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一直被世人认为是块黑暗的土地,对陈毅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非洲90%以上的土地被英、法、比等殖民统治着。但二次大战结束后,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后,非洲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起来。6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达到高潮,仅1960年一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到1963年,非洲新独立的国家已达31个。英国不得不交还苏伊士运河,法国殖民军不得不退出阿尔及利亚。星星之火,正燃成燎原之势,整个地改变着非洲大陆的政治局面。
非洲变了,中国也变了。作为一个解放了的被压迫国家,作为非洲独立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中国在1963年12月决定派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首次对非洲进行大规模的正式友好访问。此消息在报上一公布,有人为之欢欣,有人寄予希望,也有人力图使访问的影响尽量缩小。他们都意识到:这件事将会为历史添写上重要的一页。
当时,中苏分歧已完全公诸于世。9月在莫斯科进行的中苏两党会谈宣告破裂,而同时,苏美英三家又正式签订了部分停止核试验条约。赫鲁晓夫妄图造成“美苏携手,遏制中国,并进而主宰世界”的局面,所以他不愿在非洲问题上得罪美国人,但他又害怕中国的影响“渗入”非洲。这种复杂的心理使他极为紧张不安地关注着中国的非洲之行。
香港的《新晚报》评论中国的非洲之行“是中共在外交上争取友军、孤立老赫的一项新努力”。的确,顶住美苏压力,支持小国穷国,团结亚非朋友,共同反帝反殖,这正是中国外交的新格局。
1.首站肯尼亚,不避美国人
1963年12月5日,就在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两周之后,陈毅离开北京前往昆明,先于总理一步飞赴非洲。他应邀去参加肯尼亚的独立庆典,那一天将是肯尼亚人民的盛大节日。
飞机抵达赤道国家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当天,陈毅便拜会了总理乔莫·肯雅塔。这位曾被殖民者监禁了多年的黑人总理热情地告诉来自中国的贵宾,将有70·多个国家的来宾参加独立庆典活动。
12日零时,在内罗毕市郊的体育场上,陈毅与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等各国来宾欢聚一堂,观看升旗仪式。当在这片国土上飘了68年的英国国旗缓缓降落,而黑、红、绿三色的肯尼亚国旗冉冉升起时,全场欢声如雷,礼花如雪。英国对肯尼亚的殖民统治终于结束了肯尼亚861万人民怎能不欢歌不狂舞?此刻,陈毅坐在主席台上,他被这个新国家诞生的欢乐深深地感染了。
天亮后,隆重的庆典仪式开始了。肯雅塔总理庄严宣告了独立之后,爱丁堡公爵代表英国女王把宣布肯尼亚为立宪国家的独立证书交到他手里。这时,由各部族推选的三位长老走上前来,把蜜和脂肪撒在地上,为全国人民的生活美好,为新国家的繁荣昌盛而祝福。随后,由英国女王任命的总督,也是陈毅外长的老朋友马尔科姆·麦克唐纳宣誓就任总督之职。整个仪式过程中,歌声、鼓声、欢呼声不断。
接下来的几日,内罗毕完全沉浸在狂欢之中,陈毅一次次地出席酒会、舞会、游园会……在这些会议上,陈毅和他的代表团成员总是最引人注目的。众多的黑人、亚洲人经常包围着陈毅,问长问短。有时,陈毅被热情的人群包围太久,站得太久,相当疲劳,他想找个僻静处休息一下,不料椅子还未坐热,一大帮人又围了上来,他们永远有提不完的问题,对陈毅永远有挥不尽的兴致。
陈毅虽然累,但心里是高兴的。他在回国作报告时说:“在国内没感觉,一到国外,就看到中国的影响。那些美国人、苏联人,没有多少人注意,就是要围住中国代表团看。”“这不是造谣,不是要吹我自己。这是我们国家、我们党和我们人民的光荣,我不过是作为代表而已。由哪一个去代表也一样会得到这个光荣!”陈毅在肯尼亚的最后一天晚上,举行国家跳舞大会。中国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的座位紧挨着。见此情景,陈毅意识到又要与美国人打一番交道了。
美国代表团共三名成员,部长夫妇,还有一个美国劳联副主席。这次又是夫人先出马,主动上前和陈毅搭话。
“我是否可以与您谈话?”
“可以,怎么不能谈?”陈毅神色平静地说。
于是,这位夫人便开始大谈她在东京看到的中国商品如何精致漂亮。突然,她话锋一转,单刀直入地提出问题:
“元帅阁下,你对肯尼迪总统遇刺有何看法?”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并未难倒陈毅,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如果是不满意肯尼迪的政策,就应该坚决同他作政治斗争,而不应该采用暗杀的方法。暗杀是卑鄙的,是懦弱的表现,我们不赞成。肯尼迪对中国是极不友好的,我们不赞成这个人,但我们反对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和世界上任何的暗杀行动。”
这一席话使美国夫人大感意外,她敬服地说:“元帅阁下,你这话说得公正极了,非常感谢!”她要求与陈毅干一杯香槟,部长见状也过来要与陈毅干杯。但他又故作姿态地说:“过去米高扬访问美国,到我家做客,与我夫人谈了天,我为此受到了腊斯克的责备,希望我们这次干杯不要引起麻烦。”
“你怕麻烦,可以不要跟我干杯,我就不会有什么麻烦。”陈毅不软不硬回了他一句。
美国部长见自己一番做作使气氛不融洽,便匆匆地说:“我提议,为中美两国有一天能改善关系而干杯!”
陈毅也举杯:“我希望,我相信,中美两国的关系总有一天能够前进一步的,但条件是美国国务院要取消对中国的敌视侵略政策,只有这样才可能。”不卑不亢泱泱大国之风,陈毅在何时何地都能恰如其分地表现。
要走了,陈毅邀请他的贴身卫士,副警长巴德格先生与自己一同进餐。在肯尼亚的四天,麦克唐纳总督对陈毅热情关照,特派工作周密机敏的巴德格随侍陈毅左右。为感谢他的忠心护卫,陈毅以宴相待,这使巴德格深感荣幸。陈毅就是这般的平易近人,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领导人的和蔼可亲,了解中国人的坦诚热情。
四天的肯尼亚之行结束了。12月14日凌晨,陈毅的飞机从内罗毕起飞,按预定的精确时刻,在空中与周总理的专机相遇,尾随而行,飞往开罗。
2.求问存异,朋友遍地
埃及首都开罗是周总理一行访问非洲的第一站。作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埃及和中国从开始接触到最后建交都是在周总理亲自部署下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埃及曾表示要在中国设立领事馆,但又无意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周总理考虑到埃及在中东的地位和影响,决定在反对“两个中国”的前提下,先同埃及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于1955年互设了商务代表处。1956年5月,埃及撤回对台湾的承认,同我国建交。这是我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重大突破。此后,一大批阿拉伯国家同中国陆续建交。所以,此次非洲之行,于情于理,都要从埃及打头站。
那天,当周总理、陈毅一行抵达开罗时,尼罗河上的轮船齐声鸣笛致意,船员们纷拥到甲板上挥手欢呼:“周恩来万岁!”“中国万岁!”这个有着四千六百年历史的古老国度,袒露着原始的热忱,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周恩来、陈毅等中国客人目睹了举世闻名的大金字塔的风采,参观了历经千年沧桑的狮身人面像。突然,周总理指着狮身人面像问:“它的胡子为什么没有了?”“被英国人敲下来,拿走了!”主人愤愤而答。这时,陈毅闻言,神色严峻地说:“应该让他们交回来!”接下来的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历史馆一行,更使陈毅深有感触。他总结说:“中国和埃及都是世界文明古国,都长期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侵略,都经过英勇斗争取得了独立。”
离开埃及的前一天下午,中国代表团的驻地门庭若市,原来,周总理要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
“周恩来先生”,一位西方记者颇有心计地问,“您是一位大国的总理,要花3个月的时间,经过这么长的路程访问非洲,有什么目的呢?”
周总理笑容可掬从容自若地答道:“中国政府代表团到非洲访问,第一个目的是向非洲人民学习,第二个目的是寻求友谊。”
这一天,美联社的报道是:在这个记者招待会上,周总理“得心应手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离开埃及,周总理和陈毅开始了对阿尔及利亚的访问。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是经过75年的艰苦斗争才获得的。当初,中国毫不犹豫地支持了阿尔及利亚的抗法战争和临时革命政府。法国曾以改善同中国关系为条件,换取中国停止对阿的支持和援助。对此,周总理明确表示,我们不能为寻求中法建交而放弃对阿尔及利亚人民斗争的支持。中国的无私帮助与真挚情谊,阿尔及利亚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就在中国客人来访期间,他们将阿尔及尔市一条新修的主要大街命名为“北京大道”,两国领导人在通车典礼上致词,并在那块醒目的、有纪念意义的路牌下合影留念。
周总理在阿尔及利亚又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观点。令西方观察家意外的是,周恩来、陈毅在访问各国的会谈中,都没有主动提中苏论战和分歧的事。对此,中国的外交家并非忘记,而是有意不提。早在出访前北京就已决定:我们不主动提中苏关系问题,不要求别人支持,不把中国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主人提了,我们作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主要目标是促进、推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因而,中国代表在会谈中谈自力更生,谈互相援助,表现落落大方,从容不迫,非洲国家领导人对此十分满意。
对此,英国《观察家报》说:“整个讲来,阿拉伯人是看人而不是看理论的。他们喜欢周。”“原先预料周会大讲激烈革命的话,但是,他并不是以他政治思想的力量,也不是使人们了解同莫斯科论战的细节而博得他们好感的。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显然是一个很讲道理、谦虚和非常聪明的人。”
中国代表团到达摩洛哥时,受到了年轻国王哈桑二世的破例欢迎。照摩洛哥王国的惯例,不论来的是总统、国王或总理、首相,国王均不去机场迎接,只能等客人来见后再回拜。这一次,对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国王特地作了安排。他让中国客人住在豪华的“和平宫”里,周总理到达那天,他亲自站在“和平宫”门口迎接。一位外交大臣说:我们国王这次是破例了,哪一个来都没有这样。
就在这一天哈桑国王在金碧辉煌的王宫里,为中国客人举行了富有阿拉伯特色的盛大宴会。陈毅与国王的弟弟——一位19岁的亲王同桌。这位亲王兴之所至,放言无忌。他说中国的对外政策太强硬,中国这么一个伟大国家不应如此。坐在旁边几位年长的部长生怕此言弄得满座不欢,一个劲想制止他。陈毅呢,他倒挺喜欢这种坦率的性格,他耐心认真地听着,一项项地解释我们的外交政策,几乎都没顾上吃饭。末了,这位亲王钦佩地说:“元帅阁下,我只有19岁,很年轻,而你很有名望,经验很多,我讲的话请你不要见怪。”
陈毅怎么会对这位19岁的青年朋友见怪呢?“我很喜欢坦率地谈问题,我们之间毕竟是能找到共同语言的。”陈毅这样回答。非洲政治局面如此复杂,各种观念与力量的斗争如此交错,要寻找共同语言,“需要我们学习的事物很多啊!”
中国代表团在摩洛哥度过了1963年的最后4天。新年过后,中国代表团决定先到突尼斯访问。当时突尼斯同中国还没有外交关系,访非计划中也没有它,但突尼斯方面一再热情邀请,中国代表团便决定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突尼斯也是一个挣脱了法国殖民统治后独立的新国家,人口只有500万。它的总统布尔吉巴是位行事果断、坦诚自信的领袖。在中国客人到达当晚的国宴上,总统在讲话中对中国的对外政策提了若干异议,宴会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周总理对这种局面见多不怪,他以“求同存异”的精神对此异议作了圆满答复,布尔吉巴心悦诚服地说:“我同意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的方针,我们还是要反帝反殖。突尼斯需要伟大中国的友谊,并一定要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总统说到做到,第二天,突尼斯便与中国正式宣布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访问非洲的一大收获,也是违背某些大国意愿取得的一个胜利。
中国代表团离开时,欢送规模空前盛大。“所有国家的领袖来,都没有像这样热烈的。”突尼斯外长如是说。当中国代表团准备直飞西非访问加纳时,惊闻加纳发生了谋刺恩克鲁玛总统的案件。总统虽未遇害,但脸部受伤,为防不测,他不得不搬进一所坚固的城堡居住,并停止一切外交活动。
这种情况下,去访问是否适宜?临出发那天晚上,总理和陈毅为这个问题商议了很久,最后决定:为了两国的友谊,访问应照常进行。但考虑到加纳国内的困难和愿望,建议免去迎接的一切礼节。夜深时分,他们找来代表团秘书长黄镇,要他次日先期抵达加纳,与我驻加纳大使黄华一起去见恩克鲁玛总统,转达周总理的问候和意见。
中国代表团的这一决定传达后,恩克鲁玛总统和整个加纳政府成员都深为感动。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袖,在最紧张的时刻冒着危险来表示支持,并以大就小,照顾对方的困难,惟独不提自己的安全,这在世界政治和外交史上都是极为少有的!
1964年1月11日,中国代表团抵达加纳首都阿克拉,当晚他们便前往总统住地“克里斯兴堡”拜望主人。在那里,总统真诚热情地欢迎了他们。
接下来的几日便是会谈。16日,中国和加纳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中从正面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共同点。签字完毕后,总统特地让夫人和孩子出来与中国贵宾见面并合影留念。依中国传统,这叫“出妻见子”,完全表示了一种家庭式的亲密友谊。依中国传统,这叫“出妻见子”,完全表示了一种家庭式的亲密友谊。
代表团临别前,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宴会,所请的均是招待代表团的服务人员。周总理和随亲自向他们敬酒,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不敢想象如此身份的中国贵宾竟向“卑贱的人”敬酒。他们说:“这样传奇式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在加纳人民的子孙后代中!”
3.播撒中国的名字
从加纳到马里,到几内亚,再到东非,总理、陈毅每到一处,便被载歌载舞的人群、堆积如山的鲜花所包围。非洲人民翻身作主自豪感,喜迎中国客人的磅礴热情深深感染着他们。“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找到了“共同的语言”。
在马里,周总理、陈毅与凯塔总统谈得最多的,是经济援助问题。在马里的中国专家很多,他们完全跟当地人一样,拿普通工人的工资,亲手从时粗笨劳动,还手把手地传授技术讲解原理。在马里人民中间,流传着许多中国专家忘我工作的佳话。
周总理这次访问非洲,每到一个国家,差不多都要谈定一笔援助。数额虽不巨大,但却是真正用来扶助他们民族经济的。马里人爱喝茶,过去每年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现在中国却派来茶叶专家,帮助马里人自己种植和炒制茶叶。宁可失去自己的出口市场,也要帮助友好国家发展经济,这种友谊的确是真诚而无私的。
中马签署联合公报时,写人了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陈毅是这八项原则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他说:“帝国主义的援助,就是养成你对他的依赖,给你点奶水吃,给你点鸦片抽,你抽上瘾了,就不能摆脱我了。中国的援助是别开生面。因为我们受过这种援助的害,就能体己谅人,帮助他们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对外援助上,中国也不忘记这一点。
几内亚是一个炎热的赤道国家,几内亚人民的感情也是炽烈奔放的。与总统塞古·杜尔会谈时,陈毅深感他红色一样热烈的性格。他一上桌就讲两三个小时,说话如大江流水,滔滔奔泻不绝,简直不容总理有插话的空隙。陈毅很理解他,他对自己同志说:“这也表现了民族初步解放后,他的气概和自豪感。受压迫多少年,今天扬眉吐气了。”——的确,几内亚的独立是经过无数艰难曲折的斗争才得来的。当他们在1958年否决法国提出的新宪法宣布独立时,第二天,几内亚惟一的一条铁路线上工作的法国人全部撤走,他们预言这条铁路将会瘫痪。但是,有志气的几内亚人民立即成立了自己的铁路局,在法国人离开后不到24小时,火车就照常行驶了。几内亚人民,是有理由为这一切感到自豪的!
离开几内亚,1月27日,中国代表团飞抵东非的苏丹共和国。也就在这天,中国和法国正式宣布了建立外交关系。
当晚,苏丹总统阿布德中将在共和国宫楼举行盛大宴会,热忱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席间,法国大使笑容满面,主动上前握手,谈中法友好,表现特别热情。苏联大使则非常尴尬,远远站在一边,美国大使只好在背后活动。而许多亚非国家大使团团包围住总理和陈毅,有说有笑,亲如一家。同是被压迫民族,哪怕相隔千山万水,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也是相互支持,命运与共的!
这种友谊的力量在埃塞俄比亚也能强烈地感受到。当时,两国尚未建交,但塞拉西皇帝热情邀请周总理前去访问。他没有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而是决定在他阿斯马拉的行宫里,接待中国客人。美国报刊立即对此作出反应,说这是有意降低对中国人的接待规格。
这位老皇帝的确有他的难处。他的国家每年出口的数十万吨咖啡,销路都掌握在美国手里,因此他受到来自美国的政治上舆论上的压力,抑制他与中国发展关系。在会谈中,塞拉西皇帝再三向总理、陈毅表明,希望中国客人谅解他不在首都搞接待的做法,“不是像美国报纸讲的那样,绝对不是。我在阿斯马拉接待你们,正是叫美国人看看我和中国的友好,因为这里有美国的军事基地,美国人最多。”
经过会谈,埃塞俄比亚顶住美国的压力同中国签署了联合公报。此次访问后不久,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两国终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非洲之角”索马里,是非洲之行的最后一站。在首都摩加迪沙陈毅看望了中国使馆的同志们,这也是出访中他分担的一项重要工作。他还要向中国使馆工作人员报告国内形势、国际动态、中央方针、出访成果等。现在访问即将结束,陈毅在使馆作的报告自然也就是访问非洲的总结。他整整讲了6个多小时。他说:“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非洲,一个革命的非洲。”
“这次来非洲,普遍感到非洲人有自豪感,对自己的命运有信心,不是过去那样站不起来,抬不起头。他们产生了新的领袖、新的干部,产生了伟大的群众运动,不再跟着帝国主义和大国的指挥棒来考虑问题,而是根据自己整个大陆的翻身来考虑他们的建设。”“他们敢于把殖民主义踩到脚下,敢于改变旧制度,创造新生活,这是一种革命的苏醒!”
当然,这样一个非洲,仍存在着不完备、不成熟、不合理的现象,但无论如何,道路已经开辟,非洲已经在前进了。
周总理、陈毅的非洲万里之行,是一次伸张正义、扶弱抗强的壮举,亦是“一场更为艰苦的访问旅行”。为了反击帝国主义者在非洲制造的反华宣传,他们不畏劳苦深入各国了解情况,并阐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以理晓人以诚待人,顺利打开了局面;为了促成中非人民的紧密团结,他们珍视友情宽和待人,不把自己意见强加于人而强调“求同存异”,这种作法赢得了各国领导和人民的普遍赞誉。当这些热情淳朴的非洲人民挥舞着黑亮的手臂送别中国代表团时,他们心里也许记下了这样两个名字——周恩来、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