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建设大军涌如潮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外地援兰建设大军几十年如一日,胸怀祖国扎根兰州,为大西北和兰州的经济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兰州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著名诗人公刘的《兰州》,写于1957年夏天,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兰州建设的场面,歌颂了全国人民支援兰州的献身精神。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读起来仍散发着昔日的芬芳——

  兰州的马路尘土飞扬,一堆堆砖瓦一堆堆泥浆,这边的厂房在安装机器,那边的学校散发着漆香。市声喧嚣,人群掀起彩色的波浪,各路口音,各路的梳妆,过往行人偶一驻脚,就能在身边发现故乡……粗线索勾出一个大理想,城市的每瓣肌肉都透露着生活的力量;同志,你是否也觉得它像一个少年,发育异常,却绷着一件窄小的衣裳?

  为迎接支援者的到来,兰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接待安置组,专门负责迁兰企业和人员的接待安置工作。兰州人民敞开了热烈欢迎、真诚邀请的怀抱。

  1955年夏,全国各地数百名高校毕业生分配兰州当教师;1956年3月底,北京、天津、上海4000教师到达兰州。同年5月6日,中科院西北分院迁兰。

  为了解决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国家建工部从1955年到1958年三年间先后从全国各地调迁数路大军,汇集黄河之滨,摆开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战场。1954年底曾转战大西北,为解放兰州立过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三师(简称建三师)戎装未解的八千余名官兵,在师长张占云、政治委员吴松率领下由西安调进兰州,同来的还有以申景泰为副经理的西北一公司近二千余名职工,从此拉开了建设兰州的序幕。

  1956年初,建工部再次做出决定:将从事工业建设基础较好、并有一定大工业施工经验,以边敬为经理、延景玉为副经理的哈尔滨东北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调迁兰州与西北兰州工程总公司合并,这是一支力量雄厚,且对大型工业建筑施工具有丰富经验,拥有11334人的劲旅。同年8月,兰州总公司从河南招工11701人,从上海招工3064人。12月,国务院决定从兄弟省(区)支援甘肃768名干部和固定工2057人。

  1956年上半年,以牟建章经理和张学新书记率领的二千多名职工来到兰州,改称为甘肃省城建局第三工程公司。不久,以迟不思为院长的青岛市勘察测量队的一百余人也到达兰州。

  1957年7月,建工部将部直属的张掖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二工程处、运输队、加工厂约二千名职工,划归兰州总公司领导。

  在这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五万余名建筑健儿队伍中,有原西北军区、甘肃省军区所属建筑公司,他们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范明将军牵头于1950年组建的“共和建筑公司”,其中包括有以通晓我国明代建筑艺术而闻名的总建筑师杨耀为首的“五一”建筑公司。

  1963年,以张思良为经理和单国栋为书记的五千七百余名职工,从南国的广东茂名市风雨兼程来到了兰州。

  为了建设大西北,为了建设新兰州,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万建筑大军,离开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告别父母妻儿,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气候干燥、风沙弥漫、生活艰苦的兰州。那种忘我劳动、不计报酬只求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就这样,无数建设大军汇集黄河之滨,摆开了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战场。他们以无畏的拼搏精神,克服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在艰苦的岁月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兰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什么是奉献,这就是奉献!

  什么是时代精神,这就是时代精神!

  60岁的医学博士刘景辉率领华东建筑职工医院职工,从上海一路风尘来到兰州,为创建甘肃省建筑职工总医院而呕心沥血的动人故事,让兰州人永远也不能忘怀。

  当年的省建总公司(时称兰州建筑工程总公司)医院是一家设备简陋,仅有职工80余人、病床约50张的诊疗所,除两名大学毕业生外,其余医务人员都是部队集体转业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由于未经正规培训和系统学习,技术水平较低,不能进行较大的手术,也不能治疗比较疑难复杂的病症,遇有重病人只好转送其他医院治疗。远远不能满足几万人的大企业治病、防病的需要。正当总公司领导为此忧虑之时,国家建工部作出决定:华东建筑职工医院集体迁兰,支援西北建设。

  时值1956年2月初,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

  华东建工医院的前身是刘景辉先生解放前在上海创办经营的一家私营医院。刘景辉,山东省潍坊市人,1926年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曾获加拿大医学博士学位。上海解放后,他多次向政府申请将自己的私营医院无条件交公,因多种原因未能实现,直到1953年6月,才经上海市卫生局同意接收并移交华东建筑工程管理局。从此,刘景辉成为革命队伍的光荣一员。

  接到医院集体迁兰的命令之后,身为院长且年已60岁的刘景辉没有丝毫犹豫,他说:“到祖国最艰苦和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的希望所在!”两个月后,他率领全院年轻职工(除组织上决定部分留沪人员外)共89人毅然来到兰州。他们中有获加拿大医学博士学位的原华建职工医院肺科主任龚理平教授,193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的原口腔科主任医师袁伯亚教授,还有高级医师高如峰、曹元甲、刘永壮、徐衍熙、宋黎影等人。在医院迁兰过程中,从领导到群众,从共产党员到普通职工都表现出献身祖国、支援大西北建设的高贵品质。共产党员陈德东、匡学文,侨眷会计张志祥表示:服从党的分配,积极支援大西北建设。工人薛海清当时爱人生孩子还不满月,完全有理由推迟来兰,但他却将爱人送到了娘家,押运装有器械家具的货车按期抵兰。大家以百倍的精力积极投入到艰苦的建院创业之中。

  迁兰后,医院很快走上了发展的黄金时期:1967年第一例断指再植成功;1971年左臂中段断裂再植成功;1975年骨髓损断伤肋间神经骨髓植入术获成功;1981年断肩再植成活等等。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院组织的几次重大医疗抢救,在省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华建医院迁兰职工为主要技术力量的医技人员以自己高超的医术和重大的医疗成果,使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大大提高。华建医院迁兰职工在甘肃省建筑职工医院的发展历史证明,他们是千百万华东人民支援西北建设的优秀代表,他们无私无畏的精神,以及他们的辛勤劳动,为兰州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