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是其创作动机、哲学思想、抒情情感的结合体。对民族历史、哲学思想等问题的兴趣,反对政治暴力,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其所有体裁作品中可以找到的共同特点。A。K。托尔斯泰认为,符合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国家体制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在这宏大的主题之下,A。K。托尔斯泰的抒情诗歌作品中还有一些具有警示作用且语言优美的诗篇。这些诗篇除歌颂赞美俄罗斯大自然之外,还表达出了诗人精神独立的激情与梦想。
大自然中的春来春往唤起人们无数美好的记忆,春天总是与欢乐同步,春天总是与美好共时。春天是心灵苏醒的季节,春天年复一年总是能够唤起人们相同的快乐情感,A。K。托尔斯泰在《以往的岁月里》一诗中对春天的心情有过这样无比生动的描述:
春天来了,小溪潺潺,百花盛开--一幅春日美图,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年轻的心在搏动,梦想在心中澎湃”,到处徜徉着生命的力量,到处涌动着成长的快乐,每一个春天都在快乐、激情与梦想中度过,每一个春天都在回忆以往春天的幸福时光中逝去。渐渐地,在时光的流逝中开始感慨岁月的无情,尤其是又一个美好日子即将成为过去的夜晚,芦苇在风中低语,溪水在暮色中流淌,甲虫在鸣唱,此时心情更加悲凉。这时,诗人醒悟到:芦苇在低语着白天的故事,已是过去;溪水在暮色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这流淌着的是时光;甲虫在鸣唱着梦想,不知自己还有多少美好的时光。因此,春日虽然万般美好,可诗人却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倾听到了时光远走的脚步,一种悲春的情感油然而生--快乐并不是无际的,每一个春天送来了欢乐的同时也送来了一段即将成为过去的生命时光。醒醒吧,享受春天快乐的同时不要忘记应当珍惜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不要让梦想总是同春天一起苏醒,而后在春天的快乐中将其遗忘。
这是一篇极具警示作用的小诗,写得委婉、细腻而唯美。诗中没有直接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但却在细数春天美丽与欢欣的同时提醒人们要昔时。美好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错过,不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幡然醒悟之时已是青春不再。“我觉得,我的悲春并不是枉然,快乐应该以意外的打击而结束”,这种警句式的结束语可以引起读者深入的思考--追求快乐并不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实现?这种思考增强了这首诗的震撼力。
诗人悲春的情怀可令人想起李商隐《锦瑟》里的一行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不过此处的“情”不是以往的种种情事,而是往日春天美丽欢欣、踌躇满志的情景。诗人在春天里的感触与悲春,那种感慨时光无情,人生理想还未实现的怅然似乎就在眼前,令读者产生共鸣与沉思。
A。K。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对健康的大地生活的热爱、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热爱,表现出俄罗斯文学从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过渡,显示出俄罗斯文学在大自然艺术形象的鲜明性与准确性方面的成就,反映出19世纪俄罗斯文学在揭示俄罗斯人民精神感受方面的准确性与深刻性特征。
§§第5章 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费特抒情诗情感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