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城北有一小山,名会仙山。山阴石崖上有两个人足形的石窝,人称“碧峰仙迹”。
“碧峰仙迹”位列平阴古八景之一,如果但从景上看,大有“烂竽”之嫌。如果心怀“紫霞”,登临此山,你就会有“何须海外觅蓬莱”的感受。
会仙山海拔不过百余米,原在古城之东,因平阴县城的位移,会仙山由城东“挪到”了城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遥想古时,古城枕山,年年草绿,岁岁叶碧,洞有丹砂,岩傍云霞,烟树苍茫,峰峦玉嶂,楼阁琼台,花柳春风,物色清新,惹得仙人常来山顶聚会,又怎能不让幽人感怀、达士动心?故何海晏、王纶、张承宽、梁士奇、国进、赵方曦、张宗旭……这些文人骚客无不一次次“携杖临仙山”,“高贤共举杯”,赋诗高吟,坐听蝉声,目送夕阳,直令他们“览胜不妨长此醉”,忘机忘怀又忘归。
然而,人物几随浮世变。不知何时,房屋“爬”满了会仙山,仙人观不见了,会仙亭几度倾废。树碧草青遥然入梦,光光的山顶上仅有一亭,日百福亭,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百福亭八角重檐,金瓦覆顶,栋梁斗拱,彩绘百福,造型极为古朴。于亭中远望,泰山黄河,新城老区,尽收眼底。今人早已失去了“载酒登山寄远心”的雅兴,很少有人光顾会仙山。
会仙山是离县委最近的山,工作之余,常独临其巅,不为锻炼,不为揽胜,只为心中那点“紫霞”之意。我常想,何者为仙?望文生义,人之于山也。人于山上,便立时有超凡脱俗之感,极目远眺,长空万里,心空也即如止水般澄洁。微闭双眼,盘膝而坐,毋需焚香叩祝,亦不用念珠木鱼,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用想,潜心入静,心就会渐渐化入禅境。
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了利欲权欲、困惑苦恼,或整日杀杀伐伐,或时时疲于奔命。茫茫人世,芸芸众生,苦难似乎总绵延无尽。然而,慈航普渡,我为舵手。你若能每日登山,视通万里,心鹜八极,极目骋怀,心便如长空白云,来无所从,去无所止,不见有生,不见有灭,听清风过耳,如闻“梵音”,一切痛苦烦恼全然冰释,仿佛涅般,直达仙境。
山峰不碧,仙山依在;仙人之迹,存于山阴。我常登会仙山,岂为探幽揽胜?不负“紫霞”情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