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量周恩来
在新中国的第一代领袖中,周恩来的酒量则难有人与之匹敌,在国共谈判桌上、在外交舞台上,烟与酒往往成为缓和僵局的润滑剂、交接朋友的工具。
周恩来的海量有多大?谁也说不清这个问题,反正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酒席上的周恩来与舞场中的周恩来一样显得那么充满自信,神采奕奕,风度翩翩,见者无不为之折服。关于酒神周恩来的故事有多少,谁也数不清。只知道一个又一个千古美谈在人民中流传了一年又一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中华大地举国同庆。历经八年的苦难沧桑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人民渴望和平,渴望重建家园,也渴望国共不再战。蒋介石一贯假和平真内战,但此时也不得不摆出一付和平建国的面孔,连拍三封电报把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请到重庆,进行所谓国共和谈。在重庆这个特殊的地方举行这样一个特殊的会谈,各种酒宴自然是少不了的,酒场也自然成了一个特殊战场。毛主席酒量欠雅,而且沾酒脸就红。周恩来一直把毛主席的健康与安全当作保卫中国革命胜利的任务来完成。在酒场上与毛泽东形影不离,每每智破酒阵救泽东。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坦荡、热情,又表现出他个人无与伦比的忠诚与勇气。
1945年10月8日,即“双十协定”签订前两天,和平将军张治中在重庆储奇门附近的军事委员会礼堂为毛泽东回延安举行盛大的鸡尾酒会。国民参政员、重庆文化界、新闻界以及国民党党政军人士共五百余人云集于此,盛况空前。一杯杯出于仰慕、出自敬佩,或是逢场作戏甚至别有用心的酒即将对毛泽东展开围攻。
在这紧急关头。周恩来挺身而出了。
他先说动了侍者将盘中托的酒杯换上白葡萄酒送给毛泽东,而后便自己应付那些真心的和假意的敬酒者们。
“毛先生,敝人是一介商人,不知道敝公司能否到延安去做生意?”,一位西服革履的中年人端着酒杯问毛主席。
“当然欢迎,延安是中国的地方,中国商人任何时候来都会受保护的”,周恩来抢前半个身子挡住他,顺势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毛先生,这次谈判非常顺利,祝我们早日达成协议,干杯”。这一位不知是CC系还是政学系人物,一身笔挺中山装,笑容可掬。
“国共合作是大家共同的心愿,让我们为和平干杯”。又是周恩来毫不客气地端过递出的酒杯,抢先开了口。
整个夜晚高潮迭起,政客、军人、记者、演员……纷纷拥向毛泽东,与其说敬酒,不如说是进攻。周恩来牢牢守在阵地的前沿。毛泽东应对自如,妙语连珠,周恩来则将敬上的酒悉数包揽。一位肩上扛着两颗星的国军将领叹服道:“周恩来的前沿阵地是攻不破的”,而一位身背相机的记者感慨:“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
总理以酒服人可谓千古美谈,在酒神周恩来的身前左右,或多或少总有另一位酒客的影子,他就是被称为外交战线酒仙与秀才的乔冠华。
2.酒仙乔冠华
饮酒、抽烟、喝浓茶是乔冠华三大爱好。其中又以饮酒为最。乔冠华数十年嗜酒如命,从不间断。
1937年,乔冠华在德国土宾根大学做完哲学博士论文后,按捺不住一腔爱国热情,回国投身抗日洪流之中。广州沦陷后,乔冠华辗转来到香港。正是在客居香港的这段日子里,他成了远近闻名的“酒仙”。
1939年3月1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资助的《时事晚报》在香港百花街创刊。乔冠华为之撰写国际评论、社论,每天一篇。乔冠华本是学哲学的,然而他在德国之时,大战气氛已极其浓厚。他遇到原十九路军师长赵一肩。赵系张治中的学生,1933年福建事变时,镇守古田,张治中率兵讨闽,赵一肩献城而归,后赴德进修。乔冠华与赵一肩刻苦钻研军事科学,思考时局。因而此时写起国际评论也是顺手拈来,在行得很。写国际评论,材料的搜集、掌握极其重要,这样才有利于从宏观角度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它同其他问题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更科学地预见它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因而在乔冠华的斗室中就别有一番风景了:地板上堆着《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中外报刊,有如铺了地毯一般,中间还放着一张大世界地图。老乔则浑身淌汗、怒发冲冠(头发短而直立)栖身其中,右手握笔,左手执杯,边饮边写,边写边饮。就在这不羁的生活之中,一篇篇才气昂然、脍炙人口的评论从笔端流出,从酒杯中溢出。
好友冯亦代实在不忍心乔冠华在闹市的“小鸽子笼”中活受罪,便竭力邀他在每日的社论发稿后到自己家吃饭休息。然而乔冠华“积习难改”,不几天冯家的保姆便告状,称乔冠华是“酒仙”,除了喝酒看外国新闻稿之外,就不好好吃饭睡觉。“酒仙”的雅号从此便传开了。乔的喝酒与文章一样一发而不可收。一日可以无食,一日不能无酒。对友人的规劝,他只是苦笑数声作答,而后依然我行我素,废寝忘食地写作、喝酒。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继续实行南下战略,进攻香港。1942年元旦,英国香港总督宣布投降,香港沦陷。乔冠华与廖承志、连贯、林平一起撤到东江纵队根据地。为了营救滞留在港的文化名人、民主人士,乔冠华又来到广东省政府战时省会韶关,以温康兰开办的乔兴行为据点,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国际时论虽然暂停了,但酒却从未间断过。彼时战事颇紧,韶关粮食极为稀缺,当局下了禁酒令,造酒、饮酒者一律严惩不贷。这下苦了乔冠华,连最普通的青梅酒,甚至土产的米酒也很难觅得。嗜酒如命的老乔四下打听,天无绝人之路,他终于发现几家“地下工厂”私酿、私售米酒,但为了避风险,只卖讲粤语的广东人。乔冠华大喜过望,找来好友黄秋耘。黄秋耘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国文系,旋即参加“一二·九”运动投入革命洪流。抗战爆发后,党组织派他打进日本人的情报机关刺探机要,后又打入国民党军事机关和战斗部队中搞兵运,那时也正好在韶关。因他是广仔,乔冠华便每每托他买上几斤米酒解解馋。有时兴起觉得不过瘾,甚至干脆堂而皇之揣着酒瓶到饭馆里与黄秋耘对饮,黄秋耘心里却没那么踏实。
“这么大张扬,会惹事的”。
“没关系,没关系”,乔冠华头往后一仰,酒劲有些上涌,拍着身上黄哔叽军服哈哈一乐,“好歹我是司令部上校参谋,谁还敢来找不成?”
“咱们是搞地下工作的,还是谨慎为好,不要因小失大,做无谓的冒险”。
“哈哈,不会有事的,喝”,乔冠华依然是满脸不在乎,将杯中之物一饮而尽。
到1942年,乔冠华在韶关呆不下去了,在赵一肩、杨刚、张友渔、邓迁等人帮助下,他辗转衡阳、桂林、贵阳等地,一路饱尝艰辛,在贵州娄山关“七十二回处”还不幸翻车,险些丧命,终在秋天到达陪都重庆。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乔冠华在重庆开始了他人生的未来之路。几天后,一辆小轿车把他带到曾家岩50号,中共中央代表团住址。周恩来与乔冠华首次会面,从此乔冠华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走出重庆,奔向北京,奔向国际外交的大舞台。
酒神、酒仙相聚,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也大酌大饮。在这群“酒肉朋友”中,产生了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新中国杰出外交官。在重庆,乔冠华曾有一阵短暂的戒酒时光,他结婚了,妻子是才貌双全的龚澎。因为妻子的坚决反对,乔冠华不得不有所“收敛”,但也时不时与章汉夫、毕季龙、胡绳、石西民等在《新华日报》社或小酌或畅饮一番。
周恩来一向体恤属下,他知道乔冠华爱喝、能喝。因而也喜欢和他一块儿来几杯,再加上陈老总,大家毫不拘束,都是放得开的爽快人,他们在一起喝酒,气氛尤为热烈。乔冠华常常出些小洋相,让周恩来高兴高兴,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周恩来曾经送给乔冠华一坛窖藏四五十年的绍兴名酒“女儿红”,可谓知人知心,令乔冠华喜出望外,感动不已。
乔冠华最后一次饮酒是在1983年元旦。总理最后一次举杯是1972年欢迎尼克松的国宴上,那时他已患上癌症,身体已不允许他豪爽潇洒地干杯。乔冠华此时也一样,所不同的是,他是为了庆祝肺部癌变基本被控制而出院回来。许多旧日老友冯亦代夫妇、黄苗子夫妇、吴祖光夫妇等应邀而来,乔冠华开怀畅饮,频频举杯,他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九个月后,他匆匆告别了这个纷乱的人世间。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乔冠华并不为喝酒而喝酒,他贪杯而绝不酗酒。古往今来,大凡豪放不羁、自视才高八斗的文人都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杜康、刘伶、李白皆为恃才傲物、嗜酒如命之人。乔冠华也欲与诸公试比高,比酒,更比才。少时他便狂言:天下文章李杜乔!酒与才似乎是天生的一对孪兄弟,李白斗酒诗百篇,老乔则无酒不成文。面对“风来隔壁千家醉,雨过开瓶十里芳”的诱惑,怎能不酒助文兴、酒助诗兴、酒助人兴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胜利结束了。乔冠华欣喜若狂,把酒援壶,思如泉涌,杜甫的《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脱口而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时徐迟、杨刚、高集和金近四人坐着英国新闻处的小面包车也赶到了《新华日报》编辑部,正好碰上乔冠华高声朗诵。乔冠华平生最为得意的国际述评之一《天亮了》就这样开了头。那种人民普天同庆,欢呼胜利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这篇文章表达了大后方人民的激情,同时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形势的看法、观点,指出,胜利值得欢庆,但没有丝毫的理由陶醉,许多困难还在眼前。这是乔冠华在重庆写的最后一篇国际述评,引起大后方人民的共鸣,成功地为他的重庆生涯划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随后,他便“即从巴峡穿巫峡”,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到了南京梅园新村,开始新的战斗。
1971年,林彪预感到自己的政治生命快走到尽头了,于是铤而走险,阴谋夺取国家最高领导权,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被南巡的毛主席觉察后,于9月13日0时32分在山海关乘56号三叉戟飞机强行起飞,仓皇出逃。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永远健康”的林副统帅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真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4日,外交部高层紧张而忙碌地讨论对外交涉及如何表态的问题。当得知机毁人亡之后,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都松了口气,露出难得的微笑。晚上,累了一天的乔冠华想小憩一会儿,然而抑制不住的兴奋使他想到久违了的茅台。恰巧邻居符浩信步踱到,笑问:“今晚有什么好节目?”
“当然有”,乔冠华狡黯地眨眨眼,引符浩进了书房,“前几天刚翻出一幅太炎先生的对联,请你一赏”。
对联是节隶李白《夜泊黄山为殷十四吴会吟》,上曰:“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十四个篆书淳古隽永,神充气足。这时两人目光相对,乔冠华说了声,“该言归正传了吧!”两人哈哈大笑,乔取出一瓶未开封的茅台,两人兴致勃勃地谈着林彪出逃之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大概符浩想到刚才那幅对联《塞下曲》脱口而出。
“贾宝玉不是说述旧不如新编吗?”乔冠华沉思片刻,一饮而尽,“我把这首诗略加改动,你看新意如何?”他又斟满一杯,站起身,用他那苏北聛吟道:“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吟毕又一饮而尽。
这首诗被广为传诵。郭沫若曾手书条幅并加赞语赠他:“唐人卢纶有《塞下曲》四首,其第三首云(诗略)。知乔冠华同志仿之,另成新曲一首(乔诗略)。巧合无间,妙不可言,嘱题小轴一幅,欣然应命,以示奇文共赏,好事相庆祝也。冠华同志座右,常望拍案惊奇。1973年2月16日郭沫若。”
后来,乔冠华还写了一首《毛家湾》的诗,进一步表达对林彪的痛恨之情。诗曰:
大江东去过黄域,黑夜林彪尚有村。
一去温都埋朔漠,独留空冢向黄昏。
尸焦省识奸雄面,计取长安叛国名。
十载是非何待说?毛家湾里本分明。
这首诗自然又是仿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村而作了。
乔冠华年轻之时即养成写文章必要喝酒的“毛病”,到外交部之后依然作风不改。他起草过无数的外交文件、声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茅台的刺激之下完成的。乔冠华多数情况下都是亲自动手,左手援壶,右手执笔,沉思片刻干一大口,而后思如泉涌,笔动如飞,似有神助。可谓酒下肚文自出。也有一些时候,乔冠华自己端着酒杯踱来踱去,一边细细地品着酒,一边口述文稿,旁边外交部的同志进行笔录。他在联大历次发言,大多都是这样用酒“泡”出来的。冠华无酒不成文,确实不虚此言。
酒能助兴,可也能坏事。尤其在外交场合,外事无小事,一旦掌握不好度,轻则造成不良影响,重则酿成大错,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乔冠华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又不喜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酒兴一上来,行为、语言就有些欠考虑,发生过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给他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1968年春,阿尔巴尼亚新任驻华大使乔治·罗博赴北京上任。在当时,中阿关系是异常亲密,称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新大使就任可是一件大事。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姬鹏飞作为东道主举行盛大酒会为罗博大使接风洗尘,阿方使馆首席馆员、公使衔参赞泽契·阿果利等全体外交官应邀参加,中方乔冠华、韩叙等作陪。席间觥筹交错,宾主频频为两党、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为敢于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战斗、敢于同世界上一切暴政战斗的大无畏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举杯,气氛热烈异常。罗博大使为人谨慎,加上初来乍到,只是意思意思,应酬一下。阿果利参赞与姬、乔是熟人,他与二人开怀畅饮,一副人不躺到、酒桌子不散的劲头,姬、乔二人也频频劝酒,阿果利被灌醉了。
散席后,阿果利居然亲自开车回使馆,当小轿车摇摇晃晃驶到东长安街建国门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名骑自行车的中国工人就在前面,刹车已经来不及了,这位工人祸从天降倒在血泊之中。阿尔巴尼亚外交部闻知此事,立即下令召回阿果利。中国外交部一方面为阿果利开脱求情,一方面准备检查。周总理获悉真相后震怒异常,严厉批评姬鹏飞、乔冠华,连韩叙也未能幸免,因为他是礼宾司负责人。周恩来再次重申60年代初制定的外交人员守则:各种外交场合,外交官员饮酒不得超过自己酒量的三分之一。
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犯同样的错误。乔冠华似乎并未从这件事中汲取教训,严于律己。
1976年6月2日,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访问成都、西藏。国务院代总理华国锋、外交部长乔冠华、副部长韩念龙专程赴成都与国王会谈。尼泊尔和中国一直很友好,周总理、陈毅外长出访该国时,与国王都像是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拉家常,无话不谈。然而“文化大革命”初期严重“左”倾的革命外交思想与行动破坏了两国之间和谐的气氛,60年代末开始毛泽东制止了外交上的狂热行动,着手修复与各国关系。这次国王来访,中央十分重视。
6月4日晚,尼泊尔驻华大使拉纳为中方热情友好的接待举行答谢宴会。华国锋、乔冠华、四川省革委会主任赵紫阳、次日要陪同比兰德拉国王到西藏参观访问的阿沛·阿旺晋美,还有韩念龙副外长、四川省领导同志等应邀出席。宾主双方高度赞扬中尼两国的传统友谊,频频举杯。乔冠华又喝得多了,这一次大概不是那么酣畅淋漓,多少有点借酒浇愁的味道。1976年右倾翻案风愈演愈烈,乔冠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就在几天前6月1日的成都之行,华国锋没有和外交部领导同机,而是晚两三个小时,乔冠华和外交部工作人员去杜甫草堂参观,由于没想到领导人到达后走的是战备公路,提前抵达宾馆,乔冠华未能赶回迎接,这自然是个不大不小的失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乔冠华借着酒兴,斟满一杯茅台来到比兰德拉国王面前,冒出一句:“国王陛下,我邀请您明年再来中国访问”。此话一出,举座皆惊。在外交场合,是严格讲究对等原则,邀请国王必须以国家元首的名义,区区外交部长焉能越权行事,这显然是一种外交失礼行为。华国锋小声地提醒:“老乔,你是不是喝多了?”乔冠华确实是喝多了,然而此时他就是不喝酒,脑袋里也早已晕成一片了。
4.茅台里诞生的华章
1970年5月20日,天安门广场、长安街西侧百万群众聚会,声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广场上回荡着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名义发表的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满腔激情的人们被那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所深深感染、打动,口号声、欢呼声响彻云霄。这篇著名的“五·二〇”声明的真正执笔者就是乔冠华这位外交部的大才子,而且更让人拍案称奇的是,它是从茅台里诞生的华章。
美国当时在越南战争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收缩”政策,同越南继续在巴黎谈判。然而越南在打打谈谈方面是能手,一方面使谈判没完没了拖下去,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军事攻势。胡志明临终前坚定地表示,在越南统一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尼克松越来越不耐烦了。1970年3月,趁着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去了莫斯科,美国策动柬总理朗诺发动政变,推翻西哈努克,建立亲西方政府。同时,美国背弃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总统在电视讲话中所作的对越南北方的轰炸限于北纬20°以南地区的承诺,恢复轰炸越南北方。充分暴露了美帝肆意横行,称霸世界的丑恶嘴脸。
中国是越南的大后方,也是西哈努克的坚定支持者。在3月19日西哈努克抵达北京之时,周恩来紧握他的手说:“我们将与你站在一起直到胜利。”并于5月5日承认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为了在全世界面前表明自己坚定的反帝立场,表明自己作为亚非拉国家的一员,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敢于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毛主席提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规模群众集会,发表公开声明予以谴责的想法。得到周总理的完全赞同,并亲自着手布置任务,交由外交部起草初稿。几位秀才写了一稿又一稿,当最后一稿呈送到主席面前时,主席很不满意,吩咐重写。总理找到乔冠华,指示他尽快拿出初稿,要深刻领会主席意图。
乔冠华少时便被誉为“苏北神童”,经过几十年摸爬滚打,他的文字功底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乔冠华一直在周恩来身边,言传身教之下,他的理论政策水平、综合分析能力都具有相当的水平,他也最能领会总理的意图。将这么重要的声明交由他负责,也充分体现出总理对自己爱将的信任。
乔冠华回到家中,桌上摆上一瓶茅台,开始苦思冥想。从结构、行文、气势上都要精雕细琢。这可是以毛主席的名义向全世界发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必须使用他老人家特有的战斗风格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一定要带着政治感情写,乔冠华一仰脖,喝干杯中的酒,酒自口中入,文从笔下出。
首先,应该简要阐述当前形势。乔冠华边喝边想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新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及其追随着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各国人民不断地用革命战争打败侵略者。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但是,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开头言简意赅,就是针对美国,强调革命。
这次美国策动朗诺政变,我们必须表明自己的鲜明立场。乔冠华略一思索,有了,“美国侵略者在越南、老挝打不赢,阴谋策动朗诺——施里玛达集团的反动政变,焊然出兵柬埔寨,恢复轰炸越南北方,激起了印度支那三国人民愤怒反抗。我热烈支持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反对美帝及其走狗的斗争精神,热烈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的联合声明,热烈支持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领导下的王国民族团结政府的成立。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加强团结,互相支援,坚持持久的人民战争,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取得彻底胜利。”
美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美国人民也是革命的,但不宜着墨过多,乔冠华仿佛是自言自语。“美帝国主义屠杀外国人,也屠杀本国的白人和黑人。尼克松的法西斯暴行,点燃了美国革命群众运动的熊熊烈火。中国人民坚决支持美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我相信,英勇战斗的美国人民终将得到胜利,而美国的法西斯统治必然失败。”
乔冠华端起酒杯喝了两口,这是宣读给全世界人民听的,要表现出全世界亚非拉人民的反美斗争的大好形势,反映出美帝霸权的不得人心。乔冠华双目炯炯有神,思如泉涌“尼克松政府内外交困,国内一片混乱,在世界上非常孤立。抗议美国侵略柬埔寨的群众运动席卷全球。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不到十天,就得到近二十个国家的承认。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形势越来越好。东南亚各国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朝鲜、日本和亚洲各国人民反对美日反动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美以侵略者的斗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北美、欧洲、大洋洲人民的革命斗争,都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反对美帝及其走狗的革命斗争。”一连串的排比简洁有力,朗朗上口,意思表达也连贯完整,乔老爷满意地站起来,咕咚一口又是一杯,摇摇酒瓶,所剩不多了,而这时,文章也到了收尾的时候了。
对美帝就是要敢斗,你一硬,它就软。还有主席那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乔冠华微微有些醉意,酒兴上涌,这也正是出彩的时刻,“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正在垂死挣扎。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越南人民、老挝人民、柬埔寨人民、巴勒斯坦人民、阿拉伯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怕美帝国主义,而是美帝国主义怕世界各国人民,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惊慌失措。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真是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跃然纸上,乔冠华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大手一挥的磅礴气势。
向百万群众宣读,最后当然要来一句气势如宏的口号作为结束,嗯,就用它:“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终于大功告成,乔冠华兴奋地拿过杯子一饮而尽,靠在椅背上,美美地点燃一支香烟……
五·二〇声明宣读后,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安莎社、共同社等播发了消息,世界许多大报评论这篇声明“文字犀利、气势镑礴、逻辑严密”。这篇文稿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层递进、语言优美有力,有很强的号召性。确是政论文中的精品。
然而,稍稍令人遗憾的是,毛主席并没有亲自在天安门城楼用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宣读这个历史性声明,而是由林彪代为宣读。林彪此时正经历他政治生命的痛苦时期。4月11日政治局会议上,他提议保留国家主席的职位,尽管他十分清楚上个月毛泽东就已明确提出取消这一职位。结果毛泽东告诉他的接班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林彪却还愚蠢地坚持己见。而就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天安门的烟火之夜,林彪与毛泽东上演了一场无言的对抗,副统帅迟到还又不辞而别,只急坏了周恩来。此时站在天安门城楼的林彪,少了些往日精神,拖着有气无力的湖北腔,他甚至有点心不在焉,以至于把“巴勒斯坦”念成了“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