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沿海技术人才西迁,近代兰州工业起步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半个国土沦陷,中国整个重心向西南作战略转移,首都迁到重庆,沦陷区的一些机关、团体和学校也纷纷避难迁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边远闭塞的兰州变成了流亡同胞避难的场所,加上苏联援华的物资和战机把这里作为中转站,一时间,战略地位变得骤然重要,兰州成了支持抗战的大后方。

  同时,沿海工业的一些设备、资金与技术人员纷纷西迁兰州,以寻求安全生产地。随着内地工厂大举迁兰,平、津、沪、杭及其他各地大批商业团体也纷纷迁往兰州,沦陷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的难民也大量投奔这里。人口的骤增,使商业呈活跃态势。兰州一时间店号林立,商贸兴盛,人口随之大幅度增加,出现了兰州现代第一次移民高潮,抗战时期人口由1935年的96000余人,增加到1944年的170000人,增长近一倍,荒凉的兰州突然间变得热闹起来。

  在这部分移民中,东北籍人占到了很大一部分。

  东北军于学忠部驻甘时,其所属51军部在兰州,于学忠还一度担任省政府主席(1935年11月—1937年3月)。日寇占领东三省后,东北军撤退到大后方陕西、甘肃,“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次年于学忠部东调,部分军政人员及其眷属滞留兰州,从事各种职业,内中有不少高级人才。如兰石厂高级工程师李介年原籍辽宁昌图,父亲李正阳是张学良的首席日语翻译,张学良被扣囚禁,他们便在兰州落户。当时流落到黄河北庙滩子的东北籍军人就有好几户,其中有一位专治跌打损伤及刀枪伤的“东北沈阳关大夫”,牌子做得气派醒目,但由于家中人口多,故生活仍然十分拮据。

  原兰州市副市长任震英就是抗战时期来兰的大批东北移民的优秀代表。任震英,“中国规划设计大师”,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学家,毕生致力于兰州城市规划建设和我国城建规划事业,是白塔山公园的开拓者、设计者。1937年1月,任震英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同年3月逃过日本宪兵的封锁线,翻墙到侯竹友家避难。接中共地下党组织命令后他和侯竹友化妆为新婚夫妇乘车到达北平,并为掩耳目举行了一个基督教婚礼。“七七事变”后,在组织的安排下,他们迅速转移,离开北平到天津英租界后转西安,又奉董必武指示以工程师身份携妻来兰州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谢觉哉、伍修权在互助巷八路军办事处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下达了任务。从此,任震英夫妇便在兰州扎下了根,为兰州的城市建设贡献了毕生心血。

  抗战的开始,使政府与社会各界人士开始注意到西北地区的重要性,沿海工业的一些设备、资金与技术人员随之西迁兰州,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建设资金、交通工具及其他条件,相应得到改善,兰州近代工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契机,促使工业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厂数目迅速增加,工业类别初步健全。兰州近代工业在抗战前仅有制革、纺织、冶炼,印刷、火柴、纸烟等几个行业。但在抗战爆发后,不仅原有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而且机械制造,玻璃、化学、造纸、制药、面粉、水泥、电气等工业应运而生。特别是沿海大批技术人员的涌入,为兰州近代工业的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38年1月至1944年6月,兰州的工厂数由27家猛升到246家,增加8倍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毛纺业、面粉业、机器制造业、制药业、制革业、造纸业、化学工业、建材业、燃料及动力工业。重要企业包括:甘肃制呢厂(前身是兰州织呢局)、兰州纺织厂(今兰州第一毛纺厂前身)、西北毛纺厂(今兰州第二毛纺厂前身)、兰州面粉厂、西北面粉厂、兰州机器制造局、兰州机器厂、西北制药厂、甘肃省卫生材料厂、兰州制革厂、建国制革厂、甘肃省银行造纸厂、富陇造纸厂、甘肃化工材料厂、兰州实用化学厂、甘肃水泥厂、明华玻璃厂、锦生玻璃厂、阿干镇煤矿、窑街煤矿、兰州电厂等。

  当时,兰州近代工业手工操作的基本面貌虽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比起战前的状况,却有了很大改进。据统计,1938年1月至1944年6月,兰州工业资本总额由1476万余元上升到1亿多元,净增8601万元之多;工人数目,从几百人增加到3380余人。

  西迁的大批技术人才中,兰州西北毛纺厂创始人刘鸿生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刘鸿生(1888—1956年),浙江定海人,曾留学加拿大,1906年回到上海,任英商开平矿务局推销员、买办,1918年后创办民族工业。他以火柴工业起家,成为闻名全国的“火柴大王”。在同外国洋行的斗争中,他的企业从买办资本转化为民族资本,他也由此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杰出代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海民族工商业遭到严重摧残,他离开上海前往香港,香港沦陷后,又到了重庆,并在重庆、兰州等地创办火柴、化工、毛纺、水泥等工业。他对甘、宁、青三省得天独厚的羊毛资源早有兴趣,亲自或派人多次进行考察,决心在兰州创办毛纺工业。1940年,他与国民政府财政部在兰州开办“复兴商业公司西北分公司”,合资开办了西北洗毛厂,使之成为兰州第一个现代毛纺工业企业。其成就和品德,恰如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赋诗称颂的那样,“明察秋毫,恢恢大度。创业惟新,不封故步。细大不涓,勤攻所务。爱国心长,义无反顾。”

  还有王云海,字蓬秋,1891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早年在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同盟会保定分会,在保定师范参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赴美勤工俭学,毕业于辛辛哀特大学机械系和福特汽车公司专科学校。1926年回国后,先在上海一私人汽车公司当工程师,1929年至1935年在南京赫金汽车公司任代经理,并负责开办汽车学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使他的“实业救国”梦想完全破灭。他于1935年冬毅然携带家眷来到兰州,担任兰州市电灯局局长,1937年春在榆中县任县长。为兰州近代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