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七节 放午炮的

  清代的陕甘总督驻节明代的肃王府,他们出外时,卫队便从栖息在月牙池里的乞丐中,挑选一些健壮精神的,发给服装,令其杠上“肃静”、“回避”、“察吏”、“安民”的木牌,做临时仪仗队,待炮手燃放三声“起身炮”,他们就鸣锣开道,走过月牙桥,随后就是马队簇拥的总督大轿,威风凛凛,出辕门而行。民国初年的甘肃督军也驻节里面,大帅坐轿出衙,也要燃放三声“起身炮”,让老百姓回避,民国了,还用清代的官仪,官僚积习,何其深重乃尔?

  炮手是由杨姓世袭的,住在辕门炮房(原市图书馆)里。他每天除燃放大帅“起身炮”外,还要燃放三声炮,用来报时。一天的三声炮有不同的名称:黎明五六点,燃放“醒炮”,唤醒沉睡的人们起来;中午十二点,燃放“午炮”,作为下班、午饭、午睡的信号;晚上八九点,燃放“二炮”,是各个街巷关锁栅门、吹灯睡眠的信号。当然,随着季节的转换,夏天“醒炮”燃放的早一点,冬天迟一点;“二炮”则夏天迟一点,冬天早一点;而“午炮”锁定中午十二点,没有变化。

  民国初年的杨姓炮手,个子高高的,头发花白,有点驼背,耳朵早被震聋了。他的工作就是填火药装炮和放炮:用一个铸铁炮筒,高约一尺二三,直径约三寸,内装火药,上填白土;置于炮房门口,用粗香点燃炮眼上的长捻子,从容离开,一声巨响,声闻辕门周边十多里,人们据次安排饮食起居。炮手的报酬是每月两斗麦子,从源源仓里领取。杨炮手年轻时身手矫健,擅长攀缘。当时,辕门有四个高大旗杆,高达十三四丈,上悬陕甘总督官衔旗帜,旗下不远处安装一张桌子大的木斗,里面老鹰筑巢。一次兵丁升旗,一不留神,把升旗的绳子夹在木斗缝子里,拉也拉不动,升不上去,降不下来。杨炮手自告奋勇,轻舒猿臂,唰唰攒了上去,拉出绳子,旗帜得以升起。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