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章 孝道至深与爱的升华——读长篇传记《龙马生涯》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的第一个华灯初上时分,被誉为“艺海奇人”的著名艺术家罗军先生偕夫人到舍下小坐,特意带给我一部青汶、景秀合著并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长篇传记文学《龙马生涯》,嘱我读后写些评述性的文字。虽然我正忙于笔耕一部时限短促的长篇传记,又利用罅隙间刚刚校对完一部即将付梓的长篇小说,大脑还一片云里雾里,头绪纷纭,况且写评述性的文章之于我为一忌,从不敢妄加为文,但罗军先生是我的挚友,挚友交办的事情焉有不办之理?故夤夜捧读。谁知,一旦读起便立刻被书中主人公马观适先生那非同寻常的身世以及在群雄逐鹿的香港建筑业尽展风流,尤其是他对母亲那至精至微的孝道和博大崇高的爱心所吸引所感动,尽管因过节劳碌深感疲惫却欲罢不能,因而将洋洋二十余万字的这个“大部头”一口气读毕。

  孝敬父母,这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古之常伦,应不足为奇。但是,怎样孝敬,如何孝敬,却千差万别,甚至有的形同天壤。

  为人立传在于褒美扬善,匡正时弊,以期启迪世人,昭示来者。

  此传记的作者深谙其道。

  故而,他们饱蘸激情,以生动的笔触,细腻地描写了在旧中国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岁月,马观适的父亲马崇康为一家人寻找一条出路,背井离乡,出外打工,结果一去不返。马观适年轻美貌的母亲面对丈夫杳无音信的深重打击,以纤细之躯,挑起养育刚满一周岁的独根苗苗马观适和双目失明的婆母的重担。一个柔弱女子,除了要做好家里和田里的活计,还要到有钱人家打短工,宵衣旰食,含辛茹苦呵!早早儿就懂事的马观适将母亲的艰辛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还不到五岁的他就学会了生活自理,并且还担负点奶奶的吃、喝、拉、撒、睡和帮助家里熬粥以及给浑身累得酸疼的母亲捶腰、搓脚心、烧洗脚和冲凉用的热水,等等,真实地展现了马观适“人小孝心大”的感人形象。

  后来,马观适孑然一身离开故乡广东省新会市东南的龙泉乡到达香港先是读书后涉足建筑业而发迹,成为拥有万贯家财的成裕打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可谓家大业大,日理万机。按说,像马观适这样的阔佬儿,把年迈的母亲已经接在身边,叫她住在令人倾慕的豪宅,吃的是珍馐佳肴,身边有佣人侍候,出入乘坐高级房车,颐养天年,已经够孝敬的了。然而,书中表现的却是马观适对母亲心心相印,体贴入微,至精至善的孝道之情。

  老年人怕孤独。早年丧夫而又只有马观适一个儿子的母亲不仅怕孤独,而且还时刻担心儿子的安危。母亲身边虽然有儿媳和佣人守候,但儿子的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取代和不可比拟的。因此,深深了解母亲心理的马观适先生,尽管公司业务繁忙,过去办公的写字楼在位于香港名流云集的中环,但他为了随时可以抽暇照看年迈的母亲,毅然把办公室搬到家里。每日里,马观适先生不论有多忙,总要忙里抽闲地到母亲膝前嘘寒问暖,而且他还给自己规定了一条铁律,只要没有实在难以脱身的事情,每天都要搀扶母亲到街上和海边散步,边走边拉家常,叫母亲享受儿子绕膝的慰藉,这对于肩负一个跨国公司兴衰而诸事缠身的马观适先生,其情其道,是多么难能可贵和感人至深啊!

  可是,如今的商品社会在“物”与“欲”的驱使下是亲疏朋远,义薄礼浅,关心体贴父母和赡养老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似乎已是昨日黄花,一切向“钱”看已成为时尚,亲情成为拜金的阶下囚,孝道被唯我所异化。君不见,2000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首并不凄切悲凉的《常回家看看》的通俗歌曲使多少电视机前戚戚相戚戚的父母对视神伤,老泪滂沱。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没有刻意挑选这个内容的节目,但春节前后的一个电视公益广告,画面中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对提着大兜儿小包礼品的儿女们讲:“我们老俩口什么东西都不缺,只要你们常回来看看我们就满足了。”这无疑说明关爱年迈父母的孤独今天依然是子女们不可或缺的神圣课题。

  因此说来,此书浓墨重彩地描绘马观适先生对母亲至爱亲情,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只有爱亲人的人才可能爱别人。”这是《龙马生涯》一书对马观适由爱亲人到爱乡亲、爱祖国与爱社会的爱的情怀的拓展与升华。

  不是么?反言之,假若一个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萍水相逢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呢?

  正是有基于马观适先生对每亲、对妻子与对女儿爱得深挚,方对于有求于他的乡亲和需要体恤与资助的社会爱得自然,爱得槺慨,爱得纯朴。

  当马观适先生听说家乡一个姓马的乡亲高中毕业后想去美国留学深造而经济拮据时,立刻承诺要负担这个立志求学的高中生在美国留学的所有费用,同时他还在百忙之中拨冗亲自飞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为其申办留美求学的手续。有关单位居然苛刻地让马观适拿出120万美元的担保金,并且要在他们规定的时间内汇入美国银行。马观适先生回到香港后,很快筹集了120万美元,准时汇到了美国。

  当马观适先生看到香港有的孤寡老人无人赡养时,出资兴建了一座可容纳100名老人入住的安老院,并以母亲马李示聘的名字命名为“马李示聘慈善安老院”。

  当马观适先生得知家乡的医疗条件比较差,乡亲们患病后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时,他先是捐资750万港币在新会市兴建了一座高八层、建筑面积8000多平米的中医院门诊大楼,随后又拿出230万港币兴建和改建市妇幼保健院。不久前,马观适先生又出资1200万港币,鼎力相助家乡的中医科研工作。

  当马观适先生了解到家乡的文教事业有待改善时,先后出资185万港币为龙泉初中和睦洲职业中学兴建了教学楼。

  “情是故乡浓。”马观适先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回到家乡,体察乡亲们的疾苦,广行善举,为家乡的公益事业不遗余力。他先后出巨资修建龙泉村龙马大桥和龙东公路,兴建市体育馆和供乡亲们消遣游玩的尖峰山公园以及组建新会市男女足球队等,造福桑梓,告慰先人。

  马观适先生成功不忘祖国,富贵切记家乡,向至爱亲朋捧上一颗滚烫的爱心。他慨然捐资,乐善好施,不为名,不图利。他一次次谢绝新闻媒体的采访,坚持在报纸上不留名,在广播里不留声,在电视上不留影儿。

  马观适先生正是以充溢着亲情、乡情和爱国情的爱诠释着自己的人生,又通过其卓尔不凡的人生将爱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愿马观适先生的爱心,像良种一样播撒在中华大地,茁壮成长在千千万万海外华侨华人的心田。

  2001.1.27于北京慈云寺“鹰瞰斋”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