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边兵东调平叛,西羌乘机入提,骚扰关中。郊子仪出镇那州,西羌兵闻风而退。肃宗诏命郊子仪统大军进取范阳,平定河北。鱼朝恩从中阻挠,事竟不行。
自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后,唐朝廷陆续征调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军镇的兵马,投人平叛战争,致使西北和西南方面的边防空虚无力。而活动于这些地区的游牧部落,遂乘机向东侵犯,扩展地盘。其中属于羌族的党项部落,原居于剑南道西北部,因受吐蕃的进迫,不断向北移徙,侵人关内道,逼近京蔑为了加强京徽地区的军事防卫,乾元二年(759)六月,唐朝从朔方节度使防区内划出邪(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等九州之地,另置节度使。上元元年(760)正月,又分邪宁节度而设置廊坊丹延节度使(也称渭北节度使)。任命郊州刺史桑如呀为那宁节度副使,分道讨伐招抚党项等羌族部落。
这一时期,史思明叛军重新攻占了东都洛阳,冉加京城西北频频受到党项侵扰,肃宗心神不宁,寝食难安。正月二卜六日,朝廷发布命令,任命郭子仪为邯宁、哪坊两道节度使,但不赴镇,留在京城运筹帷握,只是借他的威名来镇抚党项。
五六月间,凤翔节度使崔光远带兵先后击退了侵犯径州(甘肃径川)、陇州(陕西陇县)的羌、浑部众十余万。
再说郭子仪自从被罢免了兵权之后,谨慎处事,没有显露丝毫的怨怒之情,依然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朝野上下都认为郭子仪有复兴国家的大功,就连叛军也很关注朝廷对待郭子仪的态度,让他处于闲散位置上是很不合适的。肃宗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九月初,有臣下上奏:叛军还没有平定,正当用人之际,不应削去郭子仪的实权。九月八日,肃宗下令郭子仪出镇郊州,不断骚扰的党项等部落兵闻风撤退。由此可见郭子仪的威名之重。
九月二十一日,肃宗颁布新的制书,任命郭子仪为都统诸道兵马使,管崇嗣为副使;计划自那州、朔方向东,收复大同(山西朔县)、横野(河北蔚县)、清夷(河北怀来东南)诸军,直取范阳,再南下平定河北地区;征发射生英武军及朔方、那宁、径原诸道蕃汉步骑兵共7万人,由李光弼、乌崇福、李鼎、王、辛京果、任敷、浑释之、慕容兆、杜冕、桑如呀、阎英奇等将领分别统领,皆受郭子仪指挥节制。但是,十天之后,这项重大军事计划,却因大宦官鱼朝思从中阻挠,未能付诸实施鱼朝恩是四川沪州人,出生于玄宗开元十年(722),于天宝末年进人内侍省供职。鱼朝恩生性聪明,但为人阴毒,以粗通文墨,能够传宜诏命,逐渐受到信用。马党4事变之后,他跟随太子来到灵武。肃宗即位,鱼朝恩开始担任监军职务:京城收复,任三宫检责使,以左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职掌宫廷内务,跃升为宦官头子。唐军继续东进,鱼朝恩又担任神策军监军使,随军驻扎于陕州。乾元元年(759)九月,唐诸路大军围攻安庆绪于相州,鱼朝恩受命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宦宫监军的权力,至此膨胀到了李唐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程度。
无拳无勇且不懂军事的宦官,何以被皇帝委以如此重任。
这里,有必要简略回顾一下李唐王朝开国以来,宦官制度的逐渐演变。
唐朝初年,太宗定下制度,内侍省不设三品官职。但自武则天执政后,这一定制逐渐被打破。一是宦官人数增多;二是超升七品以上官位的多达上千人。玄宗即位后,宦宫受到重用,开始参与朝政事务,内侍省长官“内侍”的品级,也由四品升为正三品的“内侍监”,与外朝宰相地位相同。宦官出使监军。权力超过节度使:出使郡县传宣诏命。地方官员战战兢兢,丝毫不敢得罪。
玄宗朝的显贵宦官,首推高力士。其人自幼人宫,后来追随玄宗参与官廷政变,有拥立之功。高力士为人机敏谨慎,沉稳忠诚,得以参决中枢机务,四方表奏,先由其审阅然后进御,小事便直接处理,成为实际上的“内相”。唐代宦官弄权,以高力士开其先河。所不同于中唐以后的地方,只是高力士其人忠谨无大过,尚未达到专权为祸而已唐代宦官专权害政者,则首推肃宗时的李辅国。此人于天宝年间人侍东官,马鬼事变后,息从太于到灵武,以拥立之功,被任命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职掌禁兵,成为皇帝身边的心腹。与其前辈高力士相比,李辅国的权势有过之而无不及。高力士除任内侍监等宦官最高职务外,尚未公开兼任军职和其他官职。而李辅国跟随肃宗回京之后,官拜殿中监,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等使职,又兼任陇右群牧、京筑铸钱、长春宫等使,勾当少府、殿中二监都使,公开兼任关系国家财政、军需以及司法和统率禁军等要职。肃宗宠任宦官,并非完全是昏庸不明所致。还在其为东宫太子时,上受玄宗严厉制约,下受李林甫、杨国忠恶意陷害,孤立无援。身边亲信之人,惟宦官李辅国、妃子张良娣二人及至灵武即位,以平庸之才,多病之身,猜疑之心而领导平叛兴复之巨任,既乏谋臣又少兵将,所能倚为心腹者,首先仍是身边的宦官和妃子。此般形势,遂使李辅国、鱼朝恩和程元振等辈“月家奴”得以染指中枢权力,操纵军国事务。
不过,肃宗对于宦官的跋危弄权以及张皇后的干政请竭,也是心中颇为不悦,并力图借用外朝宰相的力量加以抵制,分割其权力这种抵制举措,直到代宗时才大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