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9月到2002年1月这段漫长的日子里,我在县文化馆文学创作组的位子上一直未动,稳稳坐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和百余位文学工作者打过交道,展恩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们初识于征稿。
平阴县是个只有35万人口的小县,虽然小,爱好文艺的人却不少,《平阴文艺》从未间断过刊出发行。1981年前,全为刻印,后改为铅印,少时印500册,多则1000册。除发放本县外,还与外省市的文化部门、文学工作者交流。1985年底,我们下发了“玫乡颂歌”的征文启事,恩华送来了他的散文《河山魂》,写得很精彩、很有感情,也不乏思想性。那时,我就预感到,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文学创作的高手。
果不其然。转眼间,20年过去了,展恩华已在各级文学杂志、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上百万字,还出版了两部散文专著。他的散文意境高华,内涵深邃,情绪饱满,文笔隽永,格调清新,充分体现出他独具的散文灵性。其艺术成就,引起了省市文艺界的关注,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恩华是平阴县店子乡人,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当过教师,干过教研员,教学上有相当的名气。1996年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忙碌自不待言。但他从未间断过文学创作,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也写剧本、小品,足见他的勤奋与刻苦。散文集《精神家园的守望》的出版是他文学创作中的里程碑,是玫瑰之乡艺术园地里不可多得的奇葩,是散文之林中一片灿烂的红叶。如今,他又出版了第二部散文集《草庐漫话》,这是他艺术成就不断攀升的新标志。我作为恩华的兄长和师友,从心里替他高兴。
恩华的作品我大都编过、读过,感到他的作品来得快、写得活。1987年,他写的散文《玫园行》,立意新、构思巧,在报刊发表后获得一致好评。我一直把这篇文章看作他的代表作,甚至可以称为平阴文学史上的散文经典。
他写散文重意象轻描述,好多写景的散文,其景地他都没有去过,但写得无不情文并茂,意味深长。我曾对此提出质疑,并建议他应该到实地“写生”。他说,范仲淹从未到过岳阳楼,不也写出了《岳阳楼记》这千古绝唱吗?我虽未完全“说服”他,内心却很佩服:不唯上,不唯师,不盲从,体现了恩华的个性。我一向认为,一个奴性十足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然而,恩华并不是一个固执的人,他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当年,我对他说,你写散文比写小说和诗歌要得心应手,应把文学创作的着力点放在散文上。他真的向散文上作了最大的“倾斜”,使其在散文创作上的灵性得到最大张扬。
恩华是平阴的“土著”,对家乡充满了深情,在他的笔下,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美丽;恩华是个文化人,有着文化人的共同情趣,琴棋书画诗酒花,在他的笔下情趣盎然;恩华是个平常人,但他却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体会五味人生;恩华在平阴文友中有很好的人缘,年长者、同龄人、年轻人当中都有他的好朋友。他把朋友看作最可贵的财富,尤其是对文友,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写序、写跋、写评,不遗余力相扶掖。在文人相轻的世风中,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前程似锦,来日方长,愿恩华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雷庆龙
2004年4月于榆山文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