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放风筝

  春风浩荡,大地回春,大大小小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上飘荡,充满了生命的张力。这些风筝大致有三类:“夹夹斑”、方风筝、造型彩绘风筝,前两类是男娃娃们自己糊制的,第三类是工匠扎制、出售的。

  “夹夹斑”是一种蝗虫类的昆虫,飞行时发出夹夹的声音,故名。找一块长方形的纸,稍硬一点,顺长两面一叠而成槽状,在槽边上部各打一小眼,拴一小段线,两线下部打结,结上再拴长线,即可持线小跑助飞,升空后,停下来,根据风力、风向,放线或收线。这类风筝因形似“夹夹斑”而得名。

  放“夹夹斑”不过瘾,就自糊方形风筝。抽几根席子或竹帘的篾条,也有抽扫帚中的竹枝的,选三根笔直的,扎成工字型的框架,垂直的一根出头寸许的把手,一般长尺五,宽尺许。纸一般用大楷仿或糊窗户的白纸,糊在框架上,有的把下部剪成穗穗,上部贴上红纸剪成的图案,分外好看。把裁成寸许的纸条,粘成长长的飘带,两头粘在风筝的下部的两侧,形成长的椭圆,下部中间粘一条飘带,以取得平衡。有的把纸条粘成一个套一个的小环,形成一条长长的锁链,粘在风筝下部正中,作为飘带,称之为“猪尾巴”。粘飘带是个技术活,它的长短,与风筝的大小有一定的比例,粘的位置也要选对,否则,飞起来摇摇摆摆,极不稳定,娃娃们戏称为“摇头奶奶”,严重的就会倒栽葱摔落在地。之后,拴兜子,用三根线,在风筝上边左右两侧各拴一根,下边正中拴一根,三根合在一起,抖动风筝,调整线的长度,以能吃风、有张力、平稳为度,即可将线打结。再把几桄子线缠在小棍上,成为橄榄球,线条拴在兜子上,风筝就算糊好了。

  造型彩绘风筝由能工巧匠轧制,有鹞鹰、春燕、蝴蝶、秦腔脸谱等,造型生动,色彩绚丽,挂在一些瓜果铺子里,十分抢眼,但得花几块钱,才能买一具。娃娃们闹得父母一团糟,也未必能得到一具。只有那些有钱人家的娃娃,才能买上这类华丽的风筝,跟自糊的、土得掉渣的风筝竞飞。

  城里放风筝的最佳去处是高高的城墙上,无牵无挂,好不自在。城外则是龙尾山、白塔山。一人拿着把手举起风筝,另一人持线小跑,看线快绷紧了,松手,风筝凭借好风冉冉升空,不时抖线,拉线,风筝则点点头,上一上,下一下,由人掌控,好不痛快。风筝越放越高,越来越小,就拿出一叠“催子”来放。“催子”是剪出的烧饼大的圆纸片,正中剪个小眼,拿一片穿进线里,一松手,它就呼啸着迅猛飞旋冲向空中,像一圈白光绕线倏地飞空,令人兴奋不已,接连放它五六个,倘是麻线则能放十几个。一个个白精灵竞相从你的手里升空,那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感受啊!

  清明一过,就不能放风筝了。风筝落在谁家房上,谁家就认为很“风”,据说就会染上晦气、遇上触霉头的糟糕事,赶快拿下来,抛到茅厕坑,据说能禳解霉气。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