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是常见的动物之一,驯鸡历史甚为久远。《周礼·夏宫》有“其畜宜鸡狗,其黍宜稻麦”的记载。在汉代鸡就是实用价值极高的家禽,鸡肉鸡蛋皆美味,人们养鸡既可以自给自足又可以用来交易,在市场上以物易物补贴生活所需。人们根据鸡善斗的个性,发展出了斗鸡的游戏,在汉代,斗鸡走狗之风已十分流行。
彩绘陶鸡南区从葬坑出土。
阳陵出土的陶公鸡,长16.4厘米,高14.4厘米,通体彩绘,色彩艳丽。陶公鸡朱红高冠,黑、红、黄三色羽毛丰满轻盈,双足纤细但强劲有力,微伸的长颈昂首翘望作啼鸣状,惟妙惟肖。
陶母鸡的造形简单,身长14.6厘米,高12.3厘米,通体施彩,圆睁双眼,尾短、无冠,作悠然散步状或勾首栖息状,线条流畅传神,极富生活气息。
汉代人以鸡鸣判断天亮的时间,鸡鸣不仅代表光明的来到,还象征着家给户足、安宁和平的生活状态。所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正是理想中的田园景色。
汉人以为鸡有五德:头戴冠是文,脚趾有爪是武,遇乱而斗是勇,觅食相呼是仁,守时报晓是信。墓葬中从葬陶鸡,显然是汉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