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 意外发现

天刚一亮,广阔的天空突然涌出了层层叠叠的乌云,黑压压的盖住了太阳的光芒!一阵狂风骤起,沉默了好几天的尘土和落叶就被刮到天空,回旋飘荡起来!

小草被风吹倒了,大树被风吹倒了,就连房屋都有些摇摇欲坠,似乎连顶都要掀起来了!

没有震耳欲聋响雷也没有耀眼夺目的闪电,只听见远处天边一阵沙啦啦的响声,天空就像被人捅了一个窟窿似的,密集的雨帘就这样铺满了天地之间,世间顿时陷入了白蒙蒙的颜色之中……

李婉儿芊芊细手托着脑袋轻轻摇晃着,看着窗外瓢泼的大雨想着自己的心事,一阵喜一阵羞,表情丰富多彩。

唐宋坐在书桌旁看着手中的书!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唐宋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沏一盏清茶,捧一册书卷,坐在午后阳光照耀的树荫下怡然自得!

饮一口清茶,沁入心脾,阅一行书卷,回味悠长!

看看书,再看看窗前沉思的女子,唐宋觉得这就是生活!

“唐宋,我们去上街吧?”李婉儿突然说。

“雨天漫步吗?”唐宋放下手中的书卷笑道,“也罢,为了感谢你千里迢迢的陪同,今天我们就上街!”

李婉儿欢呼雀跃,俨然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两人也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带着一把油纸伞就出了门。

李婉儿提出这个提议也不是没有理由的,等到唐宋出门看看天空时也就明白了:雨已经小了很多,原本铺天盖地的雨帘已经不知不觉中收起,还天地间一片清明的景象。

乌云仿佛被大雨洗涤干净似的,已经成了白色,偶尔剩下几朵,也已经成了浅灰色。

雨,下起来如同一根根细细长长的银丝!

南京府的街上,夏日的尘土和洪水泛滥时留下的泥痕已经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红的瓦、白的墙、青的路,颜色是如此的干净纯粹。

男人们女人们打开门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脑海中已经开始想着接下来要干的活儿了!

东边田里的晚稻该蒔了,禾苗已经半尺多高了!男人想。

米缸里米不多了,赶紧纺好那匹布换掉米,哎,今年的米……太贵了!女人愁眉苦脸的想。

不管男人女人的愁眉苦脸,孩子们依旧无忧无虑的跑着,光着白白的小脚丫,噼里啪啦的从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一阵风似的跑过,水洼里的雨水顿时白花花的溅起,大街上就撒下了一串银铃般清脆的嬉笑声。

唐宋撑着油纸伞走在欢笑声中的大街上,李婉儿毫不在乎男女授受不亲的教诲,紧紧的挽住了唐宋的胳膊,美其名曰:避雨需要!

两人就这么默契而漫无目的的走着,享受着难得的悠闲,什么赈灾、什么官场,这一刻统统抛在了脑后。

“啪啪啪!”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唐宋身后响起,让人能想到脚步声的主人跑得多么的着急!

唐宋正准备扭头看看后面,只感觉“呼!”一阵急风在耳旁刮过,眼前就出现了四五个快速向前跑去的人,每个人衣着虽然不尽相同,但身上却有一个相同之处: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大米袋!

虽然天还下着细雨,但没有人有心思打伞,只一眨眼的工夫,几人只留给唐宋一个急匆匆的背影。

人跑得虽然快,不过这些人和唐宋交错而过的时刻,说话声还是传到了唐宋的耳朵里。

“快,快去米家粮店,今天他们卖白米!”

“今天,无论多少钱,倾家荡产我都要买白米,这些天吃拿着掺着沙石的米快把我牙给硌没了!”

“你们两个别说了,快跑吧,要不一会儿就没有了!”

……

唐宋看了一眼同样是疑惑不解的李婉儿,这才道,“买个米都要抢?”

李婉儿疑惑道,“我记得听说过,平常时候米就是三十文一斗,现在非常时期,最多了六十文一斗,怎么还至于倾家荡产呢?”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唐宋和李婉儿决定跟着买米的人背后,去看看热闹。

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唐宋二人发现从街道四面八方的位置,涌现出了越来越多身背米袋的男人,渐渐地,米袋大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差点没有挤满整条大街。

等赶到米家粮店时,唐宋和李婉儿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临街的米家粮店大门开着,店里堆满了大大的米袋,十几个店伙计手脚并用的应付着手里的事情,有的搬米、有的称重、有的收钱,虽然大雨过后的空气比较凉爽,但十几个伙计还是手忙脚乱,脚不沾地,虽然头上的汗水已经开始流淌了,但没有一个人顾得上擦拭!

量米的柜台外,挤满了一手举着米袋、一手举着银子,争先恐后的百姓!

“米,我要买五斗米!”

“给我给我五斗,噢,十斗米!”

“我的,那是我的钱!米袋是我的!”

闹哄哄的人群里,强壮一点的还好,双手如同游泳划水一般使劲向两边一划拉,人群就像波浪一样飘荡开了,人自然也就前进了一些距离,接下来就是周而复始的划拉动作。

瘦小一点的人可就惨了,正努力的递着手中的银钱,眼看着白米就要哗哗来了,就感觉身体一轻,整个人就横着飞了起来,乘风破浪一般啪叽一声摔倒在地。

“我的,我的米袋……哎呦,我的脚,别TNN的挤了!”

瘦小者痛心疾首的呼喊根本一点作用都没有,一个人倒下,后面就会有四五个手举米袋和银子的人扑上来,无穷无尽!

没买到的继续奋力的向前冲着,买到米的人,用力的搂住手中的米袋,生怕别人抢走似的,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惹得旁人一阵艳羡的目光。

从柜台前面的地方开始,人群已经排到了店面外面的街道。

在门口,人群以粮店门口为中心点围成了一个大大的扇形,以至于把周围的店铺给堵的没法开门了,老板们一边羡慕粮店的买卖兴隆,一边咬牙切齿的咒骂粮店老板。

于是乎,拥挤的人群、急急忙忙的叫喊声、唱秤声、咒骂声让整个街道都热闹起来。

唐宋细心的留意了一下米的质量,倒也是颗粒饱满、干净白皙,里面没有乱七八糟的石子沙砾什么的,看来也是上等米。

看来为了应付这次洪水带来的灾害,为了生活下去,百姓们也是舍下了血本,这等质量的大米,没有六十文,绝对买不到一斗的!

可是当唐宋挤到称量的柜台不经意望一眼的时候,唐宋的眼睛就瞪大了,愤怒的气息布满了整个眼眶。

称量的柜台旁,一个账房模样的人一边唱着重量,一边细细的鉴定着手中的簪子,“下一个,金簪子成色足,但年代久了,磨损大了,给你算两贯五百文吧!至于米,我们东家吃点亏,给你三贯的米吧!”

装米的伙计也不看金簪子主人为难的神情,拿着升筒冲着米袋子里“咔咔”两下,大米就哗啦啦的进了金簪子主人的米袋子,“下一个!”

一个价值五贯的金簪子就这样到了店家的手中!

账房先生收到的不但有银子、银票,更有这些金银首饰,比如簪子、镯子、耳钉什么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更夸张的是,这些钱财不是用箱子细细装好,而是把桌上的银子首饰一划拉,全部划拉到了一个大大的布袋里面,一时间,五颜六色、金光闪闪的银子首饰颜色一下子就黯淡下来,只有大布袋外面一个硕大的米字还眉开眼笑的看着拥挤的人群!

如果这些只是让唐宋感叹和惊奇的话,那么柜台旁一个小小的牌子上的几行字让唐宋彻底暴怒了!

只见上面写着:今日大米特价,每斗一贯五!

每斗米一贯五,就是每斗米一千五百文!

平日里米价三十文每斗,换句话说,这个米家粮店的大米,价钱是平时米家的五十倍!

现在唐宋明白为什么估价三贯金簪子只换了两斗米,也明白为什么买米的汉子会为了买米不惜倾家荡产!

为了生存下去,一斗贵五十倍的大米,能不让一个普通人家倾家荡产吗?

唐宋看着那鲜红的小字,仿佛看见它们张开了血盆大口,等着许许多多挥舞着银子的百姓送上门去,好饱餐一顿!

眼前人群依旧喧闹,大米依旧洁白,可是在唐宋的眼中,大米已经不是抚慰人们饥肠辘辘的东西,而是一个个的吸血鬼,填饱了人的肚子,吸走的的却是人的生命!

唐宋从人群中挤出来,铁青着脸,一言不发拉着李婉儿的手就往客栈走去!

李婉儿虽然心中有话要说,但也知道此刻的唐宋已经到了暴走的边缘,自己实在不适合再火上浇油了,所以就任由唐宋拉着,温顺的往客栈行去。

唐宋二人背影从街角消失才片刻工夫,几个气势汹汹的衙役护着一个气急败坏的中年人来到了米家粮店,径直进了粮店后院。

做买卖的商人和官府的龌龊之事很多,所以百姓们看到衙役出现在粮店也没有多想,只是一心一意的要买米。

可是,中年人进去没有多久,一个伙计就从后院跑了出来,“大米卖完了,请改天再来,小店要打烊了!”

“啊?打烊?”

人群发出一阵惊呼,眼看着店里还一大袋一大袋的大米,怎么会没有了呢?

“不行,还有这么多大米,干吗不卖啊!”

“就是,我们有钱!卖米!”

“卖米!卖米…卖米!”

无论百姓是如何的不满,但粮店还是很坚决的把店打烊了,只留下垂头丧气、失望透顶的百姓如潮水退去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烽火英雄
2南明风雨
3靖康志
4列强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楼
6重生之金三角风云
7兴明
8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9狗头军师
10赝品太监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民国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历史 【已完结】

    民国初年,兵祸不断,硝烟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将相的后裔纷纷脱颖而出,群雄逐鹿、揽辔中原、争霸民国,蒙尘的传奇慢慢揭开。一位没有被载入史书的风云人物;一段被民国政府刻意隐瞒的历史……遥想前朝岁...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鱼83  

    架空历史 【已完结】

    十载磨砺,剑锋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纵横捭阖,所向披靡。这是一个虚拟的时代空间,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乱世争霸的游戏,一个孤儿从一无所有开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的...

  • 愤怒的子弹

    作者:流浪的军刀  

    架空历史 【已完结】

    夕阳西下,一个秃头龅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着一碗被落日晒得温热的啤酒,就着几颗干瘪的花生滥饮。俗话说,酒壮怂人胆。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着酒意口沫四溅的吹开了牛皮。本书以一种另类的思维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将军

    作者:荒原独狼  

    架空历史 【已完结】

    他是镇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妇强取豪夺,名声糟透,却在婚礼当天被强拉去当壮丁,被迫成了一名军人,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征程。从地痞流氓到抗日将军,他步步蜕变,鬼子说他太阴险,国军说他太叛逆,百姓说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