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七章 中国村,我为你自豪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探望儿子长达两个多月时间里,曾几次提议儿子利用闲暇驾车带着我与妻参观心仪已久的于十九世纪中叶曾名噪世界的索弗伦金矿。因为本人至退休前在中国侨联工作十余载,早在有关华侨华人史料中得知,索弗伦金矿从发现到开采的10余年间大多来自福建的千余名华工远涉重洋到这里淘金,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与屈辱,并且以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与屈辱粹出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品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这种寻觅老华工遗踪的渴望,抑或叫作“侨联情结”吧。然而,儿子却一再借故搪塞与推倭。后经盘问方知晓,已变成一座“露天博物馆”的索弗伦金矿里一个叫花子似丑陋不堪的“中国村”,与旧上海十里洋场洋鬼子在租借的公园门口竖立“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牌子一样使具有血性和民族尊严的中国人看后气愤得要背过气去。听罢,我虽然心里直挑大拇指暗自夸奖已成为澳籍公民的儿子依然具有难能可贵的民族自尊,但同时被刺激起来的猎奇愈发难以遏制地以“完成报刊约稿”为由说服儿子陪同我到金矿采风。儿子见我执意要去,便在我们回国前最后的周日驱车前往。

  索弗伦金矿“中国村”的寒酸相的确令具有血性而不肯自惭形秽的中国人卒不忍睹。可是当你将目光扇面形散开就会发现,对“中国村”的“有碍观瞻”是与位于索弗伦金矿自半山腰起至顶端的金矿市镇相比较而形成的落差。

  高高在上的金矿市镇虽然距今已有150余年,但仍显示着暴发户般的富有与骄奢。沿满足游人欲望的用淘金盘可以从夹带着金沫的湍流不息的小溪中淘金处攀援而上,画卷般展开的是或水泥混凝土或用方石镶砌或用沥青铺就的平整而宽敞的主干街道,街道两厢鳞次栉比地排列着颇具“美国化”古代建筑风格的面包房、拍卖厅、铁匠店、小吃亭、帝国保龄球馆、维多利亚剧院、国立学校、圣徒德教堂、澳大拉西亚殖民银行黄金办事处以及炼金工厂等,这些建筑虽然多为一层,只有巴拉瑞德时代办事处及查尔斯史潘赛米果店和美国旅馆及维多利亚剧院还有斯坦法特仓库为二层楼,但由于墙壁均为厚重的砖石结构加之高耸的人字型屋顶却显得挺拔而气派。无论是金店还是在咖啡馆的工作人员都穿着当年华丽的服装,街道上不时穿过由四匹高头大马驾驶的造价昂贵的四轮马车,还有当年富贾权贵们居住的花园式大卫逊村舍和泰勒村舍等豪宅,使整个索弗伦金矿市镇无一不炫耀着骄奢与高贵。

  然而,地处索弗伦金矿市镇脚下的“中国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它酷似一个老态龙钟和衣衫褴褛的乞丐,蜷缩在地势低洼、偏僻而狭小的一个角落。患严重贫血病样的灰白色帆布帐篷磨肩擦踵,并且低矮得只能塌下半个身子才能钻进去,被风雨剥蚀的破落木板房店铺,在微风中不寒而栗;用当地的桉树枝杆围拢的猪圈和羊舍与帐篷相拥相依,当年一定臭气扑鼻。整个“中国村”只有通体被漆成猩红色的关帝庙还显得有几分气势,但遗憾的是四周的墙壁是用木板镶成的,较之国内庙宇的砖石结构单薄了许多。因黎明时分下过一阵雨,整个“中国村”地盘坎坷不平的土路泥水横流。

  莫非如今已经物化的人们愈发地嫌贫爱富,索弗伦金矿市镇内游人如织,男欢女唱,而“中国村”除了几个中国人模样的游人神色黯然又有几分匆忙地东看看西瞧瞧外,冷清得足以称作门可罗雀了。

  可是,当我落地有声地置身于“中国村”,浓郁得难以化解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氛围如啖甘饴般直沁肺腑。只见在狭窄的帆布帐篷内,木板床上只铺着一个竹席及一两件粗布单衣外,再也没有任何铺的盖的。在木板床的床头,摆放着一件用木板钉成的像两屉橱却没有橱门的家什,中间的隔板上下放着碗盘、木瓢、笼屉、粗瓷茶壶和熬药的砂锅等,不远处有一个煤火炉,帐篷内无不张显着中国人的勤劳、俭朴和顽强的生命支点。在每一个碗橱上,都矗立着一块涂着红漆的祭祀的牌位,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写着“蔡门历代祖先之位”和“赵门历代祖先之位”等,提升着华裔们对祖辈老华工的缅怀、钦敬与孝悌。据史料记载,第一批赴索弗伦金矿淘金的华工大多来自福建沿海一带农民。当时,“闽南濒海诸郡,地瘠民稠,不敷粮食”。加之“弃田筑塘,废稻种桑”,故“贫民生计日蹙,以致远涉重洋者众”。这些强壮汉子冒着九死一生来到人地生疏的索弗伦金矿淘金,尽管在矿井下干的是牛马不如的繁重劳动以及忍受难以忍受的压榨与种族歧视,但他们以中国人超乎寻常的“韧”的精神既在异国他乡立足,又将用血汗挣的钱寄回国内,赡养父母和荫庇子女。此刻不禁感怀,过去谈起“国民性”时常常有人抱怨中华民族没有“远征军”,那么今天看来分布在世界为数众多国度的华侨华人不就是“远征军”么?不过他们与军事意义上的“远征军”不同的是,其为所在国以及本人创造的财富不是靠屠戮和掠夺,而是靠艰苦卓绝的奋斗与付出。

  在“中国村”的中央部位,是“陈记顺兴杂货铺”。木板门柱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志在陶朱经营商业”,下联为“和崇管饱开辟富源”。店铺的货架上陈列着油盐酱醋茶和锅盆碗勺等生活日用品,而且看上去都是纯粹的中国货物,真不知道当时在空中和海洋运输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货物是怎么运送到这里来的。与“陈记顺兴杂货铺”比肩的是一爿中药铺,首先跃入眼目的也是门上的对联。上联是“君臣左使悉是妙材”,下联为“丸散胶丹无非良药”,横额是“紫气东来”。由于药铺黑漆木板门由“铁将军”镇守,只能凭着糊着窗户纸的小窗口探望,依稀看到屋内靠墙壁有一排模糊不清的中药柜。这爿中药铺,生发着华胞之间生死相依的生命关怀。

  卓然屹立于“中国村”的关帝庙,不仅显得富丽堂皇,而且除前门外三面被绿树簇拥,幽静而肃穆。门楣上“关帝庙”三个碗口大的金字大气磅礴,开阔豪宕,大门两厢的牌匾镌刻的楹联为:“万古精忠照日月”,“千秋义勇镇山河”,字体楷中带隶,内力劲健,铁骨铮铮。步人关帝庙,迎面是一尊关云长身披铠甲的塑像,美髯飘逸,丹凤浩目,大义凛然,气宇轩昂。塑像前的长条香案上放着一个陶制香炉,香炉内插满未点燃的香炷,预示着当年曾香火缭绕。在较为宽敞的庙堂里,摆着一排排矮脚长条木凳。据悉,关帝庙是华工集会的场所。当时,组织起来的华工们为了向种族歧视和矿主的压迫与剥削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常利用祭祀召开会议,商讨斗争对策,关云长那彪炳千秋的“忠义”,便衍化成华工们的浩然正气和澡雪精神。

  这座貌似简陋的“中国村”,无疑是一处不可消磨的时空跨度为一个多世纪的中国人在浩浩大洋中的澳大利亚开辟的迥然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中华文化遗存,并且形象而生动地演绎出一部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顽强奋斗的非凡传奇,从而构成放射着中华文化光辉的深蕴在中国人自己心灵的经典般的读本。

  “中国村”,作为一个来自祖国的观光者,由衷地向你一躬到地,既表示深深敬意,又感到无限的自豪。

  写于2003年3月2日北京开始闹“非典”之时

  §§第三辑 生命放歌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