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的父亲周勃,出身贫寒,早年在江苏沛县以编席片为生,有时为了养活一家老小,还给人家办丧事当吹鼓手。秦末爆发了农民起义,他跟随刘邦转战南北,战功赫赫,官至最高军事统帅——太尉。刘邦死后,周勃在刘氏王朝兴亡的紧急关头,与陈平等镇压了吕氏的宫廷政变,将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立为汉文帝。史称“周勃安刘”。
汉·彩绘持盾俑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汉·彩绘骑马俑。
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周勃之子周亚夫继承父志,是一位具有军事才能的将领。汉景帝在公元前154年任用周亚夫为太尉,成功地平定了“七国之乱”。
周氏家族墓地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被考古工作者发现,但墓主人是周勃还是周亚夫不详。经过了长达5年的考古发掘。这座西汉前期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为墓主人陪葬的浩浩荡荡的“三千兵马俑”的发现。
杨家湾汉墓中发掘出兵马俑坑11座,出土步兵俑、骑兵俑近3000个。兵马俑军阵作第一、二线布置兵力,显示出骑兵与步兵混合编组的列阵布局,这与秦俑的战阵有相似之处。
杨家湾出土的汉俑身高约60厘米,步兵武士俑呈站立状,右手握长兵器,左手持盾或握拳下垂。武士俑身穿交领右衽袍服,腰束革带,服装的颜色为红色、褐色、绛黄等色,足蹬方口革履。骑兵俑身高约68厘米,身着短襦,衣服上绘有彩绘图案纹饰,身披黑色玄甲,足蹬高腰皮靴。还有伎乐俑组成的送葬仪仗队,吹吹打打跟在军阵的后面。送葬的队伍中飘扬着各色旌旗,旗帜上附缀有长的飘带以烘托送葬的悲哀气氛。汉代的旌是长条形的旗,其下附缀齿状边饰,名为重牙或燕尾。在军阵和仪仗队之间,排列着驷马高车。这支队伍似象征着为死者送葬的军队。杨家湾汉墓出土的陪葬兵马俑声势浩大,可以想象当年送葬队伍绵延几十里的宏大规模。大臣的葬礼尚且如此,西汉皇帝的送葬规模之壮观就可想而知了。
与阳陵陪葬俑群不同的是,杨家湾汉俑为塑衣式陶俑,是汉代丧葬制度规定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级别使用的陪葬陶俑。塑衣式陶俑是用泥塑的手法,将人物穿衣戴帽的形象及动作塑造出来,烧制成形,再施以彩绘。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塑造方法,省略了为皇帝从葬的着衣式陶俑的许多烦琐细致的工序。自90年代开始,考古发掘的多座阳陵陪葬墓,无一例外地出土了这种彩绘塑衣式陶俑,其中以杨家湾武士俑和阳陵陪葬墓园周应墓出土的彩绘侍女俑最为精致传神。
杨家湾汉俑与阳陵武士俑几乎处于同一时代,陶俑群也是当时社会生活和墓主人阶级关系的判断物。如果说阳陵汉俑是国家军队和皇家侍卫的缩影,杨家湾汉俑代表的则是一代武将军戎马生涯的情愫和写照。
形神兼备的杨家湾汉俑为阳陵武士俑服饰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