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了《北大不败》一书。编者在扉页声称:这本书会给人以“睿智”、“启迪”、会“再度激起你涌动的青春”,等等。但我对这本相当部分是抄袭之作的问世,深感失望和遗憾。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大约在两年多前,有几位曾在北大学习过的同学找到我,谈了他们要写一本表现北大精神的书,作为对母校百年校庆的献礼。当时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说了些鼓励的话,并特别希望他们能以北大人应有的学风,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认真做好这项科研工作。这只是一次一般性的见面,说完也就完了。直到今年3月份,他们几次来电话,说书稿已付排,提出要请我作为该书顾问,并题词、作序等等。按惯例,这些事都是我不愿做的,因为不够格,只是想看看他们的书稿。及至他们送来清样后,我粗翻了一下,惊讶地发现其有关北大历史的部分,几乎全是抄袭之作。粗略统计一下,公开出版的该书第11—13、26—43、49—58页,按顺序全部抄自萧超然、梁柱等编著的《北京大学校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章,约计21000字;该书的《开男女同校之先河》、《融合中西文明》两节,除将原标题《融合中西文化》改作《融合中西文明》,有一字之创造外,全部抄自拙著《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一字不落,标点依旧,约计12000字。两者合计约33000字。
作为一个在北大任教近40年的教员,看到曾是北大学生的如此学风,内心既震惊又苦涩。为了使他们能认识这种做法的严重性,我在他们送来的顾问聘请函上写道:“粗翻了一下,你们作了努力,这是好的。但这本书稿相当部分是抄袭之作,而且达到没有顾忌的程度。这是我过去接触到同类问题中较突出的。这样做有违你们书中一再宣扬的北大精神,是否妥当,请你们郑重考虑。”并当面对他们进行了严肃批评。当时我还天真地想过,他们当会自爱,当会尊重别人的劳动,当会尊重读者,同时也还有时间加以改正。未曾料到,他们所做的全部工作,只是在书的首页下角加了一个所谓“特注本书校史部分重点借鉴了萧超然先生、梁柱先生两位著名校史专家的研究成果。”书仍依旧照出不误。天底下有抄袭别人3万多字的这样的“借鉴”吗?大概在他们看来,加了这样一个注,就令人免开尊口了。在他们为书稿事两次来访时,未听到他们对此做法有一句自我批评的话,而极力论证的是这种抄袭行为的合理性,真是令人心寒。顺便提一下,他们抄袭萧先生主笔的数千字,对这位教授是连招呼都不需要打的。
我无意对这本书作总体评价,也无暇对其作全面考订,只是就与我有关的方面说点事实。当然,这种事实,确是反映了如何对待学术道德,如何对待知识产权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
这虽然只是表现在少数人身上的问题,但却反映了当前在学风上值得重视的不良倾向。百年北大几代学子的辛勤努力,才凝结成流传至今的优良学风,这是北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依托,也是北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源泉。我们理应珍惜它,加以继承和发展,任何损害它的行为,都是与北大人的称号相悖的。今天在这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是应引起一切爱护北大的人加以认真对待的。当然,这本书的几位当事者都还很年轻,人生的道路还很长,我诚挚地希望他们能认真地从中接受教训,真正懂得只有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北京大学校刊》,第8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