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是足以傲视前朝的器物,齐家文化和殷墟虽也有铜镜出土,春秋战国的铜镜也很精美,却都无法和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汉镜相比。
铜镜陪葬墓园出土。
景帝陵出土的铜镜基本仍保持战国风格,但在设计和制作中有不少创新。胎薄、面平、边窄、云纹拱形钮,镜背图案之内、外区的分划不明显,而且常在主要花纹之下衬有地纹。战国时期的山字纹、蟠螭纹镜,均流行到西汉早期的文景时期。将铭文组织在镜背图案中则形成汉镜的一大特色,至于在铜镜背面图案之中镌刻“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等铭文,已经完全是西汉的风格了。
下面介绍几款阳陵陪葬墓园出土的铜镜。
四乳草叶纹镜:直径约15厘米,在距圆心3厘米处有一方格,方格四角各向外伸出一组双瓣叶,将方格与圆弧边缘间分成四区。各区分别以一乳为中心,每乳左右各有一对称连叠草叶纹,四区共有四乳八组草叶纹,装饰华美,排列整齐,颇具工整和谐之风格。草叶中的铭文简洁明了,有“见日之光,常毋相忘”字样。草叶纹镜起于汉初,流行绵延于整个西汉时期。
星云纹铜镜:圆钮座,钮外为内向十六联弧纹,其外为星云图案带。所谓星云纹,乃是带座的大乳丁布于四方,其间安排若干小乳丁。乳丁高低错落,灿若群星。乳丁纹铜镜有五星式、六星式、多星式,因其形象似天之星象,故有星云之名。星云纹镜与草叶纹镜颇异其趣,在汉镜中是相当特殊的。星云纹镜一般无铭文。
日光弧纹铭文铜镜:圆形钮座,座外有内向八联弧纹一周。钮座和联弧间有线条连接,外区为铭文带,铭文间杂以菱形符号,素面平缘。铭文字体瘦长,非篆非隶,铭文内容为“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忽不泄”。
蟠螭纹铜镜:玄钮,纹饰由主纹和地纹组成。主纹多为四个相互缠绕的蟠螭纹,地纹为云雷纹。钮座外为几重同心圆。玄纹上饰有四乳纹,无铭文。
阳陵出土的铜镜普遍为15~20厘米。应是墓主人生前实用之物。有几件颇小,直径在4.8厘米。辛延年《羽林郎》中称:“拭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这种小巧玲珑的青铜镜,应是随身携带之物或爱情信物类。至于直径超过20厘米的青铜镜,即所谓“盈尺铜镜”就相当珍贵了。
因为铜质中含锡量较高而洁白光亮,由于镜面能够反射光线,汉代人因此相信镜子具有辟邪的功能。圆形的铜镜又有喜庆团圆的含义,镜背面的文字具有吉祥寓意,因而铜镜成为爱情信物或馈赠亲友、婚丧嫁娶的好礼物。《木兰辞》中云:“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历朝历代关于铜镜的诗词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汉代铜镜是精美的工艺品,铸造精良,形态美观,纹饰华丽,还常常伴有吉祥优美的铭文,称得上“拙拙寸景,洋洋大观”,不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阳陵陪葬墓园出土的一批西汉铜镜,历经两千余年漫长岁月的侵蚀,仍然光可鉴人。这批出土的汉代铜镜是文景时期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时尚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