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这部长篇小说的最后一章以及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沸腾的心潮仍激荡不已,久久难以平静。
笔者曾于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八年两度去过匈牙利,两次去的时间均为等数,加在一起约有月余。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活动的范围都是在华人的圈子里。不论是匈牙利华人各个社团的领衔人物,还是在“四虎市场”和“上海市场”练摊儿的普通侨胞,也不论是男还是女,接触的人数多达上百。大概因为职业习惯,在所接触的众多人士中,故然有的只是握手寒暄一下了事,但大多数与其进行过推心置腹的攀谈,甚至不少还成了要好的朋友,一直到今日仍联系频频。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对匈牙利华人的来源、发展以及生意和生活状态包括个人的私生活,基本达到了耳熟能详。
由于匈牙利的华人几乎全部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到国外去“淘金”的,加之当时的社会情况,聚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上万名(最多时达三万人以上)中国人来路不一,经济状况不等,人生观、价值观差异很大。高尚者有之,卑下者亦有之;恪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箴言者有之,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者亦有之。这样一来,在布达佩斯市如此一个狭窄的市场空间,为了生计,为了利欲,为了立足,甚至有的为了花天酒地,华人与华人之间便在经济利益面前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和激烈的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在欲望的驱使下就蜣变成你死我活的争斗,其凶残程度令人寒栗。
当然,如同邪恶终究战胜不了正义一样,广大华人与为数寥寥的华人中的不法之徒的斗争同样以广大华人的胜利为结局。
大概是华人的圈子太小,矛盾又过于集中,所以华人中的崇高与邪恶都张扬到了极至。
有鉴于此,这种极为典型的华人社区的生活便狂飚般激扬起笔者创作的冲动。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小说中的不少场景甚至文学化了的人物,抑或与真人真事有相似相近之感。这是因为文学作品要“源于生活”。再者,作品反映的布达佩斯市的华人生活过于受到局限,虽然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可以“虚构”,可以“想象”,但过于非驴非马也就谈不上“艺术的真实”。所以,小说中的人物是原于文学的,小说中的场景只是如同戏剧中的道具而已。
有一点需要赘补的是,即小说中反映的匈牙利的华人生活,尤其是往往被称之为的“阴暗面”,绝对不属于任意编造,而是都有生活的真实作为背景,有的甚至还为恐不及。其实,匈牙利的华人生活进而包括原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一些国家的华人生活,几乎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如果要讲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突出点即生活在这些国度的华人更缺少法律约束,因而他们就更容易张扬个性,充分表现自我,崇高的便更崇高,平庸的便更平庸,恶劣的便更恶劣,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和劣根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释放,这就为作家提供了独具个性的丰富的创作素材。
遗憾的是,至今反映东欧华人生活题材的小说仍为凤毛麟角。
故而,笔者这部小说算是“抛砖引玉”和“投石问路”吧。
但愿这部小说能够艺术地使人读后领悟到哪怕是些许于社会、于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只此期冀,别无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