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顾恺之,是能够留下画迹的我国最早的著名画家,是开创一代新画风的大师。

  魏晋时代,画坛人才辈出,如卫协、曹不兴、张墨、荀勖等,都是杰出的画家。但是,尽管画史记载着他们的业绩,却没有留下任何画迹。顾恺之是卫协的弟子,20多岁时,他的作品就以独特的风格蜚声朝野。在众多古籍中,都记述了他为瓦棺寺画像的故事:

  东晋兴宁年间(364年左右),江宁(南京)瓦棺寺初建,僧众发起募捐,捐款者最多不超过十万钱,但顾恺之却大笔一挥:一百万!他很穷,众人不信他能兑现。顾选中寺内一殿,闭门一个多月,他在壁上画了一幅维摩诘像,只是没有点睛。他关照寺僧说:“我点好眼睛后,你们打开殿门,第一天来看的人,每人交钱十万,第二天每人五万,第三天随缘乐助。”僧众打开殿门,壁画光彩照人,满殿生辉,参观者争先恐后,拥挤不堪,当天就收钱百万以上。

  一幅维摩诘像,缘何引发如此轰动效应?因为他的画与众不同。据载,瓦棺寺壁画维摩诘形象是“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这里涉及一个佛教典故,维摩诘,是毘耶离城的大乘居士,是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智者。《维摩诘经》道:释迦牟尼到毘耶离城说法,居士中只有维摩诘称病不到,佛派遣舍利佛和文殊师利前去问疾,文殊问:“居士这个毛病因何而起?”维摩诘答道:“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这个故事点出佛教普度众生的宗旨。

  顾恺之按照佛经原义所塑造的维摩诘形象就显得真实可信,故善男信女“见像如同见佛”。由于维摩诘不是一般体虚病弱,他将“点睛”之笔放到最后,透过这个“灵魂的窗口”,让他充溢着博大、深邃、睿智、祥和的光芒,从“形似”升华到“神似”,实现了中国画历史性的跨越。正如后来苏东坡所说,“传神之难在目”,“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顾恺之的原画早已泯灭,后人看到的是唐代画家李公麟的摹本,画中维摩诘是“清羸示病、隐几忘言”的长者。现在麦积山口窟出现的《维摩诘经变》,躺在卧榻上的维摩诘流露出的神情,“完全与顾恺之在瓦棺寺所绘的维摩诘形象一脉相承”(《中国绘画史》)。这个形象,在后人诗词中也常被提及,如李商隐的“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苏东坡《人娇》词中的“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可见,顾恺之的瓦棺寺维摩诘壁画,对后世画坛和文坛影响深远,堪称千古佳话。

  顾恺之的人物画,妙在传神。他为裴楷画像时,借助微小的细节,在面颊上加了三根毛,从而使形象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他将谢鲲画在岩石中间,用背景衬托人物豁达而坚韧的性格。他给人画肖像,常常数年不点睛,别人问他,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意思是说人体其他部位画得美一点或丑一点,都无关紧要,要传达对象的精神面貌,关键全在(这个)眼睛上头。

  刻画人物神态,是绘画的难点。唐代才女薛媛说:“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道:“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王安石则说得更明白:“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这也就难怪顾恺之人物画的“点睛”有时要一拖几年了,这正反映出这位国画大师捕捉人物精神的细致、严谨。

  顾恺之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虽然也是后人摹本,但比较接近顾恺之原画风格,成了稀世珍宝。

  《女史箴图》是根据张华的《女史箴》绘制的画卷,一题一图。张华是西晋政治家、文学家,他写的《鹪鹩赋》,感叹、鹄鹭(天鹅)等名鸟都因“美羽丰肌”而“无罪皆毙”;“苍鹰鸷而绁”,“鹦鹉慧而入笼”。只有微不足道的“鹪鹩”(又名巧妇鸟)能够安然无恙地活下去,这是因为它的羽毛无用,它的肉上不了桌面,“所求甚少,与物无患”。他分析鸟类命运,用来反映当时荣辱不定、诛黜无常的政治现状。他的传世之作《博物志》取材丰富,但其中也有诸如张骞乘船寻觅水的源头,却糊里糊涂地飘进银河、闯进牛郎织女家中的篇章,好像特地为后世“戏说”者所写,因为有些“戏说”,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

  《女史箴》是张华对皇后贾南风的婉言规劝。箴是古代以劝谏告诫为主的文体。当时的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有地方闹灾荒饿死人,他惊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何不食肉糜)?”如果在今天他会被送进精神病院,可是当时他却仍坐在皇帝的龙椅上,接受群臣朝拜,山呼万岁。于是大权很自然地落入皇后手中。皇后贾南风专横凶残、骄奢淫逸,在她的操纵下,外戚擅权,宗室操戈,把好端端的晋王朝搅得天昏地暗。史载,作为一代重臣的张华,“因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讽。”

  《女史箴》以历代宫廷妇女的道德规范劝诫贾后恪守妇道,辅佐惠帝。箴言包括:樊姫三年不吃禽兽肉以劝谏楚庄王狩猎;齐桓公夫人因齐桓公好淫乐而不听郑卫之音;冯昭仪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班婕妤为正名位,不与汉成帝同辇等。全文只有三百三十六字,文中指出的“专宠生慢,致盈必损”、“亲贤远佞”、“杜绝文过饰非”等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抓住了箴文的精髓。“玄熊攀槛”,描绘当熊而立,以身遮护汉元帝的冯昭仪临危不惧,与汉元帝惊慌失措、左右贵人四散逃跑而形成强烈对比。“班姫辞辇”,描绘的是班婕妤不与汉成帝同车的故事,从人物面部表情凸显班氏的温顺和成帝的尴尬。“修容饰性”,着力表现“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其实心灵美胜过容貌美,对今人仍起警示作用。

  画卷中众多人物神态各异,人们仿佛看到她们的喜怒哀乐,听见她们的絮絮私语。“班姫辞辇”中的轿夫落脚沉重,看来很吃力,和班婕妤轻盈的步履截然不同。“修容饰性”中的对镜修容,是一女子为坐在镜前的男子梳头理发,男子只是显示背部,但从铜镜里可以看出他神情端肃。“同衾以疑”描绘一对帐幔中的男女,女子倚栏而坐,男子则坐在榻上,与女子背向说话,绝妙地刻画出“貌合神离”的心态。这一切使人感受到讲究神韵的顾恺之具有惊人的写实能力。神韵并不虚无缥缈,但需要精密的构思和扎实的功底。《女史箴图》整个画卷的人物形象,都能在动态中保持均衡,突出和谐之美,故宋代大书画家米芾赞誉它“高古端丽,笔彩生动,气韵绝伦”。

  但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这幅古代名画的残断照片。据载,原画共十二段,可能部分因损破被截去,现只剩下图画九段、箴言一百一十四字。它曾被很多人认定是原本真迹,后经考证,仍是唐人比较接近真迹的摹本。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一个英国大尉劫携国外,现藏于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名画蒙尘,留下遗憾!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