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印第安人的起源

  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一般认为来源于亚洲的蒙古人种。但是,凡去过墨西哥的中国学者,会为墨西哥人的体质特征而感到震撼,因为现代墨西哥人的相貌特征已经与人们想像中的具有亚洲血统的印第安人相去很远。中国学者一般都知道墨西哥种族中混血种人约占91%,是拉美国家种族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在国内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混血种人”这4个字的极其丰富的内涵的。墨西哥人真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在肤色上,深者近似黑人,浅者与白人不相上下,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中间色,当地人往往以“浅褐色”或“深褐色”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肤色;在头发上,多数是黑发,但也有金发者,还有很多介乎二者之间的“杂毛”,被称为“红发”、“浅栗子色”、“深栗子色”、“灰白色”等;鼻子则有“笔直型的”、“扁平型的”、“向上微翘型的”,“鹰钩状的”等;眼睛则有黑色的、浅咖啡色的、深咖啡色的、灰色的、蓝色的等。人们会发现,至少在墨西哥城,很少有像蒙古人那种高颧骨、宽脸盘的人,大多数则是长脸型的人。墨西哥人同中国人区别最大的地方是眼睛,中国人的眼睛被称作“拉斯嘎多”rasgado,即细长的眼睛,而在墨西哥几乎看不到小眼睛,是清一色的双眼皮,大眼睛。当你置身于墨西哥时,你会从内心惊叹西班牙人征服美洲以来这500年种族混血的历史力量。但同时你也可能会对这种力量保留怀疑的态度,在你的心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号:仅仅这500年的时间,就能形成这样的混血状况吗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美洲是否存在印第安人与外来种族的混血过程

  持有这种问号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在玛雅人的石刻画像和壁画中,有些玛雅人的鼻子是鹰钩鼻子;在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和其他一些博物馆中,有关于早期征服时期欧洲人与土著接触的历史画像,其中的印第安人形象不像蒙古人,从其长脸庞、大鼻子、高个子看,倒有些像欧洲人;而在墨西哥人写的著作中,提到他们的祖先来自西伯利亚,从体质特征看,早期移民介于欧洲人和亚洲人之间,最早到者更像欧洲人,晚来者更像蒙古人。最能说明印第安人来自蒙古人的是奥尔梅克Olmeca文明,其出土的代表性标志是巨型人头石雕像,共16尊,最大者重25吨,从他们的宽脸盘和高颧骨看,很像蒙古人。但在墨西哥历史学界,关于奥尔梅克文化的来源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大头”更像非洲人,不仅嘴唇厚、向外翻,而且肤色还是黑的。那么,印第安人究竟来源何处

  其实,在学术界,印第安人的起源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说印第安人起源于亚洲的蒙古人种,仅是对这个问题诸种解释中的一种,被称为“亚洲起源说”,该学派认为由于至今在拉美没有发现类人猿的遗址,拉美土著的祖先不可能是土生的,而是从其他大陆迁徙过去的;由于印第安人的体质特征与蒙古人种接近皮肤和眼睛色素相近,头发的颜色和形状相近,脸毛少,都是所谓的蒙古眼、颧骨凸宽等,因而他们起源于亚洲;后冰川时期公元前7~1。2万年,亚洲东北部与美洲西北部有陆桥相连,蒙古人种经过这一陆桥进入北美地区,而后南下进入拉丁美洲;最早进入美洲的亚洲人是一批猎手,他们是因追捕猎物而通过白令陆桥的据考古资料测定,亚洲人进入墨西哥的时间约在2。1万年前,进入南美洲的时间约在1~1。4万年前。美国学者亚历斯·赫德利卡在1917年第19界国际美洲学者代表大会上提交的《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这一假说,并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成为该派的早期代表。至今,这一派仍是主流学派。

  另一个学派是“多元起源说”,认为除了蒙古人种外,印第安人中还存在不同的种族成分,因而印第安人不仅来源于亚洲迁徙的途径不只是白令海峡的陆桥,广大的太平洋海域也曾是外界通往美洲的通道印第安人之间的差别,不仅有属的差别,而且还有种的区分。法国学者保罗·里维特在1943年出版的《美洲人类的起源》一书中阐述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赫德利卡的假说不足以解释美洲印第安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还有不同于蒙古人种的其他种族成分在此后进入了美洲,由此导致了美洲居民、文化和语言的极其繁杂。如乌拉尔人由亚洲东北进入美洲而形成后来的爱斯基摩人澳大利亚人沿着南极边缘迁徙到了南美大陆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人驾驶木筏穿越太平洋到达美洲,并且比澳大利亚人所到的地域更加宽广,影响更加强大。在古印第安人中的确发现了浅肤色和金黄头发以及浅肤色和带胡须的两种白人成分,他们或是单独、或是与蒙古人一道,沿着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岛到达美洲的。他认为,除了白令海峡的通道外,太平洋也是亚洲、大洋洲与美洲之间的联系纽带,自史前时代,美洲已经是各种族和各民族的会合中心,美洲西海岸从南到北都有众多的移民渗透进来,这是一个长期不断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生了种族和文化“混血”,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灿烂的美洲文化。

  还有一派是“本土起源说”,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弗洛伦蒂诺·阿梅吉诺最早1884年系统地提出了这种观点,认为印第安人起源于美洲本土,阿根廷的潘帕地区是哺乳动物进化的中心、人类的摇篮,从这个中心向外扩散,使地球布满了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但是,新的考古学验证已经对这种观点所提出的依据给予了否定。笔者认为里维特的假说更具有说服力,近些年的考古发掘证实了里维特关于南美印第安人起源于澳洲土著的假说。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