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与钺是同一类兵器,源于原始社会的石斧、石锛。钺由斧发展而来,因为早期斧、钺形制相似,人们往往斧钺并提。斧、钺类兵器刃部较厚,主要依靠重力劈砍。
象征权力的斧车甘肃武威擂台汉墓出土。
斧、钺在商周时不仅是用于作战的白刃兵器,那时钺也是国王权力的象征。周武王伐商时,进驻商朝宫廷后曾经以“周公旦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挟武王”。周武王正是用代表王权的铜钺斩下了殷纣王的头,悬之于白旗之下,又用玄钺斩下了殷纣王宠妃妲己的头。钺还是掌握军队指挥和国家政权的标志,将军带兵出征之前,由天子在太庙内进行隆重的受钺仪式。天子赐钺,表示授予将军征伐杀戮之权。《礼记·王制》说:“赐以钺,然后杀。”那时钺又是刑具。《国语·卢语》载:“大刑用于甲兵,其次用斧钺。”斧钺不仅用于断头而且用于腰斩。
斧、钺虽属同类兵器但名称各异,形制上也有了区别。据《说文解字》载:“大者称钺,小者称斧。”因为斧、钺的杀伤力不如戈、矛、剑等,所以在周朝以后逐渐成为仪仗、装饰、刑罚的工具,至汉代此风仍未尽去,汉帝出行的大驾卤薄中的黄钺车就是皇权的象征。擂台汉墓出土的执钺铜骑兵俑均有这种炫耀皇权的意义。
最早的铜钺出自河南郑州二里岗,钺身素面,有肩无阑,仅有一穿。后来又出土了二穿和三穿钺,钺身也开始施以纹饰。商周时期,钺的制作更加考究,有的铜钺使用透雕或浮雕技法,钺的纹饰多样,有人纹、龙纹、花卉纹、兽面纹等精美瑰丽的图案,还有的镶嵌绿松石作为装饰。1976年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两件青铜钺,器身硕大厚重,刻铭文,分别重9公斤和8.5公斤,纹饰精美且具有神秘的威慑力,此时更注重于钺的权力象征和仪仗作用。战国至秦汉前期,铜钺已经演变为纯粹的仪仗兵器。
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了一件造形精美的青铜钺,高7.9厘米,宽11.3厘米,形如斧,器身扁平,素面,通体光滑,有弧形的宽刃,为明器。
汉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象征皇权的钺逐渐销声匿迹。斧作为笨重的武器已少被运用,于是斧就逐渐演变为生活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