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物之真精系业之存亡

  胡雪岩曾说:“物之真精,系业之存亡。”把产品的质量提高到一个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说明他已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对于生意的重要性。这是他赢得顾客人缘的一个基本原则。

  为此,胡雪岩十分注重产品的质量,追求精益求精的“质量金字招牌”。他对胡庆余堂的经营管理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1876年5月,在胡庆余堂落成时,胡雪岩就在店里立下了一块“戒欺”匾,匾上有这样一段话:“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取厚利,惟愿诸君心系之,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这即是说,采购必须要求真品,加工必须做出精品,生产的商品必须保质保量。胡雪岩深知,胡庆余堂药店要人缘好,生意红火,关键在于药品的质量,而药品的质量又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原料选购的地道,二是加工制作的精细,即“戒欺”匾中所讲的“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这是胡雪岩力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采办务真”是胡雪岩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由于中药的主要原料动物、植物及天然矿物的品种多,分布广,属性复杂,仅典籍所载就有3000多种,而中药特点是多味配方,每味药材的真假优劣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一味掺假,疗效就大不一样。因此胡雪岩不通过药材行采办原药材,而利用自己有官场做靠山,有钱庄、银号、当铺等构成的金融网作后盾的优势,隔年贷款给药材产区的药农,使他们有充裕的资金,生产出上品药材,然后派遣熟悉药材生产、质量鉴别的人员专程前往收购。

  他们一般到全国各地的药材产区去设坐庄,收购地道药材。如到河北新集,山东濮县等处去收购驴皮;去淮河流域采办怀山药、生地、牛膝、金银花;去陕西、甘肃等地采办当归、党参、黄花;去江西樟树采购贝母、银耳;去四川、贵州采办麝香、贝母、川莲;去湖北汉阳采办龟板;去东北采办人参、虎骨、鹿茸;向进口行家直接订购外国的豆蒄、西洋参、犀角、木香等。即使对一般药材的辅料也要求员工一丝不苟地采购。比如,橘皮在浙江本地产量很高,价格也便宜,但胡雪岩嫌浙江橘皮药性不足,宁可千里迢迢到广东去采购,还要专拣陈三年的“陈皮”。又如配制“愈风酒”,所用的冰糖要到福建采购,烧酒必须到绍兴选购“三年陈”。

  胡庆余堂还有许多采办务真的例子。

  胡庆余堂独家生产的“胡氏避瘟丹”具有解头晕胸闷、止腹泻腹痛的疗效,在左宗棠西征军中大显身手。但这种药共需74味药材,每味都须用地道的原料,其中有一味“石龙子”,俗称“四脚蛇”,本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小爬虫,但是,用于胡氏避瘟丹的石龙子却必须是出没于杭州灵隐、天竺、韬光一带的金背白肚,背上纵贯一条黄线的“铜石龙子”。铜石龙子生性警觉,爬行快捷,不易抓到,但为了保证药味质量,每年夏天,胡庆余堂都要组织员工上山捕捉。由于年年如此,灵隐寺的和尚也见多不怪了,还时常提供方便。

  为了确保药材质量,胡雪岩还抓了以下两项事务:一是严格挑选。原料进来后,先要拣去杂质,把无效、不纯的部分去除,即使像麝香之类的原料,胡庆余堂药工也仔细地把混在麝香粉中的细毛、血衣等一一剔出,虽然这样做原料损耗往往高于其他药店,但确保了药效。二是精心贮藏。为了防止药材霉烂变质,胡雪岩购地四亩,建造起东、西、南三个药材仓库,另设一个设计独特,阴凉透风,温度适宜的胶库。在此贮藏的驴皮膏历时近百年也不变质。

  其次,为保证药品质量,胡雪岩还要求员工遵循“修制务精”的准则。修制包括修治和制剂两个环节。修治也叫炮制,即对动物、植物、矿物等“生药材”进行必需的漂、剪、熬、煮、淬、泡、炸、爆、炒、炙、炼等加工,使其达到药用要求;制剂就是将炮制过的药材做成丸、散、膏、丹、酒等成药。修制务精就是要求员工在原料加工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中要精工细作,绝不允许偷工减料。

  在胡庆余堂里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这是胡雪岩对顾客的诚恳告白,又是他对药工的谆谆训诫。对联中的“修”是指对“生药材”做加工炮制,去除其中的毒素,保持药效;“合”是指对药材搭配组合。由于当时中药的修合大多沿袭单方秘制的传统,不允许外人偷看,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人们看到的已是成品,其中的优劣良莠,不是内行人是看不出来的,这就为一些不法药店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来牟取暴利提供了方便。据《汪穰卿笔记》记载:“上海各药房之药,自燕窝,糖精以狡术获利,于是牛髓粉,牛骨粉,亚支粉及各种戒烟药水相继而起。此等伎俩及其物之价值,上海人人皆知之,内地人不知也。”这说明晚清药业中的欺诈行为并非个别现象,这就要求制药者自觉以严格的职业道德自律。“诚心自有天知”,这是用冥冥之中的天地鬼神等超自然力量来规范人的商业行为,似乎虚无缥缈,不可靠,但是,药品的质量却是实实在在的一面镜子,人们可以根据药效来判断一家药店经营者的诚心与否,从而决定自己是否以后再次光顾这家药店,购买这种药品,并口碑相传,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竞争力,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存亡。

  为此,胡庆余堂创业之后,一直坚持“修制务精”的原则。

  首先,“修”一丝不苟。比如苦杏仁尖有毒,药工在除尖后才将它入药;麦冬芯性寒,他们必先去芯;麻黄要去节,莲子要去芯,大黄要去皮,五倍子要去毛,等等,所有这些确保了胡庆余堂生产的中药在色、香、味和疗效上都有独到之处。

  其次,“制”精益求精。如治疗疔疮的良药“立马回疔丹”,其中有一味原料叫“金顶砒”,这是按东晋著名道士医学家葛洪的炼丹法,用青铜、砒霜提炼,取其上面的结晶体入药。再如“紫雪丹”,色紫而形似霜雪,是根据南宋时颁定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规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张成方配制的镇惊通窍的急救良药,杭州另一家名药店叶种德堂有这种药品出售,胡庆余堂也曾试制过此药,但疗效不怎么理想。胡雪岩虚心请教许多名医、药师,共研重制“紫雪丹”的良策。有个从叶种德堂投奔到胡庆余堂,干这一行已有60余年实践经验的老药工提出,听祖辈讲,制作紫雪丹最后一道工序不宜用铜铁锅煎熬,用金铲银锅方能保持药效。于是胡雪岩接受了这个建议,不惜工本,请来杭州最有名的金银巧匠,耗费黄金133克,白银1835克铸成金铲银锅,专门用于制作本药,结果,紫雪丹的功效确有明显提高。

  就这样,由于胡庆余堂狠抓质量管理,药品真精,在顾客中赢得了极好的声望,人缘极高,生意兴隆,成为与北京“同仁堂”齐名的中国医药业著名药店。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量求发展,也是海尔集团的成功秘诀。

  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只是一个集体小厂,亏损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在顾客中没有声誉,没有人缘,也没有市场。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职工,人心涣散。在连换三位厂长仍然没有起色的困境之下,1984年12月,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企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临危受命,走马上任,担任了这个小厂的厂长。

  面对这个烂摊子,张瑞敏首先抓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建设。他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产品质量好,才能在顾客中赢得人缘,打开销路。为了在全厂职工中树立质量意识,1984年12月6日,张瑞敏带头拿起铁锤,把库房中那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并向全厂职工庄严宣告:“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这一锤,把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砸醒了!也砸出了海尔集团今天的辉煌。现在海尔已经进入了世界500强的殿堂,站到了当代世界家电产业的前沿。海尔的产品如繁星落地,洒满了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12·6铁锤砸冰箱”事件和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正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顾客人缘的故事。

  “物之真精,系业之存亡。”质量才是企业招牌的含金量。一个要想有所作为的经营者,应当把胡雪岩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