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 坚定立场

  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

自信能征服的人,必可遂其心愿。

维吉尔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索洛维契克

一、面对生活的笑容你是最出色的

8岁的梅兰妮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她学习成绩一向十分突出,各方面都高人一等。可是上期末的考试却完全摧垮了小小的梅兰妮,在她拿回家的成绩单上,5门课中三门是C,一门是D,只有一门勉强得了B。当梅兰妮把成绩通知爸爸后,还未等爸爸做任何反应,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冲进自己的房间关起门来。爸爸并不急于敲门。等了好一会儿,才轻轻地敲开梅兰妮房间的门。

梅兰妮正在哭泣。爸爸轻轻拍拍她的肩膀,扶起了她的头。安慰道:“怎么啦?兰妮,是为这次糟糕的考试伤心吧!兰妮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去年在医院就没有哭过,怎么为这次考试哭了呢?这次考试是不理想,这是因为去年你得病休学两个半月造成的。以前的考试,我们的兰妮不都是非常出色、首屈一指吗?”梅兰妮感激地看着爸爸,不停地点头。

“那么,就让过去的永远过去。这次考试表明你有许多知识不会,我们的兰妮一定会尽快找出不足,学好这些知识的。”梅兰妮又十分自信地点头赞同。

美国一位学者说过: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并将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这种调动和调整如果不断发挥,它将能巩固成为人的一种本性,从而终身受益。许多成功者身上,都有这种自信的力量。他们在自信力的推动下,总是向自己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并鼓励自己继续努力,直至取得成功。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自信靠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需要来自父母和教师、朋友的激励。激励能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

要想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个前提是:第一,不要讽刺她们,致使她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她们,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学会适时鼓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个做家长的都要仔细地研究与思考,如何去鼓励孩子,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孩子的自信程度是表现在她的行为中的,如果孩子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价值的信任,那么她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缺乏效率、缺乏积极主动性,她不会通过积极参与和贡献,来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轻易地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她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起码能得到别人的注意。家长如果不问青红皂白随意训斥或打骂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要找到鼓励自己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花时间去找到这种不同处。鼓励孩子,树立她们的自信心,使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有自信的孩子,不需要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好坏。

我们应当鼓励孩子将幸福掌握在自己之手,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给孩子们机会让她们自行选择、决定,使之看到正确结果,这才是最好的培养自信心的正确办法。

专家建议:

教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承认失败,正视后果要敢于正视自己失败,自己的错误,尤其要明确失败和错误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并且从心理上接受它,准备承担应负的责任。

分析失败,积累经验要从自责和后悔中走出来,具体分析失败和错误的原因,找出自己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误,总结遇到类似情况的注意事项。

明确目标,着眼实干眼光一定要看到前方,要有重新振作和承担责任的勇气。具体分析有无补救措施,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等。让行动来造就成功。

小猫回来了帕尔妮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患有精神病,她跟着爷爷生活。这一天,她心爱的小猫不见了,到处找都没有找到。孩子更加沮丧了,她认为小猫已经死了,她自己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一生都与大海打交道的渔夫爷爷慈爱地搂着小帕尔妮说:“帕尔妮,小猫不会死的,如果你认为小猫死了,那么小猫可能真的死了。而小猫只是出去玩去了。它可能要在外面玩几天,也可能玩几个月甚至好几年哩。你高高兴兴地耐心等它,它会回来的,说不定还会带回来好看的玩具呢。”帕尔妮相信了,她快乐而耐心地等着,相信她的小猫是出去游玩,总有一天会回来的。两个星期以后,小猫奇迹般地出现了。孩子快乐得不得了,从此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她总往好的方面想,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这使得她学习成绩日渐进步,于1996年有幸被选人《今日美国》的全优生队伍。

乐观积极对人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乐观儿童》的作者、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所称,乐观不仅是比较迷人的性格特征,它也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他做过高达1000次的研究,研究人数达50万(包括成人和儿童),结果发现,乐观的人不易患忧郁症,在学校和工作中都更容易成功,而且令人吃惊的是,乐观者的身体比悲观者也更健康。

马丁·塞利格曼最重要的发现是,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性,也是可以培养的。

怎样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心态呢?在家庭关系中,如果每个成员尤其是父母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性格,积极洒脱地对待一切事情,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孩子生活在这种乐观积极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里,自然受到良好的浸染。同时,父母要懂得教会孩子乐观向上的一些准则和方法。

孩子的教育首先要使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让孩子看事物有利的一面,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培养她们良好乐观的心态。

其次在孩子做了父母以为不当的事时要想一想如何批评或教育孩子。首要原则要准确,夸大其辞的责怪只会让孩子过于内疚和羞耻,而不会促使其改正。要使用合乎实际的措辞让孩子知道错误根源,明白这是可以改变的。

早期的乐观主义基于孩子个人的信念,而你对于孩子接受新挑战的积极态度,更增加了她的信念。通过你的言行,可以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激励并保持孩子早期的乐观主义态度,它就是:“你可以做到”。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她们会经历行动中的积极变化。

3岁的孩子惊奇于自己所能做到的任何事情。如果你对孩子说:“我为你今天所学的东西感到骄傲!”那么,孩子会汜住自己的进步。此后,她们会意识到,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你已经学会走、跑、蹦、跳了很快你就能学会骑自行车了!”就像孩子刻在门框上的成长痕迹一样,父母对进步的积极反应,是对于孩子在成长阶段中乐观主义精神的一种锻炼。

你14岁的女儿,由于与同学在友谊方面起伏不定,可能正经历着窘迫时期,并且,像其他少女一样,她可能正在努力地去识别“她是谁”。不幸的是,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孩子可能把自己与学校里最为聪明乖巧、最受欢迎的女孩相比较,以确定自己的位置。这些比较对于孩子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于事无补。相反,如果女儿拿出在自我成长阶段的成绩记录,她就会找到自尊和自信,从而乐观地面对未来。

如果你对孩子们说:“这是你出生第一天时的照片,从那时起到现在,你已经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孩子了!这些年来你变化这么大,看到你的成长真是让我惊喜!我希望你好好回想一下,从你出生第一天到现在所学的所有东西,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你可以写一些重大的事情,例如,学会说话、学会走路。也可以记一些小事情像怎样学会了做晴雨表,学会了计算多位分数。下周五,爸爸和妈妈要和你一起出去吃晚饭,带着你的记录庆祝至今你所学的一切。当然,我们也要谈一谈其他你喜欢的事情,包括暑期计划、学年计划、下一个周末计划等等,因为你还是要继续成长的。”这一安排能建立一个到目前为止,孩子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的真实记录,无论这些成就是巨大的还是微小的。它都将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令人惊奇的成长过程。这是她们迎接今天和明天各种挑战的个人能力的神奇见证。

专家建议:

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这一点:随着孩子的成长,你相信她们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类挑战。

做一个好榜样,以积极上进的方式去生活。

帮助孩子去适应变化,帮助孩子在新环境里寻找新的机会。

随时都要庆贺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鼓励孩子的梦想,并谈谈怎样才能实现这些梦想。

勇敢一点“爸爸,再玩一会儿。”还没走出商场,曼妮就拉住了父亲的衣襟,恳求地说。

她并不是贪玩的孩子,她只是让柜台里漂亮的洋娃娃吸引住了,眼睛里全是想要得到的渴望。

父亲却装作看不出女儿的心思,女儿不说出来她想要什么,他决定不去主动买给她。他认为,女儿想要什么,应该有说出来的勇气,而不应唯唯诺诺。小女孩在柜台前留连,想说出要求,又怕父亲拒绝,一脸的忧郁。

终于忍不住了,小女孩用细若蚊蝇的声音说:“爸爸,我我想买一样东西。”“买什么?说话别吞吞吐吐,想买什么就说出来。”于是小女孩得到了那个洋娃娃。

从这件事中,小女孩也得到了一个经验,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她对父母有什么要求,她都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来。

日本教育家涛川荣太说:“作为父母,必须去培养那种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兴趣来争取成功和幸福的人,从而要求自己必须成为刚毅、勇敢的人。”勇气是成年人的一种可贵品质,但在孩提时代,它常常姗姗来迟。如果幸运,你的孩子或许不会很早就遇上重大的、甚至可怖得足以考验人勇气的事情。但是,一旦成为成年人,很多时候,她们不得不瞪大眼睛,鼓足勇气去迎接困难。

所有的孩子,在她们努力奋斗获得勇气之前,有必要了解勇敢的真正含义。父亲有责任向孩子讲解什么是“内心勇敢”,什么是“外表坚强”。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有必要提醒她们,勇气并不是指体力的强壮,相反,是来自于内心坚持做某事的力量。即使是小女孩,也可以因勇敢而强大无比。这一点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是需要反复强调的,因为由于受到动画片和所谓英雄行为的影响,小孩子容易将勇敢和力气混为一谈。

你还应该让孩子知道,无论男孩女孩、男人女人,勇敢是他们都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世上有好多例子。,有助于我们向孩子讲解勇敢是不受性别限制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男孩或女孩,男人或女人,在恶劣环境中表现得坚强而勇敢的榜样,也可以用你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故事,告诉孩子勇敢的真正含义。

相反,孩子也需要知道什么不是勇敢的行为。例如:欺凌弱小就不是勇敢,而是一种软弱。只有那些心灵渺小的人才会做出恃强凌弱的事情。自我吹嘘、夸夸其谈也不是有勇气的行为。勇气是一种充满自信、不肆宣扬、宁静平和的品质。

要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自身勇气的一个考验。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孩子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恐惧和培养勇气的机会如在医生办公室、在牙科诊所、在学校、在夏令营地等。这些日常琐事给予孩子学会勇敢的机会,这是孩子学到勇气的最佳途径。

当你的女儿面临一些棘手的事情时,比如给她的5年级同学背诵一首诗,她就有机会开始感受勇气了。尽管有些焦虑,有些恐惧譬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但她还是选择了坚持下去。你的孩子需要用勇气去做一些决定,例如是否随同大家坚持做下去,或者有勇气说出:“那不是我该做的!”这都是勇敢的简单的体现形式。尽管有恐惧,尽管有焦虑,尽管有压力,但只要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就是你该告诉她的。

只有教导孩子在这种些微的小事中不断练习,勇气才能发展成为孩子身上的一个显着特征。

如果父母自身对困难,对带有一些危险性的活动非常害怕,不难想像这样的家长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有时父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安危而担忧,为了防止万一而牺牲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这样做其实是非常自私的,家长更多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要受到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带来的沉重打击,因此为了保险而加倍地保护,使孩子养成缺乏勇气的弱点。

把这种自私抛开吧!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大胆地鼓励孩子们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儿吧,让她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专家建议:

告诉孩子,无论男孩、女孩,在勇气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帮助孩子了解“坚强的内心世界”的真正含义。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鼓励孩子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做出正确的决定。对有些事情,尽管可能迫于同伴的压力,也要诚实而勇敢地说:“那不是我的错!”与孩子讨论一些勇敢者的真实生活。

让孩子知道,有时,最勇敢的事就是直面困难并请求援助。

二、心灵缘何美丽海

因茨盗药的故事劳伦斯·柯尔伯格是美国着名的道德教育专家。这一天,他在一试验班上给小朋友们讲了着名的海因茨盗药的故事。

海因茨的妻子是位美丽善良的人,非常不幸的是她得了一种很厉害的疾病。只有一种商店才有这种药,不过价钱非常昂贵。这对生活本来就不甚富裕的海因茨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于是海因茨亲自求到那位药商的门下,恳求说:“先生,您就发发慈悲,把这个价钱降价,只按成本卖给我,好吗?我的妻子眼看就没救了!”药商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问:“你说什么?按原价卖给你?要是那样,我还做药干什么?”海因茨继续恳求他说:“要么就请您先把药卖给我,治我妻子的病。我把手头上的钱全给你,剩余的欠款我随后还你,您看行吗?”药商仍然一口回绝了他。海因茨无奈之下只好在夜深入静时去偷走了那种药物给妻子治病。

柯尔伯格讲到这儿,问小朋友道:“小朋友,你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吗?偷一个人的药用来拯救另一个人的生命错了吗?人们在这种情形下偷药应受惩罚吗?”小朋友们早已被柯尔伯格充满情感的讲述感染,听到这一问题,就纷纷举手发言。

“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爸爸说,偷东西的人不是好孩子!”吉恩大声地说,“不过,那个私药商应该把药卖给海因茨。因为他的妻子就要死了!”“可是私药商不肯卖药啊!”玛丽安站起来提醒吉思,“我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先给自己的妻子治病,然后弄钱来还给那个药商。”“我认为”看到9岁的露丝一直坐着,一声不吭,就让她发言。露丝站了起来说:“我认为,海因茨偷药是不对的,但是他为了妻子的病又必须这样做。不过,最好在他妻子用药后,他主动到药商处告诉他真相,接受责罚。”“为什么呢?”柯尔伯格问。

“因为因为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既然偷了东西,做了错事,他应该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一切责任和处罚!”露丝试着回答。

“但是我同情他。”露丝最后说道柯尔伯格显然非常满意这种讨论场面。柯尔伯格认为,孩子们的正确道德观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只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她们才能在各种道德选择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通过讲两难的道德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在两难选择的过程中逐步确定自己的真实想法,确定做出道德判断、善恶判断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仁善之心和同情心。

帮助孩子增加同情心,对于父母亲来说,是重要的事。“为了教你的孩子具有一颗同情心,你应该让他遇事多考虑一下他人有何感受。”斯卡尔曼教授说,“你不妨问你的孩子,你认为如果你骂了你的哥哥的话,他的感受将会如何?”和孩子认真讨论一下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肯定会怎样感受,并且帮助你的孩子学会敏锐察觉他人的内心感受。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同情心这一所有社会技能的基础。许多研究结果也许会让人大吃一惊,无论男孩或是女孩,表现同情心的方式并没有太大不同。一般说来,男孩女孩一样愿意帮助别人,但相比而言,男孩更愿做些体力上或“营救”之类的事(比如,教别的孩子学骑车等),而女孩则更能起到精神支持的作用(如安慰心情不好的男孩等)。孩子所处的社会阶层和家庭成员多少都不会对表现同情的方式产生影响,尽管大一点的孩子比小弟妹更能帮助别人。兄弟姐妹之间,如果年龄相差太大,那么大孩子就更容易帮助小弟妹。

儿童发育心理学家指出,同情心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对他人的情感反应和认识反应。前者一般在孩子6岁之前发育成熟,后者决定较大孩子理解他人观点和感情的深浅程度。

6岁时,孩子开始了同情心发育的认知反应阶段,具备了根据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来看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孩子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认知同情心无需交流(如哭泣等),因为他们内心明白痛苦时的感受,无论这种感受是否表现出来。

到10至12岁时,孩子们的同情心从认识的或直接看得到的人身上扩展到陌生人身上。这阶段被称作抽象同情心阶段。孩子们对处于劣势的人,无论是否生活在同一社区或同一家庭,都能表示同情。如果孩子对他人表现出仁慈和无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们已经完全掌握表达同情心技能了。

鉴于孩子们的乐于助人、善于思考的天性,父母有理由期望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同情行为会更多。

专家建议:

对待你的孩子和家庭成员要友善和富于同情心。

向孩子和其他人表达你的要求时使用友善的字句。

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同情心,温和地问这样的问题:“你的感觉怎样?”或“我们能帮助别人什么呢?”赞扬孩子在平时表现出的对别人的友善和体谅。

鼓励孩子经常为别人做些好事。

对孩子讲述那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曾经帮助过你或家人的人。

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对周围的人表示友好和同情。

什么是公平黛比、吉米的妈妈住院后,安娜姨妈和孩子们一起呆了60天。妈妈特别嘱咐安娜要注意7岁的吉米,同时表扬了8岁的黛比。她是对的,吉米从一开始就是个小坏蛋。可安娜姨妈知道该怎样对付像他这样难缠的小家伙,她给了他许多积极的关注,注意他能够做到的好事情,于是他像一朵花一般快乐地成长了。

黛比就是另一回事了。作为家庭的“天使”,她从来不需要强制服从规则,在她想做一件事情时,总是做得非常好。然而,她却给姨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第一天晚上,吉米受到姨妈很多积极的注意。黛比认为姨妈没有关注她,她退到一边,拿走吉米的三明治,并奚落吉米。当姨妈走向她的时候,黛比开始哭叫,声称吉米打了她。安娜姨妈走到她旁边蹲下说:“不,黛比,是你打了吉米。把他的三明治还给他。”可爱的小黛比一下子就跳了起来。这么做打破了这个家庭的一条基本规则:吉米很坏,黛比很好;黛比是安琪儿,吉米是小坏蛋;吉米因为每一件事情受到惩罚,而黛比则很干净地脱身离开。

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黛比尽一切努力,想重新确立原来的家庭状态:亦即她总是好的,吉米总是坏的。她大发脾气,忽视姨妈的存在,拒绝和姨妈说话;她坚持她的立场,不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她甚至想抛开所有的责任,想加入姨妈的管理工作。因为她原来在家里的角色受到限制,她一直没有找到其他出路。安娜姨妈继续坚持要她负责任,继续谈论她的情感,让她知道我想要她成为什么样的人。安娜很明白,她要尽可能做到公平。

在第三周,姨妈告诉黛比,她可以让姨妈教她使用笔记本电脑。她很快就说:“我准备好了!”她坐到安娜的腿上,和姨妈玩电脑游戏,玩到后来她向后仰着高兴地叫喊起来。那是她们之间的一个转折点。在姨妈呆在他们家的最后日子里,黛比很合作、果断、公正,她发现了自己新的力量,并对之感到满意。当她母亲回来的时候,她说:“妈妈,姨妈说我跟吉米一样坏!”结果她妈妈当场就被镇住了。

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公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种对他人情感需求的细腻的感受性。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重要的价值观是孩子在父母小心谨慎、坚持不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到的。

为了做一个公正的人,孩子首先必须学会区分正确与错误,她们必须从你的言行中学会什么是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狭、诚实与欺诈。其中有些内容,是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规章制度来传递的。像“偷窃是错误的”这一概念就是这样完成的。而其他情况,例如“公正”,就不易用简单的规则来体现了,相反,需要建立起一种能自我调节的标准去理解“公正”一词。对这些价值观的评判,需要孩子用一颗敏锐执着的心,去衡量具体问题和情况。

日常的家庭生活充满了教给孩子这些价值观的机会。当你8岁的小女儿放学回来,向你提到她的好朋友从别人的背包里偷了一枚罕见的古币时,你就有了一个生动形象地讨论偷窃后果的机会。

当你13岁的大女儿在学校抄袭别人的作业时,你得到了一个重要机会,去确定一条严格的规则约束她的行为,让她了解你的失望之情,帮助她查找问题的根源。

每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都有这样的机会:在你的帮助下,一起寻找公平的办法,与其他成员进行谈判,解决彼此间的矛盾。

只要你掌握了公正,并且教她懂得什么是公平,你的家庭就会变得和谐起来。

专家建议:

她们观察、模仿你的一言一行。

她们需要清晰、具体地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从你的赞成与反对的态度当中,孩子也会有所收获。

她们学会尊重他人的需求与情感。

她们学会承认错误,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她们为做到公正付出努力时,要给予鼓励和认可。

那是我的错“做人以诚信为本。”这是玛丽给自己女儿玛格丽特所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位窈窕淑女玛格丽特小姐谨记母亲的教诲,终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辉煌事业。她就是英国破天荒的第一任女性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铁娘子的父亲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母亲玛丽是当地有名的妇女慈善事业领导人。玛丽特别敬爱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她一生都在以爱因斯坦为榜样来教育子女。爱因斯坦说:“单单教给年轻人一门专业是不够的,这样的教育至多只能培养一台有用的机器,最重要的是培养年轻人的人格。”爱因斯坦认为人生的第一道义就是诚实,诚实可以称为整个道德机制的基础和核心。所以玛丽教育子女的时候,也总是在日常生活中灌输“诚实”教育。她并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诚实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将“诚实”二字灌输到子女的心灵中。

铁娘子7岁的时候,特别喜爱小动物,当时邻居家有一条斑点狗,特别活泼,特别可爱,小玛格丽特经常到花园里逗狗玩。有一次,她弄到了一块咸肉,便立刻招呼心爱的斑点狗把咸肉吃了个精光。可是飞来横祸,一天以后斑点狗患上消化不良的病死掉了。小玛格丽特哭得非常伤心,母亲知道这件事以后仅仅说了一句:“斑点狗死了,你知道一个诚实的孩子应该做些什么吗?”小玛格丽特立刻抹干眼泪,上邻居家去道歉。

这件事本来已经结束了,可父亲回来以后,觉得女儿除了诚实的表白之外,还应该为自己的诚实担负责任,又对女儿说:“你是一个诚实的女孩,这非常好。可是除了诚实的言语之外,你还应该为你的过失负起责任。”小玛格丽特低着脑袋想了想,立刻倒空了自己的储蓄罐,可斑点狗实在太贵,最便宜的也要卖60英镑,小女孩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可父母尽管非常宠爱女儿,却决不替女儿包办一切,而是想办法创造条件,让女儿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当时小女孩子的姑妈比较富有,养了4只狗。妈妈就跑到姑妈家里同姑妈商量,让女儿替姑妈遛狗,每月15英镑,最后终于还清了这笔狗债。

母亲的一举一动,都给了女儿诚信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刻骨铭心,深深影响了撒切尔夫人一生的生活。

诚实是引导我们正直公平的指南,是经过了曲曲折折、许多失误,有时甚至使我们倒退、使我们改变方向才逐步形成的一种品格。创造条件保护孩子的诚实品格,并让这棵美丽的幼芽茁壮成长,这是父母的本分。为此父母必须做到两点:第一,不能因为孩子诚实地承认自己的过失而惩罚她。众所周知,孩子撒谎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想得到表扬,而是畏惧惩罚。如果孩子做对了也惩罚,做错了也惩罚,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不停地撒谎,并a其行为也会无所适从,从而完全丧失道德信条。第二,要让孩子厌弃撒谎而遵从诚信,首要的问题就是实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任。而为了得到孩子的信任,父母就必须表里如一,以自己的诚信来打动孩子,影响孩子,最终取得孩子的信任。

即使对幼小的孩子,这样做也是有必要的。正如俗语所说:“犯了错误,就要承认,就要道歉,就要想办法改正。”你的孩子将会终生牢记这一道理。

孩子还应该有说“不”的技巧和自信,而不是为了某些个人的喜好,去编撰一些谎言欺骗他人。帮助孩子充满自信地说:“不,很抱歉,现在我不想做这件事。”记住,你是孩子的老师,应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而不是孩子没有遵循法则时的惩戒者。是的,你应当对不诚实的行为进行定性,但你的工作是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植根于内心的正直的观念。这样,无论你与孩子相距多远,无论你是否能监督你的孩子,这个机制都将会发挥作用。

专家建议: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用明确、适当的语言教会孩子辨别是非。在孩子的童年时期,不断重复这样的课程。

鼓励、表扬诚实,惩处不诚实的行为。

与孩子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公正与偏颇,诚实与欺诈。鼓励孩子思考、评论生活中的事件。

在报纸和杂志上找一些真人真事作为教材,教育孩子要诚实公正。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将你的信仰和价值观付诸于每天的行动中。

三学会坚强自己爬起来春子太太是个很温柔的日本女性,她有一对宝贝儿女,9岁的儿子正男和5岁的女儿由美子。春子太太平时对待孩子总是和蔼、耐心,处处体现出日本妇女特有的母爱。两个孩子中她似乎更疼爱小女儿,整天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像一只可爱的小蝴蝶,但我们也看到了她的另一种爱儿方式。

一个初春的黄昏,爸爸下班回到了那个宁静的小院,春子正在洗衣服,由美子淘气地追逐着一只红蜻蜓。由美子突然看到爸爸,不由喊一声:“爸爸!”并张开两只小手朝父亲扑来,谁知被一块小石子绊了一下,顿时失去重心,“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

“呜哇”由美子疼得大哭起来。爸爸慌忙想上前搀扶,谁知却被春子太太一把拽住了手。

“由美子,不许哭,自己站起来!”春子对着女儿大声嚷道。见女儿仍然哭泣着不肯起来,春子再次怒喝一声:“不许哭,站起来!”春子神态严肃,与往常笑咪咪的样子判若两人,爸爸惊异地望着这位“狠心肠”的娘,感到简直不可思议了。

由美子终于止住了哭声,一双大眼睛委屈地望着母亲,自己慢慢地爬了起来。

春子这时才一把抱起女儿:“我的宝贝,真乖,听妈妈的话,摔倒了自己站起来,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由美子懂事地搂住妈妈的脖子奶声奶气地道:“妈妈,我听你的话,再也不哭了。”然后瘸着小腿一拐一拐地又去玩耍了。

每一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一次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就会站得更稳,同时,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

父母对儿女常有过度保护的趋向,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做事情,害怕他们受到伤害,认为他们不够成熟等等。在很多情况下,儿女比父母想像的要成熟、有能力、有忍耐力和承受力。父母的看法往往带有成见,而且对于女孩子,父母的偏见就更为严重。

从一开始,父母就认为,女儿比儿子更脆弱。但许多研究表明,这与孩子的天性并无关系,关键是人们在思想中对不同性别伪定位有别,这大约与女孩子的体形与外表特征有关系。一项研究表明,当让大人描述自己的孩子时,他们用“强壮”“活跃”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男孩子,而对女孩子则用“优雅”“柔弱”来形容。女孩子的确显得娇小、柔弱,由外及里,容易推及性格上的软弱,使我们认为女孩子缺乏抗衡与承受的能力。

在我们的女儿还很小时,从一开始就要像对待顽强的有能力的孩子那样对待她。如果我们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表现出来,她可能就会形成这样的个性。

法国着名哲学家蒙田说:“教育孩子别无良策。谁想使孩子有出息,就不应在青少年时期对他们姑息迁就,而应该常常违背医学规律:不光要锤炼他们的心灵,还要锻炼他们的肌肉。心灵若无肌肉支撑,孤身承担双重任务,会不堪重负。”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们,放开孩子的臂膀吧,自由的鹰要比禁锢在笼里的小鸟飞得更高、更远。

专家建议:

给予女儿足够的关注,形成信任与安全的氛围。

注意保护女儿克服挫折的信心,给她以克服困难的机会,不能大人完全包办。

给女儿以表现她能力的机会,用如爬楼梯等方式发泄其充沛的体力,以达到训练动作的目的。

善用技巧,使儿童少受挫折,保护其信心,虽然明知她陷入困境的能力远比摆脱困难的能力强。

又一次考验宋庆龄对父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记忆深刻,那就是“磨难”教育。

父亲认为,经历磨难是人生的必修课,它能够使孩子的意志坚强。

上海地处南方,临江面海,每到春天,狂风骤雨常常把整个上海笼罩在一片倾盆大雨中,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肌骨的寒气。宋耀如此时不是带着小孩躲在舒适宽敞的房里,他一反常态,在暴风雨来得最猛烈的时候,冲出门去。他拖着有些惊骇犹豫的蔼龄,在雨水横流的大路上奔跑,雨点劈头盖脸,狂风怒吼不止。幼小的蔼龄虽然有点弱不禁风,但看见父亲严厉坚毅的面孔,她不觉涌上一股干劲,放慢的脚步迎着风雨又飞动起来。这一切连母亲倪桂珍也觉得不可思议的举动,宋蔼龄却以她小小年纪隐隐约约地从中明白了搏击风雨的乐趣。

正当母亲与外婆因担惊受怕而坐立不安时,满身雨水淋漓的宋蔼龄一阵风似地跑回家,她高兴地对母亲说:“妈妈,我又经受了一次考验!”宋耀如的二女儿庆龄,从小少言语,爱沉思。父亲讲什么,她总是凝神沉思,尔后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可是庆龄的决断、毅力、勇气却一点也不比姐姐差,每当宋耀如在训练蔼龄的时候,宋庆龄也在一旁跃跃欲试,没有丝毫逼迫,没有强制,这对宋耀如来说当然求之不得。

骄阳如火的夏天,宋耀如带着蔼龄与庆龄去野外徒步旅行,与其用宋耀如的话说是欣赏沿途景物,毋宁说是一种艰苦的磨炼。山野上荆棘丛生,宋耀如带着女儿在荆棘丛中钻进去,穿出来,蔼龄与庆龄深一脚浅一脚,不时被茅草所绊倒,被荆棘刺得手脚渗血,宋耀如却“袖手旁观”。这时候,他不想流露出自己的恻隐之心。姐妹二人开始尚能蹒跚而行,走到最后跌跌撞撞,但即使手脚并用,她们依然咬牙坚持到底。

宋耀如认为,适度的磨难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尤其在孩子性格的成长阶段,更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困难的自制力和忍耐力。

早年的磨难使宋氏姐妹变成了生活的强者,她们在尚处于麻木不仁的妇女界显得那么咄咄逼人,锋芒毕露。这不能不归功于宋耀如的超越传统的教育,是宋耀如刻意地磨炼使孩子拥有了进入成年的入场券。

父亲的教育最终使宋氏三姐妹形成了坚毅的性格,成为女人中的强者。

今天,我们的父母常为独生子女包办一切,他们呕心沥血地试图为孩子搭建起一间“一尘不染”的温室,他们辛辛苦苦地为温室里的花草除虫,浇水用无微不至的呵护培育温室里的鲜花,而这些鲜花一旦见到天日,便纷纷变成枯枝败叶。宋耀如完全可以为孩子提供温暖如春的环境,但他认为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必需,在孩子们性格成长的阶段,除了使孩子从自然中得到陶冶与教化外,尤其要注意运用人为的磨难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忍耐力与冒险精神。日本的小学在冰天雪地之时让学生脱光衣服在飘飞的雪花中来回奔跑,现今的中国父亲见此情景,必定痛彻心肺,而宋耀如在19世纪末期就理解并运用了这种方法。

西方的父母就十分重视这种挫折教育,他们总是不回避让孩子吃苦探险。谈到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如何为孩子着想的问题,日本教育专家田中和子一语中的:“如果说中国的家长缺了点什么,我认为主要是爱的方法不对,溺爱会使孩子丧失自强的信心和能力,望子成龙反而成了教子成蛇。”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不同,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而中国仅为0.22小时。这也就难怪中国城市74.4%的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一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了。

的确,爱心可以造就未来,爱心也可以葬送未来,为了孩子,年轻的父母应该像宋耀如那样,从小就给予孩子体验挫折和困难的机会,进而使她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树立起竞争的意识。这样,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财富和智慧。

日本教育家涛川荣太说:“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要有勇气去积极而冷静地面对挫折。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到只有在挫折与困苦当中才能得到锻炼,那么他是非常坚强的,即使摔倒了,也不是随随便便爬起来就算了。有这种生活态度的孩子是永远不会自我崩溃的。”专家建议:

让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如长跑,游泳,在剧烈的体育运动中磨练孩子的精神。

让孩子多参加劳动,例如植树、扫除等,强度大的劳动对磨练孩子的意志也很有益处。

带孩子到野外,进行爬山、登高等活动。

对于生活中的挫折要给予孩于鼓励,告诉她应有的坚强法则。

我要坚持卡丝莉是一个活泼可爱的6岁女孩儿,以前她从未滑过冰。一个明媚的冬日,妈妈带她到附近公园滑冰。她绑好了冰鞋。开始小心翼翼地在冰上走。突然,她摔了一跤,在站起来滑行了一会儿后,又摔倒了。不停的摔跤,弄湿了她的裤子和手套。大约一个小时后,妈妈准备回家了。这时,卡丝莉已经能够滑行了,她请求道:“再玩一会儿吧!”妈妈觉得很冷,身上也弄湿了,很想回家,但她还是尊重了女儿的决定,继续练习滑冰。于是,她们又滑了两个小时。傍晚时,卡丝莉可以很自信地滑行了,并且计划明天和她的好朋友米切尔一起再来滑冰。

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关键的差别,就是能否做到持之以恒。智者常说: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就在于能否再坚持5分钟。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持之以恒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何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孩子面对挑战时所做出的努力,也是孩子深谙更多事情的动力。因为在孩子的生活中,她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新的挑战,她们需要不断地增强内在的力量。实际上,当孩子长大以后,持之以恒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因此,它应该在孩提时代就得到培养。

持之以恒是人们面对困难时坚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一种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伴随着无数挑战。因为这一品质的培养是与其他品质的培养分不开的。

持之以恒是孩提时期其他各类品质的基础。这些重要品质有冒险精神、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勇气和乐观主义精神等等。在孩子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所有的品质总是与持之以恒的精神共生共栖,互为因果。孩子生命中的诸多经历,也为孩子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提供了一个持续的锻炼机会。

让孩子持之以恒,你要告诉她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坚持下去的勇气。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成功后曾有人问过他一个问题:“丘吉尔先生,你在学校里学到的所有经验中,哪一项是最有效的?如何培养了你成为一个将英国从黑暗的时刻引向光明的人?”丘吉尔想了一分钟,然后说:“是我在高中留级的那两年。”“你是不是考试失败了?”“没有,我只是发现了殊途同归的原则。英国所需要的不光是聪明和智慧,而是在最困难的时期,能够坚持下去的勇气。”其次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尽管孩子智商不高,尽管孩子学习成绩很差,但我们决不能对孩子轻言放弃。我们首先自己要对孩子有信心。大卫·洪贝克督学曾经指出,当大人对孩子产生信心时,将有两件事情会产生。第一,大人本身会变得更为乐观,因此当他和孩子沟通时,其言语及行动都更为正面;第二,大人这样的态度让孩子在学习上更加勇敢、更加热诚。洪贝克说:只要校方坚持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功”,那么学校本身也会办得更成功。

“我永不放弃孩子!”父母们,请从我做起。

专家建议:

总结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挑战性机会,例如富于挑战性的游戏等。

帮助孩子明确既定目标。

帮助孩子把较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步骤,对于她们所做出的努力给予支持和表扬。

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调节,教会孩子在需要的时候自我休息和放松,积蓄力量以备再战。

鼓励孩子在困惑茫然时寻求帮助。

不但要在孩子最后取得成功时给予赞誉和表扬,更要高度赞美和欣赏她们“坚持不懈”的能力。

  §§第三部分 高贵的小公主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