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天生我材必有大用

  大气魄才能通向大成功。胡雪岩身上便充满了这种精神。在他的生意面临全面倒闭的危急时刻,他仍豪气十足地说:

  “我是靠一双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什么都不输!不仅不输,我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我照样可以靠一双空手再翻过来。”

  胡雪岩就这么有大气魄!你敢说这样的话吗?

  我怎么敢和胡雪岩相比,他是商圣!——你可能会这么说。

  这正是你缺乏气魄的表现,也是你不了解自己的缘故。胡雪岩是个商圣,但也是个凡人——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的经商才能是后天学来的。你也可以练就一身经商的本事。当然,这首先需要在你的心中产生这种自信,认识到你身上蕴藏着多么巨大的潜能!

  20世纪初,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就惊喜地发现:“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我们的热情受到打击,我们的蓝图没能展开,我们只运用了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极小的一部分。”

  前苏联学者伊凡推测:“如果我们迫使头脑开足四分之一马力,我们就会毫不费力地学会50种语言,甚至把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来,还可以完成几十个大学的博士学位。”

  有一对年轻夫妇外出时丈夫不幸被压在了车下,妻子找不到人帮忙,情急之下,她俯身抬起车子的一角,并顺手拉出了丈夫。丈夫得救了,但妻子却懵了:自己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把车子抬起来?!

  这些都说明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为我们自己知晓的巨大潜能。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总是事先把这种巨大的潜能变成自觉的坚定信念:

  “天生我材必有用!”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所有这些名言就是那些成功创业者们当初的豪迈誓言,是他们充满自信的生动展现。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坚定信念的人。

  胡雪岩创立阜康钱庄之初,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他自身的条件,在常人看来,他的行为都是非常荒唐的举动,十分不合时宜。

  从外在环境看,当时正逢太平天国起义,国家处于战乱之中。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区域正是胡雪岩所在的中国东南一带,当时全国的金融业正处于山西“票号”的把持之中。东南地区后起的钱庄,无论是规模还是在商界的影响,都远逊于山西票号。此时胡雪岩除了在钱庄做学徒的经验之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然而,他还是热热闹闹地把“阜康”的招牌打了出去。

  胡雪岩所凭借的就是一份自信。他坚信依靠自己在钱庄做学徒的经验,凭借自己对世事人情的了解,以及非凡的眼光和过人的手腕,一定能够办起一个雄霸一方,与山西票号分庭抗礼的第一流大钱庄。他甚至把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豪迈地改成了“立志在我,成事在人”。将人们经常励志的那句格言:“天生我材必有用”,更牛气地改成:“天生我材必有大用!”

  正是凭借这份坚定的大自信,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很快就办了起来,由此为他的事业开辟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如果你想有大成就,也必须具有这样的大自信。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只要具有了这样的自信,就一定能成功。能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确实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条件,比如,你是否真具备成就大事业的能力,是否具备成就一番大事业必不可少的客观情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等。但是,不可否认,具有成就一番事业的自信,是一个人能否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霍布斯说:“一个不认为自己能够成功的人,必定会选择一条失败的道路走下去。”

  所以,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他个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而言,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自信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