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大家一起来跳舞

  爱意味着关心孩子,肯在孩子身上花时间,这是一种合理的家庭形式。有时候,我们对必须做的事情过于投入,以至忘记了享受生活。要知道,孩子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教育的最大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食物对儿童,可以使他成为怠惰的或是积极的,缓慢的或是活动的,迟钝的或是聪明的,无生气的或是富有活力的而且影响到他将来整个一生。

福卢贝尔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

西塞罗

一、她想要什么

初尝五味

2岁的琳妮突然对上周爱吃的色拉感到讨厌,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翻了好多育儿书,发现专家都建议她不必大惊小怪,随她去吧。于是琳妮的妈妈就不动声色,暂时停止给琳妮提供色拉。妈妈知道,倘若在琳妮似乎反感的时候硬逼着她吃,那只能使她确信色拉就像敌人那样,加深她对色拉的厌恶感,既然她不喜欢吃,就不要太勉强她。过了一两个月,重新端上菜团,琳妮舀起来,就吃,一点也没有讨厌的意思,看来,小琳妮对菜团还是满有兴趣的。

然而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琳妮不光对莱团再次产生厌烦,而且对所有的水果都不感兴趣了,这可麻烦了,不吃水果怎么行呢?琳妮的妈妈已经很有经验了,不吃就不吃吧,总之不能逼她,水果不喜欢吃,蔬菜总还可以吧。琳妮这段时间吃了足够的蔬菜,再加上牛奶和维生素口服液,一点也没有营养不良的表现,妈妈给她提供的食物里面已经不缺水果里的任何营养成分了,琳妮的妈妈真是一位聪明的妈妈。

孩子为什么会挑食?是她体内的营养过剩或是不平衡吗?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她的身体,而是她的心理上。

饮食不正常,例如偏食、拒绝进食或暴饮暴食,有时候是孩子用来挑战父母权威的武器。看到父母因为自己的作为而伤脑筋,孩子们由此得到一种满足感。

想想看:自己平时是否过度要求或限制孩子,因而引发她抗争的心态?

如果孩子饮食不正常、挑三捡四,不要动怒或管她太多,只要坚持一个原则:我所能提供的食物就是这些,你可以选择吃或不吃。

平时让孩子提供用餐的意见,一起准备餐点。教导她有关营养的知识,了解如何适当选择食物,摄取足够和平衡的养分。

尊重她的选择,赢取她的合作,然后你才可以教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主要是定时定量进餐,少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除了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以外,还应保证孩子充足而有营养的早餐。专家一直在提醒人们早餐的重要性,早餐应提供每天营养量的1/3左右,否则就不能保证上午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孩子尤其如此,所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早餐是绝对马虎不得的。晚餐也应合理安排。专家认为过于丰盛的晚餐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晚餐时的饭应清淡一些,避免摄人过多的脂肪和糖分。

饮食习惯的培养,意味着你和女儿一起成长,你能做的到吗?

专家建议:

以身作则。如果你的饮食习惯很正常,不碰触垃圾食物,孩子也会学到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益的食物和饮食方法。

建立温馨的晚餐气氛。使晚餐时间成为全家分享心情的温馨时刻,不要边吃边看电视。聊天可以让大家放松心情、细嚼慢咽。

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在家里摆垃圾食物,用水果或蔬菜当点心。

鼓励孩子多运动。

不要强迫孩子吃饭。

与闹钟比赛每晚睡前是葛瑞先生和葛瑞太太一天中最艰苦的抗战时刻,他们都提前一个小时敦促两个孩子贝蒂和巴特准备上床睡觉;可是,到了真正上床时,总是超过预定的时间。孩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夫妇俩也感到筋疲力竭、不成人形。

葛瑞夫妇终于决定要改弦易辙,重新拟定睡眠计划,还买了一个计时器。

一天晚上,距离上床时间前一个小时,他们将孩子叫来,开始实行计划。葛瑞先生拿出计时器,吩咐孩子:“我现在把时间定在五分钟后,等闹铃一响,你们就要去洗澡,准备上床睡觉。”孩子们好像没听见爸爸说的话,只顾着玩。闹铃响时,葛瑞先生提醒她们:“闹铃说准备上床睡觉了!现在我们再把它设在15分钟后,你们快去洗澡,和闹铃比赛。如果你们先洗好,它还没响,就算赢了,可以先玩一会儿再去睡觉。如果铃声先响了,就算你们输了,要直接上床睡觉。”葛瑞先生才设好闹铃,孩子们已经争先恐后地冲向浴室。

“你们的动作好快哟!我猜你们赢定了。”葛瑞先生用轻快的语气鼓励孩子。

孩子洗完澡、换好衣服后,葛瑞先生又说:“好,你们可以玩一会儿。我们再把计时器设在15分钟后,等它一响,你们就得刷牙上床喽。”闹铃一响,孩子马上去刷牙,等着再一次打败闹铃,因为,她们如果赢了,睡前妈妈会讲故事。

终于,孩子们跟爸爸妈妈道过晚安,安安稳稳躺在床上了。葛瑞太太念了一个故事后熄灯。午夜风暴终于停息了,这一个夜晚十分平静。

孩子有时候越晚精力越旺盛,你已经呵欠连天了,她们却还不肯上床睡觉。不过,绝对不要以为她们真的不需要睡眠,让她养成高兴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的习惯。孩子必须有充足的睡眠,早晨醒来才能应付一整天的活动。定出一个合理的上床时间,然后用“与时钟竞赛”的方式,提醒她该上床睡觉了。这样,你可以当一个支持且帮助孩子准时上床的好人,而不是喋喋不休、逼迫孩子上床的坏蛋。

当孩子渐渐长大,每天的活动量或性质有变动时,不妨弹性调整孩子上床的时间。例如,遇到暑假、星期例假日或特殊日子(例如生日),仍硬性规定孩子准时上床,或许太不近人情。平时就先想好,有哪些情况可以弹性调整孩子的上床时间。

孩子会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以及灵活而巧妙的方式。

专家建议:

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主要包含以下的内容:

睡眠时间要充足,学前儿童每天至少要睡足10个小时;睡眠时间、起床时间要定时;要早睡早起。

临睡前要避免刺激,要避免兴奋,不要吃喝刺激性或兴奋性强的食物或茶水、饮料等。

睡觉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最好是右侧睡眠或者仰睡,不要将头埋在被子里面。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学会自己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自己整理被褥等。

孩子睡觉的地方要相对固定,不要随意在沙发上等地方睡觉,尤其是弹簧钢丝床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害,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迁就孩子让她在这种床上睡觉。

今晚不插电小玛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视迷。她可以在电视机前一坐数小时,连广告也不放过。“玛莎,你电视看太久了,出去玩一下吧!”哈定太太劝她。

玛莎听话地走出大门。可是,没过几分钟她又坐回电视机前,好像有一股魔力在控制着她。

哈定太太渐渐接受了事实:玛莎不可能自我控制,妈妈必须限制她看电视的方式。

首先,哈定太太增加了一条新的家规:每天只许看一个小时的电视。然后请玛莎和她一起讨论要怎么分配那一个小时。

一开始,玛莎气得直跺脚,埋怨妈妈:“不公平!别的小孩都可以看更多。”哈定太太温和地回答:“可是,这里是我们家。我们家只许看一个小时的电视。”放学后,玛莎还是会趁妈妈不注意偷看电视。哈定太太发现后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她决定再调整一下约定。

“玛莎,因为你实在太想看电视了。我想,我们得修改一下规定。”

“以后你一天只可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如果还想多看,每多看半个小时你要给我十块钱。”“耶!太棒了!”玛莎马上跑去拿她的储钱罐。虽然,听起来好像可以看很多电视,可是才一个星期,玛莎就发现她的储钱罐快空了。

哈定太太知道玛莎的困难后又提出另一个建议:“你可以做家务事赚零用钱,来买你的电视时间。”过了不久,玛莎发现这样做太辛苦了,而且,做家务事的时间好长,看不到她喜欢的节目。

于是,哈定太太开始鼓励玛莎看书。玛莎不喜欢,妈妈就用奖励来提高她的兴趣:每看完50页,和妈妈讨论过后,就可以得到十块钱;等到存够了钱,再带她到书店选购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几个星期之后,玛莎终于觉得,看电视挺无聊的,代价也太高。而且,如哈定太太所预期的,玛莎开始喜欢阅读、从事其他创作性的活动和约朋友一起玩。而玛莎也发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坐在电视机前的日子有趣多了。

看电视没什么不好,可是,不限制看的时间和节目的类型,问题就产生了。如果看电视变成最主要的课外休闲活动,孩子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甚至腰围的大小,都可能受到负面的影响。孩子过度沉迷于电视,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担心的:(1)电视节目过于强调暴力,孩子容易麻木,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言行也无动于衷。(2)电视广告强调物欲,大量灌输给孩子某些产品和物质是成功和幸福的象征。(3)长时间看电视的孩子常会边看边吃零食,不知不觉中吃下许多高热量的垃圾食物,对健康有害。(4)电视节目将许多观念公式化,孩子反而无法踏实地体验、经营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

我们提议,当孩子沉迷于电视里的时候,你要学一学哈定太太。

专家建议:

限制孩子看电视。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节目的类型和内容都应该加以限定。

列出孩子每星期的电视节目表。为了确实掌控孩子看电视的习性,每个星期和孩子讨论一次她过去一星期看电视的经验,并决定下一个星期的节目时间表。

贩卖电视时间。如果你的孩子是无可救药的电视迷,就和她订立契约,用做家事来购买看电视的时间。看电视要付出的代价越高,孩子想看的意愿就会越低。例如:“把厨房的地拖干净,才可以看半个小时的电视。”鼓励孩子阅读。例如,孩子如果读完一本书,就给她一些钱,带她到书店,用那些钱再买一本书。阅读是一种比较主动、可以思考的活动,比被动地不停接收电视声音影像好许多。

二、我自己能做到

母亲的一只手有位家长问马卡连柯:“我的孩子现在无法无天,谁都管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马卡连柯反问:“你给孩子经常叠被吗?”家长:“是的,经常叠。”马卡连柯又问:“你给孩子经常擦皮鞋吗?”家长:“不错,经常擦。”马卡连柯说:“原因就在这里。”蒙特梭利说得好,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他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当孩子拿着杯子歪歪倒倒的走过来,一下把水泼在沙发上,你是否把孩子赶到一边,心疼地去收拾残局呢?孩子早上起来自己穿衣服,却总是把袖子穿反,把裤子拧成一团,你是否会因为她耽误了时间而大声禁止她,并动手代劳呢?你是否每天让孩子自己洗脸、洗脚、洗袜子、整理床铺呢?

如果你气急败坏地禁止孩子动手,或者你干脆去为她服务,那么,你就错了。

要知道,独立生活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从小加以培养,首先就要培养她们逐步养成自己照顾自己的好习惯。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事,“做”是她们锻炼的机会。孩子一会走就有帮助妈妈的愿望,2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3岁的孩子自立愿望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去干,但是她们还太小,独立活动能力还很差,常常会把事办糟。这时,家长就应鼓励她们试一试,“你自己去倒水喝!”孩子把水泼在沙发上了,你不要责怪她,因为保护孩子的心灵远比你的沙发重要。这对她们来说,只是犯了个小小的“可爱”的错误。这样的失误,她们长大后自然就会避免了。

为了让孩子独立成人,父母首先要有独立能力。“只有父母在幼儿期离开子女,才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能力。”要孩子学会独立,父母只有“离开子女”。

我们在以下这些方面学会放手。比如,孩子学着踩缝纫机,你不必担心她会搞坏,在旁边监护着,只要教她方法,让她练习,自然就会学会了。你可以教孩子自己整理书架、书桌,自己布置房间,有条件就让她单独睡觉。你还可以教孩子管理经济费用,把零用钱存起来。总之,凡是孩子自己能办的事都要让她自己去尝试,让孩子出马,自己退在后面。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具备了自理能力,她就摆脱了成人的照顾,向自主迈出了一大步。

值得强调的是,在帮助孩子自立上的时间投资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要求自立的敏感期得到鼓励,“让她自己做”,她就会变得比较有能力,比较自信。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做父母的应当明了自己的责任,你们的责任是帮助小孩子生活,是帮助小孩自立,是帮助小孩做人。”请记住,“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专家建议:

为孩子提供与她们年龄相适应的尝试自行做事的机会(学习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基本知识,以便了解什么是适合孩子年龄的事)。

当孩子试图自己做事时,允许她们经历些小挫折,避免“一棍子打死”的教育方式。

鼓励孩子去探索并充满好奇心。

按某种方式教给孩子各种生活技能,以便她们知道如何完成自己的事情。

以某种方式承认孩子的努力与进步,并且鼓励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开以自己的进步为荣。

这事儿由我决定英国的《早泰晤士报》是专为孩子办的报纸,该报拥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三四千名9~15岁的小记者。这些小记者揣着记者证巡游万里,遍访千家,在采访中表现得十分老练和超乎寻常的大胆和坚韧。这些小记者曾去采访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她无所不问,提出那些真正的记者们无论如何也提不出的问题。他们还大胆地去采访世界名流,一个8岁的女孩朱丽叶,在一次集会上,毫不犹豫地排开拥挤的人群去采访摇滚乐歌星乔治。她问这问那,直到乔治有点不耐烦地戏谑道:“快些,快提出你真正的难题吧!”小朱丽叶却自信地回敬道:“这应该由我决定!”多么成熟、大胆的回答!多么自信、勇敢的孩子!

想想我们的孩子,4岁时让妈妈抱着走路的并不少见,而让小学生独当一面、承担社会工作,更是难以想像。而在美国,一个4岁的儿童弯腰费力地系鞋带的时候,如果你去帮他,往往会遭到拒绝。孩子会问:“你知道我多大了吗?”“不知道,但我想你还小。”“我已经不小了,我都四岁了。”意思是他已经长大了,系鞋带这类事不需要别人帮助。这孩子身上体现的自主意识在美国是很普遍的。在美国,祖孙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是罕见的,成年子女厮守在父母身边的极少。孩子中学毕业,就凭自己牛工半读求学,如孩子所挣钱不足以交学费,父母可以资助,但以后子女要偿还。子女从不希望继承父母遗产。成家后,不管多么困难,也不会请父母照料自己的孩子。同样,父母不管多喜欢子孙辈,也不会承担抚养第三代的责任。美国的父母,从小就重视儿童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因此美国儿童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认为依赖别人是无能的表现,以独立为光荣。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难道我们的孩子天生就缺少独立的能力和自强精神吗?

我们认为,这是教育的差异。孩子的独立能力的欠缺,往往是家长培育欠缺的结果。

我们的家长习惯于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为孩子指明方向,告诉孩子要如何去做,而不让孩子亲身进行体验。事实上,为孩子们做她们自己能做的事,是对她们的积极主动性的最大打击。因为那样做不仅使她们失去了实践的机会,而且也使她们失去了自信和勇气,从而感到危机和不安全。安全感是建立在能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问题的基础上的。

父母亲这种自以为是的观念与行为,正是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这恰恰是孩子成长的最宝贵的因素。

孩子们能够自己完成的事,就让她们自己去完成,不要替她们去做。

为了让你的小女儿尽早适应社会,父母们就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培养我们的小公主长大后的安身之本一独立能力!

专家建议: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孩子提出自己能理解的事情的意见。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尽量尊重孩子的处理方案,但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鼓励孩子独自完成难题,你的角色只是一名“教育顾问”。

来点儿鼓励母亲、父亲、阿里和3岁的琼丝准备穿游泳衣去游泳。孩子们非常喜欢游泳,父亲也喜欢教他们游泳。

6岁的阿里非常熟练地穿上了游泳衣,而3岁的琼丝却撅着小嘴巴十分不高兴地站在那里。

“快点呀,琼丝,穿上你的游泳衣。看父亲已经穿好了。”母亲和姐姐已经到了游泳池边,琼丝还是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母亲见琼丝这么长时间还不出来,就回来找她。“你站这儿干什么,穿上你的游泳衣!”“我不会穿。”琼丝回答道。

母亲只好说:“过来呀,我给你穿上。”琼丝是家里最小的,从以前的经验琼丝知道,只要她不穿,母亲就会过来替她穿,这样她就可以得到母亲的额外注意力。

我们认为,母亲做错了。母亲为了使琼丝高兴,为她做了她自己能做的事儿。母亲的耐心服务,让琼丝没有机会发展她自己的独立能力了。

琼丝需要得到鼓励,她需要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她需要母亲耐心的鼓励。母亲应该明白琼丝自己是能够穿上游泳衣的。

教会孩子自己做事不容易,但有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则是,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

孩子都是在不断的鼓励中坚定自己做事的信心的。

一位学者说了这样一件事,他在美国看马戏,只见一头身挂很多玩具的牛,在舞台上来回走动。主持人宣布,愿意上台摘玩具的孩子,只要把玩具拿到手便归自己,另外再发奖品。话音刚落,观众席卜走出几十个孩子,而在座的家长为自己上台的孩子鼓掌。很多孩子在拿取牛身上的玩具时表现的勇敢和机灵,博得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在父母亲的掌声中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种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是由放心放手的勇敢的家长培养出来的。

美国的父母值得我们学习。应该为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可能性,鼓励她们自己去做。

要多花一些时间。有些事只要做慢一点就能成功。为人父母意味着总是提前5分钟将一切准备好。我们之所以忙忙碌碌,是因为我们经常做一些孩子已经能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说帮她们穿衣服。

当孩子要求自己做某事时,给她们一个机会。当父母准备外出时,提前15分钟作准备。给孩子时间,让她们以自己知道的方式去作准备,让她知道你是尊重她的。这些投资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并没让父母得到什么,但会在以后的日子得到加倍的偿还。

专家建议:

做一个观察者,了解孩子。

抓住一切时机,强化孩子的自主性。

鼓励与启发孩子要敢作敢为。

让她多经历事,多与人交往,社会是最好的“个性土壤”。

三、小小主人公,她变懒了吗

迈克夫妇最近十分不理解,自己的宝贝女儿怎么变懒了?她的房间像个蜂窝一样一团糟,可是她就是不去收拾。

为了使孩子改掉这个习惯,迈克夫妇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

“这个家里我订制度,你要按我说的做。”迈克太太有时候用这种方式规定女儿的房间应如何保持,并坚持让女儿达到这些标准。这些标准小到“每天早晨整理床铺”,或更极端一些:“房间彻底打扫干净后你才能走。”可是不管用。

“如果你在中午之前打扫干净房间,你就可以去看电影。”可它只会在周末看电影前后干净一会儿。过不了两天就又恢复如常了。

“你真的需要保持房间干净,如果奶奶顺路过来,看见这乱七八糟的房间那怎么办”有时候,迈克太太控制不住自己的恼怒,会接着对小安妮说:

“你连自己的房间都保持不好,你怎么学会布置一所房子呢?”而母亲则往往显得很无奈。

“你看看她的房间,我们真希望健康检查官明天能来。”大多数情况下,父亲总是这样说:“嗨,我们都住在这所房子里,让我们保持房间整洁吧,我们是这样的人!”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打扫自己的房间?

多数父母会问如何让孩子保持房间整洁?而不是上面那个问题。让我们听听儿童心理学专家是怎么说吧。

“我总认为他们的房间是他们自己的。一般我不会提及这个问题。除非他们的房间真的到了无可收捡的地步,我才会走进去说:我们需要把这里收拾收拾。”是的,问题就在这里。我们的女儿并不是真的变懒惰了,她不是不愿意收拾自己的房间,她们不在意房间是否干净而在乎谁掌握控制权。

孩子和成人一样,与生俱来就既凌乱又整洁,她们的房间是她们能最生动地表现自己的地方。长大成人以后,她们会有别的场所和发泄情感的机会来表现真实的自我,但现在,她们的一切都集中在这个空间里。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她们的“城堡”,因此即使她们很负责地打扫房间的其他部分,她们也会强烈地反抗自己的城堡遭到侵袭。

我们的父母也许会陷入了困惑,什么时候这个房间不再是我们住所的一部分了?但是你必须接受这一事实。

给她控制权,她会安排好自己的事的。只有她掌握了一切,她才会心甘情愿打扫自己的房间。因为,这时她们打扫的是“其正”自己的房间。

孩子的家庭归属感比干净的卧室更为重要。请记住儿童教育专家说过的话:让孩子的房间真正成为孩子的房间。

专家建议:

看到孩子的房间没有打扫的时候,要克制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建议,但尽量不去命令她。

和孩子一起收拾,让她明白干净与整洁的重要性。

当孩子打扫了房间时,一定要给予称赞,这样会更有效。

“君子协定”“到底要怎么做,莫妮卡才会满意?并感激我们为她买了数不清的礼物,和为了讨好她所花费的时间和精神?”为了应付11岁女儿的索取无度,邦恩先生和太太真是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他们终于告诉自己:“够了!”事情是这样的:

当天下午,邦恩太太买了双莫妮卡一直吵着要的新式运动鞋。当她们喜滋滋地回到家,莫妮卡却突然告诉妈妈,那只鞋越看越不J顷眼,颜色怪怪的、条纹又太长了。“反正我本来就没有那么喜欢,不穿就好了!”莫妮卡最后还是决定穿旧鞋去上学。

邦恩太太听了,气得怒火中烧,大叫:“我花了时间又花金钱陪你去买,你怎么这么不知道珍惜!”“是你自己不好,拿错鞋子了!关我什么事!”莫妮卡也吼回去。

晚上下班回来,邦恩先生知道事情的经过后也很生气。等气消了一些,邦思先生和太太决定进行一项计划,以帮助莫妮卡了解每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第二天晚上,他们一家三口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莫妮卡,对不起,昨天晚上我不应该为了鞋子的事对你大吼大叫。”邦恩太太先开口,“可是,我实在很害怕,因为每次你要什么都买给你,反而好像害了你,让你变得越来越自私。”“你的意思是说,以后不买东西给我了?”莫妮卡不敢相信地说。

邦恩先生赶紧解释:“我们是想,以后,我们会先决定哪些东西是你需要的。除了这些,如果你还要更多或更好的,就必须想办法分担费用。例如,你需要牛仔裤,我们会买普通的牛仔裤给你,如果你一定要特别品牌的,多出来的钱你得自己付。”“可是我没有钱呀!要去哪里找钱?一点也不公平!别的小孩都可以要什么就有什么。”莫妮卡边敲桌子边叫。

邦恩先生和太太不让莫妮卡的无理取闹动摇他们的决心。不理会莫妮卡制造出来的噪音,邦恩太太继续说下去:“这里有一些卡片,每一张写了一项工作和价钱。你需要钱时,我们会指派一些工作给你赚取零用钱。”过了不久,莫妮卡在百货商场里看上一个小钱包。她不断地恳求邦恩太太:“求求你!求求你帮我买嘛!人家每个女生都有一个。”“可以呀,你当然也可以买一个。”邦恩太太笑着答应,并问她说;“我去拿工作卡来,你需要多少钱?”莫妮卡愣往了:“你是说我得自己去赚这些钱?”“对呀,上回不是说过了。记得吧?”邦恩太太回答。

莫妮卡开始又哭又闹,可是她还是得不到她的钱包还有裙子、书或是项链,终于,她醒悟了,开始帮妈妈做家事,赚取零用钱,买她想要的东西。由于必须花费一番心力才能有收获,她开始了解、感激以及珍惜爸妈为她所付出的一切和购买的礼物。

“太贵了!太危险了!不适合!”对一个学龄期的小女孩儿来说,只要是她非要到手不可的东西或活动,上面那些说词一点儿也不能动摇她的决心。

假如这个任性的行为出现时,要注意,她可能因为看到同学有什么,心里就跟着想什么,行为上则坚持要什么。事实上,她不见得需要那些东西,但就是非常想要。若能分辨这其中的微妙关系,对处理孩子过度的需求会有所助益。在订立孩子如何获得她想要的东西的规则前,先教导她理清,“需要”和“想要”之间的差异。

将你的价值观、预算和家规时时记在心里,当孩子有所要求时,才能轻松应对。与其惩罚孩子的过度索求和性急,不如教导她,如何循正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例如买一个小皮包或看一场电影。

将满足自身欲望的责任交还给孩子。

专家建议:

让孩子了解人比物质重要。建立一种家庭气氛和价值观,让孩子了解,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表现和人格特质,而不在于他拥有多少东西。

爱孩子的真实自我。无条件接受、珍爱你的孩子,孩子自然会感受到自己内在的价值,不需要靠外在的物质来烘托自己。

给孩子付出的机会。有机会帮助父母做家事的孩子比较容易具有家庭价值观,能为他人着想。

教导孩子折衷之道。与其每次都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如教她退而求其次,用自己的力量满足自己。

赞美。当孩子能忍耐、延迟满足自身需求时,称赞她,并教导她如何循适当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

关闭投诉部门凯莉是个开朗的女孩。因此,当她开始不停地抱怨学校、朋友、老师、妈妈煮的菜和弟弟等等各种事情时,汤普生太太十分担心。自从凯莉满八岁之后,似乎没有一件事合她的心意。

一天晚餐时,凯莉望着妈妈准备好的菜,皱起鼻子大叫:“难吃死了!我讨厌菠菜!”汤普生太太终于爆发了:“你知不知道我花了多少时间煮这一餐?你这个大小姐马上给我离开餐桌!等你懂得感谢别人为你所做的事情以后再回来。”凯莉含着眼泪,乒乒乓乓跑回房间,整晚都不肯出来。

爸妈吃过饭后,谈了一会儿。“我想,你刚才不该发那么大的脾气。也许不去理她,过一阵子她就好了。”汤普生先生建议说。他们决定,除了对凯莉的抱怨睁只眼闭只眼外,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她用比较好的方式去处理她的不满和不愉快。

第二天放学后,凯莉像一阵风暴卷进家里,大骂:“我们老师笨死了!居然要求我们整堂课不准讲一句话,否则名字就会被记在黑板上。我恨死她了!”“凯莉,我现在不想听你抱怨。你告诉我五件今天在学校中发生的愉快事情。”汤普生太太心平气和地说。

“愉快?今天一点也不愉快!我想不出来。”凯莉生气地回答。

“好吧,那你就坐在我旁边,一直坐到你想出五件事来。你想的时候,我先告诉你一件今天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强森太太打电话告诉我,她很喜欢在她生病时我们寄给她的慰问卡,她是不是很细心?”“有了,曼莎今天早上说我穿的衬衫很好看。”凯莉认真地回想。

“真的不错。”汤普生太太回答。

又过了几分钟,凯莉和妈妈想到越来越多发生在凯莉身上的愉快事情。凯莉终于带着一颗满足的心出去玩了。

学龄期的孩子喜欢走极端,有点完美主义,如果四周的人或事物不符合她们的期望,就开始哇哇大叫。“最讨厌了!”“吓死人了!”“我就是不要”常出现在她们的对话中。因此,连连抱怨是她们正常发展的一部分,用以反映她们对周遭环境的低容忍度。

然而,如果孩子的抱怨多到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黑暗,她的沮丧可能已经超过她的负荷,很容易造成伤害。

因此,当孩子向你抱怨时,要很小心地回应。与其直接反应同情她抱怨的内容可能更加强她悲观、负面的想法和情绪不如教她用不同、乐观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物。如果她做到了,记得夸奖她。不过这并不是说,你只能呈现乐观、光明睁一面;而是说,如果抱怨的内容多是“不可能”做到或改变的事物,则不如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去看她“可以”努力的方向,产生行动的力量。

注意!孩子抱怨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某些人做了什么”。一个重要的观念是让孩子了解,她不可能控制别人的行为,却可以决定自己要如何解释并回应那些行为。

专家建议:

建立乐观的家庭气氛。如果孩子成长的环境充满了乐观包容的气氛,她自然会用乐观包容的态度去和这个世界互动。

和孩子共同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首先确认孩子抱怨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和孩子一起脑力激荡,列举各种解决的方法,并评估每一种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最后,选出她认为最好的方法去做。

感受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抱怨时,心里一定有很多情绪,告诉她你能了解她的感受:“我知道你的感觉。”

“要不要想个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导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例如,孩子喜欢抱怨和朋友一起玩的时间不够,可以安慰她:“有那么多好朋友真不错,你一定很希望整天和她们一起玩。不过,就算她们现在不能出来,我相信你还是可以找到其他有趣的事情做。如果实在没有,我倒有些工作可以给你做。”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