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天下没有比这七件事再俗之又俗的事了。然而,任何伟大与崇高,任何理想与梦想,任何形而上都无不建立在这些俗事之上。它是人生存的基础,也就是一切一切的基础。草庐主人,闲来话之,意在不忘生存之根基矣。

  近日,翻一册画集,看到白石老人的《柴耙图》,上题“以家器谱传吾子孙”。我想,不要说在城市,即使在农村,柴耙这样的家器,也很少见了吧。然而,图中的柴耙,却勾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是新中国最困难的时期,百姓生活中几乎没有不缺的东西,当然,也包括做饭的柴草。所以,农村的孩子,在几乎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学会了拾柴。平时,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遇到一根草棒,那怕很小,都会顺手捡起来,带回家去。中秋过后,秋风渐紧,树叶也渐渐由绿而黄,由黄而枯,片片树叶,就不断地飘飘摇摇地落下来。大人们便手握柴耙把树叶向一块耧,孩子们就用拴了长长麻线的铁丝一片一片串树叶。虽然树木的种类很多,但能串的树叶却很少,主要是串杨叶。杨叶片大而厚,像大人的手掌。如果手快,很快就会串满麻线,像一长龙拖在身后。回到家,把“龙筋”一抽,树叶就散在地上。晒干之后,就可烧火做饭。

  六七岁,背动草筐了,就要学着耧柴。耧柴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耧树叶,二是耧路边的枯草,三是耧秋收过后还没有耕耘过的庄稼地里的柴草。最难耧的是田间的柴草,一是地里坷垃多,草干得程度不一样,还没有干透的草,会绊耙。所以你不得不随时停下来,用手拔草。耧柴有两种方式:一是直线式,即背着耙杆走直线,走一段距离,柴草就爬满一耙,弄下来后,再耧。二是旋风式。场面比较大,可以像扫地一样,一耙接一耙地旋着耧。旋过几个圈之后,柴草就堆成一堆。

  近处的柴草耧光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往往结伴到很远的地方去。在耧满一筐之后,孩子们就围坐在一起,谈一些生活趣事,当然也谈社会、谈人生、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见解十分浮浅,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好笑,但却成为人们人生追求的起点。

  树叶和柴草比较“软”,适于烧鏊子,烙饼或摊煎饼。烧锅做饭最好是用硬柴。较硬的比如“柞子”。“柞子”是玉米的根,当步犁犁过之后,“柞子”就翻了上来,用抓钩把上面的土打掉,我们称之为“打柞子”。最好的柴是木柴,我们称之为“干棒”。冬天,一群孩子一个拿一根枣木棍,去投干棒。投干棒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机巧活。一来你要有眼光,在林林总总的树枝中,要看准哪是干枝。二来你得有准头,不然光放“空炮”就会徒劳无功。三来你得有力气,树很高,没有力气,棍子到了干棒处,就成了强弩之末。一个好的“炮手”,一天投落的干棒可烧三锅。大部分人往往白白浪费三个窝头,毫无收获。

  拾柴的意义不仅帮助大人解决了“燃锅”之急,而且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比如,团结合作。投干棒时投棍往往会落在树上,这时,其他人就得帮助你把投棍投下来。它能给人许多启发,比如,“还是自己的耙子上柴禾”。它还是孩子艺术萌芽的土壤。比如,有一首游戏时唱的儿歌就源于“打柞子”……“你干嘛哩?”/“俺打高梁柞哩。”/“你怎么还不走啊?”/“俺挺害怕哩”/“打个灯笼送送你。”……

  现在,烧锅做饭,城里用上了煤气、天然气,乡下大都以烧煤为主,人们再也不为无柴为炊的事发愁了。白石老人要把柴耙作家器谱传子孙,自然有其更深的用意。只是不知“子孙”们是否还珍藏着这早已退出历史的柴耙,哪怕仅仅在心中。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