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雪中送炭,涌泉相报

  俗话说:“雪中送炭,远胜过锦上添花。”在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帮他人一把,更会令人感恩不尽。这种为人处世之道用于投资权场,更是威力无穷。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王有龄本是福州人。其父为候补道,分发浙江,在杭州一住数年,没有得到过什么好差使,老病侵扰,心情抑郁,客死异乡,身后也没有留下多少钱。王有龄无力送父亲回乡安葬,同时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友,于是只好客居杭州。王有龄父亲在世时,曾为王有龄捐了一个正八品的盐大使官衔,但从来没有放过实缺,因为王有龄还差手续。

  原来,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获得了一张吏部颁发做某一类官的“执照”,如果要想补缺,必须到吏部报到,再缴一次补缺费,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差的就是这一笔“投供”费。同时,王有龄自己也想进一步改捐个县令之类的正经官衔,好好干一番事业,而这些都苦于没有一文钱的资本。

  胡雪岩认识王有龄的时候,王有龄已经穷困之极,每天在一家茶店里穷混,一壶茶泡成白开水还舍不得走,中午四文钱买两个烧饼,算是一顿。落魄潦倒,无精打采,让人看了生厌。但王有龄的架子还不小,经常两眼朝天,于是越发没有人爱理他了。从王有龄这副不肯放下穷酸读书人的架子中,胡雪岩看到了某种希望,想和王有龄结交。

  有一天,胡雪岩在茶店里下象棋,赢了二两碎银子,便力邀王有龄去一家小酒店对酌。王有龄推辞一番,盛情难却,也就跟着去了。在交谈之中,胡雪岩知道了王有龄的心事:空有一腔抱负, 却无钱捐得前程。于是胡雪岩决定帮助王有龄进京捐官。他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把收账所得本该交回钱庄的500两银票,转手赠给了王有龄。王有龄当时一下子愣住了,心里发酸,眼眶发热,尽力忍住眼泪,不知说什么才好。许久才想出一句话:“小胡,你为什么待我这么好?”

  “朋友嘛!”胡雪岩回答说,“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英雄末路,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定要扶你一把,才睡得着觉。”

  王有龄终于忍不住,热泪长流。从此,胡雪岩与王有龄结下了患难之交的情义。

  随着王有龄求官成功,由海运局总办至湖州知府、浙江巡抚,胡雪岩及其所开的钱庄也得到了很多好处。特别是王有龄做巡抚期间,以浙江巡抚通令:凡全省解粮饷必须由阜康钱庄汇兑,否则不予接纳。这不仅使胡雪岩及其钱庄获得了战时省库的垄断经营权,而且使胡雪岩及其钱庄在众多商家中声誉远播,家喻户晓。

  雪中送炭,涌泉相报。聪明的商人往往懂得,能及时地帮人一把,其回报将不可想象。

  世界著名企业家哈默也是这样一位善于对权场雪中送炭的大商人。

  哈默出身于美国一个普通犹太移民家庭,22岁就成了大学生百万富翁。1921年6月,哈默以200万美元卖掉自己的公司,决定去苏联访问。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从报纸上看到的有关新闻,他对正受到饥荒和伤寒病侵袭的苏联人民深表同情,想去看看能帮他们做点什么。

  当时,新生的苏联正受到西方世界的封锁,与大多数西方人隔绝。因此,在其他人看来,哈默的这次旅行简直如到月球探险,周围的人对他的选择大为震惊。

  哈默来到苏联,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人们看起来都是衣衫褴褛,几乎没有人穿袜子或鞋子,孩子们则是光着脚;没有一个人脸上有笑容,一个个都显得既肮脏,又沮丧。他行驶了三天三夜,来到了伏尔加河畔的一块地方,这里是干旱的不毛之地。霍乱、斑疹伤寒及所有儿童传染病正在到处流行。火车离开这里时,车上有1000人,但几天之后,车上只有不到200个身强力壮的人还活着。哈默很快又得知,饥荒还在迅速蔓延。

  视察车带着忧心如焚的哈默进入了卡特灵堡地区。使哈默大为吃惊的是:这里有成堆的皮毛、白金、乌拉尔绿宝石和各种矿产品。哈默忍不住问一位俄国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去换回粮食呢?”

  “唉——”这位俄国人叹了口气说,“这是不可能的。欧洲对我们的封锁没有解除。要组织起来出售这些货物买回粮食,得花很长时间。”

  这时,又一个人告诉哈默:“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支撑到下一收获季节,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小麦。”

  哈默心里一动:今年美国粮食却大丰收,价格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农民宁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种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想到这儿,哈默对陪同的人说:

  “我可以办成这件事,这里谁有权来签合同?”

  “得我们苏维埃政府说了算。”

  于是当地的苏维埃政府急忙举行了一次会议,一致同意哈默的提议,与哈默签订了购销合同。哈默立即给他的哥哥发了一份电报:要他购买100万蒲式耳小麦,然后由轮船运回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宝石,办理这笔交易后,双方都可以拿到一笔5%的佣金。

  哈默雪中送炭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列宁那里。列宁对哈默的行为大加赞赏,并在哈默的列车到达莫斯科的次日,接见了哈默。列宁十分感谢他对苏联人民的援助,并希望他能够继续合作,为哈默在苏联的一切经贸活动开了绿灯。此后,哈默便在苏联经商办厂十多年,赚了很大一笔钱。

  雪中送炭,涌泉相报。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说他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