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节 穰穰子作坊

  兰州俗话常说:“扁担像弓,穰穰子像笏板。”穰穰子是用杨木制成的,比牛皮纸稍厚,长一尺多,宽三寸,两头翘,中间弯,洁白如玉,像戏曲中官员上朝所持的笏板,上写奏事要点。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兰州居民的日常用品。

  穰穰子作坊兰州城里有几家,卧桥西华林坪下也有几家,每家一般有师徒四人,可分两组作业。原料是无疤无节的杨木,剥皮后锯为一尺许的截子,用水浸泡后,待稍稍风干后刮制。其工具是一条短腿长板凳,中间钉铁件以固定木截子,师傅骑在板凳上,双手持刮刀,一俯一仰,向怀里不断地刮,一片一片穰穰子有节奏地翘起,飞向对面。对面坐着徒弟,一片一片收起,摞得整整齐齐,放在旁边,再取一根木截子,递给师傅,再刮。一根木截子为一捆,一捆一捆码好,待售。两人一天能刮八十多斤穰穰子。

  穰穰子主要用来作照明的材料,一片可掰为六七条签签子,点燃一条,燃尽再续,照亮地面,黑夜上茅厕,开门接夜归者,很为方便,古人称为“引光奴”,也有叫“去灯”的,大致类似今日的手电筒吧。还可作引火之物,生火炉时,先把穰穰子点着,再把柴点着,柴着旺后,放上煤块,炉子就着了。字号柜台上备一盏小清油灯,一把穰穰子签签,顾客进来,掌柜的或相公娃(学徒)赶紧让座,点燃油灯,送过水烟瓶,顾客捏一小撮烟末,放入烟斗,用签签点烟,生意也做成了。穰穰子还可以做字号商人的备忘簿,抽一片,用小楷记当天的账或事,晚上再移记到账簿中。集市上做成一笔生意,买卖双方各拿一片,一面过称,一面记斤数,最后用来结算。学生用来列算式,打草稿,两面都可写。写完后,再掰为签签当“去灯”,可谓物尽其用。牛奶场把穰穰子剪为圆形,用来当牛奶瓶的盖盖子。七月十五,又用穰穰子制荷花灯。早春,郊区菜农将穰穰子弯成圈,围住移植的蕃瓜、辣椒、茄子苗,盖上麻纸,用以防风、防霜冻。还可以做火柴盒。小小穰穰子,其用途亦广乎哉!

  穰穰子作坊还刮制榻板子,比穰穰子厚多了,它是盖房的材料。把榻板子像鱼鳞般,一片压一片,盖在两根椽子之间,上面涂上草泥,或布上瓦,就成了屋顶。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