑,黄河水量充沛,水车稳如泰山。因为遇到旱年,则水车空悬,雨水多的年分,则河水暴涨,水车常常被漂没,只有水势平稳,水车才能正常运转。然后鸣放鞭炮,开坝放水,转动水车。之后,大家会餐一顿。

  水车的管理者由灌田农民推举,都是些办事公道,为人诚实,技艺高超的农民。无论是三辆一组,还是五辆一组的水车,都由两人管理,叫“大车头子”,一正一副。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保障水车顺利转动,倒挽河水灌田,以及组织农民维修水车,疏浚巷道。灌田期,他们住在水车巷道旁的水车房子里,轮班日夜看护水车,注意水车的各个部件是否牢靠,看水斗的铆是否松了,刮水板是否掉了,辐条是否松动,一旦发现问题,视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牢车”(刹车)修补,还要关注水坝是否漏水,漏了要及时堵漏。还要及时给车轴膏油,油是用猪板油熬制的。每年灌冬水后,水车停止运转,“大车头子”就要拔掉销子,把水斗一一拆下,藏在埽台下的窑洞里,使它润而不干裂,次年春天再一一装上。

  这都是些技术活,其中最难的是“牢车”。所谓“牢车”,就是农田灌饱浇透或雨后,不需要水时,要用粗麻绳将水车拴牢,使它停止转动。“大车头子”先将近两寸粗的麻绳一头拴在岸边的拴绳木桩上,另一头打成环形,瞅准时机,算好提前量,将绳子从转动的水车辐条间抛过去,然后迅速跑过水车巷的木板桥,抓住绳头,套在拴绳木桩上,就能刹住水车,不再转动。白天、晴天还好“牢车”,雨天、夜里就要显神手了,万一操作不当,就会摔伤人。

  安宁堡朱有礼(1896—1950年)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水车头子”。某年正值谷物换茬时际,需水若救命,由于小巷水车选址不妥,不能聚集水流,水量不大,水车不能挽水。急得上火的乡亲恳请朱有礼将水车移往原址,移动直径数丈的水车谈何容易,一般都要将各个部件拆卸下来,运到迁移处,重新组装。这不仅费时费钱费力,而且要耽误农时,造成减产。朱有礼将水车仔细打量后,决定整体搬迁,估算水车重量,用杠杆将水车囫囵撬出,自己站在车中间,指挥32名体壮身强的小伙子,“哼唷!哼唷!”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将整座水车抬到原址,安装在水车巷内,轮转水挽,灌透农田,保障了换茬作业。从此,人们称赞朱有礼为“龙王爷”。

  灌水次序的前后和时间的长短,根据用水农民贡献的多少而决定。贡献指建造和维修水车时出钱的多寡,清淤修坝的出工数的多少。计时一般按燃了几炷香来计算,为了使香的燃烧速度恒定,要装在香匣里避风。某户规定的香烧完了,地未灌完,则由下一户灌溉。这一切由“大车头子”掌管。

  每年开春后,由“大车头子”收钱,算工,组织农民清除水车巷道里的淤泥。黄河含泥沙多,经过一年的过水,水车巷里淤积了很厚一层泥沙,很硬,铁锨铲不动,就用人拉耧铧犁松后,装入背斗,倾倒在水坝上,既利于过水,又巩固了水坝。还请木匠维修水车,坏的木构件换了,破的补了,以确保水车正常运转。维修完毕后,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黄河已解冻,要宰猪会餐,举行开车礼式。“大车头子”祭供猪头,焚香化表祷告水神,保佑水量丰沛、水车安全,并公布收支情况,张榜公示。之后将猪肉切为若干条,每户分一条,称之为“抓份儿”,然后再吃烩菜馍馍。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