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8章 樊须

  樊须(约前505~?),姓樊,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春秋末年鲁国人。约生于公元前505年,卒年不详。小孔子46岁。一生好学广问,有勇有谋。樊迟自小勇武过人,善于谋略加来岁就在季孙家族任职。公元前484年,齐军伐鲁,樊迟被选为副将协助同门师兄冉求率季氏左军迎敌。两军相对,冉求下令鲁军越过一道浅沟发起攻击,不料鲁军迟疑观望并不听命。樊迟立即明白了问题所在,赶紧向冉求建言道,“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输之。”即是说鲁军并不是越不过浅沟,而是你在军中还没有威信请稍等三刻整肃军纪,问题自然解决冉求依计而行,建立起军威。于是鲁军在冉求樊迟的指挥一奋勇冲向齐军击溃齐军主力,迫使齐军退出鲁国。战前,季孙氏见樊迟只有20来岁,怀疑他能否担当大任。结果,樊迟在战争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不仅善于谋断,而且勇于冲锋陷阵,受到季氏的倾心嘉奖。樊迟师从孔子,勤学好间,据统计,在《论语》一书中,他四次问“仁”,两次问“知”,一次间“孝”,一次问“祟德、修愚、辨惑”,一次请学“稼、圃”。所问问题涉及到儒学中极广泛的道德范畴,在孔门弟子中是少见的。说明他对这些道德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因而给予倾心的关注。我们从他与孔子之间的问答,还可以看出樊迟做事情有急于求成的倾向。

  如,当他间“仁”时,孔子答以“仁者,先难而后获”(《论语·雍也》);当他问“崇德”时,孔子教以“先事后得”(《论语·颜渊》)。看来孔子正是看出樊迟的这种偏向,对樊迟提出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给以针对性的回答。关于樊迟请学种庄稼和蔬菜的一段记载,后来有不同的看法。(论语·子路》篇说:“樊迟请学”,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土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从孔子对樊迟的评论来看,樊迟问“稼”、“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种植的问题,而是有深刻的政治含义。孔子认为,只要统治者好礼、好信、好义,那么外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用情”、“服”,而且其他国家的木民也会扶老携幼前来归附,统治者根本用不着学“稼”、“圃”。樊迟很年轻就进人仕途,有关政治问题应是他关心的主要内容。所问学“稼”、学“圃”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耕作问题,实际上含有统治者应当亲自参加劳动,为天下树楷模的意思。这种思想对当时严格的等级礼制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难怪孔子要说他是“井小人”。他的这个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说开启了墨家学术的先河樊迟的学行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是历代官府祭孔时配祀的对象。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被封为“樊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又被加封为“益都侯”。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