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国内军阀混战,政局破败。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军事重镇的兰州,遂成为各派军阀割据称雄的必争之地,军阀混战此起彼伏,甘肃督帅、兰州地方长官走马灯似的变换。1911年,甘督长庚出兵攻打陕西革命军;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前清布政使赵维熙一变而为民国甘肃省第一任都督,开始绞杀革命,如勒令国民党甘肃支部特派员蔡大愚10日内离境等。1913年,前清顺天府尹张广建替换赵而督甘。1914年,张广建与马安良在兰州城区相互殴杀,差点造成战乱;1920年,马福祥、陆洪涛二人为争甘肃都督而争战。此后,李长清、刘郁芬、杨虎城的陕军等先后控制兰州。政权的频繁更迭,给兰州士人提供了政治活动舞台,但对经济开发却力不从心,用力很少。西安事变后,兰州政局逐步趋于稳定,兰州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关心兰州经济建设,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各行各业的大量知识分子云集兰州,加之国民政府在“开发西北”的口号下,先后组织了一批资金和技术人才输入兰州,使兰州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并对兰州乃至整个甘肃、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张心一,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专家、我国农业统计学的奠基人。1988年第20届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授予其“荣誉终身会员”称号。他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土坝水库,创办了第一个水土保持站,对兰州和整个西北黄土高原倡导水土保持和土地合理持续利用,引进草木樨、白兰瓜、洋槐等优良作物,培育人才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
张心一原名张继忠,祖籍甘肃永靖,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兰州市。1922年于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州立衣阿华大学农学院学畜牧,同时利用暑假在威斯康辛大学学遗传学,在密执安州实习森林材积测量,在怀俄明大学学习羊毛加工处理。1925从衣阿华大学农学院畜牧系毕业后,继续留美国学习农业经济。获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硕士学位。
张心一在1941—1946年任甘肃省建设厅长时,为建设兰州乃至整个甘肃做了许多大事:一是根据甘肃缺水、贫困的特点,联系有关方面创办了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创建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护站——天水站。采用水平沟、鱼鳞坑办法在兰州徐家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取得良好成效。这个造林示范工程曾受到当时来华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的赞赏,说他有澄清黄河的志向。二是聘请水利专家原素欣,修成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个大型土坝库——鸳鸯池水库,修建了湟惠渠、洮惠渠、新兴渠、永丰渠等水利工程。特别是河西鸳鸯池水库,既解决了酒泉、金塔两县多年来的争水纠纷,又为甘肃扩大了约35万亩水浇地。三是在洮河上游建立森林合理采伐,永续利用的示范林场,保存了祁连山的一大片森林。四是推广小麦良种,从国外引进草木樨等上百种抗旱草种、瓜果和蔬菜品种,兰州驰名国内外的白兰瓜即是张心一所引进。他引进的还有细毛羊种、黑白花奶牛等,并且大力开展防治小麦黑穗病,试种甜菜等工作。为甘肃和全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五是组织成立矿业公司、兴陇公司、水泥公司,创办电厂、机器厂等企业;以蒸气动力为主的机器生产得到较大发展,而且出现了规模可观的化学、铁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
尽管张心一任甘肃建设厅长时兴办的这些事业有成效显著的,也有效果不甚明显的,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在自然条件恶劣、偏僻落后的甘肃,能做成这样多的大事、好事,毕竟是不同寻常的,可以豪不夸张地说,他为兰州乃至甘肃全省进入近代史上一度兴旺的时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当时创立的一些企业,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邓隆,进士出身,他不仅是西夏文研究的开拓者,而且是一位著名的近代实业家,民国初期即创办了光明火柴公司,开办了甘肃织呢公司。1913年,时任四川南充县知县的邓隆,在回乡省母时为抵制“洋火”流入甘肃,与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商议,决定兴办甘肃第一个火柴厂,起名为“光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厂址在兰州黄河北原官办铁厂旧址。邓隆、马福祥、孟智生、令惟一等7人为董事,邓隆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最早生产出的火柴为“大鹿”牌,火柴全部采用半铁半木的土机生产,手工操作。光明火柴公司的创办,不仅开创了甘肃火柴工业的先河,而且也起到了“抵制洋货、振兴国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加拿大留学回国的刘宏生,1940—1944年也先后在兰州开办了复兴商业公司西北分公司、西北洗毛厂、西北毛纺织厂。
民国时期,由于大批知识分子的参与,兰州的商业、金融、城市建设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