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会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要善于讲道理,讲情理,以理服人。动辄施以处罚只能适得其反。
对企业管理者来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永远是管理员工的有利武器。通过摆情况,讲道理,可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共创大业。
情到深处自然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把道理讲明,把利害讲清,谁都可以成为一位好员工。
如果凭借手中的权力,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动辄对员工大加申斥,惩治责罚,只会适得其反。
《水浒传》里的杨志,就是一个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所以他吃了大亏。
杨志在京城杀了小混混牛二以后,被官府发配到北京大名府充军。
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他在大名府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身兼地方和军队一把手,可谓有权有势。
梁中书原在京城工作时就认识杨志。他知道杨志是一员勇将,念故旧之情,有意提拔杨志在军队里担任提辖。
梁中书把杨志留在身边,当了一员心腹爱将。
寒来暑往,转眼已过端阳。看看老丈人蔡京的寿诞临近,梁中书准备了十万贯珍珠宝贝,作为生日贺礼,让杨志带队,运送到首都东京去,庆贺蔡太师生辰。
尽管路上很不安全,但梁中书知道,杨志武艺超群,做事谨慎,这趟路走过去,不会有大的妨碍。
但这一次梁中书想错了。杨志打仗可以,但作为一个管理者,他还欠火候。
(1)复杂的团队。
这趟差使十分重要。梁中书上年的十万贯生辰贺礼,在半路遭劫,至今还没有抓到凶手。这一次,他不得不十分小心谨慎。
杨志领受任务时更是诚惶诚恐。
一是有先见之明。
见梁中书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杨志也深感责任重大。他问梁中书:“就不知道您如何打点,安排几时起身?”
梁中书说:“我已经想好了。把十万贯金银财宝,装入十一辆车子。车子上明明写上:庆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安排一名士兵护卫,三日内就动身。”
杨志一听梁中书这样安排,就赶紧说道:“这样去东京的话,我就不敢领受这个任务了。恳请另派英雄精细的人去。”
梁中书说:“那你说怎么办才好?”
杨志说:“我的意见,把礼物装成担子,选健壮士兵挑着,都扮作客商,一路悄悄地去往东京。如此的话,我就敢领受这个任务了。”
梁中书说:“你说的很对,就这么办吧。”接着,梁中书又说:“我夫人也打点了一些礼物,要送与府内家眷。怕你不知道府内路头,特地安排谢都管和两个虞侯,和你一同去。”
杨志一听,又说道:“我还是去不成了。”
梁中书说:“又怎么啦?”
杨志说:“那些士兵与我同行,我想走就走,想住就住,什么都可以做主。有老都管和虞侯相伴,他们是夫人的人,又出自太师府门下,在路上与我违拗起来,我怎敢与他们争执?”
梁中书听杨志这么说,觉得杨志思考问题很周到,更是刮目相看。便对杨志说道:“我让他们三人都听你的好了。”
杨志说:“如此,我就敢上路了。”
二是情况复杂。
梁中书全部同意了杨志的意见,把十万贯金银财宝装成十一个担子,选了十一名健壮士兵挑着。老都管和两个虞侯也都表示在路上听从杨志的安排。
杨志就这样带着十四人上路了。
要把这个团队安全带往东京汴梁,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杨志面临的情况太复杂了,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路途情况复杂。从位于河北大名县的北京大名府,到位于河南开封的首都东京,一路上要经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黄泥冈等许多“贼寇”占据的地方。第二,人员构成复杂。虽然这个团队只有十五个人,但老都管和两个虞侯出自首都太师府,他们的行政级别比杨志这个小提辖要高出许多档次。他们嘴上表示听从指挥,但心里未免不服气。第三,气候状况复杂。正处于炎炎夏季,昼长夜短,酷暑难当,更为团队的行程增加了难度。
杨志虽然是老江湖了,虽然取得了梁中书的管理授权,他也得小心翼翼。
(2)鲁莽的管理者。
杨志是这个团队的最高领导人,他要用好自己的权力。
一个军官管十一个士兵,固然不是问题。但要管资格老、级别高的谢都管和虞侯,却必须得动脑子。
可是,杨志虽有先见之明,却没有管理经验。
一是没有把级别高的人搞定。
带一个团队外出,是对带队者智慧的考验。其中的关键是把级别高的人工作做好。在杨志的团队里,就是谢都管和虞侯。
杨志如果把谢都管和那两个虞侯搞定就好了,可他没有这样做。
离开大名府上路,头一个星期里,杨志带着团队,早上乘凉赶路,中午天热的时候,就把队伍停下来歇息。大家有说有笑,虽然苦点累点,但对杨志的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
五七日后,离开人烟辏集之地,渐渐进入山路。杨志知道,山中是草寇出没的地方,团队已经进入了危险境地,必须乘热赶路。于是,杨志自作主张,规定每天从上午八点开始赶路,至下午四点便要住宿。
作息时间这样一改,掐头去尾,刚好把清晨和天黑之前两段清凉时间删去,却要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里赶路,让老都管他们很不明白。
杨志知道,这最热的一段时间正处于大白天,行人多一些,也便于观察情况。再说,那些打劫的贼寇也会在这个时候歇息呀。
杨志修改作息时间是正确的,但他没有把老都管的工作做通,并让老都管帮忙做工作,而是自己擅自决定。他为团队的覆灭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二是方法简单粗暴。
士兵们挑着担子,在大热天赶路,个个累得气喘吁吁,瞅着杨志不注意,就放下担子歇一会儿。杨志手执藤条,见到谁坐下来,就上去抽一鞭子,逼着大家赶快前行。
不仅挑担的士兵们不好受,两个手拿包袱的虞侯也不好受。他们平时坐在办公室里,吃香的喝辣的,实在缺乏锻炼。这种训练特种兵的工作方式,确实让他们吃不消。
两个虞侯决定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他们刚坐下来,杨志就过来催他们走。两个虞侯说:“天凉快的时候不走,却要在天热的时候走,谁受得了啊。”杨志不好拿藤条抽他俩,就只好不干不净地骂道:“你们说的都是屁话。在这危险地面,谁敢摸黑赶路?”
杨志把两个虞侯也得罪了。
两个虞侯对老都管说:“你也不管管杨志。他一个小军官,凭什么骂我们呀。”老都管说:“上路之前,梁大人专门交待都听他的。暂且忍一忍吧。”两个虞侯说:“梁大人不过是人情话,这里你就当个头罢了。”听了两个虞侯的话,士兵们更来气了:“挑这么重的担子,在这么热的天赶路,还动不动用藤条打我们,我们就不是父母养的?完全不把我们当人了。”
除了老都管还能沉住气外,其他人都对杨志怨恨不已。
三是不会做群众工作。
看看来到黄泥冈前,却正值中午时分,太阳似火一般蒸着大地。
杨志说:“乘热翻过这座冈子,然后再休息。”
赶路又不是吃蒸馍,还需要乘热?众人口虽不言,每个人都窝了一肚子火。
刚刚走上黄泥冈,那挑担的十一个士兵,瞅见有树荫的地方,放下担子,靠在树上喘气,动也不想动了。
杨志知道,此时此地绝不能休息,他拿起藤条就来赶打士兵。把这个打起来,那个躺下,打都打不走。
老都管见杨志不住地抽打士兵,就再也憋不住了,说道:“天实在太热了,你不要老是打他们好不好。”杨志说:“您不知道,这黄泥冈是贼寇们出没的地方,一点儿也耽搁不得。”老都管说:“那就稍坐一会儿,等过了中午再走也不迟。”
杨志见老都管也不明理,就拿起藤条发狠地打士兵:“谁要再不起来上路,老子就先打谁二十军棍。”士兵们再也忍不住了,说道:“你躺着说话不知道腰疼。我们挑这么重的担子,怎比你空着手走?就是梁大人亲自来,也听我们说一句吧。你太不拿我们当人了。”
杨志听了士兵的话,更加恼怒:“你们想呕死老子是吗?不怕打的就躺着吧。”一边说一边拿起藤条又打。
老都管见杨志不给自己面子,就火了:“我在太师府当都管,那些比你官大的军官,千千万万,谁见了我不是点头哈腰?你一个芥菜籽大的小官,就这么逞能。”
杨志见老都管发火了,只好申辩说:“现在不比太平时节,到处都是强盗。”老都管大怒道:“你说这话该割舌头。如今怎么不太平了?四川、湖广,哪里我没有去过?你别拿大话吓人好不好。”
老都管是见个世面的人,他把杨志骂得狗血喷头。
杨志用鞭子代替道理,他把整个团队的人都得罪了。
四是集体翻船。
杨志正在抽打士兵的时候,见对面林子里有一伙人,贼头贼脑地往这边瞅。
杨志赶紧走过去盘问。那些人对杨志说:“我们是贩枣子的客商。天太热了,坐在这林子里休息。见你打那些人,我们以为遇到贼了,就过去看一眼。”
杨志嘘了一口气。担心别人是贼的人,就不会是贼了!
正说着,只见一个卖酒的小贩,挑着一担酒,哼哼叽叽地从山下走到冈子上来。
那伙人便喊住酒贩,买了一桶酒,拿枣子当菜,一会儿就喝完了一桶。另一桶也喝了一瓢。
见他们喝得津津有味,老都管和士兵们眼睛都看直了。他们舔了舔嘴唇,实在也想喝一口解解乏。
杨志说:“那酒里有蒙汗药,千万不能喝。”
那些士兵们眼见那伙贩枣子的都没有被蒙倒,另一桶也舀走了一瓢,就嚷嚷着要把另一桶买来喝。
杨志目睹了整个过程,就没有再阻拦。酒买来后,自己也喝了一小碗。
那些士兵们买下了另外大半桶酒,还买了些枣子。个个狼吞虎咽,一会儿风卷残云,把酒和枣子吃了个罄尽。
这酒里就真还有蒙汗药,这一切都是那伙贩枣子客商用的计。
杨志和士兵们喝了酒后,一个个手软脚麻,倒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那伙人,不慌不忙地把枣子从车上卸下来,装上十一担宝物,大摇大摆地推下山去。
杨志喝的酒最少,也醒得最快。他从地上爬起来,本想抽出腰刀,把老都管他们都杀了。想想杀也无益,就只好摇摇头,叹了一口气,独自走下山去。
老都管他们醒来,太阳已经偏西了。大家一商量,杨志走了也好。回去后向梁中书汇报,就说杨志与贼寇合谋,劫走了财宝。
谁都没有责任,责任在杨志身上。
从“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企业管理者应该得到一个警示:当企业内部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要耐心细致地做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统一思想。简单粗暴,动辄施以处罚,只会导致人心涣散,最后把事情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