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文学,同时也喜欢结交文朋诗友。于是,便自然地生出了一些题、序、跋、评之类的文字。评析未必准确,文字难免平平,但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平阴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折射出朋友间的真情。
——序《山乡恋歌》
尹燕林是平阴县安城乡人。安城是古代济北国故城所在地。他在这片故国土地上已整整生活了五十七个春秋。他对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浓浓的深情。
2002年,他开始着手编辑《山乡恋歌》一书,到今年年初书稿已基本定型。他为这部书付出了不少心血。他说:“我的身体不太好,书出不来,我死不暝目。”
他把书稿拿给我看,足足四百余页,有历史,有文学,有艺术,有民间故事。其中,他个人的作品占了一半以上。他的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或散文、或诗歌、或曲艺、或摄影,无不蕴藉着他对生活的独特体会,熔铸着他对北安故国的真挚感情,寄寓着他对安城美好未来的热切憧憬。
他让我为这部书作个序,我唯恐方家见笑,再三推托。他说:“一来,我不想扯大旗;二来,你最了解我。”执意让我写。其实,认识燕林也是近几年的事。98年,宣传部门组织了一次先模事迹报告会,他作了“我愿干一辈子文化站长”的演讲。语言朴实无华,事迹生动感人。这是我和燕林的第一次谋面,他的经历、他的事迹、他对故土的热爱,他对文化事业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此,我俩成了朋友。在频繁的交往中,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946年,燕林出生在安城乡安城村一个平民家庭,16岁初中毕业,因家庭贫寒,自己毅然放弃了学业,以供哥哥上学。燕林自幼热爱文化事业,12岁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14岁就能识简单的乐谱。初中毕业后,回家劳动。期间,他经常教团员青年唱歌。由于他聪明好学,有才艺,64年被录用为民办教师。在学校,他任艺体教师。期间,上了一年半的师范培训班。回校后,组建了学校宣传队,自编自演节目,多次参加公社和县里组织的文艺汇演,并屡屡获奖。他连年被评为全县“五好教师”。76年,被选任到乡里当文化站站长,一直干到退休。
人们说,文化站长是个好汉子不干,赖汉子干不了的差使。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不好干。吹拉弹唱样样都要行,没两把“刷子”,干不了。可他在这一岗位上一千就是二十八年!他不是没有转行的机会,然而,他都自动放弃了。因为,他挚爱着文化事业,挚爱着安城这片土地。
他曾两次约我到安城游玩,从天井飞泉到八里沟,从北安故址到寨山古道。一路走,一路讲,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话语中充满了作为安城人的自豪感。谈起安城,那怕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情。他说,这里一块石头都是故事,一根古木都是情节。在安城,看了一处又一处的美丽景色;从燕林口中,知道了很多掌故。燕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每一事物之前都加个“咱”字。“咱安城”;“咱的八里沟”;甚至连毛铺大集都称之为“咱的集”。他说,咱安城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林有泉,更不乏传说掌故,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他今生今世最大的心愿就是保护好安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搞好开发,扩大宣传,让世人都知道:人间有安城。
燕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摄影、美术、书法、文学、音乐、曲艺、戏曲样样拿得起,并多有建树,其作品多次在县市以上获奖。我读过他的不少文章,看过他自编自演的很多节目,听过他熟练而深刻的演奏,也欣赏过他纵情的泼墨。这一切,无不让我为之折服。我游过八里沟,却久久不能提笔,因为他所作《金色的八里沟》在我看来已近乎观止,我不得不发出“眼前有景题不得”的感叹。但他最让我敬重的并非他的才华,而是他的奉献精神。他并不以成名成家为追求,而把繁荣乡村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己任。安城是山乡,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用于文化建设的钱微乎其微。但为了发展文化事业,燕林什么都豁得上。经费不足,自己先出。这些年,为文化垫支了多少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了文化,他撇家舍业,孩子的学业、工作,他从不过问。他身兼数职,工作之辛苦可想而知,但从不叫苦叫累。98年因劳累过度,脑动脉供血不足,几次晕倒,都没休息过一天。他出色的成绩也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县市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记三等功~次。
为了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他执意要编一部书。钱不足,他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他说,为了让后人了解山乡、了解山乡文化,推动山乡的发展和进步,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他都在所不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花发、干瘦、清癯,让亲朋好友看了就忍不住心疼。近来,为了《山乡恋歌》的早日付梓,他宵衣旰食,夜不能寐,费尽了心血。他头发越来越白,皱纹也越来越深,看上去似乎又苍老了许多。但他依然坚毅、依然执着、依然忘我,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只为圆一个在别人看来并不浪漫的梦——“宣传咱安城”。
如今,他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山乡恋歌》在燕林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要和读者见面了,这部书涵盖了安城的历史和文化,在安城的发展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读者从这部书中不仅可以读到安城的历史、文化、现状和前景,而且可以读到一个知识分子所具备的责任、奉献、良知和特质。希望每一个读过这部书的人,都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能向燕林学些什么,我能为安城的发展能做些什么。
“为什么眼中充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燕林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久已消弥的东西,那就是对文化的执着,对故土的热爱、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在这个越来越物化的世界上,这种东西越来越弥足珍贵。
尹燕林是平阴安城人。安城是汉代济北国故城所在地。他在这里已生活了五十七个春秋,他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浓浓深情。为了它的美好未来,他把生命化作了爱,一滴滴洒向故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