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河北形势

  唐代的河北道南部,农业发达,蚕桑兴盛,是经济富庶地区。又有永济果沟通水运淆转江淮地区财赋以供边防之需。

  燕山以北,是半农半软区域。幽州背靠燕山,自古为北方重镇唐前期的河北道(监察区),东濒大海,南迫黄河,太行山和恒山,北通渝关(山海关)的蓟门(居庸关)。其范围大约当今河南、山东两省黄河故道以北,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及辽宁中、西部地区。辖区内有25个州、府(安东都护府);此外还有松漠、饶乐、渤海、黑水、室韦等羁都督府,其范围自今滦河上游直至黑龙江以北。

  隋唐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经济富庶地区,首推黄河下游(郑州以东)两岸,农业发达,蚕桑兴盛。唐前期供应长安的潜粮,主要来自渣关以东,以晋(山西临汾)、绛(山西新绛)、魏(河北大名)、邢(河北邢台)、贝(河北清河)、济(山东东阿)、博(山东聊城)诸州为多。其中魏、邢、贝、博几州都属河北道河北道闻名全国的物产,有定州(河北定县〕的续绢、邢州的瓷器、易州(河北易县)的墨和铜,幽州也以产铜闻名。

  在隋朝开挖的永济渠两岸,繁荣的都会有魏州、贝州和幽州。

  贝州治所清河(河北南宫东南),东近永济渠,水运方唐朝为了供给东北边防,将从江淮地区运来的大量兵甲衣粮钱帛,都储备于此,号称天下北库。

  开元二十八年(740),户口数达6万户以上的府州,全国1045个。属于河北道的有魏、沧、冀、相、贝、沽、攘邢、定、赵、幽诸州,占到24%。全国户数最多的是益州(四州成都),有16万户;其次便是魏州,有15万户。魏州的总人口超过100万,贝、冀、沧三州皆在万人以上河北道以燕山山脉为界限,南为农耕区,北为半农半牧区。幽州(北京西南)地处永济渠的北端,是南北物资集散地,又是与塞外游牧民族贸易互市的商业都会。因而,自古以来就是北方的军事重镇在幽州的西、北两面,关山险阻,拒天下之背,控华夏之防。北面的燕山和西面斜贯而南的太行山,高耸而险峻,构成了状如围屏的天然拒防。燕山的丛山峻岭之中,受流水切割而形成的许多峡谷关隘,皆是交通要道。最重要的有西北方的南口,经此可北上蒙古高原;东北方有古北口,经此可达松辽平原。另外,从燕山南麓经过辽西走廊可达辽河平原;向南沿太行山东麓是通向华北平原的大道。幽州东南临于渤海湾头,南面的大平原空旷无险,有南北运河纵贯其间,槽运杨通,军裕供应极为方便唐朝在军事上防御东北“两蕃”(奚、契丹),主要是控制愉关(山海关)、燕山南麓的平州(河北卢龙)、蓟州(河北蓟县)、檀州(北京密云)一线,而以幽州为其枢纽。一旦燕山防线失守,在无险可恃的广阔平原上,就只能利用幽、定、滚、冀、赵、魏、相诸州的州城,据而守之。

  东北“两蕃”自南北朝以来,就游牧、狩猎于演水(西拉木伦河)与土河(老哈河)流域。隋朝末年,皆臣服于东突厥汗国。唐朝初建,奚与契丹即通使请求内附。至贞观二十二年(648),唐朝设置松漠都督府以处契丹、饶乐都督府以处奚人,对其部落首领皆赐姓李,辽海以北广大地区正式纳人版图。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营州(辽宁朝阳督赵文翔刚惶自用。对契丹遭受饥荒不予济,又视其首领如同奴仆。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怒而起兵,联合奚部叛唐,攻陷营州,杀死赵文翔,并攻掠河北道南部诸州。从此之后,东北“两蕃”时叛时服,边防军事形势难以得到较长时间的缓解。正由于战争持续不解,遂使安禄山风云际遇,崭露头角。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