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劳动人民在原始社会就已发明了弓箭。弓箭的优点是轻巧灵便,能够在较远距离射杀敌人,这种性能是其他古代兵器所不能及的。故而从有战争以来,弓箭就作为主要的兵器之一为人们所重视。
铜镞一组南区从葬坑出土。
弓箭是把人的体力和物体的弹力结合起来,利用人在拉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力量,以瞬间的爆发力的形式将箭发射出去,弓与箭配合使用,射程远,速度快,杀伤力强,是一种威力很强的远射兵器。
弓主要由弓身和弦两部分组成,弓身一般用竹、木制造。箭又称为矢或镞,由镞头、杆、羽、括、叉等部分组成,箭杆尾部设羽是为了保证箭稳定直线飞行。汉代盛箭的器物叫作“矢箙”,多为木制或皮制。
我国原始社会的弓箭十分粗糙,商代时,弓箭的制造技术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已经出现了青铜镞。春秋战国时期弓箭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车战中的重要远射武器。战车上配备有弓箭手,车左站在战车的左边专管张弓荷箭。在当时“言武者,首曰弓矢”。在汉代已制造出精良的弓和铁镞,但是仍有铜镞出土。直至南北朝以后铁镞才完全取代了青铜镞。
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大量铜、铁镞。三棱式,前锋和铤俱全,有些铤上缠有麻丝。其中20号坑的南部出土铜镞849件,铤长1.6厘米,通长3厘米。21号坑的车马箱内出土铁镞159件,菱形,前锋长2.5厘米,通长7厘米。出土时为捆状,几十根一捆装在箭囊中,箭囊已朽。
春秋初期,在我国古代的军队中出现了一种利用机械原理发射羽箭的兵器——弩,弩是由弓演变而成的。弩的工作原理是把原来的弓安装在木臂上,变手拉弦的竖弓为钩张弦的横弓。弩机是发射箭镞的机械,是安有臂的弓,弩机由望山、牙、悬刀和钩心组成。《释名》称:“门户之驱,开阖有节也。”也许这就是弩机命名的由来。弩的特点是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又利于守卫。
铜弩机陪葬墓园出土。
阳陵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弩机。有配给汉俑军阵的缩小比例的明器弩机,有陪葬墓园出土的实用弩机。汉弩机的悬刀呈长方形,望山加大加高,比战国弩增大了机件的灵活性和命中率,在弩机外另配了一个铜铸的机廓,嵌进弩臂的空槽内,弩臂的望山上出现了刻度,类似于今天步枪的标尺。阳陵出土的弩,留存最多的是弩机部分,少见有弓臂,偶见带弓之弩也仅有痕迹而已。这是因为嵌入弩臂后部的弩机用青铜制作,所以保存下来。弩臂和弩弓一般为木质、竹质,容易腐烂。
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铜弩机13件,长3.4厘米,通高6厘米。望山、钩牙连体与悬刀咬合,再通过两个枢钉连接,各部位活动灵活自如。
马王堆二号墓中出土一件错金银铜弩机,它比战国时的弩机有所改进,这把弩机用两个键把钩心、牙、弦刀安装在铜廓身上,它所能承受的弓弦拉力大,射程一般可达半里,是秦汉时的一种先进的远射程武器。
秦汉时期,对发弩这个特殊兵种的要求很高。汉代军队中设置了人数众多的弩兵,并委派高级将领率领,称为强弩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