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一点,企业家们个个感同身受。但人才在哪里呢,有的企业家往往会发出无才之叹。其实蓦然回首,说不定人才就在你身边。
(1)真情地呼唤。
人才的重要性,往往愈是在紧要关头,愈是显现得更充分。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人才,但每个企业都有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时候,可能人才已经出国,可能人才已经故去,可能的原因还有很多。
正在用人之际,企业却没有可以得心应手的人才,企业家们谁都会着急。
战争中没有人才,军事家同样着急。
孙权此刻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火烧火燎,他心急如焚,把头发都烤成了白色。无才之痛让他痛彻心扉。
一是危难时刻。
孙权深深陷入一生中最大的危局。戎马生涯几十年,经历过无数狂风巨浪,他本已经有了抗拒风浪的心理基础。但这一次的滔天恶浪,来得太猛烈,来得太张狂,远远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范围,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成了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一只孤立无援的羔羊。
孙权又像一头被猎人逼上绝顶的狮子,前面就是万丈深渊,他的一只脚已经迈出去,他已经无路可退。
孙权面临的危险不仅仅是个人的危险,而是江东六郡八十一州面临的危险,是孙权励精图治、苦心孤诣打造的江山社稷的危险。
这个危险来自于蜀国,来自于刘备。起因是因为关羽,因为关羽是因为荆州。
孙权太想得到荆州了。荆州就像悬在野马头上的一把青草,永远都充满着无限的诱惑力。
孙权还是得到了荆州。他乘刘备和诸葛亮西去益州之际,让吕子明白衣渡江,偷偷拿下了荆州。
拿下荆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军阀混战,你进我退,城头变换大王旗,是常有的事。
今天我靠实力拿下,明天你可以再靠实力夺回去。荆州永远是荆州,变换的只是主人而已。
但孙权拿下荆州的同时,还拿下了关羽。
拿下关羽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在他的一生中,不也同样拿下了很多人?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常在河边走,谁都会湿鞋。
可拿下关羽后,不该把他杀了。
杀一员敌方的大将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连吕布那样的主帅,还不是照样一刀给砍了。
可关羽是刘备的弟弟。他们桃园结义之时,曾亲口许下宏愿: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他们的结义之情,远比骨肉兄弟更甚。
孙权杀了关羽之后就后悔了,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孙权知道,自己的祸,这次闯大了。
此时已经成为汉中王的刘备,已经成为一国之主,恰恰他又是一个重情守义的人。刘备听说孙权擒杀关羽的消息后,一日之内,哭死过去五次;三日之内,滴水粒米未进。他根本不去办公室办公,成天躺在家里悲哭,泣泪成血。
关羽不是寿终正寝,而是被人杀死的,被人活活杀死的啊。
这个仇不能不报,这个仇不能以后再报,刘备恨不得一口活活地吞下孙权,他倾全国之力,带了七十五万大兵,发誓要杀灭东吴,为关羽报仇。
孙权面对的是七十多万雄兵,面对的是一个已经不计任何后果的统兵元帅。七十多万人排山倒海般压过来,就是地上的青草也会给踏平了。
孙权想了很多主意,都不能使刘备回头。刘备差不多已经疯了。
孙权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听到刮风,想的是刘备;他听到喜鹊叫,想的是刘备;他眯一会儿眼睛,就仿佛看到一个手拿钢刀、眼睛滴血的刘备。
他想着刘备一步步凶神恶煞地走来,心就一阵阵急迫剧烈地紧缩。
二是人才在哪里。
每个企业都会遇到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这个时候企业家们都会把希望寄托在解决问题的人才身上。可人才在哪里呢!
孙权面对绝境,他想的是自救;要想自救,就需要人才。
孙权坐在自己的龙椅上,面色柔和地瞅着眼前一班儿文臣武将。他们个个神色凝重,面面相觑。没有了喧哗,没有了往日善意的戏谑,默默地站在那里像一根根木头桩子。
孙权知道,这些都是与自己同生共死的人。让他们去死,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但死要死得其所,无谓的牺牲没有一点价值。
孙权不禁想起了周瑜和鲁肃。
周瑜在赤壁的时候,面对曹操大兵压境,雄姿英发,挥洒自如。谈笑间,点燃一把烈火,让曹操樯橹灰飞烟灭。
鲁肃大智若愚,以柔克刚,穿行在三国之间,处变不惊,游刃有余,让谁也不敢小视江东,为东吴争取到了难得的和平与安宁。
但周瑜、鲁肃以及吕蒙,他们都已经撒手西去。
孙权慢慢地直起腰,他扫视了一眼群臣。韩当、周泰、徐盛、丁奉、阚泽、甘宁、张昭、步骘,都是当世英才,但抵抗倾巢而动的刘备,千钧重任,他们扛不动啊。
孙权不觉叹道:“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现在吕蒙也死了,没有人替我分忧了啊。”
孙权在盼望人才,在呼唤人才,他迫切需要一个能够经天纬地的人才。
(2)人才就在身边。
面对孙权焦灼、憔悴的面孔,一班文臣武将不觉自惭形秽。他们也在焦虑。
阚泽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他知道,在此危难之时,最需要的不是浴血疆场的战将,而是能够力挽狂澜的擎天之才。他见孙权几度举止失措,深深明白孙权的处境。
阚泽经过深思熟虑,向孙权建议说:“现在有一个擎天之柱,你为什么不用呢?”孙权一听此言,急忙问是何人。阚泽说:“就是目前守在荆州的陆逊。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我的看法,他的才能不在周瑜之下。您若能用他,必定可以战胜刘备。如果有什么失误,我愿意与他同罪。”孙权顿开茅塞,说道:“如果不是你提醒,我差一点误了大事。”
企业家在急切寻找人才的时候,仅仅两眼向外是不全面的,说不定人才就在身边。
孙权没想到自己苦思冥想的人才,就在自己眼前,真是急昏了头了。
但张昭不同意用陆逊。他说:“陆逊不过是一介青年书生,绝不是刘备的对手,用他必误大事。”顾雍与步骘都表示了与张昭同样的忧虑。
阚泽见一班文人如此短视,不禁血脉贲张。他大声疾呼道:“如果不用陆逊,则东吴就会遭受灭顶之灾,我愿以全家性命作担保。再也不能犹豫了。”
孙权说:“我也知道陆逊是个人才,你们不要争了。我决定当此重任,非陆逊莫属。”
一是被遗忘的人。
陆逊在此之前,已经出现在《三国演义》里了。
陆逊一出场,就让人们耳目一新。
是他,实现了周瑜、鲁肃的遗愿,从刘备手里夺回了荆州。
确切地说,是吕蒙按照他的主意,才从刘备手里夺回了荆州。
当时,吕蒙受孙权之命去战荆州。吕蒙发现关羽的防御体系十分严密,沿江布满了烽火台。吕蒙作为三军统帅,自觉无计可施,只好称病不出。陆逊向吕蒙献计,让吕蒙就此回首都养病,把前线陆口的城防交给一个不出名的人,借以松懈关羽的战心;关羽如果调走了沿江的人马,取荆州将会易如反掌。吕蒙见这个小青年颇有见识,就把守陆口的重任交与了他。陆逊一上任,就极其谦卑地向关羽示好,把关羽麻痹得云天雾地。结果,吕蒙才偷袭荆州成功。
吕蒙死后,陆逊就镇守在荆州。
孙权不是因为陆逊远在荆州而忽视了他,而是陆逊的年龄掩盖了自身的光华。
陆逊年仅二十六岁,而率兵来攻的一代枭雄刘备,已经整整六十岁了。
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论战功、论资历,都不能跟那些身经百战的前辈比。无怪乎孙权急破头也没有想到陆逊身上去。
但孙权没有忘记陆逊在陆口对付关羽那精彩的一笔。那时的陆逊更年轻。
孙权已经认定,陆逊是江东下一代的领军人物,江东的军事大权,交给他肯定错不了。
二是身边的青年才俊。
孙权经过阚泽的举荐,进一步认清了陆逊的价值,他决定越级提拔,让陆逊统领三军,全力对付刘备。
回到江东的陆逊对孙权说:“江东的文武大臣,都是您的故旧之臣。我年幼无才,怎么管得了他们?”孙权说:“阚泽以全家人的性命保举你,我也知道你是一个有才的人,你就不要再推辞了。”陆逊说:“假如文武大臣们不服,怎么办呢?”孙权说:“若有不听号令者,可以先斩后奏。”
孙权不亏为英明之主。他不仅敢于大胆地使用人才,同是,他也敢于放手使用人才。
周瑜用兵的时候,孙权全力支持他在前线的各项决策。
陆逊年轻望浅,孙权要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用兵环境。
孙权听从阚泽的建议,公开设坛拜将,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及荆州所有兵马,全部交由陆逊掌管。自己坐镇后方,保障前线人、财、物的一切需要。
所有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陆逊的身上。
面对孙权的重托,面对老谋深算的刘备,陆逊临危受命。
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必须要经过战争的检验。
陆逊来到前线,迎着大将们犹疑不定的目光,正式走马上任了。周泰作为老将,他觉得孙权派陆逊统兵御敌,未免太过轻率了。
陆逊传令所有将士,凭高守险,多想守备良策;不得将令,谁也不准擅自出阵杀敌。
陆逊在等待,他在等待中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
陆逊也在等待中与刘备拚毅力,拚耐力。转眼间,冬去春来,两军已经相持了七八个月。
七八个月,造就一代英豪,时间不算太长。
这一年的夏天来得特别早,也来得特别热。陆逊的士兵住在屋内,尚且酷暑难当;刘备的士兵住在密不透风的营帐中,就更是苦不堪言了。终于有一天,陆逊听说刘备把士兵的帐篷,全部移往树林里去了。
借树荫挡着,自然要凉快许多。刘备是一个爱兵如子的统帅,也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忠厚长者。树丛中,刘备士兵的帐篷有如一个长蛇阵,连络七百余里。刘备也很不容易。
陆逊终于找到了破绽,也找到了自己苦苦寻觅的战机。他心里暗自庆幸,诸葛亮没有随刘备来这里。在陆逊心目中,诸葛亮才是真正的战神。
陆逊多次听老将们讲述过赤壁大战的光辉经历,多次听人们讲述周瑜谈笑却强敌的豪迈英姿。他决定像周瑜一样运用火攻,烧掉刘备的营帐。
陆逊算了一笔账,刘备共屯兵四十处,无须处处点火,隔一处烧一处,只用二十把火就足够了。
营帐都在树林中,比江中烧船要容易得多。
只可惜刘备带的人马还太少,这把火的功劳超不过周瑜去。
夏天不仅天热,夏天还有的是风。陆逊乘着月明风高的夜晚,乘着东南风的风势,在刘备连绵不绝的营帐中,点了二十把火。
火光中,只见刘备的七十多万人马,瞬间葬身火海。
火光中,孙权才发现,陆逊是当之无愧的人才。可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想到他呢!
孙权的经历告诉我们,企业里或许藏龙卧虎,当我们孜孜以求地到处搜罗人才的时候,我们也不妨回头看看,说不定人才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