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章 处死帕米尼欧父子和追杀比修斯

  处死帕米尼欧父子

大流士的死亡并不是战争的结束,波斯人和帝国境内的一些其他民族并没完全放下武器,他们还在继续进行抵抗。大流士的堂弟、原巴克特利亚总督比修斯自称是波斯国王薛西斯的继承人,亚洲之王,他回到了他的辖区巴克特利亚,也就是中国古籍上的大夏,他不仅得到巴克特利亚部队、一大批波斯军队的拥戴,北方的徐西亚人也要和他结盟。如果不尽快消灭,有可能给亚历山大的统治造成很大的麻烦,成为抵抗亚历山大的旗手。

但是,在亚历山大想尽快出兵去追击比修斯时,遇到了来自内部、来自他的马其顿将士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亚历山大部下的不满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对没完没了的战争有日益增长的厌战情绪,他们远离家乡,长年征战在外,有强烈的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和要求。亚历山大当年发动战争时所提出的目的,什么解放,什么复仇,他们认为都已达到了,波斯的都城占领了,大流士死了,战争结束了,他们征战多年,饱尝艰辛,为的是实现亚历山大所提出的:“把战争带到亚洲,把黄金和财富带回希腊!”现在该带上丰富的战利品返回家乡,尽情享受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亚历山大还要继续打下去,也不知亚历山大要把他们带到什么地方去。二是文化观念上的不满情绪也在增长。希腊人有自认为自己是惟一的文明人,而其他人都是野蛮人,都是蛮族的成见,他们看不起亚洲人、非洲人,看不起他们的文化和宗教,看不起他们的生活习俗。他们对亚历山大出于统治的需要,对当地的宗教表示尊重,起用一些当地人当地方行政长官,甚至采用一些波斯人的礼节等等作法,由不理解到不满。因为这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分享了他们的利益。

对亚历山大不满的代表人物是亚历山大的副手、战功卓著的老将帕米尼欧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的最主要的青年将领菲洛塔斯。帕米尼欧是亚历山大父亲腓力的旧臣,有些倚老卖老,功高压主。他不时提出一些和亚历山大意见相左的建议,公元前331年他建议亚历山大接受大流士求和的要求,公元前330年又劝阻亚历山大焚毁波斯波利斯的王宫,更为严重的是,当亚历山大在埃克巴塔拉命令帕米尼欧率领一支部队抄近路追击大流士时,帕米尼欧却拒不受命,按兵不动,这是一种对亚历山大不忠的行为。他的抗命的后果是悲剧性的。亚历山大在处理他所不信任的部下时,和他指挥作战一样,非常果断,毫不拖泥带水。尽管帕米尼欧是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又有显赫的战功,亚历山大还是很快就免去了他的全军副统帅之职,而任命克拉特拉斯取代他。

帕米尼欧抗命丢了兵权,他的儿子菲洛塔斯也在公元前330年因被人控告阴谋叛乱而被逮捕。菲洛塔斯是亚历山大少年时的伙伴、最受信任的将领之一,战争一开始,他就被亚历山大委以骑兵司令的重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成了马其顿军队中对亚历山大不满者的代表人物。在亚历山大向将士们宣布,他计划去里海作一次考察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这是将士们厌战情绪的一次发泄,亚历山大感到震惊。他开始怀疑部下对自己的忠心了,并准备进行必要的整顿。就在这时,他接到密告,说有人正在密谋谋杀他,菲洛塔斯参加了这一阴谋活动,并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亚历山大勃然大怒,立即令人逮捕菲洛塔斯,交给将领们公审。亚历山大早在埃及时就接到过这样的报告,但他当时对帕米尼欧父子非常信任,根本不相信会有这种事。那时亚历山大和菲洛塔斯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菲洛塔斯是马其顿的名门望族之后,亚历山大和马其顿贵族的关系在进入亚洲之前,并不完全像东方的君臣关系。臣见君也无须行跪拜礼,国王和贵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平等地商讨问题。所以帕米尼欧还敢对亚历山大说什么,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怎么怎么这样的话。在东方臣下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用这种语气和君主说话的。但后来亚历山大愈来愈像东方的君主了,他甚至要求部下对他行跪拜礼,君臣的亲密关系淡化了,等级观念强化了。菲洛塔斯虽完全听命于亚历山大,但并不那么谦卑,那么恭顺,甚至有些专横恣肆,不可一世,连他的父亲帕米尼欧都为他担心,劝他说:“儿啊,气焰要收敛一下哩!”但菲洛塔斯并没听父亲的劝告,仍我行我素,这招来了亚历山大的不满。现在亚历山大已是万人景仰的至尊,他再也不能容忍马其顿贵族的骄横,不能容忍他们对自己无上权威的挑战,他要用菲洛塔斯来做个样子,起杀一儆百的作用。

菲洛塔斯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亚历山大和众将领面前进行公审,亚历山大首先斥责他,要他招供自己的罪行,但菲洛塔斯申辩说,他并没有犯什么罪,他没有背叛亚历山大和马其顿,他只想知道,这场战争要打到什么时候才能完。菲洛塔斯拒不认罪,那些揭发者只好出来指证,他们揭发的菲洛塔斯的犯罪事实是:有一个普通的马其顿人阴谋反对亚历山大,有几个青年军官发现后,报告了菲洛塔斯,但菲洛塔斯虽每天去亚历山大帐篷两次,却没把这事向亚历山大报告。这就证明菲洛塔斯知情不报,有意包庇罪犯,图谋不轨。接着亚历山大又召开了军队代表大会,因为马其顿的法律规定,叛国罪由国王审讯,在马其顿境内由人民代表大会判决,在境外由军队代表大会判决。军队代表几乎是清一色的步兵,而骑兵大都是贵族,有不少菲洛塔斯的同情者。开庭后,菲洛塔斯在代表面前进行了自我辩护,亚历山大用严刑拷打逼他认罪,最后,代表大会以叛国罪判菲洛塔斯死刑,立即执行。于是在场的马其顿人就用标枪把菲洛塔斯和他的同谋犯刺死。

处死菲洛塔斯,当时和后来都有人认为证据不足,是一冤案。当时军队中弥漫着厌战情绪,发牢骚,出怨言,成司空见惯之事,亚历山大本人也知道,而谋杀国王,却显然是捕风捉影的事,菲洛塔斯当然不会用这种事去惊扰亚历山大。而他的一些竞争对手便以此诬告他,亚历山大则借此除掉一个不崇拜他的家族。他把菲洛塔斯看作是那些在腓力去世时觊觎王位者中之一个。

处死菲洛塔斯事情并没结束。按照马其顿的法律规定,阴谋造反者,其亲属也要连坐处死。亚历山大杀了儿子,也不放过老子,他派亲信给埃克巴塔纳的驻军将领送去一纸命令,他们接到命令后,就把他们往日的上级、腓力时的老臣、全军副统帅帕米尼欧秘密处死了。处死儿子还经过审讯,由军队代表大会判决,而处死老子则只需亚历山大一个命令。据阿利安的记载,亚历山大处死帕米尼欧,是因为他觉得,帕米尼欧儿子搞的阴谋,如果说他这个当父亲的完全没有插手,是很难使人相信的;或者,他可能认为:即使帕米尼欧并没参加,处决了他的儿子,留下他本人也是严重的后患,因为帕米尼欧是一位公认的了不起的人物,不但亚历山大本人,而且全军都这样看;不只马其顿部队崇敬他,连那些外籍雇佣军也都如此。

处死帕米尼欧是一个标志,表明亚历山大不只是喜爱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礼服和礼节,他的行事作风也快和他的对手波斯国王一样了,他可以不受法律的限制,随意处决他不满意的人了,既然连全军的副统帅、德高望重的帕米尼欧都可以不经任何审讯随意处决,还有什么人不可以随意除掉哩?这一事件也标志,亚历山大和他的部下的关系的性质变了,传统的在贵族和国王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平等关系没有了,只有森严的东方式的君臣关系了。如果还有人想维持过去的那一套,就可能走上帕米尼欧父子的不归路。

帕米尼欧父子死了,他们的死对亚历山大将领们的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要知道,帕米尼欧是王室的挚友,为腓力父子两代拼杀了一生,他的两个儿子都战死疆场,而今父子两人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怎不令人心寒。处死帕米尼欧父子并没有平息马其顿人对亚历山大的不满,反而激发了更大的新的不满,应当说,亚历山大解决内部矛盾的这一方法是错误的。不过,这一事件的确使他的部下清醒了,他们的国王和统帅已成了绝不可冒犯的至尊了,其意志就是法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而波斯的文化也在影响着他。这不仅是为了拉拢和安抚波斯人,其实他本人对波斯文化也有极大的兴趣。或者说,他有当一个波斯式的君主的强烈欲望。

追杀比修斯

在处理内部的反对派的同时,亚历山大并没有放松对外部敌人的斗争。大流士死后,比修斯就成了他的主要对手。比修斯已自封为波斯国王,他还拥有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足可与亚历山大一战。但亚历山大在追击比修斯之前,和他历来的作法一样,先做了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巩固后方,去掉隐患。他首先率兵进攻里海之滨的赫卡尼亚,并委任帕西亚人阿明那匹斯为帕西亚总督,这人在埃及和马扎西斯一起投降了亚历山大。委任近卫军将领特莱波利马斯为帕西亚和赫卡尼亚的军事总监。然后他分兵三路,进入艾尔布尔兹山地,征服塔普里安与马尔地安等部落,搜索隐藏在山地的大流士余部和希腊雇佣军。一路由他自己率领,沿着一条崎岖难行的近路前进,这是军队的主力,是一支精兵队伍;第二路直接去攻击塔普里安人;第三路护送辎重、行李和车辆,沿大路前进。亚历山大率兵以极快的速度越过山口,在一条小河边宿营,这时,被追得无路可逃的波斯高级将领、骑兵大将那巴赞斯、帕西亚和赫卡尼亚总督福拉塔弗尼斯等都前来投降。在这里停了几天,亚历山大又率兵向赫卡尼亚内地的扎德拉卡塔城进发。在扎德拉卡塔,亚历山大和另外两路人马会合了。亚历山大在这里接受了与比修斯分道扬镳的波斯帝国首相拉巴尔查尼斯、重臣阿尔塔巴扎斯和他的三个儿子的归顺。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1500名希腊雇佣军的代表和希腊各城邦派驻波斯帝国的使臣。亚历山大对来归顺的波斯人很宽容,给他们荣誉地位,称赞他们对大流士的忠心;而对希腊人却很严厉,他拒绝和他们谈任何条件,因为他们跟着外国人打希腊人,犯了严重的罪行,只有集体投降,由他来决定怎样处理他们。如果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他们可以自己决定采取什么方法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安全。雇佣军的代表当即表示,全体雇佣兵都同意投降,因营地较远,请亚历山大派专人前去把他们带来。亚历山大同意这样办,派了两个将领去接收希腊雇佣军。亚历山大在营地接见了他们和希腊各城邦派驻波斯的使臣。对希腊雇佣军,凡是在希腊各城邦跟马其顿议和并结盟之前就在波斯部队服役的,亚历山大放了他们,恢复他们的自由;其余的则都编入马其顿部队,继续服役。对于各国使臣,亚历山大也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斯巴达和雅典的使臣被监禁起来,因为雅典使臣明知违犯联盟章程却仍能来波斯,而斯巴达的使臣则因为没有在斯巴达加入希腊联盟后卸任。非同盟国的使臣都被释放了,因为这些国家派使臣到波斯并没有什么不对。亚历山大在这里显示了他政治家的风度。

在接收希腊雇佣军时,亚历山大还率部进攻马尔地安人。马尔地安人所居地区,交通闭塞,与外界很少往来,居民生活十分贫困,但却勇猛好战。他们有很长时间没有受到外族的入侵了,因此没有做任何抵抗入侵者的准备。当亚历山大率兵攻来时,他们非常吃惊,来不及作任何抵抗,但有一大批人逃到山里去了。他们认为,山高路陡,亚历山大不会到这样远的山里来。而亚历山大偏又追来了,他们无处可逃,只好派代表出来投降,献出领土。亚历山大委任波斯人、原塔普里安总督奥托夫拉达提斯为马尔地安和塔普里安的总督。

然后,亚历山大率部去赫卡尼亚的最大城市(也是王宫所在地)扎德拉卡塔,他在这里停了15天,向神献祭和举行体育竞赛。接着率军进入阿瑞亚境内,到达苏西亚城时,阿瑞亚总督萨提巴赞斯前来迎接,亚历山大让他留任阿瑞亚总督。并派一名近卫兵将领率40名马上标枪手在沿路站岗,以免后续部队通过时骚扰阿瑞亚人。亚历山大为在当地居民中树立一个好形象,不能说做得不好,但效果却不像他所期望的那么好。

这时有波斯人来向亚历山大报告说,比修斯已不再叫比修斯了,而称阿太薛西斯,他按国王的样子戴帽子,穿皇家的锦袍,俨然以亚洲之王自居。亚历山大感到消灭比修斯的势力,活捉比修斯,已刻不容缓了。他立即率领经过整编的全部军队向巴克特利亚前进,但在进军途中却接到一个使他不得不改变行军路线的消息。不久前才投降的阿瑞亚总督萨提巴赞斯,出于民族情绪,在比修斯的支持下,趁亚历山大进军巴克特利亚之机,在后方发动了叛乱,杀死了留驻当地站岗的马其顿马上标枪手和带队将领。他把阿瑞亚人都武装起来,进入阿瑞亚王宫所在地阿塔考那城,并决定带领部队去会合比修斯,准备和比修斯一起伺机攻打马其顿部队。

亚历山大这时已进军到巴克特利亚边境附近的马迦斯河旁,但仍然决定回师平定叛乱。除留下一部分部队,由克拉特拉斯率领、在马迦斯河边待命外,亚历山大亲自率领近卫骑兵、马上标枪手、弓箭手、艾吉里亚部队和两个步兵旅返回阿瑞亚,火速追赶萨提巴赞斯,两天后就到达阿塔考那城。萨提巴赞斯没想到亚历山大这么快返回来攻击他,没有抵抗,就急忙带着少数阿瑞亚骑兵逃跑了。他部下的大部分士兵则一哄而散。但亚历山大并没因叛乱者逃散而就此罢休,他又一次显示了他严酷的一面。他迅速地进行搜捕,把那些离开村庄参与叛乱的人从各处搜出来,一一就地杀戮,其余的没参加叛乱的村民则都贬为奴隶。他要用这样的血腥行动告诫所有的被征服的人们,叛乱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他废弃了阿瑞亚的旧都阿塔考那,而在它的旁边另建了一座新城,新城被命名为“阿瑞亚的亚历山大”,同时委任波斯人阿萨米斯为阿瑞亚的新总督。这时,留在马迦斯河畔的克拉特拉斯率领的部队也到阿瑞亚和亚历山大会合,于是,亚历山大率领全军向南边的扎兰迦亚地区前进,当时占据这一地区的是巴散提斯,这个人曾在大流士逃跑时参与谋害他,见亚历山大大军快来了,就逃跑到印度河这边的印度人地区。但印度人却把他抓住送交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就因他参与谋杀大流士而把他处决了。接着,亚历山大又到西边的阿拉科提亚(阿富汗)地区捉拿参与叛乱的波斯总督阿萨提斯,并就地处决。然后在弗里达建立了一座取名为“亚历山大希望城”的新城。

这时军队中出现严重的不满和厌战情绪,因为从波斯波利斯开始,战争成了一场对一个亡命君主和一个弑君者的追逐。对于亚历山大的将士来说,战争已毫无吸引力。为平息将士的不满,亚历山大以叛国罪处死了功高权重的帕米尼欧父子,并对部队的核心部分的指挥官进行了调整。原由菲洛塔斯担任的骑兵司令一职,改由赫斐斯申和克雷图斯两人担任,各指挥一个旅,以免权力过分集中。托勒密被任命为皇家卫队长。而帕米尼欧副统帅一职也早已由克拉特拉斯担任了。

随后亚历山大率军进入阿瑞阿斯皮亚人居住的地区,因为这一地区的人民曾为居鲁士出过力,亚历山大对他们有好感,便允许他们自治。

接着亚历山大就继续向巴克特利亚前进,追击比修斯。沿途征服了德兰吉亚人、迦德罗西亚人和阿拉科提亚人,委派了新的总督。公元前329年冬季,他率部到达塔尔拉克河畔印度人居住的地区。他一路行来,克服了很大的困难,饥饿、疲劳、积雪、寒风使部队吃了不少苦头。将士们有时只能靠猎取野生动物为食,不少人病倒了,还有许多战马冻死在雪地上。

就在亚历山大向巴克特利亚艰苦挺进途中,又传来萨提巴赞斯再次在阿瑞亚进行叛乱的消息。萨提巴赞斯从比修斯处得到2000骑兵后,又侵入阿瑞亚,发动当地人跟着他造反。亚历山大只好又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对付萨提巴赞斯。这次他没有亲自回师镇压,而是派波斯人阿塔巴扎斯和两位骑兵将领率兵去征讨,同时令帕西亚总督前往支援,对萨提巴赞斯形成东西夹攻之势。一开始,萨提巴赞斯的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和马其顿的骑兵部队展开了一场激战,但随着萨提巴赞斯脸上中枪而死,他的部队瓦解了,抱头鼠窜了。

而亚历山大这时已率部进抵兴都库什山,但因大雪封山,部队只能等冰雪融化才能过山,就在这期间,即公元前330—329年,他在这里,在加兹尼城的旧址上建立起一座新城,亲自命名为高加索的亚历山大城,因为亚历山大认为兴都库什山脉就是高加索山脉向西的延伸。他向平常祭祀的神献祭,任命波斯人普罗克西斯为该地区的总督,派骑兵军官内劳克西尼斯为军事总监,给他留下了一些部队。

春天到来时,亚历山大开始率领部队向北进军,翻越兴都库什山。这是座非常大的山脉,山高路险。亚历山大选择了一条路程虽远但地势较低的哈瓦克山口,但部队还是因积雪难行和给养短缺而大吃苦头。最后亚历山大率部翻过了群山,进入巴克特利亚。

巴克特利亚,中国称之为大夏,为波斯帝国一个行省,居民属雅利安民族,好斗善战。在比修斯的领导下,他们联合粟特人,对抗亚历山大的入侵。比修斯有7000巴克特利亚部队,他采用坚壁清野政策,把兴都库什山下一带大肆破坏,想把他自己和亚历山大之间的地方都变成一片荒地和废墟。他认为这样一来,亚历山大就来不了了。但出乎他的意料,亚历山大还是来了,大山、积雪、饥饿都没能阻挡住他进军。驻扎在奥克苏斯河南岸的比修斯得知亚历山大的大军逼近时,立即用船把部队运过河,过河后把船烧毁,然后率部向粟特地区撤退,巴克特利亚骑兵不愿跟随比修斯逃跑到粟特去,分成小股各奔家乡。他们后来受几个亲王的领导,期望“焦土”会使亚历山大放弃巴克特利亚而去征服印度。

亚历山大北进到得拉普萨卡,部队稍事休息后,就向东攻占了巴克特利亚的最大城市阿尔诺斯和巴克特拉。巴克特拉是巴克特利亚的首府,被称为“人间天堂”,但现在该城连同它周围的广大地区都被比修斯和他的粟特同盟者斯皮塔米尼斯与欧克西亚提斯夷为平地了。随后,巴克特利亚的其他地区相继归顺,亚历山大在阿尔诺斯要塞留下驻军,并任命一个波斯人为该地总督。

占领巴克特利亚后,亚历山大率部进抵奥克苏斯河,准备渡河继续追击比修斯。奥克苏斯河是亚历山大部队在亚洲所经过的最大的一条河,河宽1000多米,又特别深。亚历山大在没有一条船的情况下,试图渡河,他开始想打桩架桥,但因河底是沙土,水流湍急,根本无法打桩,而且附近又缺少木材,从远处运来又需时日。为抢时间,亚历山大令部队把盖帐篷用的兽皮集中起来,做成许多塞满草料的皮筏。亚历山大就用这些皮筏在5天内顺利地把部队运过了河。

在亚历山大决定进军奥克苏斯河时,他遇到了他出兵以来从未遇到的问题,他的最精锐的骑兵队伍之一塞萨利骑兵哗变了。塞萨利骑兵一直隶属帕米尼欧,在高加米拉战役以及整个远征中,战功显赫。就是这样一支队伍,现在公然违抗命令,不再跟随亚历山大前进。他们的哗变,一方面是对亚历山大处死帕米尼欧不满的发泄,另一方面也是对无止境的征战感到厌恶和对前途的悲观。亚历山大虽然非常需要这支精锐部队,却无法挽留他们;他也不能像对待帕米尼欧父子那样去惩罚他们,因为这是集体行动,是一大批人的联合行动。亚历山大无可选择,只好将他们遣散回家,同时把那些超过服役年龄的老兵也一起送回家。但这样一来,亚历山大就面临兵源不足的问题。实际上,亚历山大虽战无不胜,处境仍很危急,他身在遥远的亚洲,到处都是仇视马其顿的异族人,部队又充满厌战情绪,一支精锐部队又离他而去,在这种情况下,稍有闪失,就可能导致远征的失败,甚至全军覆没。适可而止,班师回朝,可能全军都皆大欢喜。但这不符合亚历山大的性格,在亚历山大的经历中,就从来没有退缩过。他毫不动摇地决定继续追击比修斯,同时他采取了一项空前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政策。他决定从周围地区招募新兵以补充兵源。

亚历山大从亚洲地区招募新兵,当然是出于军事的需要,但这也是他构造他的新帝国的一项重要内容。亚历山大所设想的帝国是把欧亚融为一体的大帝国。他任命一些波斯人当地方行政长官,他自己有时穿波斯服装,采用一些波斯礼仪,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等都有此意。不过,亚历山大还从来没有把军权交给亚洲人,他的军队中也没有亚洲人部队。他的军队还是一支纯粹的欧洲军队,现在他开始把亚洲人补充到他的军队中去,从而为实现他的各民族联合的大帝国的理想前进了一大步。

亚历山大在过奥克苏斯河前,还派人逮捕了阿瑞亚的总督,因为他有反叛之意,任命骑兵将领斯塔萨诺接替他的总督职务。

亚历山大率部渡过奥克苏斯河后,立即向比修斯所在地粟特前进。这时,斯皮塔米尼斯派信使来了,说他们已把比修斯逮捕了,可以把他交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令托勒密带领一部分军队火速前往接收,托勒密用4天走了10天的路程,到达斯皮塔米尼斯的营地,但斯皮塔米尼斯已带领大部分队伍跑了,却把比修斯留在一个村庄里。托勒密率领一队骑兵包围了这一村庄,然后向村里的波斯兵宣布,如果他们交出比修斯,他们可以安全离开。于是,波斯兵放开路,让托勒密和他的部下进村。托勒密很快就捉住了比修斯,然后派人报告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令把比修斯脱光身子,五花大绑,戴上木枷,押到他那里去,托勒密一一照办。

亚历山大见到比修斯时,对他进行了审问。有意思的是,亚历山大没有责问比修斯为什么坚持与马其顿对抗,而是责问他,为什么要把大流士抓起来,大流士是他的王上,又是他的堂兄,是他的恩人,为什么还要给他戴上镣铐到处奔波,最后还要把他杀死?比修斯的回答和他坚持抵抗亚历山大的身份有点不符,他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荡然无存。他回答说,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而是当时大流士的所有随从的共同决定,目的是向亚历山大讨好,保全他们的性命。比修斯回答的真实性可能有点问题,因为这些话都出自亚历山大部下的记录。不过,亚历山大的问话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他在这里不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而是以大流士的保护者的身份说话,他是在为大流士复仇,如果大流士在天有灵,不知有何感想。其实亚历山大痛恨比修斯不是他杀了大流士,而是他不屈不挠地进行抵抗。比修斯被严刑拷打后,被送到埃克巴塔那。后来,在那里,比修斯被割掉鼻子和耳朵,然后当着米地亚人和波斯人的面把他处死了,他的尸体还被绑在两棵折弯的树上,撕成两半。亚历山大想用这种极端野蛮的刑法来警告与他对抗的人。但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不少人的非议。阿利安在叙述这件事后评论说:“有人说亚历山大在抄袭米地亚人和波斯人的豪华和在仿效蛮族土司把手下臣民当作低等动物对待方面,都搞得过火。这个说法我同意。我也不赞成他不穿马其顿的传统服装而改穿米地亚服装,特别是因为他是赫拉克勒斯的后代,就更不该如此。尤其是,他把长期以来一直戴着作为胜利者标志的马其顿帽,换成被征服了的波斯人的头巾,他并不感到羞耻。”

阿利安的话说明,亚历山大的一些作法,不仅当时许多人不理解,就是一个多世纪以后的希腊历史学家阿利安也不理解。希腊人的自大狂,使他们对其他文明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自己是征服者,甚至穿被征服者的衣服都被看成是一种可耻行为。而亚历山大的目的却是要淡化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区别和界限,他以弑君罪和用波斯的法律、刑法处决比修斯,就是为了使人们、特别是波斯人不把这看成是马其顿人杀了一个波斯人,而是亚历山大帮助波斯人抓住并处死了波斯的一名弑君犯。他在这里表明他认为对君主不忠是臣下的最严重的罪行,其实这也是维护他自己作为君主的权威。他在向人们宣告,他现在是亚洲之王,任何人都要忠于他,否则就犯了大罪。这正是亚历山大高明之处,给赤裸裸的侵略披上了一件冠冕堂皇的正义外衣。当然,不应忘记,亚历山大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希腊文明推广到全世界,建立一个希腊化的统一帝国。为达此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