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章 诗化的绿色情结——读纪连祥诗集《绿之恋》

  去年五、六月间,作为余的挚友纪连祥撰写的《绿色文化情缘》一书的特约编辑。此书将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个“特”字委实了得,所以欣喜而不辞辛劳地为此书的编辑出版着实忙活了一阵子。想不到时隔不满一载,吾又欣喜地应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之邀,为连祥新近创作并由该社即将出版的诗集《绿之恋》“重操旧业”,仍为“特邀”。读罢书稿,两个“欣喜”凝集,便衍化成对连祥那非同寻常的创作激情和不可思议的写作速度击节称道及由衷的钦佩了。

  实话实说。我喜欢读诗,古体诗、现代诗,甚至是极其晦涩难懂即便硬着头皮读也难以读懂的某些朦胧、先锋、另类以及后现代之类的诗,都拜读过不少。一来出自喜爱,二来也是源于我过去从事出版社与杂志社的编辑职业有关。不是有人说编辑是“万金油”么?既然是“万金油”,就要对文学领域中的各个门类都有所涉猎,有所了解,哪怕是粗通,以备签发稿件时写起审读意见来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道出个一二三四。然而,我的的确确没有写过诗。不是不想,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因为我素来对诗带有一种顶礼般的膜拜,一种畏惧般的仰视,尤其是对唐诗宋词中空前绝后的诗篇和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觉得诗歌是文学中的“菩提伽耶”,神圣无比,髙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自认缺乏造化,没有慧根,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担任连祥诗集《绿之恋》的“特约编辑”,与其说是“编”,莫如说是“读”,确切地说是先“读”后“编”,“编”中释“读”,力避涂鸦添噪,弄巧成拙。

  连祥的诗,形象而真实地诠释了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即“诗言志”。连祥是个新时代的现役军人,时下身任某部苗木基地的主任。和平时期的军人,虽然不像战争年代那样戎马倥偬,战火硝烟,为了驱逐侵略者,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劳动人民翻身解放,金戈铁马,冲锋陷阵,鏖战沙场,不惜马革裹尸,视死如归,但是所肩负的卫国为民的神圣使命就其本质意义是相同而一致的。因此,当五年前连祥切身感受到人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简直如同遭到潘多拉打开了“魔匣”,厄运环生,灾难频仍。由于过去在那欲哭无泪的年代森林遭到毁灭性砍伐,草原无节制的放牧,植被被残酷的荼毒,整个生态遭到宛如圣经故事中法老指使魔术师对以色列人降下“畜疫之灾”一样,致使洪水泛滥,沙尘肆虐,酸雨撒泼,水源干涸,大气重度污染。于是,一种充塞于他胸臆间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愤懑之情似火山喷涌,如冰河运行:“滥伐万木愁,百鸟无处休;沙尘遮晴日,苍生难度秋。”可是,具有高度使命感的连祥并没有充当“牢骚太盛防肠断”一类角色而怨声载道,而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把不可推卸的新时期军人的使命与情操和义不容辞的忧国忧民之情化作其为改变生态环境的“躬耕”之中。于是,他殚精竭虑,并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利用“军民共建”的形式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园林绿化公司合作,破天荒地将原来因袭传统生产模式种植水稻的农场千亩大田开拓出在全军数以千计的农场中独树一帜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苗木基地”。这不仅是与国家建设大环境、大步调、大视野、大布局的契合,而主要是一个现代军人使命感灼灼耀目的升华。后经几度春秋,几经寒暑,沐雨栉风,抗冰傲雪,使昔日的破败落寂的田野出现如其在《秋耕》一诗描绘的动人景象:“寒风临池雁南翔,旷野鼎沸机耕忙;蜂寻枯草闻香就,沃土逢春绿铺床。”一时间,千亩大田,数十万株三倍体毛白杨、桧柏、千头椿、国槐、栾树、冬枣等几十种苗木,方阵般排列,威武雄壮,生机勃勃,满目翠绿。

  别林斯基认为:“谁懂得诗歌,谁就已赋有诗情的灵魂。”余认为,别氏说的“诗情的灵魂”,是指要具有诗人的真情实感与想象的创造。连祥的诗,既忠实于生活,忠实于感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内在的感悟、良知、渴望、希冀与抱负,又不乏浪漫的想象和思接大千的比喻。如《沙尘悲曲》云:“西园春初无青苔,风嘶樵夫呆。沙起弥漫移烟去,旷野孤雁衰。”其在叙述了生态的惨状后,接着写道:“古漠旷,牧草衰,京城落尘埃。坐地望春忙耕事,绿荫天外来。”这是何等美好的期寄和浪漫的企盼呀!作为一个区区苗木基地主任的他,深知要刻不容缓地搞好我国的生态建设,首先要从我做起,从本单位做起,“坐地望春忙耕事”,尽心竭力地管理养护好自己基地的苗木,以待发轫。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接着又展开神思的彩翅,凌空遨游,搏击万里,期寄喜降甘露和天女散花般的“绿荫天外来”。浪漫是诗人的“伊甸园”。又如他在《欲赴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心语》中曰:西域荒漠楼兰阁,枯木无禽黄土坡;坐地遥思三千里,江南醉景闻牧歌。这就将现实与愿望水乳交融地交媾在一起。还有他在《披霜尽览毛白杨》、《咏怀》、《沙尘又袭京城》、《金秋寄语》等诗篇中的“风愈狂,冰吐光,枯草低吟孕春床。谁恋冬至无框景,披霜尽览毛白杨。”“敢问沙暴几多少,屏息卧胆绿边陲。”“不问浮名功与过,绿海泛舟梦亦甜。”“侪辈不语心中事,遥想江南情更悠。”等等。这些掷地有声又味道醇厚隽永的诗句,言之凿凿,又腾展着理想的翅膀,将浓烈的主观色彩与意绪化的飘逸天衣无缝地连缀在一起,集实干、求索、胸襟、渴望、想象于一体,生动而形象地张示了诗学的特质。在这里不失为赘言地指出,如今有些诗歌,抑或真的是成心让人看不懂,虚无飘渺,故弄玄虚,云山雾罩,矫情卖弄,如海市蜃楼,似天方夜谭,并且自诩领一代风骚,到头来你成心让人看不懂人们就成心不买你的账,悲哀地成为过眼烟云,或者叫作没有生命力的“死胎”。对于连祥矢志“绿海泛舟”的诗情和业绩,年逾古稀的老军长姚保钱在《读“连祥抒怀”诗有感》中赞曰:“戎马一生咤风云,淡泊名利陶人心;绿波泛舟成奇业,一片林海献人民。”不久前虽已退休仍在苗木基地工作的原农场场长在离别时百感交集地赋诗:“白忠酒,离别愁,军农十年别旧友。林苗全,人长久,场院绝色,岁月常留。秀!秀!秀!”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是“心有灵犀”者的肝胆相照,是“过来人”的剀切心声。

  连祥的诗,正如诗集中第二辑的标题“花木缘”和第三辑的标题“山水情”所血脉相连和交相辉映的,“情”由“缘”生,“情”皆有“缘”。连祥自从在绿野中披肝沥胆地“躬耕”后就分外喜爱上了花草树木。如今党和政府把恢复生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他又肩负着发展苗木的使命,所以在他的诗作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幅花鸟画,一帧虎豹图,都倾注着其化解不开的深深钟情和浓浓情缘,或赋予她们以人格的魅力,或赋予她们以高尚的情操、广邈的视野以及鸿鹄般的志向。如《倒挂金钟》一诗曰:“白衣红裙侠,舞艳惊影花;不寻妩媚语,客居百姓家。”这首讴歌倒挂金钟的诗,与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中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的意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倒挂金钟虽然花朵艳丽,婀娜多姿,却不慕豪门权贵,不攀玉阶高堂,甘愿落户清贫百姓家,给柴扉狭窄的农家小院平添一抹艳丽,一缕芬芳,一丝生机,一泓清凉,一阵快慰,这是多么情甘平凡而不慕浮华的高贵品格呀!在《秋草》一诗中,连祥深挚地赞美了看似其貌不扬也并不为人倍加赏识的而又日渐衰败的秋草那无私的奉献精神:“寒霜独染秋叶黄,碧草怀春地当床;有心欲问情何物,化泥润土酿幽香。”还有他的《菊颂》。菊花与梅、竹、松被世人誉为“岁寒四君子”。当秋风萧瑟,百花凋零之际,黄、白、粉等各色绚烂的菊花却迎着冷月严寒,傲然开放,给人们带来五彩缤纷的美感:“庭幽篱中苑,黄绒舞翩跹;谁言秋色好,惟菊最靓艳。”尤其需要一提的是,连祥在《苦丁茶》一诗中这样写道:“酌泉煮墨芽,叶舒展逸暇。香弥润喉腑,别是苦丁茶。”加之其在诗前附以言简意赅的题记:“饮后口苦,稍后便有清香从口中溢出,回味无穷。又闻此茶,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无名肿痛、便秘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这就深入浅出地喻示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深刻哲理。

  连祥的诗的一个鲜明特征,即注重以物造像,以像喻物,并通过物与像的情景交融相得益彰,使一草一木,一叶一沙,蕴藉着有声有色有貌有韵的生命情致。

  连祥的诗另一个特点,不论是状物的,还是喻理的,都充满着对理想执著的追求,对事业对生活火热的爱,充满着一个现代军人崭新的思想理念和矢之不渝的阳刚之气,并且清新隽永,意象丰富,给人以开心明志的启迪和乐观向上的力量,使人们加深对花草树木的钟情和对国家生态建设的关注以及言行的投入,同时也折射出他那如同文学大师泰戈尔的名言中“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的独特情怀和坚韧的气质。这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连祥的这部诗集,是其诗歌创作的处女作,虽然出手不凡,却难以做到件件诗作都至臻至美,这是极其正常的。倘若篇篇都是珠玑朗硕反倒有些不正常了。不过,我深信,连祥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会一步一层楼,步步攀登不言愁。

  2002.7.2写就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