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南北两山的“绿色战役”

  “桃花雨歇,柳絮云起,松风爽心,槐香扑鼻……是谁用神话中的绿色神毯,罩住了皋兰山脊?

  “遥想往昔,山上只有一株柳,有位多愁善感的诗人,含泪把它拟作诗题。假如诗人健在,恭请上山游历:

  “尝尝夏日金杏,品品秋季银梨。小酌后,微醺里,摄取满山绿荫,酿制崭新诗意。”

  以上诗句,出自冷冰鑫的《兰山绿化树》,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南山绿色的赞美。但是,以前的南北两山,可不是诗人描绘的那样,远看南北两山,除皋兰山东侧珠子山顶有一株大榆树最为醒目外,两山难以看到明显的树木,显得光秃秃的,干枯荒凉,令人触目惊心。之所以有今天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于兰州人实施了南北两山的“绿色战役”,而且几代人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

  南北两山是兰州的天然屏障,很多人认为南北两山是指兰州南面的皋兰山和北面的白塔山。其实不然,南北两山的范围比人们心中所想的大得多。南山是指从兰州南面从东到西的长洼山、马家山、十里山、豆家山、兰山、皋兰山、沈家岭、狗牙山,逶迤绵延城南50多千米,一般通称南山。北山是指黄河北的徐家山、五一山、白塔山、九州台、宝龙山、仁寿山、大青山,统称北山。这些南北群山隔河相望,在水一方,兰州人把它们总称为南北两山。

  南北两山“绿色战役”的打响,最早始于当时的陕甘总督杨遇春重修皋兰山三台阁,并在三台阁周围“挖窖引水,栽树成荫”。这一举措,虽说规模较小,但给兰州人以极大启发,植树造林信心倍增。据说在20世纪40年代,三台阁还残存数棵当时栽的榆树,高大浓郁,生机勃勃。

  1918年农历3月,当时的甘肃大林区(相当于今省林业厅)总办罗经权组织省城各机关官员,齐集五泉山二郎岗(今兰州市动物园),举行甘肃省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植树典礼。行礼完毕后,由甘肃巡按使张广建讲演《植树之关系在甘肃尤为当务之急》。然后,由罗经权讲解植树造林及管护的技术要领。主要为四点:一是地质不可不考也;二是种树之不可太密也;三是禁令之不可不严也;四是种树之获益非浅也。最后,插柳栽杨,象征植树造林在南山拉开了序幕。以后几年,每年的春天都坚持在五泉山二郎岗植树造林。

  1926年春,在当时的甘肃省建设厅厅长杨慕时的倡导下,国民军刘郁芬部及兰州各界人士在兰州南郊开展人工造林,其范围东起红泥沟,东北至方家庄,西经塔字坪、二郎岗、狼洞子,沿龙尾山麓至西北大厦,面积约1.5平方千米,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林”。每年3月植树节,除举行纪念仪式外,还动员机关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并指定雁滩苗圃为造林培育所需苗木。为保证造林成活率,采用低处引小五泉水灌溉,高处雇工挑水浇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共栽活白榆、刺槐、臭椿、山杏等10万多株,南山前山终于郁郁葱葱,披上了绿色的新衣裳。

  1942年夏,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视察兰州,当他在省政府后花园登上北城墙顶上的“望河楼”(今中共兰州市委所在地)时,看到蜿蜒的南北群山,光秃秃的荒凉不堪,忍不住问陪同的甘肃省主席谷正伦:“为什么不在山上种树?”建设厅长张心一急忙解释说:“山坡干旱缺水,不能种树。”蒋介石用望远镜看到皋兰山东侧的一株大榆树,就说:“山顶都有大树,为什么山坡干旱,不能种树?”谷、张无法回答。蒋介石随后拨款200万元,专款专用,作为南北两山植树造林的资金,并责令设立专门机构,掌管绿化南北两山事宜,要求每年向他汇报一次造林的情况。当年年底,甘肃省会造林委员会成立,谷正伦为主任委员,张心一为总干事,确定“中正山”、皋兰山为实验基地。“中正山”西起金城关,东止枣树沟,北达山巅,南至山麓,长达5000米,宽约500米~1000米,范围包括现在的白塔山公园、五一山林场、徐家山林场等,总面积达3.5平方千米。第二年,在徐家山中峰正式立碑,定名为“中正山”。与此同时,北山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开展。从1943年起,每年的春、秋两季,动员兰州市机关、学校、厂矿、社会团体、市民及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了季节性的荒山植树造林活动,栽种了白榆、红柳、侧柏、刺槐、杨树等耐旱树木。但是,如此大规模地植树造林,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到了40年代末,“中正山”共植树约40万株,成活不足10万株,成活率仅为25%。而且,树木普遍长得矮小瘦弱。

  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百废待兴,南北两山绿化也面临着“攻坚战”。1953年,省农林厅组织人员对南北两山宜林地带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南北两山的宜林地带,发明了“开沟挖穴栽植法”。也就是选择阴湿的山坡开挖成水平沟,然后在水平沟里采用红柳条,用簇栽植法,挖穴栽植。利用这种方法,在南山狗牙山、五泉山、龙尾山、皋兰山,北山的徐家山、三条岭等地,插红柳,栽榆梨,直播桃杏。为了提高成活率,全市人民义务出工,利用星期天,奋战荒沙野林,修水平沟,挖鱼鳞坑,栽下一棵棵幼苗,挑水背冰,精心守护。到了1955年,红柳、榆树已经成长为一条条绿色的“飞龙”,蜿蜒盘旋在南北两山。陈毅元帅曾满怀豪情地写下了“甘肃绿化积极甚,植树担水上皋兰”的诗句。

  1956年,白塔山率先建三级水泵,提黄河水上山浇树,使树木的成活率大增。但是,黄土灌水后就会下陷、滑坡,绿化工人因地制宜,用砖砌成断面呈“凹”型的山地小水渠,有效地防止了因渗漏引起的灾害。1957年、1958年组织的背冰上山,使所栽树木得到及时滋润,成活率喜人。在甘肃省委提出的“苦战三年,改变甘肃面貌”的号召下,兰州市成立水利、水土保持绿化委员会,采取大兵团作战,季节突击与常年生产相结合的方法,将所有荒山全部分片划段,指定各个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包干绿化,大兴义务绿化,并派专人上山抚育管理。这一举措使南北两山的种植面积和存活率都大幅度提高。“文革时期”,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停滞不前,成绩不大。

  改革开放后,南北两山“绿化战役”再度打响,揭开了新时期兰州绿化的序幕。1981年年底,甘肃省林业局、兰州市农业局联合组织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考察组在此对两山绿化进行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创办了徐家山、五一山、皋兰山、元峁山、九州台造林场(站)及伏龙坪水保站;兴修了一批为南北两山绿化造林的工程设施;建立了一支绿化南北两山的职工队伍;积累交流了绿化南北两山的经验教训,制定了绿化南北两山的具体规划,提出了奋斗目标,促进了两山绿化的速度。1982年到1998年,是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埋头苦干的时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斐然。

  1999年10月2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兰州时明确指出,加快兰州南北两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对于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兰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全面启动实施了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该工程于2000年元月上报国家计委,于2001年4月26日正式立项。该工程计划投资6.6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资金4.6亿元,省市配套资金2亿元,建设工期为3年,2002年基本完成。为了加强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建设的管理,兰州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2月成立了“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高标准高规格选拔配备了领导干部,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指挥部成立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发扬创造性工作、高效率办事、争一流水平的工作作风,迅速拉开了新一轮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的序幕。到了2002年,该工程预定的目标基本完成,新增绿化面积33万亩,新建道路168.3千米,新建苗木培育、驯化基地5500亩,新建年储存10万千克的种子库一座,相继完成了配套的上水、道路、通讯、输电线路、信息管理、病虫害防止、生态环境监测等基础设施工程,南北两山绿化向制度化、科学化、效率化转变,形势喜人。

  目前南北两山的浇灌方式是旱季定时(即干旱季节定时由浇灌器进行自动浇灌),雨季人工(连续几天不下雨,植被出现干旱的情况下由人工开动浇灌器进行浇灌)。由于这种浇灌方式较为落后,工作人员不能确定一些深沟及边角地带是否缺水干旱,给绿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过这种局面即将结束,未来的南北两山绿化将是卫星管理,干旱缺水一看便知,卫星将“察言观色”,为南北两山“解渴”。据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准备卫星系统探测干旱地段的项目,预计2008年投入使用。该系统利用先进的卫星定位观测方法,可以根据土壤的颜色以及其他特征,来判断某一段是否干旱缺水。那些原来沟深路险的“死角”是否“缺水”,这个卫星系统一目了然,并由该系统将缺水地段的信息反馈,指挥部发出浇灌指令,浇灌器可随时进行地面灌溉。该系统还解决了重复性浇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的确是南北两山绿化的福音。

  南北两山绿化,不仅对改变兰州城市生态环境面貌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发展城乡经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兰州在国内外的声誉,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国内外专家和中央领导同志参观视察南北两山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系统绿化工程,走出了一条依靠城市人民力量和科学决策改变干旱荒山的路子。

  南北两山“绿色战役”,不仅是兰州市的绿化标志性工程,也是兰州的生态建设发生天翻地覆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南北两山,林密草深,郁郁葱葱,像两条绿龙飞舞其间,有效地遏制了兰州自然条件的恶性循环,生态日趋平衡。山绿了,水清了,早已绝迹的野兔、山鸡和一些候鸟又回来了,南北两山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游玩赏景的著名胜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